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ad-slot="6549521856"</ins
第405章 你來我往
叢瀾言辭犀利, 她的新聞熱度翻到了第一,對這番混采區的視頻記錄,網上褒貶不一。
随後, 丹尾千佳在翻身了一個3Lz的情況下,得到了她的分數。
69.50, 目前在出場的10位女單中, 排名第四。
教練對這個成績還算認可, 賽季初剛磨合的新節目, P分上不去……算了也只能這麽安慰自己了。
丹尾千佳開朗地笑着, 她的笑容很有感染力,一個非常可愛的姑娘。
“我想上70分呢,教練!”她說着。
教練點頭:“好!這個賽季我們共同努力!”
丹尾千佳:“嗯!”
之後再出場的兩人表現則是不如人意, 分到第二組的人要麽是已經在Sr裏比過幾場, 有不錯的排名和成績, 要麽是Jr時就表現卓越成績優秀, 但這兩人卻還不如第一組的。
一人摔了個連跳沒補上, 空缺被标記了BO減分;另一人則是單跳空成了一周,損失頗大。
女單最後排名出現,叢瀾第一, 桑瑩第二, 尤朵拉·漢森第三, 丹尾千佳第四。
當前最新WR,叢瀾的88.70。
·
北京時間10月21日下午, 女單賽後五小時, 冰舞賽後三個半小時, 于17:00分,在接連不斷的技術分析、賽後分析帖子中, 更新了一個綜合性質的“SA女單短節目一覽”。
這個帖子的名字,叫做《從2018年第一場SA女單短節目看cop2.0的真實意圖》。
樓主的ID叫做巧克力藍莓,她同時也是藍莓醬的朋友,這次的文章分析中用到了不少後者的現場圖。
——主要是裁判席評分過程的記錄性照片。
*****
巧克力藍莓:
我可以明确給出總結,cop2.0就是一場來自ISU對高水平運動員的圍剿,受害者包括但不限于叢瀾。
我就是叢瀾粉絲,這個從ID裏便可以看出來,你可以認為我的分析偏向叢瀾,但你不能否認我所道出的事實。
*****
這個總結過于意簡言赅,在放出來以後,尚未更新分析內容的前提下,就已經引起了十幾層樓的贊同。
出乎意料的,暫時沒有反對的聲音。
因為現在活躍的都是觀看過比賽的冰迷,她們親眼見到了ISU針對着叢瀾的明晃晃惡意。
男單比賽之後就有人提過這些,但因為沐修竹等人不像叢瀾似的,粉絲這麽多、影響這麽大,所以鬧起來的範圍也不大。
現在,“打分不公”已經上了熱搜和各SNS的榜單了。
破了花滑的圈子,外界也知道了,一個蟬聯兩屆冬奧冠軍的女單,這次的打分有着很大的問題。
*****
巧克力藍莓:
我再簡單說一下goe是怎麽加分的。
新規則cop2.0裏各個技術動作,除了自由滑裏的ChSq這個編排步伐以外,其餘的技術動作加分,都是按照裁判給分x10%xBV+BV,來計算的。
唯獨ChSq,它因為不需要定級,固定分數就是3分一個動作,所以裁判給分1的時候GOE是0.5,5的時候是2.5,也就是每個分段在0.5分。
另外,今賽季新規定短節目裏只能将一個跳躍放在加分階段,這個區間裏跳躍的GOE不是按照1.1倍數BV的乘積來算,而是原BV的10%。
簡單來說就是,叢瀾3A的BV是8,如果九個裁判去掉最低最高分,其餘七個的均分在GOE+5,那麽她就可以得到+4的GOE,這也是3A最高的GOE加分。
如果七個人的平均分是+3.2,那麽叢瀾的GOE就可以得到3.2x0.1x8的2.56分。
以此類推。
我再重申一下,短節目在現有規則之下,不算加分系數的話,最高的技術配置BV是37.4分,其中——
跳躍3A+3Lz+3F+3Lo,是24.1分;
旋轉姿态多,但最後三個也就是3.5+3.2+2.7,是9.4分;
接續步四級滿分3.9;
這樣,按照+5的GOE系數來做乘積,那麽短節目七個技術動作的GOE滿分是16.25分。
(連跳只能是連Lo,所以3Lo的BV不算進GOE的乘數裏)
是遠遠超過三分制時代的。
*****
她提到不加系數的TES是因為,新規則之下的GOE整體而言增加了不少。
cop1.0在溫哥華冬奧前後分作了兩個階段,之前是三周跳四周跳滿分3分,兩周跳滿分1.5,一周跳滿分1分;
之後就增加了系數0.7,3A及以上的跳躍才是滿分3,其餘的都是要更低一些的。
兩個階段中,總的GOE是不同的,後者要少一點。
當時,cop1.0規則修改後,女單短節目最高配置的滿分,七個動作加起來也不過是13.8的GOE。
也就等于,叢瀾在她過往八年所得到的WR,憑借的是被減少後的總GOE(sp和fs),但她要破的前輩們的WR卻是在TES總分更多的情況下創下的。
很早之前就有人提過,叢瀾這個行為類比一下,就像是在超難的卷子裏,學神考了滿分100,超越了隔壁學校得分99但卷面分滿分是110的學霸。
*****
巧克力藍莓:
cop2.0是我們對這個規則的命名,ISU并不承認COP這個名字,但who cares。
cop1.0的所有成績都被封存,WR也早就被高高地捧在歷史頂端,哪怕是平昌冬奧之後水到爆炸的全面打分世錦賽,一堆人有了他們的PB,但終究沒有人能超越叢瀾的三個WR。
瀾神,就是這麽來的。
我想說的是,cop2.0的GOE滿分,看上去只比cop1.0多了2.45分,實際上,早就有技術粉對之進行深挖,發現這其實是變相擴大了裁判的權限範圍,将其左右的區間都延伸了。
我的總結是:它非常有利于壓縮優秀選手得分、幫助優勢國籍選手。
是的,有人說,大家都增加了,那等于又重新到了同一個起跑線。
·然而,事實呢?
剛結束的比賽已經告訴我們了,那就是,在cop1.0時代,一場GP裏可能只有兩三個人得到5+的總GOE,僅僅一人可以有7+的總GOE,但是現在,我們可以有三五位7+,甚至一般水準的可以9+,還有11+的。
·這又代表什麽呢?
這表示,運動員的水準在不産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時,裁判給分已經有了較大的提升。
在我們的印象裏,分數高就代表着技術水平佳,節目內容好。
可實際呢?
已經結束比賽的JGP系列,目前依舊是Jr的小女單們,去年SB成績的短節目和自由滑總GOE與今年對比如下。
☆來自歐美組的:
1小姐(RUS)
去年短節目6.76,自由滑9.35。
今年短節目8.32,自由滑13.17。
sp增長率23.08%,fs增長率40.86%;
2小姐(USA)
去年短節目5.63,自由滑6.79。
今年短節目7.91,自由滑9.40。
sp增長率40.50%,fs增長率38.44%;
3小姐(CAN)
去年短節目8.25,自由滑12.10。
今年短節目10.56,自由滑14.25。
sp增長率28%,fs增長率17.77%;
☆來自其餘國家的:
4小姐(CHN)
去年短節目5.32,自由滑10.44。
今年短節目7.56,自由滑10.25。
sp增長率42.11%,fs增長率-1.82%;
5小姐(JPN)
去年短節目5.30,自由滑7.11。
今年短節目5.28,自由滑6.73。
sp增長率-0.38%,fs增長率-5.34%;
6小姐(KOR)
去年短節目4.82,自由滑6.79。
今年短節目8.25,自由滑11.90。
sp增長率71.16%,fs增長率75.26%;
短節目的官方最高GOE同比增長17.75%(技術配置3A),如果大家都在同一個起跑線,為什麽有人增長率是40%,有人是負數?
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每個賽季選手們的技術水準不一樣,或者她退步了。
所以以上數據,是基于SB和小分表clean的情況挑選出來的,不存在一場失誤過多但是得分賽季最佳、另一場clean分數高。
還是有一定可信度的吧?
我只列舉了少數幾人,但有個xxxx網站是我們冰迷自己創建的分數對比分析網站,在裏面可以針對每個運動員的所有成績得到你想要的各種圖表,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
全面性的數據分析,總不至于是我惡意挑選故意去貼合自己結論做出來的吧?
另外,我需要強調的是,由于賽季末ISU裁判給分大放送,很多運動員的PB與SB都在世青賽裏得到的,那真的是一場極為寬松的給分。
讓人害怕。
分數的同比和環比增長率可以看出來這個運動員不同賽季的表現高低,如韓國的6小姐,刨除規則影響的因素,她這個增長率已然是技術動作有了極大的進步,才能擁有的變化。
但恕我直言,很多人是沒有這樣“極大的進步”的。
可基本上,有名有姓被寄予厚望的這批運動員,在兩個規則中得到了大批量的40%的進步。
這說明了,至少在cop2.0運行中,它是利好運動員得分的。
尤其是在clean狀态下,更有力。
兩年都有clean場次的人不算多,如果以“幾乎同等失誤”為條件來對比去年和今年的兩場比賽,那麽,也有大部分人可以得到這樣的分數增長。
然而,歐美組普遍的20%-40%的分數增長,放在其餘國籍的運動員身上,是少見的。
衆所周知,歐美組與非歐美組的參賽人員數量差異極大,一場JGP裏女單35人,可以有近23人都是歐美組,沒辦法,歐洲小國太多,積攢起來就是一個可怕的基數。
但如果換一個角度,對比前十名、前五名,範圍縮小了,歐美與亞洲選手的比例可以接近1:1。
在這種情況下,歐美選手的40%幅度增長,要遠遠多于亞洲選手。
三個歐美選手,對應的是一個亞洲選手。
這是Jr組別,之所以要對比她們,是因為目前結束的A級賽事裏,只有JGP的數據量還算可以。
GP目前只進行了SA這一站,在此次比賽中,有很多剛升組的、今年失誤過大的,故而無法挑選出合适的人選來作數據分析。
但在Jr的大趨勢下,我可以預測,Sr應該可以一比一複刻。
我如果用尤朵拉·漢森的Sr成績對比她去年的Jr成績,可能會被人說不公平。
盡管在失誤如此多的短節目裏,她被強硬地拉到了前三中——問題又來了,以前的小分表給我看到的是clean,那有沒有一種情況是,這個選手在比賽裏其實也是跟尤朵拉一樣,被大量水分了呢?
ISU你的權威性,真的在逐漸下降。
你在搞死自己的路上越走越遠了。
再拐回來,Jr的小女單們都有這樣的分數增長,身為Sr的世界第一,叢瀾的成績變化是什麽樣子的?
她去年的SB是冬奧賽場的91.87,剛好今年第一場短節目就clean了,是88.7。
增長率是-3.45%。
拿神級節目《風暴》來對比《皓月》,過分嗎?
我覺得一點都不!!!!
《皓月》是一場絲毫不弱于冬奧《風暴》的短節目!!!
比過往的叢瀾更強的,是現在的叢瀾!!!
她沒有退步!絲毫沒有!
年齡帶給她的不只是傷病,還有對節目的更深入闡述,臻入化境的藝術與技術的結合,《皓月》一露面就已經是完成體了!
而這樣可以直接成為經典的《皓月》,它有多卓絕,得分就有多不堪。
就算我拿去年最低得分的COC分站來算,那一場《風暴》是90.03,增長率照樣是負數!是-1.48%!
為什麽我如此憤怒?
因為照這個趨勢來看,叢瀾在成績上反饋出來的信息是:她這一場比賽狀态不佳,較去年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這個信息真實嗎?
看看網絡上的熱度吧!看看大部分人的反應吧!
她們沉浸在《皓月》之中,這個短節目一經露面就已經被人認可是新高度了!
所有人都說,今年的GOE是利好叢瀾的!
所有人!
連ISU對外的新聞發布中,都調侃過這樣的說法,很多人持着暧昧态度,表示就是會對叢瀾這般選手有更多青睐。
他們認為,在總分增加的時候,叢瀾的上限也被拔高了,她可以得到的滿分區間更大了。
現實呢?現實就是她沒有得到增長,在+3改作+5以後,能夠得到大批量+3滿分的技術動作,沒有得到+5。
也就意味着,明明是滿分的能力水平,被新規則毫不客氣地削弱成為了“瑕疵”、“下降”。
畢竟,明面上來看,叢瀾得到的還是+3,還有+4,那麽她有什麽不滿足的呢?
有人說可能是因為第一場比賽,裁判組都不敢給分。
哦,所以,尤朵拉·漢森那瞎眼的各種+4,是怎麽來的?
她的+4跟叢瀾的+4,能是一個水準嗎?
她那稀爛的跳躍都可以有幾個+3+4了,為什麽叢瀾也只是+3+4?
另一點我要說的就是,裁判給分。
以下的拼接圖是我朋友@藍莓醬,在現場拍攝到的。
記錄了在賽事後的四分多鐘的等分時間裏,裁判組奮力拼搏(按計算器),從實時分的一堆+4+5,經過反複調整,最後終于确認了+3+4。
最離譜的是,還有人給了兩個+1。
讓人欣慰的是,裏面有兩個裁判堅定不移,拒絕改分,他們也是唯一的七個動作全部給了+5、P分小項基本都在9.50以上的裁判。
其餘的,我想大家關注一下這位J7,他非常離譜,一個技術動作在實時打分中給了+5,最後改成了+3。
他知道什麽是正确,什麽是美。
但他也明白什麽叫做利益,什麽叫做權力。
很多人問為什麽最後TES能少三分多,就因為這個。
【裁判的權限範圍在大幅度擴大】,這一點我标紅加粗,有人說是駭人聽聞,看,這就是事實,并非杞人憂天。
因為他們真的敢,且能做出來。
我從GOE總分的增長率,來探讨新舊規則的區別,為的就是打臉那群自五分制改制出來後,就一直在造謠“叢瀾成為ISU心肝”、“叢瀾以後在花滑可以橫着走”、“叢瀾随便滑滑都沒有人可以追得上”的人。
而我之所說,它圍剿的是高水平運動員,在于男單中有人也是這般待遇。
在于女單裏有其餘人也是這樣的待遇。
我痛恨高貴國籍得到的偏待,而在這群高貴國籍中的運動員,照樣被再次分作了三六九等,最後選出了天龍人裏的天龍人。
所以,支持高貴國籍的人們,你們以為自己喜愛的選手真就是最後的天龍人嗎?
醒醒!!!
這是一場無人生還的惡劣戰鬥!!!
*****
巧克力藍莓給出的短節目最高BV是37.4,是因為她沒有加一個1.1的跳躍。
叢瀾今年的BV是38.2,她把3A放在了後面,所以多了0.8分。
而去年,cop1.0規則下,一個女單的短節目不加系數後能夠達到的最高BV是38.2。
因為三個跳躍組合涉及到了四個跳躍,按照最高分的三周跳來算,配置跟今年37.4的一模一樣。
叢瀾《風暴》的技術配置将3Lz和3F3Lo放在了1.1中,她這個安排不是最高分,3A替換3Lz就又能多出0.25分了。
她去年的BV是39.84,理想狀态最高值(三個跳躍都放後半程)可以到40.69。
規則更改,最高技術配置的得分從40.69降到了38.2(純BV從38.2降至37.4),分差2.49;
GOE的總分從13.8增加到了16.25,分差2.45;
她聲明,個人并不喜歡三個跳躍都在後半程,因為很多人無法hold住這樣耗費體力的編排,節目非常難看。
但她尊重這些人為了更高的分數做出的選擇,盡管這可能不是最好的決定。
數據只探讨最高和完成的可能性。
這是短節目。
自由滑的組合分類更多,鑒于女單會四周的人有,但不可能有人排五個以上的四周,所以算最高分有點困難。
不過可以想見的是,自由滑的分差更大,因為它的技術動作有12個。
BV在基本完成動作後,運動員都可以得到這個方面的滿分,卻在新規則裏被縮減了,這一點有很多人無法接受。
明面上,ISU的意思是,我們的總分增加了,你們可以有更好的突破。
暗地裏,他們做的是減少運動員的砝碼,增加自己的砝碼。
兩個規則的分差就是2.45嗎?
不,還應該算上那2.49。
盡管後者只有叢瀾一人可以達到,但那終究是一個固定的高度。
4.94,別說在短節目裏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排名了,哪怕放在總分裏,這個分數都是極其可怕的。
*****
巧克力藍莓:
我還想說,為什麽我們總是對新規則憂心忡忡,因為它真的太不符合一個競技項目應該有的發展趨勢了!
總被說花樣滑冰的藝術性是錦上添花,真正的根基還是競技性,那麽為什麽競技的占比被逐漸削減?
短節目裏被打壓的運動員可以靠着BV再搏一個高度,她可以奮力地去夠那不可能的夢。
但輕輕松松的,裁判組一個4.94壓下來,對方就被彈壓得無法還手。
少的2.49只是一個不算大的分差嗎?
不是啊!
那是一個運動員所占方寸之地的被迫割讓啊!
這只是短節目,靠着自由滑翻盤的比賽有許多,我們津津樂道着這些逆風翻盤,未來還會有嗎?
自由滑分值高,意味着ISU的手更長。
WINGS的發展已經越來越快了,國內連區域賽都在引進。
這個月在青島舉辦的俱樂部聯賽中,一臺服務器能支撐一整場比賽,場周不用布置幾十臺高速攝像機,它對場地和設備的要求一降再降,再不是A級賽才能有的大投入。
科技進步快得讓人頭皮發麻,我們期待AI可以進駐賽場,那為什麽ISU不願意接納WINGS呢?
如果cop2.0真的是為了花樣滑冰更好的發展,為什麽AI不被許可承擔裁判責任呢?
一家AI你不信任,兩家三家一起上啊!
日本不是也有黑科技嗎?
我還要再重複一下,在分差之下大家忽略的“技術難度降級”。
這是對我本篇文章結論中,cop2.0是對高水平運動員的圍剿一話,另一個層面的分析。
因為高難度技術動作,BV降低了。
哪怕跳躍的BV都有不同程度的縮減,但減少最多的還是3A和四周跳,并非更多人掌握的三周。
3Lz也只是少了0.1分,從6分降低到了5.9。
可3A是少了0.5分的,四周跳更多。
乍一看是ISU苦心孤詣,為了避免出現上兩個賽季的節目發癫運動員集體炸煙花,所做出的努力。
實則,ISU的陰謀其實就是把BV降低,擴了GOE範圍不說,還連帶着把BV在內的分數操控權掌握在了裁判的手裏。
這樣一來,看上去好像運動員的得分更多了,實際上她們是吃了大虧的!
因為這樣的做法,導致掌握超高難度的運動員們,在更擅長的難度跳躍上,沒有得到應該的BV——別人不會3A,別人的3A失誤過高,但是沒關系,我已經把叢瀾在這方面的優勢降低0.5了。
同理可得,別人不會四周跳,別人的四周跳失誤過高,也沒有關系,因為我們已經貼心地把別人的優勢給縮短啦!
對美國的男單女單,對技術毒瘤們的四周3A,你就去問問他們開不開心高不高興吧!
吃虧的只有叢瀾沐修竹等人嗎?醒醒啊!還有無數人啊!
兩個都掌握了四周跳的女單,A是4F4Lz,B是4S4T,你猜,如果天龍人是B,前者BV縮短GOE被壓分,後者BV差異不大GOE被水分,最後B反超A,會是一件難事嗎?
ISU的權限範圍在擴大啊!
擴大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了啊!
你以為為什麽混采區叢瀾的發言會那麽犀利?
你以為運動員真就不清楚這些東西背後的陰謀嗎?
單人都在練4Lz4F,踩刃、偷周、抹冰,有的人連更簡單的4T和4S都出不來,但就是出了所謂的高級四周。
為什麽呢?
因為男單女單都看清楚了這點,不管技術動作是否存在篩子,他們想要的,就是在手裏多一點BV,少一點被裁判控制的風險。
說白了,就算是當下被ISU力捧的高貴國籍天龍人,又如何能确定自己在役期間一直會被力捧?
這樣的經驗教訓,男單女單雙人冰舞,哪個項目裏沒有一個賽季水分滿滿下個賽季被棄之敝履的?
到了最後,假若出現了一個不會3A不會四周跳,但就是被ISU立為了第一序列的第一人,你猜,這人的成績能偷走多少運動員的獎牌?
美其名曰,他or她的藝術性最佳。
看,借口多麽的冠冕堂皇。
到時候,任你的3A如何完美,任你的四周跳如何高飄遠,你終究還是比不上一個技術篩子、技術毒瘤,甚至基礎難度的“運動員”。
ISU在花樣滑冰的職責,不該是操控比賽成績,而是厘清責任,探讨T與P的合理劃分,平衡競技與藝術,引導項目的和諧發展,提供并确保冰面的幹淨。
然而現實裏,它一個都沒做到。
悲哉!!!
*****
可以說,這篇文章與論壇裏其餘的SA女單節目幹貨技術分析,形成了很好的呼應。
有技術粉在解讀為什麽尤朵拉·漢森的三個跳躍水分過大,接續步得分完全不合理;
有人在用圖表拆解前五的女單技術發揮與得分的公正性;
有用大白話直接給出每個人女單表現和得分之間關系的。
這是一個很熱鬧的論壇,而這樣的冰迷聚集地,還有許多許多。
這次的打分,讓一些本想看個熱鬧不願意去研究分數規則的冰迷,都下場去學技術分析了。
因為大家發現,不學不行了。
【我在跟人吵架的時候甩出一疊數據,對方只能重複叢瀾仗着以前的成績她實際沒那麽好,但就說不出來什麽東西,太爽了】
【數據對他們的主觀臆想,我的點贊數倍殺對方】
【吵架很占優勢,但是吵贏了我又難受,大爺的,該死的icu】
【追滑雪的朋友看我在罵ISU還以為我也看滑雪比賽呢,我說不是我看的是花滑,她想了想,說也沒差,反正ISU都是七大家之一,挨着雪聯呢,于是我倆開始一起罵】
比賽現場已經進入了修整階段,尚未比完的女單和冰舞項目,運動員們回去酒店休息了。
叢瀾沒有看網上的議論,她做完了理療之後,扶着肩背蹭着牆,一步步回到了自己的屋子。
桑瑩在倒騰WINGS的貼片,她與跟來的技術人員在聊微信,問對方今天的數據什麽時候能出來。
聽到了開門聲,她扭頭跟叢瀾打招呼,又問要不要喝水,她這裏燒了熱水。
叢瀾說了不用,來到了床邊,趴在了床上,舒服地哎哎哎了一連聲。
桑瑩:“瀾姐,我能問一下,你知道為什麽這次你被壓分這麽大嗎?”
叢瀾想了想:“教練們沒跟你提嗎?”
桑瑩老實搖頭:“沒有哎。”
叢瀾:“國際滑聯一直被輿論逼着,讓把WINGS引進賽場,但他們一直拒絕,現在的輿論越來越高了,他們再不做什麽,就真的沒辦法拒絕了。”
桑瑩:“所以呢?”
叢瀾:“前兩年開始,WINGS露面以後,就有人帶節奏說AI也不是完全中立,因為它背後的技術人員可以在輸入數據時,設定東方面孔、某些運動員出現,就打更高的分數。”
桑瑩:“……”
叢瀾笑了笑:“因為最後還是要靠現場操作嘛!我們日常訓練的數據與比賽的數據是契合的,這些都可以證明我們的國內賽成績沒有問題。但這不是國際滑聯要不要用AI,而是他們本就不想用,所以才會找借口去拒絕。”
WINGS再好,他們不願意,就會诋毀、謾罵、造謠。
WINGS的分析有問題,WINGS是偏待中國運動員的,WINGS是一場來自中國人的陰謀。
桑瑩:“所以他們要壓分?”
叢瀾:“對,壓分,然後等着中國杯上看我們主場作戰時,分數飙增。”
在國外的時候,SA上分數這麽少,回去了參加COC,每個人的分數都加了好幾分,還有WINGS出來背書,解釋為什麽有這樣高的分數。
它确實可以理解為,由于前一站被壓分了,所以後一站張簡方申請的裁判組更為公平,是以,衆人才有了不錯的分數。
但也可以被認為是,COC的裁判組過于讨好中國,WINGS就是配合着這一場比賽出的虛假報告。
如此一來,便可以引導輿論趨向“就算要用AI也不能用WINGS,這就是一場中國人籌謀多年的計劃”。
而另一個AI,就可以挑選日本或者美國的,必須聽從ISU的那種。
且只能用作輔助中的輔助,不能影響到裁判出分。
因為科技沒有國別,但是研究發明者是有國別的。
你不信?
哇塞WINGS可就是明晃晃的前車之鑒呢!
張簡方用WINGS威脅ISU,威脅美冰協,那麽ISU就反過來設陷,讓SA與COC叢瀾的大分差,來成為WINGS不公平的證據。
甚至,ISU或許會交待去COC的裁判們和技術監督們,一定要給叢瀾和中國選手高高的分數,越高越好。
如果兩場比賽的差距不行,那就GPF、4CC、WC,或者更多。
叢瀾,沐修竹,桑瑩,冼初然……你中國運動員總要上賽場的,不怕找不到人。
一整個賽季下來,只有COC的分數最高,分差還大,難道不正說明了你中國冰協有鬼嗎?
它圖的就是敗壞WINGS的公正性,毀滅中國冰協和張簡方的名聲,以打破現在的僵局,讓ISU重新占據主動地位。
拖着張簡方的美冰協,也參與了這個計謀的策劃。
桑瑩:“!!!”
她憤怒地罵出了髒話。
叢瀾捏了捏自己的枕頭,有點軟,好舒服。
桑瑩:“那我們怎麽辦啊?”
叢瀾:“放心,天塌下來有張總撐着呢。”
桑瑩愁眉不解:“張總也撐不住怎麽辦?”
叢瀾歪頭看向她:“你記得機場裏我們遇見的加拿大小男單嗎?”
桑瑩不懂為什麽她突然提到這個人:“記得啊,他很好看。”
叢瀾:“丹尾千佳你覺得怎麽樣?”
桑瑩回憶了一下:“很愛笑也很溫暖的一個姐姐,她還跟我打招呼呢!吃飯的時候給我指香蕉在哪裏。”
叢瀾又提了五六個人,其中還有一組雙人和一組冰舞選手。
桑瑩開始迷糊了:“你是在考我的記憶力嗎?”
叢瀾:“不是,我是在跟你說,張總撐不住的話,還有這些人一起撐。”
桑瑩:“啊?”
技術人員沒有及時回複桑瑩的信息,對方隔了一段時間才回信。
對話框裏是一張圖,上面有編號。
對方說數據拷貝完了,分析報告得回國再出。
這次來SA的滿額項目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編號,一共是八組。
但在圖上,編號延伸到了14組。
其餘八組,男單有,女單有,冰舞有,雙人也有。
分別來自加拿大,日本,意大利,德國,以及,俄羅斯。
叢瀾:“他們簽了協議,本賽季的比賽中會幫我們用感應器收集數據。”
也就說,WINGS涵蓋的不是只有中國人,還有數個其餘國家的運動員。
丹尾千佳就是其中之一。
她不是被JSF力捧的運動員,也沒有什麽很高的補助,訓練費用無法被比賽獎金與冰演收入涵蓋,更沒高昂的代言費。
就盈利情況來說,她的收入并不樂觀。
這兩年參加國際賽還要對外募捐,很多日本冰迷都會給她捐助,才堪堪支撐了丹尾千佳這麽多年。
而這樣的順利,也是GPF金牌以後才有的。
在之前,她連募捐都沒多少錢,還得家人往裏面填。
張簡方現在什麽都有,也多得是各種奇奇怪怪的東西。
不過算下來,最多的還是錢。
天草梨繪、伊豆川雪繪等等,她們可能不缺錢,也不會背離支持她們的JSF,但丹尾千佳和她的教練會。
同樣的,沒有錢的花滑運動員太多了。
連去參加奧運、世錦賽都可能出現困難,更別說一年到頭的其餘小比賽。
有時候一個國家放棄大賽名額,不是因為運動員技術不夠,而是冰協沒錢了,運動員也沒錢了。
叢瀾意有所指:“花樣滑冰實在是一個非常燒錢的運動項目。”
尤朵拉·漢森不需要這筆錢,但在美的運動員總有人需要。
只要WINGS能收集到更多國家、更多人數的運動員數據,那麽,ISU所謂的陷阱,就小的不值一提了。
當然,也不純是為了錢。
另一個房間裏,丹尾千佳将幾個感應器小心地收到盒子裏。
她把今日短節目之後的感應器交給了教練,教練去找了中國隊的人,後者收下了以後,在剛剛才送來這幾個,說是明天自由滑也拜托了。
丹尾千佳:“好神奇啊!”
教練笑着:“對,很神奇。”
他們的孩子被壓分了,為了給國內其餘人讓路,盡管對方技術很差勁。
丹尾千佳很努力,也有天賦,她不應該走不動這條路。
教練:“中國杯之後,我們去中國訓練。”
這是張簡方對外的籌碼之一,逆境之中的人會牢牢地握住他們看見的機會,丹尾千佳和她的教練就是這樣的人。
丹尾千佳:“老師你也去嗎?”
教練:“去的,你去學習,我也是去學習。”
于謹的訓練團隊,不只是全世界運動員都想進入的地方,也是許多教練都想有接觸和學習的隊伍。
當晚,張簡方跟人演着義憤填膺,罵罵咧咧,态度何其嚣張憤怒。
回到住處後關上了門,直接變臉樂呵呵。
張簡方:“還好我藏着一招。”
太累了,可是他必須要做這麽多。
網絡上很多人正在瘋狂攻擊ISU,張簡方打開筆記本去湊熱鬧。
“活該啊!”他罵道。
老婆給他來了電話,張簡方接通之後聲音瞬間變得溫柔起來。
等挂斷了以後,他的心情也開朗了許多。
<span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