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林先行在徐问天的房间住下了,嬴异人打算带着徐问天切切实实来看看日常咸阳城内外的百姓的生活状况。
徐问天心里其实是有数的,毕竟他也在赵国都城邯郸生活了几个月,那段日子他的生活也是过的心惊胆战,赵国底层人民过的并不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贵族们的生活远远比普通民众高的多。
因此这次去底层人民对于徐问天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来了解一下秦国人民的生活。
徐问天相信,七国此时最强的秦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应该会比同期的六国好的多。
徐问天因为自己也的确是没来逛过,但是还是为了确保会有一些贫苦的人民,他便要求嬴异人给他一些财务,以便于他可以及时地救助这些人。
嬴异人听了徐问天的请求,心里是十分愿意的,但是耐不住嬴异人现在也没有什么流动的资金,毕竟他被华阳太后拿捏的没办法,他便只好背地里去给嬴柱上报,嬴柱当然也是非常高兴,毕竟在嬴柱的心里这个小小年纪的孙子可以做到体察民情,体会人民疾苦,所以嬴柱也是非常豪气地给了徐问天三十块金饼,徐问天掂量着一块应该就有五十克了,要放在现代,这么多的金饼可值不少钱。
当然嬴柱的给的也的确没有像电视剧那么夸张,一次给了很多很多。不过这些金子都足够御剑术买好几石的粮食了(一石在秦朝大概375公斤给的还是相当的多了。
有了这些钱,一方面可以做到真的帮助到有需要的人,另外一方面可以给鬼谷先生那边安排一些粮食,毕竟从鬼谷先生修炼出来后还是要给徐问天他自己办事的,让他们吃饱饭还是要做到的。
徐问天便跟着嬴异人出行,隐林则是提前就在徐问天的必经之地上等待,以便与他们汇合。
隐林这一路上也是在寻找一些的确生活贫苦的百姓,等到徐问天真的看到咸阳城外的百姓的生活时,他对于秦国的国力之强盛有了一定的肯定,人民的生产水平的确比赵国的高很多,但是相对着赋税也比赵国高,所以这一切最终的好处并没有落到百姓身上,这沉重的赋税不应该成为秦国军队强的原因,徐问天觉得应该调的低一点。
但是他却没法开口向嬴异人说这件事,因为这个赋税是商鞅变法时定的,历代君王都没有改,更何况他现在只是一个太子的儿子,如果擅自提出,恐怕只会让旧势力贵族派抵触自己,这个需要等到日后他成为秦王后再说。
商鞅变法的坚持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极大地推动了秦国范围内的改革变法,不仅让落后的秦国很快富硕,而且通过改革增强了秦国的军事,让秦国的战斗力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奠定了的基础。
徐问天也明白不能仅仅凭自己看到这一点点就给要改变些什么,秦国的富强离不开百姓的努力与贡献,而秦国富强之后百姓们按理说也能沾些光,但秦国百姓的生活远不如我们推理得那般舒适,甚至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商鞅变法确实让秦国国力得到了巨大提升,但受苦受累的仍然都是秦国的民众。虽然粮食产量增加了,但相应的税收也成倍的增长,百姓们得到的收入和以前差不多,但付出的辛苦却是增加了几倍。
这一切徐问天看在眼里很是心疼,况且秦国地处边界,又被其余六国排斥,因此每天忙于生计生存。难得有什么休息的日子,在徐问天心中也下定决心等到他统一那天也要搞一些什么国庆节,端午节,中秋节的节日,直接从他这里开始,以后的人民过起节来也会记得始皇帝嬴政。
“两全其美!”在徐问天暗暗想到。
徐问天返回秦国的时候已经将近十月,这又过了两个月,已经进入了寒冬,徐问天看着人民的穿戴跟自己根本没有任何的可比性,本来打算低调考察,百姓看穿戴都能看出来他们不是什么普通百姓。
徐问天在心中也暗暗说道这个细节给遗漏了。
这些百姓只能在青铜制的炉鼎里烧柴来取暖驱寒,好在百姓的屋子密封性还是比较完善,但跟王公贵族用花椒来密封的椒房殿比起来差的还很远,这个时候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可以用棉来制成衣服保暖,一般老百姓穿的都是葛麻制成的衣服,甚至只能用杨絮或者芦花等废弃的角料填充,忍者挨过寒冬。而嬴异人跟徐问天今天穿的可是这个时代非常抢手的裘衣大件。
更有甚者,百姓通过喝酒来取暖。
这一切在徐问天眼里更是历历在目,他不敢相信即便是在国力最为强盛的秦国,人民却过着这样的生活。
本来徐问天打算直接给这些人家一些金饼让他们购置一些粮食衣物,但是出手太过阔绰也许会让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对他们不利,因此徐问天便向嬴异人提出建议:去他们家里做做客,切实体验才是最为有效的考察。
嬴异人也十分认同这个看法,在此期间徐问天也给隐林一半金饼,毕竟隐林出身并不好,他也更能体会底层人民生活的不易。
就这样,徐问天跟着嬴异人体验了这个时候民间酿的酒,以及他们对于度过冬天的把握,普遍都不是太良好,因为赋税太重,他们留在手中的粮食也不是太多。
问道他们对于出征外国的看法,他们都提出了自己对于战争带来影响,连年的战争让他们从来没有体会过真正的和平。
因此徐问天也看得出来他们对于和平的渴望。更加确定了徐问天早日一统天下,还天下太平的愿望!
就这样,每家每户徐问天也没有敢给太多,一块金饼让他们五家分,更能雨露均沾,时间过得很快,一天就这样过去了,这一天徐问天的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