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274 不被承认的朋友(求月票)
    有官员下意识地即道:「可崔大都督如今尚在北境……」

    魏叔易道:「洛阳地处中原,崔大都督由安北都护府动身,直接赶赴洛阳,同徐正业等人自扬州发兵去往洛阳的距离并未相差许多。」

    扬州在南,安北都护府在北,洛阳所处的位置即在二者中间。

    此一点,同时也证明了洛阳的位置便决定了它有着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这也是女帝不敢待此战存有分毫侥幸之心的缘故所在。

    此刻,听着魏叔易的提议,女帝垂眸看着面前展开的舆图:「而徐正业已过徐州……」

    「但汴州尚可阻拦。」魏叔易道:「时间上应当赶得及。」

    「可北境尚需严守……」一名官员道:「若玄策军撤离北境,北狄怕是要闻风趁虚而入!」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

    臣提议,女帝再三权衡之后,视线再次落在舆图正中的洛阳城上方,最终道:「诸位爱卿言之有理,此一战指挥之职,唯独崔卿可以胜任。」

    「然崔卿既是轻骑赶赴洛阳,为其安危起见,事先便不宜暴露消息行踪。」圣册帝道:「所以,崔卿只能奉密旨前往,而不可惊动各处。」

    马行舟等人皆应声附和:「圣人思虑缜密,理应如此。」

    圣册帝:「如此,为了不令各处起疑,明面上便还需另设一位主帅,率七万玄策军由京师动身,朕会事先与之说明其中利害关系,待到洛阳,见到崔卿之后,由其再行移交兵权与崔卿。」

    大臣们思索着交谈了一番。

    显然,此人虽只是个混淆视线的「幌子」,但仍然还需慎重择选。

    此等关头,每一步都要慎之又慎。

    「……不如,便从玄策军中挑选一名可临时担任帅职的将军?」魏叔易心有猜测,试探着给出提议。

    圣册帝斟酌罢,却道:「玄策营中如今留守京师的武将,皆在四品以下,不足以威慑各处,亦不足以表朕护洛阳之志。」

    魏叔易心中微动,遂应了声「是」,暂时不再多言。

    其他官员随之给出提议,但无需圣册帝开口,自有别的官员开口反驳,无它,这些人选,的确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有官员暗叹了口气。

    偌大的朝堂之上,如今竟无几个有服众之能的武将可用,先前贺危算是一个,可却……

    若能多几个堪当任用的将才,此番也无需大费周章将崔璟自北境调回。

    想到此处,不免要说到那位横空出世的「将星」,还将星呢,若果真让徐正业去了洛阳,这将星二字,可就要成为天大的笑话了!

    「朕突然想到一人,或可担此任。」

    众臣商议不下之际,圣册帝缓声开口,说到了一个人。

    「李献,明日便能抵京了。」

    众官员微怔。

    韩国公回京了?

    ……

    李献本不姓李,姓贺,李姓乃是赐姓。

    但李献本人,却是圣册帝的嫡亲外甥。

    女帝除了应国公这个胞弟之外,上面曾还有一名长姐,早年嫁与了一名贺姓武将,名唤贺敷,贺危与其算是同出一族。

    女帝登基后,封贺敷为韩国公,其妻明氏即为韩国公夫人。

    韩国公夫人去世的早,三年前,南蛮异族在南境挑起战事,韩国公与其长子李献奉旨出征,然韩国公年迈,又因身中瘴气,于出征一年后即病死在军中。

    南蛮的气焰因此更为嚣张,女帝遂派出崔璟与常阔率玄策军前去平定南境。

    再两年,南蛮终于被驱逐出京,去年春日,崔璟与常阔班师回朝,而承袭了韩国公之位的李献,则奉旨留在南境整肃边防,直到前不久,才被一道密旨召回京中。

    ……

    魏叔易等人出宫时,天色已经暗下。

    宫门外,魏叔易与同僚们揖礼道别后,即上了官轿。

    轿中备着温热适宜的茶水,魏叔易一手持盏,一手抬袖掩于面前,饮了半盏茶解渴。

    将茶盏放下的一瞬,他似有若无地叹了口气。

    看来,如今圣人连崔令安也防备上了。

    遥想当年,据闻先太子殿下去世之前,亲自将玄策军的帅印交给了常大将军。

    在常大将军的统领下,彼时刚经历过一场苦战、急需休整的玄策军,在休养生息磨剑三年之后,即大败北狄,剑锋不减当年。

    但那一战后,常大将军身负重伤,又被治以抗旨之罪,玄策军的兵

    权就此旁落。

    面对玄策军这把利剑,谁都想攥在手中,彼时女帝初登基,政权尚且不稳,各处都在争权,争政权,争兵权。

    接下来的数年中,玄策军一度被撕咬的四分五裂,军中有话语权的人开始变成哪家的郎君,哪位大人的子侄,眼看便要散落开来。

    女帝亦不忍这支由先太子创立的精锐之师就此散落,曾也多次试图交由心腹掌控,但局面并不完全受她控制,她的人,没有掌控玄策军的威信,也没有震慑军中那些子弟、和他们背后各方势力的能力。

    这样混乱的局面持续了很久。

    直到崔令安出现在众人眼前。

    那时谁都知道,崔家祖坟的烟冒歪了,竟出了个一心想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郎君。

    这位崔家郎君,彼时已是小有名气的少年将军,前后又不止三顾茅庐,在被揍了一顿之后,终于请动了消沉已久的常阔「出山」,二人虽无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

    更重要的是,他姓崔。

    少年崔璟身后,是为士族之首的崔氏。

    执掌玄策军,没人敢与他争,也没人争得过他。

    所以,为保玄策军,女帝不得不选择了他。

    当然……或许还有些什么别的缘故,比如,同那座天女塔里的秘密有关——魏叔易此时心想。

    所以,崔璟一开始是以崔氏名望,加之常阔相助,得以逼退了那些豺狼。

    但之后,玄策军在他手中重振了昔日荣光,玄策军重生的过程,也让崔令安慢慢变成了世人眼中当之无愧的玄策军上将军。

    就譬如今日,一提到何人能真正擅用玄策军,若说崔璟,便不会有任何异议。

    魏叔易眉间的神色不太乐观。

    他也曾隐隐察觉到,女帝欲使明洛接近崔璟的心思。

    崔令安,的确太难掌控了……这个人,几乎毫无弱点。

    生来即在他人穷其一生也无法抵达的高处,人家投军是为建功立业,往上爬,他不是,他是在往下走。

    一个一身反骨,反向而行的人,富贵与权力注定无法令他昏头麻痹,他时刻都保持着与周遭格格不入的清醒。

    他也从不结党,他不需要,也不屑为之。

    既都不好使,思来想去,似乎便只剩下美色这一条了,但以美人赏赐,此人却也从不接纳。

    各处官员试图塞人,也从无成功的先例。

    不喜寻美色,那想来是喜欢有些脑子的?

    于是便有了明洛,有参政之权的女官。

    然而,也不好使……

    别说女帝了,便是他魏叔易,在旁瞧着,也觉实在愁人。

    总而言之,此人对待富贵钱权油盐不进,对待美色情爱更是刀枪不入……当然,后者这一说法,在去年芙蓉花宴时,已经被推翻了。

    此人终于孔雀开屏,众人皆恍然,原来并非不爱美色,只是从前那些美色,尚未美到令崔令安折腰的地步。

    可惜啊,世事莫测,如今这「美人儿」,及她的阿爹,眼下也不被帝王信任。

    面对这样一个人,帝王有制衡之心,本无可厚非。

    但今日女帝的态度,与其说是想制衡崔令安,更像是生出了真正的疑心与防备……

    让李献为帅,率玄策军前去洛阳,当真只是为了「代朕亲临,威慑四方」吗?

    或者说,李献此时回京,当真是偶然吗?

    魏叔易眉心锁起。

    或许,不管有没有徐正业攻打洛阳之事,让李献插手玄策府军务,都早在帝王的安排之内了……

    值此动荡关头,帝

    王欲将一切不安分的可能拔除,欲将一切握在自己手中。

    但结果究竟会如何?

    魏叔易自觉也无法预料。

    他为天子近臣,居今日高位,是因得女帝信任与提拔。

    而崔令安是他真正欣赏之人,是不被承认的朋友。

    有些事情是他所不愿见到的,却也是他无法阻拦的。

    魏叔易心思百转间,拿起了轿中小几上的一只茶瓯。

    白玉茶瓯玲珑剔透,底部有着浅蓝花押。

    这是他最喜欢的茶具,他幼时求了母亲许久,使了诸多手段,母亲才肯借与他用。

    至此后,他不管去哪里,都习惯带上它们。

    此时他拿起,本是无意识的举动,但拿起的一瞬,魏叔易的眼神忽而汇聚。

    他想到了一件他一直存疑之事……

    当初在合州初遇,常岁宁将周家村的供证留了在他车内,他一直想不通,对方究竟是如何确认他身份的?

    他微服前往合州,并未惊动任何人,出行用的马车也很寻常,唯独这副茶具……

    莫非……她认得这副茶具?

    可这副茶具出自崇月长公主府,从未流传于人前,她因何会认得?

    而细思之下,她与崇月长公主府之间,似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待她,之所以一直存有好奇与试探之心,正是因为他很早之前,便从她身上察觉到了说不清道不明的「特殊」之处。

    按常理来说,随着人与人变得熟识,那些令他不解的特殊,皆会慢慢得到合理的解释,但是……在她身上,却恰恰相反。

    越是走近她,他反而越看不清她。

    看着手中的茶瓯,魏叔易脑海中闪过诸多画面,一路而来的万千不解,在这一刻被推至了顶峰。

    时辰已晚,官轿未在郑国公府外停落,而是由可供车轿通行的侧门,直接抬进了府中内门处。

    魏叔易下轿时,即有等候已久的仆从上前行礼:「夫人交待,待郎君归府后,便请郎君去一趟皓风院。」

    魏叔易点头。

    正好,他也要去见一见母亲。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