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百零九章 温水煮蛙
    张溥当然不是为了江桥儿。

    他真正的目的是宛平知县,甚至借此拉拢一批御史言官,那他便能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张溥正与董宽正谈笑之间,一个学生走了进来。

    “老师,这是刚从陕西发来的加急塘报。”

    张溥揭开火漆,取出信件,眉头微微皱起,而后嘴角慢慢勾起。

    信是洪承畴写给内阁的,信上说高迎祥等流贼绕道环县,如今已经突破槐安、华池,朝着延安府而去。

    一旦过了延安府,进入山西境内,那流贼便会如鱼得水,想要围剿便难上加难了。

    “山西........这才好啊!”张溥手指轻轻敲击着桌子,嘴角浮现一抹冷笑。

    “董宽,那件事情办得如何了?”

    董宽恭敬道:“都已经准备好了,只能老师吩咐。”

    张溥想了想,“那继续压一压这陕西的塘报,要等到事情闹大了才好呀!”

    “另外,继续在万岁爷耳边吹吹风,我就不信陆延这次还不倒!”

    .........

    当陆延赶到六盘山之时,却是得知各路流贼已经进入延安府肆虐,一路烧杀抢掠。

    六盘山上官军营垒修得密不透风,隘口更是重峦叠嶂,千军难过!

    “真是好一个洪承畴!”陆延眉头拧起。

    贺虎臣带着兵下山,急急迎上去,单膝下跪,抱拳施以军礼:“末将参见督抚!”

    后面的洪承畴却是前呼后拥,施施然而来。

    “见过陆大人,可别来无恙啊!”

    “洪承畴!这延安府百姓如今正惨遭流贼祸害,你怎么还能安稳地坐在这里?”陆延一点不给面子,上来直接喝问。

    洪承畴脸上没了笑模样,他冷下脸来:“陆大人真是好神气,本官倒是要问你,你把流贼赶到本官的辖区,这不是在祸水东引么,这延安府的百姓遭得灾,这可都是陆大人导致的!”

    陆延大怒:“我令你守住延绥隘口,如此,三面夹击,流贼便是瓮中之鳖。”

    洪承畴冷着脸:“本官这不是守着六盘山隘口么,再者,本官可是剿灭了五万流贼,不知道陆大人又剿了多少贼兵啊?”

    “我只问你,你为何对流贼绕道环县视而不见?”陆延冷声道。

    “本官毫不知情!”洪承畴道。

    “我可不像是陆大人手握五万精兵,我只是守住这六盘山已经是勉强,若是分兵只会让流贼个个击破,平白损失朝廷精锐。”

    “此事我已经上疏朝廷,若是陆大人认为我有过错,也大可以弹劾我!”

    双方不欢而散。

    .........

    乾清宫。

    崇祯照例伏案批阅着奏章。

    突然,崇祯将朱笔重重地往桌上一搁,重重哼了一声,“内阁真是把什么奏章都往朕这里送!”

    旁边伺候的王承恩偷偷瞄了一眼,却是给事中陶崇道上的弹章,其文洋洋洒洒数千字,攻击镇安侯陆延其族人鱼肉乡里,侵占民田,以及陆家人犯下的罪行。

    崇祯对于这些事情已经司空见惯,自从开海以来,对于陆延的弹章激增,特别是在廷议开海那段时间,对于陆延的弹章那是需要用箱子来装。

    从陆延的私德到陆家人的种种,都能成为这些御史言官攻击的目标。

    崇祯对于这些弹章,一贯的处理便是留中不发。

    意思是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宫禁之中,不交议也不批答。

    留中不发是一种非常政治化的行为,通常涉及到权力斗争和利益争夺。

    在某些情况下,留中不发可能是由于皇帝对奏章或提案的内容存在不同意见或疑虑,需要更多时间来考虑和评估。但在其他情况下,留中不发也可能是由于皇帝或领导者故意拖延或搁置,以避免做出决定或采取行动。

    这种行为对奏章提出者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他们的提案或请求没有得到回应或解决。同时,留中不发也可能导致政治僵局或不确定性,因为重要事项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和解决。

    而崇祯这么做显然是表达了他的态度,表示对于陆延的无限信任。

    这些御史言官也曾经低沉过一段时间,但这些日子,又开始疯狂攻击陆延。

    崇祯照例又将这份折子留中不发,但生性多疑的崇祯却又感觉不放心。

    “王大伴,你以为继之如何?”

    王承恩不由打了一个激灵,他仔细斟酌,这才说道:“陛下,镇安侯文韬武略,战功赫赫,乃是自有辽事以来的第一人,奴婢哪里敢妄加评论。”

    “自有辽事以来的第一人么.......”崇祯轻轻转动着朱笔,“他确实当得起,但你以为其心性如何?”

    崇祯微微一笑,安抚道:“不用担心,朕赦你无罪。”

    王承恩道:“陛下,奴婢以为镇安侯虽然有,有一些红颜知己,但其还是忠于朝廷,忠于陛下的。”

    崇祯微微点头,“你说得也有道理。”

    ........

    又三日,这日大朝会上,卢象升押解漕粮进京,觐见述职。

    崇祯很满意,赞扬了几句。

    结果这一下子,给事中祖重晔就跳出来说,卢象升劳苦功高,功勋卓著,理应大力嘉奖。

    太仆寺卿蒋允仪也站出来说,应该给卢象升升官。

    结果,众多官员附和。

    反而让卢象升。

    崇祯根本没想过这茬,只能宣布再议。

    退朝之后,崇祯正在偏殿召见卢象升,却没想到周延儒突然求见。

    周延儒一上来,直接跪倒,口中高呼:“陛下,是微臣办事不利,如今国库空虚,太仓已是无余粮,这调拨的漕粮,也无法满足辽东前线所需啊!”

    崇祯有些尴尬,道:“周爱卿这是何故,你不过刚走马上任,又岂能怪得你来。”

    “何况,这国事艰难,又其是这一两日所致。”

    周延儒心中暗喜,口中道:“陛下,微臣有一策可迅速充盈国库!”

    崇祯一愣,随即大喜道:“真的么,爱卿快快说来!”

    周延儒道:“海运获利巨万,只要将海运之权收归朝廷,不但国库很快便能充盈,陛下就不用每日为边军缺乏粮饷而忧虑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