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百一十章 加一把火
    周延儒说着掏出一本账册,“此乃江南集团去岁海运的账册,其运输漕粮只能算是略有盈余,而真正赚钱的却是与日本以及泰西诸国的贸易。”

    王承恩赶忙接过账册,将其恭恭敬敬地呈给崇祯。

    崇祯接过一看,这里面账册数目并不详细,只是记载着每一批江南集团海运的货物数目,以及运回的金银数额。

    但正因为如此,更是让崇祯心惊。

    上面一笔笔金额,那都刺激着他的神经!

    每次江南集团出海,所获之钱财,皆以十万计!

    而最大的两笔,是去岁秋末,以及开春,都超过百万两!

    粗略一算,去岁江南集团海贸之利已经超过千万两。

    虽然,崇祯也分到了一百多人。

    当时他是十分高兴的,而陆延也与他直言,从江南海贸之利中抽出一成上贡给内帑。

    之前,崇祯觉得自己占了便宜,但如今看到那千万两的收益,他眼红了。

    想他一个皇帝,每日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饭菜不过三碗,就连龙袍破了,都舍不得换,缝缝补补之后继续穿!

    但这些江南士绅却是年年入账千万两,这岂不是比朝廷还有钱!

    周延儒已经从崇祯的脸色看出,他已经心动了,立即再加一把火。

    “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八百里海疆,也是大明的领地啊。”

    “这漕粮乃是国本,交给那些商贾终究不是正理,还是要掌握在朝廷手里,掌握在陛下手里才是啊!”

    崇祯已经心动,只是之前已经答应了陆延,让他有些拉不下脸来。

    “这,你说得是有一些道理,只是江南集团运输漕粮以来,没有一次飘没。”

    “而大明海运废弛,各地卫所又能否凑齐海运所需之船只呢!”

    周延儒连忙道:“陛下深谋远虑,但沿海各卫所虽然废弛,但海船还是有一些的,加上漕运船只,还是足够海运所需。”

    “何况,咱们可以先跟江南集团借一些嘛,等新船下水了,那再还给他们。”

    崇祯想了想:“此事干系重大,你还是写一封折子,朝会上再议吧。”

    “微臣遵命。”周延儒躬身退出了偏殿。

    不多时,卢象升也告退了。

    他出了大殿,便看到等在旁边的周延儒。

    卢象升不咸不淡地问道:“周阁老日理万机,怎的有闲空?”

    周延儒脸皮极厚,丝毫不尴尬:“建斗,我这是专程在这里等你啊。”

    卢象升道:“不知道阁老有何吩咐?”

    周延儒道:“建斗啊,我知道你对于陆延是心存感激的,认为他对你有知遇之恩。”

    卢象升朝着偏殿一拱手:“周大人,我是大明的臣子,自然一切以朝廷为先。”

    周延儒露出笑容:“那便好,这海运就算收归朝廷,但建斗你依然可以继续担任总督,或者你想要到其他位置高就,我也可以安排。”

    卢象升道:“我已经说过了大明的臣子,自然听从朝廷的安排。”

    周延儒看着卢象升远去的背景,冷冷地笑了起来。

    .......

    桌面上摆着鹅炙和肉鲊,薏苡粥,匏瓠,以及崇祯最喜欢的燕窝羹。

    鹅炙便是烧鹅,取肥子鹅肉二斤,剉之,不须细剉。好醋三合,瓜菹一合,葱白一合,姜、橘皮各半合,椒二十枚作屑,合和之,更剉令调。裹着充竹丳上。破鸡子十枚,别取白,先摩之令调,复以鸡子黄涂之。唯急火急炙之,便焦,汁出便熟。

    鹅肉切成细块后用签子穿好,用急火烤炙。

    而肉鲊则是腌肉。

    古人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跟打仗一样重要,如果祭祀虔诚,自然国“祚”昌盛。“祚”就是福气。

    为了求得祖先赐“祚”,子孙们就要用大鱼大肉去孝敬老祖宗。

    盛大祭典上,周天子将胙肉赐予诸侯。

    而为了保存这些祚肉,那便需要一些办法,或许有人会想到用盐。

    这种理所当然的解决方案,在古人看来简直是不可饶恕的奢侈做派。

    但在古代,盐可是极其昂贵和颇具等级象征意义的东西。直到公元5世纪,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赐给宠臣崔浩水精盐一两,“与卿共飨其美”,还足以让史官载入史册呢。

    古人的做法是,将献祭后的冷肉埋在煮熟的小米饭中装坛密封。小米饭发酵产生酸浆,抑制腐败菌的滋生,冷肉就可以保存较长时间了。

    这种酸浆,就叫做“酢”。鲊肉也就是醋肉。

    而对于对于崇祯皇帝朱由检而言,他一生号称奉行节俭,龙袍坏了都不舍得换新的,而是下令打补丁;为节省服侍人员,在朝政上自己给自己倒热水。

    但就是这样一位“节俭”的皇帝,却十分喜欢吃燕窝,甚至达到痴迷程度。

    《崇祯宫词》载:“肴分四膳味须和(《七命》:四膳异肴。注:言四时各异其肉),翠釜朝朝沦燕窝。谁是调羹供奉手,吴梅狄酪不争多。

    “吴梅”指杨梅;“狄酪”是指奶酪。

    崇祯帝的对于燕窝的痴迷,让光禄寺的御厨不得不花尽心思,琢磨不同的花样。

    上嗜燕窝羹,膳夫煮就羹汤,先呈所司尝,递尝五六人,参酌咸淡,方进御。

    崇祯帝喜欢吃燕窝,而且还很挑剔。厨子们制作好燕窝羹后,首先要请五六位主管的官吏品尝。这些人深谙崇祯帝多疑的性格,熟知其饮食的咸淡喜好,先“试尝”后,确定燕窝羹里没有下毒,汤味咸淡刚刚好,再送给崇祯享用。

    只是,今日心事重重,他连最爱的燕窝也才吃了两口,便放下调羹。

    王承恩小心问道:“万岁爷,可是这燕窝不合胃口?”

    崇祯没有回答,而是说道:“王大伴,陪我出去走走!”

    王承恩忙不迭答应了。

    崇祯看起来满腹心思,逛了一圈,什么话也没说,只是不住叹气。

    王承恩正想要劝说两句,突然看到崇祯停下脚步,他差点就要撞上去,连忙止住脚步。

    崇祯凝神望去,却是两个小太监在一边洒扫一边闲聊。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