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卷:朝堂/第一章/始文:二/写法:文言文注释
    孔多年后,红秋以侈沔姹,甚荒淫无度,骄奢淫逸,古中早已匹之前囊,中寿叵劄。乃清袖洎承内阁次辅以后弥汩大道,服药予凋伤。还有鹤红与红秋革职抄家后,内因救死固前曲,建康廿一年染疰而劄。乃鹤红之五息中,三息建康廿五年殍,两子中一子建康廿六年卒隶予亡,再一子坐容貌,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黛玉胜三分,其人瞩后误以为其伊娥。后且一喜外之凤子龙孙厮耨,今还不更兹子实抵。卒原言彼鹤红,其下京后狂,建康廿一年徂,徂以榛墟与翰食,纔剩骨。

    (注1:“孔多”的意思“很多”例如:《诗经·小雅·小旻》:“谋夫孔多,是用不集。”

    (注2:“以”的意思“因为”例如:《左传·僖公十五年》:“郑以救公误之,遂失秦伯。”

    (注25:“以”的意思“在/于”例如《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

    (注3:“侈”的意思“过分”例如:《管子·正世》:“故圣人设厚赏,非侈也;立重禁,非戾也。”

    (注4:“沔”通假“湎”:意思“沉迷”例如:《史记·乐书》:“陵迟以至六国,流沔沈佚,遂往不返,卒于丧身灭宗,并国于秦。

    (注5:“且”的意思“与”(表并列例如:《汉书·郊祀志上》:“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

    (注6:“甚”的意思“真是”例如:宋欧阳修《锦香囊》词:”一寸相思无着处,甚夜长难度。

    (注7:“古”通假“故”:意思“所以”例如:《韩非子·五蠹》:“古传天下而不足多也。”

    (注8:“中”的意思:“身体”例如:《礼记·檀弓下》:“文子其中退然,如不胜衣。”

    (注9:“早已”的意思“早就”例如:《儒林外史》第十八回:“他是绝顶的聪明,看了一夜,早已会了。”

    (注1:“匹”的意思“相比”例如:《庄子·逍遥游》:“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注11:“囊”的意思“差”例如: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你比我文学浅,我比你只命运囊。”

    (注12:“中寿”古时说法不一,文中采用“七十岁”的翻译,例如:《淮南子·原道训》:“凡人中寿七十岁。”

    (注13:“叵”的意思“就”例如:《后汉书·班超传》:“超欲因此叵平诸国,乃上疏请兵。”

    (注14:“劄”的意思“遭疫病而死亡”例如:《左传·昭公四年》:“疠疾不降,民不夭劄。”

    (注15:“乃”的意思“而”/“又”(表并列例如:《庄子·养生主》:“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注16:“洎”的意思“自从”例如:《清史稿·选举志二》:”洎海军成立、新军改建,此类学堂,南洋及各省增设日盛,不具述。“

    (注17:“承”的意思“担任”例如:南朝宋谢灵运《谢封康乐侯表》:“岂臣尪弱,所当忝承?”

    (注18:“弥”的意思“更加”例如:宋苏洵《权书·六国》:”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注19:“汩”的意思“沉迷”例如:唐孟简《咏欧阳行周事》序:“大凡以断割,不为丽色所汩,岂若是乎?”

    (注2:“大道”的意思“成仙之道”例如:唐韦渠牟《步虚词》诗之十:“大道何年学,真符比日催。”

    (注21:“予”的意思“而”例如:《诗经·卫风·河广》:“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注22:“凋伤”的意思“疾病死亡”例如:东汉魏曹操《赡给灾民令》:“去冬天降疫疠,民有凋伤。”

    (注23:“与”的意思“被”例如:《红楼梦》第六十九回:“众人虽素昔惧怕凤姐,然想二姐儿实在温和怜下,如今死去,谁不伤心落泪?只不敢与凤姐看见。”

    (注24:“内”的意思“古代泛称妻妾,后专称妻”例如:《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齐庆封好田而耆酒,与庆舍政,则以其内实迁于卢蒲嫳氏,易内而饮酒。”

    (注25:“因”的意思“为”例如:《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盈盈蜡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

    (注26:“救死”的意思“谋求活命”例如:宋陆游《跋《花间集》》之一:“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哉!”

    (注27:“固”通假“故”:意思“所以”例如:《商君书·赏刑》:“所谓一赏者,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也。夫固知、愚、贵、贱、勇、怯、贤、不肖,皆尽其胸臆之知,竭其股肱之力,出死而为上用也。”

    (注28:“前”的意思“前去”例如:《汉书·史丹传》:“其后,中山哀王薨,太子前吊。”

    (注29:“曲”的意思“妓院”例如:宋王谴《唐语林·补遗七》:“曲内妓之头角者为都知。”

    (注3:“息”的意思“子/儿子”例如:《战国策·赵策四》:“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注31:“殍”的意思“饿死”例如:《资治通鉴·晋湣帝建兴四年》:“河东平阳大蝗,民流殍者什五六。”

    (注32:“卒隶”的意思“服兵役、服劳役的人”例如:《汉书·刑法志》:“穷武极作,士民不附,卒隶之徒,还为敌雰。”

    (注33:“再”的意思“另外”例如:《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我看他《塞上》一首,内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

    (注34:“坐”的意思“因为/由于”例如:《史记·白起王剪列传》:“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注35:“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黛玉胜三分”意思:两道淡烟眉欲皱未皱,一双清露目似泪非泪。脸窝含愁,生出一番妩媚;身体多病,添出几多娇美。泪光点点,气喘微微。安静时似娇花映水,行动处如嫩柳风吹。心胜比干更聪明,病比黛玉还要美。

    (注355:35注的话是从《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样貌的话进行修改的(只修改了最后一句《红楼梦》原句:“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注36:“其”是“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或他(她、它们”例如:《宋书·二凶传·刘劭》:“其若见问,当作依违答之。”

    (注37:“瞩”的意思“见/看见”例如:《淮南子·道应训》:“此其下无地而上无天,听焉无闻,视焉无瞩。”

    (注38:“伊”的意思“是”例如:《诗经·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

    (注39:“娥”的意思“女子”例如:《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

    (注4:“外”的意思“男子/男宠/男色”例如:《孟子·梁惠王下》:“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古今谭概·癖嗜·好外》:“俞大夫华麓有好外癖,尝拟作疏奏上帝,欲使童子诞育,可废妇人。”/清吴下阿蒙《断袖篇·张幼文》:”伯起亦好外,闻有美少年,必多方招至,抚摩周忽,无所不至,年八十余犹健。

    (注41:“厮耨”的意思“相爱”例如:清洪升《长生殿·尸解》:“断香零玉沉埋处,好结果一场厮耨,空落得薄命名留。”

    (注42:“今”的意思“现在”例如:《诗经·鲁颂·有驴》:“自今以始,岁其有。”

    (注43:“不更”的意思“不懂”例如:《新唐书·吴凑传》:“府中易凑贵戚子,不更簿领,每有疑狱,时其将出,则遮凑取决,幸苍卒得容欺。”

    (注44:“兹”的意思“这”例如:《论语·子罕》:“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注45:“实”的意思“结果”例如:《吕氏春秋·务大》:“其实无不安者,功大故也。”

    (注46:“卒”的意思“最后”例如:《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

    (注47:“原”的意思“再”例如:《礼记·文王世子》:“食下,问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

    (注48:“彼”的意思“那”例如:《周易·小过》:“公弋取彼在穴。”

    (注49:“狂”的意思“疯癫/精神失常”例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后三日而当狂,妄起行,欲走。”

    (注5:“徂”的意思“死亡”例如:《史记·伯夷列传》:“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注51:“榛墟”的意思“荒野”例如:晋夏侯湛《秋可哀赋》:“雁擢翼于太清,燕蟠形乎榛墟。“

    (注52:“翰”的意思“鸟”例如:晋张协《七命》:“尔乃浮三翼,戏中沚,潜鳃骇,惊翰起。”

    (注53:“纔”的意思“仅仅”例如:晋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纔通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