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0042章:名场面!沈念的训诫课(上)
    翌日午后。

    京师东北角,崇教坊,国子监。

    众博士、典簿、助教、学正、学录、典膳(统称教习)与近千名监生齐聚于前庭。

    乌泱乌泱,挨肩擦背,几乎站满了每个角落。

    此刻,教习与监生们都是一脸懵。

    国子监司业周子义只通知所有教习与监生午后在前院集合,但并未言明事由。

    依照常例。

    此等规模不是皇帝或阁老来训话,便是礼部有重大活动安排。

    但这种事宜一般都会提前告知,甚至有文书传达。

    而今什么都没有,祭酒与司业今日一直都未出现,略显蹊跷。

    ……

    片刻后。

    国子监祭酒王锡爵与司业周子义来到了前庭。

    二人身后跟着数名仆役,还搬着一个高约三尺、直径约五尺的圆形木台。

    王锡爵走到前庭中间,令仆役将木台置于中间,而后高声道:“绳愆厅监丞何在?”

    两名监丞迅速走出。

    “以此木台为中心,教习围于前,监生围于后,迅速排列成队,三位阁老很快便将到来!”

    二监丞不敢怠慢,迅速整起队列来。

    教习与监生们一听三位阁老亲至,表情也都变得严肃起来。

    他们虽爱讥爱辩爱高谈阔论,但在上官面前却怂的很。

    礼数上不敢有丝毫差错。

    不同于宋朝将国子监生当成香饽饽,明朝最喜欢整治的就是国子监。

    特别是明太祖老朱开国时期。

    洪武元年,国子监还叫做国子学。

    第一任祭酒许存仁遭弹劾,死于狱中;第二任祭酒梁贞,罪归故里;第三任祭酒魏观外放后被杀;第四任祭酒乐韶凤,因病被免;第五任祭酒李敬,以罪罢免。

    而在洪武十五年后。

    国子学改名国子监,国子监祭酒更是屡屡被惩,鲜有善终。

    直到老朱去世,国子监的日子才稍微好过一些。

    朝廷之所以针对国子监。

    是因国子监乃天下官学之表率,然学官们爱议朝政,胡说乱写,时不时还裹挟于一些党派门户之中。

    整治了他们。

    民间的书生文人便会收敛一些,朝堂上也会肃静一些。

    但因监生是一批一批的。

    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总会有一小撮血气方刚、为清直之名不惧死但又眼高手低的。

    故而,时不时就要整顿一番。

    王锡爵与周子义之所以没有告知他们今日之实情。

    是因一些教习与监生,甚贼,甚滑。

    他们若知是训诫课。

    还是从七品的翰林检讨沈念给他们上训诫课,绝对会找理由请假。

    因往昔有装病、装伤的教习监生时不时被打板子。

    他们现在请假的手段已上升到了另外一种“自虐”的层次。

    比如:穿薄衣夜坐房顶让自己感冒;狂吃巴豆拉肚子拉到自己真的提不起裤子;一脑袋撞在门柱上,不流血不起包便不停等等。

    手段多种多样,防不胜防。

    为了脸面,什么不要脸的事情都能做得出来。

    而此刻,来了,便走不脱了。

    想找理由开溜,必须经过王锡爵与周子义点头。

    ……

    约一刻钟后。

    张居正、吕调阳、张四维三大阁老,马自强、申时行两大学士和沈念,以及数名记录的文吏,一起来到了国子监。

    与此同时。

    锦衣卫千户周海带着三十多名锦衣卫站在最外围,手里都还拿着乌黑发亮、铁皮包裹的栗木杖。

    国子监的教习与监生都吓了一跳。

    锦衣卫直属皇权,一旦出动,那就是大事,携栗木杖而来,显然有可能会廷杖某人。

    锦衣卫,恰是国子监教习与监生脸面的克星。

    张居正、吕调阳、张四维三位阁老大步走到众人中间,而后张居正踩着凳子踏上了木台。

    “咳咳……”

    张居正轻捋胡须,咳嗽两声,庭院内瞬间安静下来。

    连敢大口喘气的人都没有。

    “自朝廷整饬学风以来,国子监表现尚可,然仍有一部分教习不思学政,或思转迁换职,或于公衙内著私书;还有一部分监生,懒懒散散,不思进取,在京师民间之风评甚差!”

    “国子监,天下学府之表率,若品行不端,学政课业不行,何以让天下官学习之?”

    “经内阁决定,今日为国子监一众教习、监生,上一堂训诫课,训诫课之师为翰林院检讨沈念!”

    唰!

    就像有人在最前方一众教习的脸上吐了一口唾沫。

    后者集体黑脸。

    当即便有七八人朝前跨了一步,意欲开口说话。

    何为训诫?乃批评教育之意。

    如先生骂学生,父亲骂儿子,即使是上官骂下官,若资历不够老,级别不够高,也不能用“训诫”二字。

    若是内阁阁老来上训诫课。

    说得对,他们还能忍,若说的不对,那也定是要反驳的。

    而今。

    一个二十五岁的从七品检讨来训诫,这让一众从八品的教习无法接受。

    被沈念在此训诫。

    那相当于沈念充当他们的长辈,他们的先生了。

    这不是侮辱人嘛!

    可谓奇耻大辱,损坏名节。

    张居正看向出列的数名教习,面色严肃地说道:“先听训诫,结束后再言其它,有扰乱秩序者,杖四十!”

    砰!砰!砰!

    外围的锦衣卫们配合着以栗木杖敲击地面。

    出列的教习,顿时有些怂了。

    四十杖,若想打死人,那绝对是能打死人的。

    他们向朝廷表达不满。

    从来都是用诗词隐喻、用文章旁敲侧击、猜谜语,或借典故讽刺当下。

    真让他们当面顶撞三大阁老,他们还是不敢的。

    “你们是要顶撞阁老吗?速速退回去!”王锡爵朝着站出来的教习说道。

    他知晓,这些人若不听话,那肯定是要廷杖立威的。

    顿时,教习们都退了回去。

    心中开始思索该如何“指桑骂槐”式的向民间百姓宣讲今日之耻。

    随即。

    张居正、吕调阳、张四维、马自强、申时行、王锡爵、周子义七人,走到前方厅堂口,坐了下来。

    坐在那里,他们能看到一切,且还不影响沈念训诫。

    与此同时。

    沈念大步走上木台。

    两名锦衣卫站在他的两侧,手握绣春刀,面色甚是严肃。

    一般的年轻人,遇到这种大场面,不可能不紧张。

    但沈念,那是曾给三千人讲过课的名师,怎会怯场!

    今日他若真被揍了。

    那留在身上的不是伤,是荣耀!是考绩!是助他青云直上的玉藤金蔓!

    他站在木台上,环顾四周。

    待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自己身上,方才开了口。

    “诸位国子监的教习、监生,本官沈念,当下任翰林院检讨,兼御前日讲官兼记起居注。”

    他说完此话,下面明显有咬牙的声音。

    沈念这个差遣,没有一个年轻人不羡慕。

    沈念提高声音,接着道:“诸位一定很疑惑,我一个从七品有什么资格来国子监这个四品衙门为你们上课,我告诉诸位,为什么?”

    “因为若阁老们来训诫你们,恐怕在场的许多人都要卷着铺盖回家了!”

    “我来训诫,说明诸位还有救,还不是特别差劲!”

    沈念说完此话后,一双双眼睛都盯着他,眼眸里分明写着:小人得志,哗众取宠,危言耸听,大言不惭……

    这群人,不是张张嘴就能训诫成功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