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年,4月6日,信东市,某出租屋。
“被告人冯尤为因触犯故意杀人罪,并且情节极其恶劣,判处死刑,缓刑两年。”
“不!不是我!不是我啊!”
冯尤为崩溃的大叫,看到昔日的亲朋好友如今冷眼旁观,死者的父母用杀人一般的眼光看着他,他几乎要崩溃了。
“不!不是我!”
冯尤为大叫着从梦中醒来,看着周围狭窄的出租屋,他缓缓长舒一口气。
但梦中的景象却异常的情绪,在他的脑海里面挥之不去。
他揉了揉有些胀痛的脑袋,嘴里喃喃道,
“李晓雪这个**,都分手了还不放过我。”
不过他一想到梦里的场景,就忍不住后怕。
“没事,清者自清。”他这般安慰自己道。
“咚咚咚。”一阵敲门声响起。
冯尤为心里有些疑问,“谁啊?”
“你的快递到了。”屋外的声音很温和。
自己最近没订快递啊?
“来了来了。”冯尤为顶着有些邋遢的头发,穿着睡衣开了门。
但开了门之后他就傻眼了,三个警察在他的门前。
“警,警察叔叔?”
冯尤为有些结巴,为首那个警察看到他邋遢的造型后,微微皱眉,
“我们目前调查到你与一个杀人案有关系,跟我们走一趟吧。”
“!!!”
昨天,李晓雪死了,死在了一个雨夜,而且其作案手法极其恶劣,死者生前疑似还遭受非人般的虐待,
而根据现场调查取证,所有的犯罪证据都指向了冯尤为。
不管是街道的监控,死者身上遗留的指纹,尸体旁的雨衣,凶器,以及现场遗留的毛发和碎屑……
几乎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冯尤为,而且杀人动机也很充足,那就是死者生前刚跟冯尤为提了分手,冯尤为因爱生恨,所以……
证据链很完整,在舆论的发酵下,案子以惊人的速度被定案,结案,快到让这件案子透露出了一丝诡异。
面对周围人的指责和谩骂,还有李晓雪父母那杀人一般的眼光,冯尤为百口莫辩。
一周后,法院开庭,作为被告,冯尤为被押上了法庭,没有目击证人,没有不在场证明,更没有人同情,舆论呈现一边倒的场面,他的父母更是从未出现过。
“被告人冯尤为因触犯故意杀人罪,并且情节极其恶劣,判处死刑,缓刑两年。”听到这和梦中一模一样的场景,冯尤为呆住了,他有些无力的瘫坐在被告席。
其实他也并非孤立无援,他还有个律师,只是,不怎么给力。
其实,这个案子何维的本意是打算拒绝的,毕竟,这个案件几乎没有一点希望,但是他想起了张老师教导他的话:
“律师为什么给坏人做辩护?”
当初初出茅庐的何维想不明白,“为了钱?”
“如果是这个答案,那律师这个行业就不可能获得民众的支持的,”何维感觉当年的教诲,至今依然音犹在耳,
“如果轻易得根据自己的道德判断,就把一个人的行为完全钉死,不给他任何的机会,直接的处死,
但有没有可能,现在被千夫所指的那个人,完全有可能是被冤枉的,历史上这种事情一再重复,
就比如,陈世美,就得罪小人,背负了千古骂名,潘金莲,武大郎,就因为一本小说,直到现在,还洗的清吗,再比如纣王,更准确的来讲,是帝辛,
但你把真相摆在世人面前,他们反而不信了,他们只愿意信自己想信的,以无知为傲,道德判断的本质是律己,
但丈八的灯,照的见别人,照不见自己,世人终究是愚昧的,哪怕是现在,你跟他们科普知识,他们反而来喷你说的明明不对,然后开始长篇大论,说着最多的话语,明白着最少的道理,
圆圈正义,完美的圆圈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所能画的圆圈却是一个有限的圆圈,它一定是有缺陷的,
所以人类社会所追逐的正义,本身就是带有瑕疵的,而我们所要追寻的正义,永远是完美的。”
听完张老师所说的话,当时懵懂的何维点的点头,似懂非懂的想着。
但,很多事情,知道和做到完全就是两回事,而何维接手这个案子,也是看出了其中的一丝诡异,所以才来帮冯尤为,一方面是为了自己所追寻的正义,
另一方面却是为了自己,因为很多事情,光知道还不够,还要去经历,去反复咀嚼这件事情,唯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成长,才能走的更长远,才让自己,不再愚昧。
然而,事情却是终究无法挽回,何维据理力争,却只是争取到了死缓,但死缓意味着还有希望,如果在这期间,冯尤为没有重大过错,是有机会减刑到无期,期间表现良好,还可以再减,最多减到十四年。
但前提是,自己有能力给冯尤为翻案,但就凭自己,想要救他,难,更何况,自己和他非亲非故,这次能来已是顶了很大的压力了。
不管事情还有没有转机,他的工作都已经丢了。
何维看了一眼瘫坐在地上的冯尤为,叹了口气,随后眼睁睁的看着被带走。
散庭后,何维走了出来,看着阴霾的天空,他叹了口气,这天气,阴天却不下雨,空气中很是闷热,
“能让天穹放晴的人,会是谁呢?”
一道爽朗的声音从身旁响起,何维看了过去,是刑警大队的杨不阿。
“谁知道呢,此事需从长计议。”
何维眯起了眼,杨不阿也是少有看出这件案子诡异之处的人,但结局如何,谁又会知道呢?
随后便何维离开了法院,开车回到自己家的楼下后,他在楼梯那里看到一个身着白色连衣裙的女孩在那里不断徘徊,似是在等待着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