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52章 会议室里坐着的全都是大明星
    如今,机车厂的三产经营模式,也被铁道部严重关注到了。

    据说若是向阳自行车厂的持续性发展良好,有望会成为部里以“标榜”推广的行业内典范企业。

    毕竟这家小厂子的原型,仅仅是一家小到不能再小的半福利性的配件厂,整体的规模连一个车间规模也远远算不上。

    居然就凭借着一个小小的创意,做到了现在这种市场规模,无怪乎铁道部会如此认真对待。

    若是再深一层剖析这个问题,原来的创意居然来自当时年仅七岁的二兴,带给他们的内心震动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二兴这一次的燕京之行,也得到了部里邀请的。

    不过他的年龄毕竟还是太小,又没有家属随行,所以具体接待工作就交给了董娟所在的铁路文工团。

    只是目前的二兴对这些还一无所知,他干妈也没有第一时间把这件事向他透露。

    中午的饭就是在燕喜斋饭庄吃的,但可不是吕奉翊掏的钱,而是随后赶来的燕京铁路局的干部于春生。

    他找过来,是因为接到了部里相关部门的指派,为二兴提供往来央台的交通工具而来。

    尽管部里有足够的车辆调配权,但是那个年代,关于公务车辆的管控还是很严格的。

    远没有地方下属单位的车辆进出更便捷些,而央台就是国家的媒体喉舌单位,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才把任务交给了燕京铁路局。

    况且二兴就是出身于铁路系统的家庭,地方上的公务对接也显得更名正言顺一些。

    于春生也是这边最早认识二兴的人之一,随后的几年也偶有联系,因为他们铁路局的火车头,也时不常会送到春城机车厂检修。

    每每有这种机会,他总是托人给二兴和王传文送一些东西,因为他有工会的工作便利,能淘换到一些普通人很难买到的抢手货。

    像是什么红蓝花纹、黄色牛筋底的球鞋,女人烫头的发卷,的确良布料,外地香烟之类的。

    没什么精贵东西,但绝对是当时花钱买不到的稀罕物,可见那个年代的商品物资有多贫瘠了。

    人家可没图二兴家什么,主要还是头一回见面后,他跟王传文聊得很好,也很喜欢二兴这个孩子。

    这一次见面,二兴就觉得他很亲,也想着通过吕奉翊的嘴,打听一下他有哪方面的需求。

    果然也没白问,于春生的大儿子今年就要初中毕业,他一直在头疼孩子将来的就学问题。

    就因为他儿子的学习成绩一向很好,但铁路局的职工家属有专门对口的职工中学,那个学校却是师资力量并不怎么样,而且校内风气有些混乱。

    所以,他一直头疼没有门路让儿子成为重点高中的择校生。

    于是,二兴就悄悄询问了干妈,试探着问了有没有这方面的门路。

    董娟也是热心肠,知道了这件事后,答应了帮于春生打听一下。

    刚好弥校长就在旁边,了解了是二兴的想法后,许诺给对方一个八中的名额。

    这下于春生可高兴了,大包大揽的把以后二兴所有的火车票问题解决,也算是皆大欢喜吧。

    其实二兴原本就用不到花火车票钱,全国的铁路职工乃至家属,都会有享受免票的职工福利,一般职工出差也会是人手一张。

    按正常的规定,只有铁路职工坐火车有免票,不过行业内也有潜在的规则,当时并不严令禁止职工家属有同等的免票权。

    但这种内部免票也是分等级的,也就是黄票,蓝票,和红票这3种对应着硬座,硬卧和软卧。

    并且上了车需要跟列车员及时沟通,如果赶上了高峰期,一样没有座位可坐。

    于春生的作用就在此时体现出来了。

    他可以帮你提前预订好所乘班次的座位或者卧铺,中途有转车需求的也可以省去了中签环节,他能帮你搞定沿途转车后的座位问题。

    因为黄颜色、蓝颜色的铁路免票,在中途站点不会享受到特殊待遇,只有一个允许乘车的蓝章。

    唯有最高等级的红票,才能享有调配出来的铺位权。

    当天下午,二兴就被送去了央台所在的复兴路11号,距离董老爷子的家仅隔着两个路口,同样都在长安街的边上。

    二兴来到燕京的监护人就是董娟,所以她也跟着来了,吕奉翊则被留在了于春生的车上。

    负责接待他们的是央台文艺部的人,那个时候还没有统一的“春晚”之说,也就暂时还没有后来的春晚导演组。

    刚进楼,就看到了文艺部的部长顾寻文,这个人同时还是文艺晚会的副导演,跟他一起出现的还有总导演黄鹤鸣。

    人家当然不是专门来等他的,只不过是刚好在走廊里遇见而已。

    黄导一见面就显现出和蔼的一面,一点也没有内地大导演的架子。

    “二兴,可算是见到真人了!听说,你建议咱们的大型综艺性文艺晚会,改名为春节联欢晚会更适合?”

    二兴之前不是给苗丽凤写了一首新歌嘛,当天晚上她就跟央台的导演组联系上了,所以会谈到二兴的一些情况。

    二兴自然不敢居功:“黄爷爷,我哪有那么大的本事,而是我干妈一家人闲聊的时候谈论出来的!”

    顾寻文则在跟董娟低声交流:“《乡间的小路》交给你唱了?他的新歌你听过了吗?质量怎么样?”

    董娟显然是认识这个人的,因为说话的语气很随意:“喏,没看到他背着琴来的吗,等会儿他要唱给大家听的,绝对是一首难得的好歌!”

    顾寻文点点头:“二兴的个头真不矮,不知道的不会认为他只有十岁!”

    黄导同样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才十岁就有一米七了,等你成年该有多高?一米八,一米九?”

    “再有二十公分应该可以的吧?我爷爷就一米八几,我觉得问题不大!”

    二兴如是说,他的前世就身高一米八五,所以说这话很有底气的。

    几人来到了一个小型的会议室,那里居然已经坐满了人。

    这种阵势,连董娟都感到了紧张。

    可二兴仍旧毫无怯生的意识,嘴里还大呼小叫地感慨着呢:“哇,李老师,孟老师,蒋老师......都是大明星呢!”

    听他不打磕绊地喊出一连串的名字,人人都感到了既惊讶又好奇。

    因为那个时候有电视机的人家可是不多,他年纪又这么小,居然能认出来这么多明星。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