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8章 阅部队兄弟三人振三军,求学问路语府衙请曹仁
    “不过说来,曹仁也是对咱们颇为敬重,相待尤甚呐!特别是大哥,给了咱三千劲卒不说,还给大哥以临阵处置,便宜行事之权!”张飞对此很满意。

    “唉,虽说确是殊荣吧,但只恐惹人眼热啊。”路语有些担忧,自己才来了多久啊,实在是不想大出风头。“而且如此我们将担重任,一旦临事处理不当,责任全是我们的。”

    “所以我们遇事必须果决才是。兄长能者多劳嘛。以兄才智,我与翼德之勇猛,无须担心。”关羽劝道。

    是啊,路语知道这的确是自己一个历练的好机会。掌握这三千人按自己的意志参与到大规模作战中对他而言还是第一次。

    只有具备分析紧急情况并迅速做出应对的能力才能称得上是一位好的统帅。

    虽然说这场攻城战最大的可能就是七万大军围住三门直接强攻吧,但他心里总觉得不会这么简单。肯定会有意料之外的状况出现。

    白日无事,兄弟三人各自收拾好行装,然后先去审阅了自己的部队。这三千人由三位中郎将统领,名为曹宁,卫斌,孙峨。

    三人今早也都参加了曹仁的点兵大会,知道自己三人归于路语统帅。见路语和关张至,三人忙来见礼。路语一一聊了几句,得知曹宁和曹操这一脉并无关系,心里松了一口气。

    然后路语又召集三将手下的都尉,司马。利用自己原来在大学学习的心理学以及参加辩论,演讲社团的一些技巧给他们开了一个誓师大会。

    主题就是“汉室,万民,苍生,军功,立业”。这一套说辞把众人激的嗷嗷直叫。随后路语又表示想必他们都已知道自己破陈郡之事,是以智取之。

    因此此番出战,曹仁将军授予自己便宜行事之权。自己这次同样也会率领他们伺机而动。不会一股脑就冲上去,但会保证尽力带他们立最大的军功。

    众人确实都传开了路语的事迹,一直都想见识一下他的能耐。这次归他掌理,又听他一说能尽力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军功。那更好了。

    于是众人皆高呼:“我等愿听路先生,关将军张将军之号令!”路语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让众人各自回去把谈话精神传达给部下。然后再等通知行事。

    几人往回走,张飞和关羽偷偷说:“嘿!大哥就是太谦虚。还和我们说子孝说的多好多好。我看他这一套说法也不弱于子孝啊。”前面的路语也听到了,暗笑一声,哥可是专门练过的。这一套慷慨激昂可拿手了。

    三兄弟回去后,路语还有些问题想向曹仁请教。待到晚饭过后便起身去府衙拜见曹仁。曹仁已用毕晚饭,刚把信给曹操发过去,就有侍从通报路语求见。曹仁亲自迎出:“玄德啊?何事来我这里呀?”

    “哟,曹将军,在下微末之躯,怎敢劳将军大驾出营。愚有一事不明,特来请教。”

    “哦?”曹仁来兴趣了。“什么事还能让先生都弄不明白,反要来问在下呢?”

    “将军,语虽然读过些诗书,粗知些兵机。但在见到曹公之前却从未效力于军中。因此对于很多军营里诸君默认的规矩多有不知。

    二弟三弟也是如此,经常造成误会。所以这方面的事还要多向将军请教啊。”路语这回答诚心诚意。虽然立了功,但他们三兄弟还彻头彻尾地算是军场小白。

    “唔,这话倒是不假。”曹仁想起了在开赴陈郡的路上这三兄弟对于自己把训练不精的新兵放在队伍最前是多么的不满。

    其实这是主公判断的最好方案,经过检验也是损失最小的。现在几乎成了曹军行军的规矩了。不过他知道路语还是不认可,所以很识趣的也不提这事。

    “先生请上坐,有何不懂,尽管道来。仁一定知无不答。”

    “多谢将军。在下想问的是如今乃是战时,曹公命将军率兵攻城略地,击破逆贼。敌情瞬息万变。将军也应临阵随机应变。正如将军授予我便宜行事之权。”

    路语讲到这看曹仁也是点头,便继续:“而破淳于琼那夜,众将倾巢而出,守营者不过四五千,还多有伤兵,医者,伙头军等。虽然我与众将军事后言道无妨,但其实颇为凶险。一旦在下计谋暴露,我营必破,我部反被陈郡与陷营南北包夹。”

    “是啊,那夜确实担了很大风险,还好先生妙计未被歹人探得,使我功成。”

    “因此在下想问,将军为何不驰书与中军于禁将军处,请他遣几千精骑前来相助?那样胜率必然大涨。而今日点兵,本也可直接与于禁,李通,乐进三位将军商议,何须先向曹公禀报再联系,岂非迁延时日?在下不明,因此直言相问,若有言语冒犯,望将军恕罪。”

    没想到路语会这么问,曹仁一时沉默。路语不知道他是不想告知还是在组织语言,只好等着。

    良久,曹仁发话:“先生多虑了,并无冒犯之举。仁方才是在想该如何向先生说明。

    先生可能不知我家主公。他家教严厉,即使我等兄弟,一直也都是严于相律。因此他极不喜我等将领在统兵时私下交往,怕相互结党,有损大汉复兴之途。

    所以遇事多先致书主公,待获准后再做安排。虽然耽误一些时日,但所幸主公一向也亲冒矢石,距我们大军不远,所以不曾误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加之主公英明睿智,决断妥当,反倒助我等攻营拔寨,无往不利。这就是为何今日我要致书主公之意,不仅是为了请三军合围,更是看主公还有何安排。”

    原来如此,曹操的定位属于一个什么都要管的大家长啊,对孩子们的掌控欲很强。也得亏他个人实力强,不然管这么一大摊子非得累趴下不可。

    不过掌控欲这么强的性格也体现出此人疑心重,对人的信任度不够,都是自己的兄弟和亲信,竟也怕他们结党营私。

    曹仁所说和郭嘉提示足以相互佐证了。不过曹操能力再强,如果不肯放手,只怕早晚会有失误的时候。

    “竟是这样,曹公于帅帐,足不出户而定数郡,真能人也。在下佩服。那么破淳于琼那夜呢?那日若要再报曹公断然是来不及的,可行便宜之举否?”

    “那日我军虽有风险,但并不致命,仁有信心能破袁贼,也信先生之计,因此宁可涉险,也不愿求救于文则。

    我堂堂大丈夫,前部先锋,麾下无数猛将,座下三万精兵,岂能因区区淳于琼五千兵而惶惶求救?这要是传出去,众人必视我为胆小之人。如此,我不为也。”

    路语听傻了:“什?什么?将军因此而不向于将军借兵?”他理解不了,借得援军,稳赢此战,不必担风险挣面子更值得?

    “此为第一原因。”曹仁要面子,觉得自己没错。但他并未无智,也有旁的道理:“而主公既命我为前军,于李为中军,文谦为后军。虽各军前后仅有数十里,但仍为不同部队。若非有调令,或是相救。否则不宜相互借兵。

    不然以后无论大小,多寡。人人可以相互借兵,杂乱无章。那分此三军又有何用?

    加之亲疏有别,若亲者借兵相与,远者借兵不与,又将生嫌隙。更为不美。若在战时,一部借兵而去反大败丧尽,则被借者如何解释?种种不便,由此而来。

    因此非紧急时刻,我们从不互相借兵。我等大将以身作则,底下才能遵守号令。这便是我军中一大不言之规矩,如今先生可否理解?”

    喜欢重叠的历史平面请大家收藏:重叠的历史平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