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斯乌拉这样一说,越发勾起三汗想要看到宝物的欲望,催促着尽快把宝贝尽快拿出来,别光介绍得让人流口水。
哈斯乌拉原本是想尽量拖延一些时间,后来看实在拖不下去了才说:“原本是想要三位汗王酒足饭饱后再细细观看宝贝的,但既然汗王们要先看,那就拿出来吧。”
说罢,冲后边一招手,一个阿苏老人捧出一把弯刀来。
说起这把弯刀,虽然事实上并不是元顺帝钦赐的,但也的确算是一件宝物。
这是把大马士革材质的钢刀,也就是俗称的花纹钢,或者也称做“乌兹钢”是古代非常名贵的钢材,有时甚至价比黄金。
这把刀的形制是西亚风格的弯刀,装饰非常华丽,单论价值是要远远地高于当年马爌送给硕磊的那十把倭刀的。毕竟乌兹钢的名气和稀缺程度都要远大于日本玉钢。并且蒙古人和西亚中亚接触得很早,交流也多,相对于日本刀的形制来说,蒙古人会觉得西亚风格的兵器更符合自己的审美和使用习惯。
这把大马士革刀是在哈斯乌拉提议献宝给漠北三汗的主意后,为了自己的借口不被一下子戳穿,在属于阿苏人的各个部落到处寻找合适的宝贝,最后由一个叫“察尔汗”的阿苏小部落敬献出来的,这把刀虽然不是元帝钦赐的,但来历倒也确实不俗,称得上非常名贵。
这把是在元宪宗蒙哥汗在位时,其同母弟“旭烈兀”第三次西征时期,察尔汗部的祖先在1258年随同蒙古军攻陷报达(即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时,在乱军中得到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末代哈里发——穆斯塔辛的佩刀。当然,历代哈里发收藏有很多名贵的佩刀,这把只能算是其中的一把,但饶是如此,其名贵程度也是惊人的。”
这把刀刚一拿出来,三汗看得简直是口水直流,三汗原本对阿苏人献宝并不当一回事儿,想着阿苏人能有什么了不起的宝贝,不过是些寻常之物想要讨好三汗解除监管而已,但这把刀一拿出来,其名贵程度远远超出三汗的想象。
漠北三汗作为世袭贵族,经得多见得多,当然是识货的,蒙古人作为尚武民族,贵族们最喜欢的玩物就是名贵的刀剑,其次才是好马、良弓、猛犬、猎鹰等。
当下三汗对阿苏人的献宝再没有任何疑心,因为三汗的随行侍卫太多,帐篷内很是拥挤。三汗在解除了最后的一点儿疑心后,随即令侍卫们去帐外候命就是了。一边对阿苏部各台吉打哈哈到:“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阿苏人是被冤枉的,只是因为非常时期,不得不这样,再过几天一定会找个借口解除对阿苏人的监管看押。”
刀只有一把,漠北却有三汗,该如何分配倒是个问题。这把刀的持有者——察尔汗部落隶属于土谢图汗部,理论上这把刀应该归衮布所有,但现在人家阿苏人只是说献给三汗,并没有指明具体给谁,所以衮布也不好说什么,只好一起对阿苏人打哈哈说些空头承诺。
对这些承诺的诚意,阿苏人当然心知肚明。但现在的阿苏人已经不管这些了,只要能在今晚事成,他们说什么都先奉承着。
品鉴完宝刀后,开始上酒吃饭,那边阿苏人开始紧张地按既定部署准备下手,三汗一共带了四十几个侍卫,现在都被阿苏人分别迎进了大帐外的几个小帐篷内取暖,很快又给众侍卫们取来了大量酒肉供他们吃喝。
因为蒙古人吃饭是席地而坐,挂在腰间的长刀会很碍事儿,所以饭前通常都会解下长腰刀,只留吃肉的小刀在手。
所以款待这些侍卫们吃饭实际上就是在解除他们的武装。
哈斯乌拉出账看了看,天色已经完全黑透了,大约已经能到了戌正时刻左右(晚上八点,按和北华约定的时间差不多了,就下令外面的火堆点火,然后命令心腹随时观测外面的动静,一旦发现北华大军赶到,就立即把那四十多个三汗的侍卫拿下。
至于三汗就更是瓮中捉鳖了,作陪的十几个阿苏部台吉们随时可以将三汗拿下,根本就不用另外安排人手,原本还担心三汗的侍卫不会离开三汗,现在看来就更省事儿了。
其实马爌的大军早已经到了附近,为了避开斥候,一直躲在将近一百里开外的一处山谷中,直到天过午时,才下令拔营快速向蒙古人的营地进发,沿途也不再避开斥候,遇到斥候时都是立即展开围捕,尽量不让蒙古斥候漏网回去报信。
为了在最后关头不出乱子,马爌还事先安排了多只捕捉队先行出发,任务就是扫清沿途的所有蒙古斥候。
到了戌正时刻(晚上八点,离蒙古大营大约还有不到二十里时,火铳队看到了蒙古营地内燃起的三堆大火的火光,这是事先约定的阿苏人得手的信号,看到信号后的马爌立即下令全速向蒙古营地进发,不再保护马力。
二十里路程对骑兵来说,简直就是转瞬即到,不到半个时辰,北华军前锋就已经和蒙古人交上了火。
就是这短短的半个时辰,可把阿苏部众台吉们给等坏了。对这些台吉们来说,最后这半个时辰简直就是自己一生中最漫长的半个时辰,眼看三堆大火已经燃了这么久,还不见北华的动静,他们是真怕北华大军没有按时赶到。
所以,在没得到北华大军赶到的消息前,火虽然已经燃起来了,但阿苏人迟迟不敢动手。十几个阿苏台吉为了尽量拖延时间,只好轮番上阵给三汗敬酒,不停地说些不着边的恭维话,陪着三汗尬聊耗时间。
就在阿苏台吉们觉得时间漫长得快要失去信心的时候,北华的大军终于赶到了,众台吉们听到的第一声北华铳响简直就是世上最动听的声音。
听到铳声后,在大帐外招呼那帮侍卫的阿苏武士们一拥而上,就把被分割在几个帐篷的三汗侍卫们给拿下了,其中几个侍卫反抗非常激烈,不得不被当场格杀。
听到大帐外自己侍卫们的叫喊声,三汗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儿,就被阿苏部的十几个台吉给掀翻在地捆绑了起来。
此时外面北华大军杀到的动静已经很大了,因为三汗都在阿苏人的营地中,蒙古三部群龙无首,到处都是一片混乱,等三汗明白过来怎么回事儿时,自己已成了砧板上的鱼肉。
三汗破口大骂,说阿苏人勾结外敌,必遭上天报应。
阿苏台吉们却说一切都是被三汗逼的,原本阿苏人没有任何造反的企图,甚至在被冤枉后都没有过造反的心思,只是后来形势越来越不利,再这样下去阿苏人会被饿死光的,才不得不铤而走险。
“你们三位汗王看看,才入冬两个多月阿苏部已经死了多少人?有多少老人们为了能让子孙们多吃一口,而选择了自愿绝食?
一席话说的三汗哑口无言,只是一再央求快把自己放了,现在放了三汗一定不会报复,等击退了华夏人的进攻,就立刻给阿苏人平反。
但事已至此,开弓后哪里还有回头箭的?阿苏人当然也没有回头的路了!漠北三汗现在赌咒发誓已经无济于事,连他们自己都知道阿苏人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帐篷外的空地上燃起的三堆大火此时还没有熄灭,马爌亲率的三千火铳兵直冲火堆处扑来。
蒙古人的营地和传统汉人的村寨不同,因为蒙古人有大量的牲畜需要圈养和放牧,冬季除非是雪灾期间,因为积雪太厚牲畜不能刨雪采食外,一般在冬季也是要放牧的,一般情况下不会动用储存的干草。
因为储存的草料是救急用的,不能作为牲畜在冬季的主要食物来源。所以蒙古人的营地其实是非常分散的,说是集中的冬季营地,但按照汉人的标准和旷野也差不了多少。
在这里,漠北三部的越冬营地主要是按照原本的三部属民划分为三大片区域,三大区域大体上呈“品”字形排列,营区布局非常稀疏,占据了极为辽阔的一片区域,为了监督阿苏人,又在三部营区的中间给十几万阿苏人单独设了一个营区,因此阿苏人反而是处在整个冬季营地的中间位置。
蒙古人因为居住分散,又突遭偷袭,除了当面受到北华军队打击的那部分之外,大部分居住得较远,或者居住在外围的蒙古人还不知道营地已经被敌人偷袭。绝大多数蒙古士兵也没有来得及归队,成建制组织好作战队形的更是少之又少。
又因为三汗都不在各自的大帐,少数集结好的蒙古军因为群龙无首,也没有组织出有效的抵抗。
在马爌亲率家丁直抵阿苏人的营地后,因阿苏台吉们此刻都躲在帐内没有出来,有些吃不准这里到底是不是阿苏台吉们擒获三汗的地方,就让手下懂蒙语的军士齐声喊道:“北华天军已至,降者免死”,众台吉听到外面的动静,这才赶忙把三部大汗押解出大帐迎接马爌。
在漠北三汗之中,马爌就只见过车臣汗硕磊,其他两个大汗他都没见过。阿苏部的众台吉们倒是有几个隶属车臣汗部的台吉们见过马爌,因为几年前马爌在车臣汗部时他们都在场,但马爌对他们则都没有任何印象。
马爌先和阿苏部的众台吉们打了招呼,然后才冲硕磊用蒙语说道:“硕磊汗兄,一别几年,一向可好呀?”
三部大汗都没想到马爌会说这么流利的蒙古语,硕磊被马爌的问候臊的满脸通红,心道我都成了你砧板上的肉了,你还好意思问我好不好?
但是仗打败了大义不能输,三位大汗用义正言辞的语气争先恐后地冲马爌说道:“你们这些卑鄙的汉人,几年前是我们蒙古人收留了落难的你们,送给土地供你们耕牧,给你们牛羊,给你们盐巴,还把大量的汉奴还给了你们,你们现在强大了就是这样对待恩人的吗?”
马爌听得不耐烦,把手一摆道:“不要再说那些没用的了,这次战争的起因你们比谁都清楚是怎么回事儿?我也不想和你们这些失败者斗嘴,不过你们不用担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全问题。”
“我们华夏人是不会像你们那样野蛮卑鄙的,我们即使战胜了敌人也不会大开杀戮,我只是告诉你们,所有投降的人都能保证安全,但那个叫巴布的人除外,他对虏获的北华平民进行了无差别屠杀,这笔账是一定要算的。”
说罢,马爌转头那几十个被捆绑在一边的三汗侍卫命令到:“你们分别去各个营地,命令各部投降,就说三汗已经被北华俘虏,三汗下令所有人不得抵抗,已经和北华大军达成了协议,投降者不杀,快去吧,免得做无谓的牺牲,你们要是传达命令传达得好,你们的家属将会受到优待。”说罢命令给这些侍卫们松绑,让他们速去。
这些侍卫们哪敢怠慢,自家大汗还在人家手中呢,不听话不是给大汗找不自在吗?
很快,几十个侍卫就把漠北三汗己经被北华俘虏,汗王命令大家全部投降的消息就传达到了各部,并且把北华保证大家的安全,绝不会滥杀一人的保证也一并传达得很到位。
没多久,已经逐渐开始混乱起来的蒙古营地就逐渐安静了下来,各部落牧民在本部台吉们的统带下恢复了秩序,一些因为摸不清楚情况还准备组织抵抗的人,听到汗王的命令后也都放下了兵器,部分已经集结好的蒙古士兵也被就地解散。
随后,马爌又下令各部牧民和军士一律回归本部落,被征召的蒙古军士全部解除征召,恢复牧民身份。
鉴于今晚发生的事情太过突然,导致整个蒙古营地人心惶惶,马爌生怕闹出乱子,不得已下令晚上宵禁,所有人今晚都要家呆着不得外出,着火铳队在各营地内巡视,发现不遵守宵禁令者格杀勿论,所有人今晚必须呆在家中不得随意外出。
整个漠北三部的营地内有七十多万人,且分布地域极为辽阔,一旦闹出什么乱子,依靠马爌的一万多火铳兵根本就顾不过来。
第一晚上算是平安地度过去了,第二天马爌就把阿苏人的十几个部落台吉都召集来商量事情。
眼前除一万多北华军队外,马爌能依靠就只有这些阿苏人了,首先需要的是安定民心,把百姓的惶恐情绪先安抚下来。
马爌令这些阿苏台吉们回去后安排各自部落的人前往漠北三汗各部,向各个大小部落传达北华的政策,告诉大家不管是牧民还是曾经的士兵,他们普通蒙古人都不是北华的敌人,让大家不要担心,北华军队不会胡乱杀人,现在这个局面一切都是漠北三汗造成的,并不是北华想要侵略奴役蒙古人,造成现在这个局面的不是北华,而是漠北三汗等等。
过了两三天局面基本稳定后,马爌又把漠北三部所有大小部落的台吉们都召集在一起,共同商议眼前的局面。
马爌告诉大家:“大家都不要恐慌,北华的华夏人视所有蒙古人为兄弟,并且也是华夏大家庭中的一员,现在漠北三部面临的局势很不妙,七十多万人口,上千万头牲畜继续呆在这个冬牧场基本就是在等死。因为你们羸弱的牲畜根本就熬不到来年春天,必须离开此地才能有生路,倘若继续留在这里,估计再过两个月至少一大半牲畜都要冻饿而死。”
马爌建议整个漠北三部暂且迁移到北华的地界去,北华那边有大量的庄稼秸秆,可以尽量挽救一些牲畜,等到了明年雪融后各部再分散游牧。
马爌说的这些,漠北各部落的台吉们怎么会心里没数?他们比马爌更清楚这个冬天的残酷。过去只是因为和北华的战争,担心北华的劫掠才不敢继续东迁,现在既然已经战败,大家都成了北华的俘虏,三部大汗也成了阶下囚。战争已经结束了,今后不管谁当主子,眼前活下去才是最当紧的,马爌向东迁移的建议自然大家都不会反对。
草原民族都是谁强大就遵从谁,这是从古至今草原民族生存的法则,不过是更换个统治民族甚至只是更换个统治家族而已,大家都不会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不管谁当主子,大家还是要继续过日子,管他谁统治呢。其实古代民族都这样,在没有形成现代的民族和国家观念之前,无所谓亡国奴的感觉,谁强大又能给大家带来好日子谁就是好的统治者,改朝换代真正被清洗掉只有统治家族,其他的还是该干吗干吗。
最后漠北三部的所有台吉们一致同意,暂且先迁到北华附近,把这个冬天熬过去再说。
北华那边有粮食调节可以少吃些牲畜,更主要的是北华有大量的庄稼秸秆可以做牲畜饲料,虽说只靠秸秆并没有多少营养,但至少可先把牲畜的命给吊着,能多保着一只是一只,等熬到来年新草长出后,多一只牲畜就多一份繁殖的力量。
马爌一边安排人回北华报信,一边开始着手组织漠北三部东迁,三千里路程,等迁移到北华至少都要来年的三四月份了,但没办法,留在此地更加是等死。
就算是明年三四月份才能赶到北华,但到北华后至少也能立即吃上秸秆,牧民们也能依靠北华的粮食支撑一段时间。要知道漠北草原一直到五月份青草才开始萌芽,真正长出来可供牲畜啃食还要更晚。
时间就是生命,经过几天的准备后,庞大的漠北蒙古三部很快就出发了。
北华士兵们押解着漠北三汗和所有黄金家族后裔。这些人是不能当普通人对待的,更不能就像普通牧民那样拥有人身自由。因为黄金家族成员在蒙古人中是神圣一般的存在。
在蒙古人心中,只有成吉思汗后裔才是正统的汗位继承人,一盘散沙的蒙古人只要有黄金家族后人振臂一呼,就能使这些蒙古人团结起来,焕发出无穷的力量。
所以对待这些成吉思汗后裔马爌不敢掉以轻心,当年的达延汗就因为是黄进家族后裔才能一统草原的。
看着井井有条的迁徙队伍,马爌终于放下心来,心中不由一阵感慨:“真是造化弄人啊,想不到苏月珍心念娘家的一句叮嘱,却为最终取得对漠北三部的胜利帮助巨大,假如自己当时没有听从苏月珍的话,而是不加区别的把阿苏人也一起洗劫,恐怕这场胜利还要向后推迟很久,也不会取得如此圆满的胜利,三部的黄金家族成员一个没跑掉,全被包了饺子,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苏月珍一句叮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