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0章 谈改造猪圈
    提起土匪,长在西北的人就没有不恨的,纪老爷子尤甚。当年他大哥唯一的儿子就是打土匪时没的。

    古代社会,时不时会有天灾人祸,尤其庆州一带,北靠鞑靼,西临西域,民族多,山沟也多。

    有些逃难来的,或是家里遭了灾的,或是躲避苛捐杂税、高利贷的,甚至还有一些别的地方逃跑过来的兵士,他们没地、没粮食,为了活下去就聚集在一起,暴力抢劫或勒赎。

    这些人心狠手辣,杀人越货,草菅人命,无恶不作,给西北人民带来了很大的苦难。曾经的宁平县因为大规模数量的土匪,百姓死伤无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死人。

    这些年,自从朝廷设立武都将军镇守西北以来,土匪被消灭的所剩无几,剩余的那些一小撮一小撮的土匪也藏进了偏远的山沟里。

    不过看样子,这些隐藏起来的土匪又开始冒头了。

    “爷,您别气,官府也是派了人去剿匪的,只不过这伙匪徒很是狡猾,去了几次都没逮着。”纪永松安慰道。

    “嗯。”纪老爷子深深吐出胸口之气,浑身紧张的肌肉也轰然泄气。

    一家人也陷入无声之中。

    片刻之后,纪老爷子挥挥手,让大家都各自去休息,一家子这才散了。

    睡前,纪永灵去看了看小妹,借着昏暗的油灯光亮,她看着脸蛋红扑扑,皮肤还有点皱巴的小娃娃熟睡着,心里泛起丝丝喜爱之意。

    贾蓉花饱含爱意地看看小奶娃,又看看纪永灵,笑道:“多亏了这奶粉,真真是极好的东西,小丫头都吃不够。”

    纪永灵看着慈爱的贾蓉花,在昏黄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温暖。

    夜里纪永灵睡在贾蓉花隔壁的窑洞,竟然一夜无梦。

    清晨,纪永松留下纪老大给二老的东西,急匆匆又去赶往县里。

    老纪家的规矩,每日早起都要耍一顿纪家棍法。

    纪老爷子已经早早扫完院子带着家里男丁操练。

    只见纪老爷子脚下闪转腾挪,长棍虎虎生风。他眼中精光四射,悍勇之气溢于言表,像极了战场上勇冠三军的陷阵之士。

    虽然纪家棍法没有传男不传女的说法,但是因为女子操持家务较多,练得远不及男丁扎实。但是纪永灵因为被纪满川当男娃养,所以按男丁要求,每日操练,风雨无阻。

    纪家棍法其实有许多枪法、鞭法,根据实战中的对方距离,远用单头棍,近身用双头棍击打,四尺短棍能当棍使又能变鞭杆用。

    纪永灵和纪永宁、纪永周三人因为年龄小,目前使用短棍练习,主要练习提、扣 、扎、压、摆、缠、劈、撒、点、扫、撅等棍法动作,或两人按棍法对棍练习。

    而纪满川等成年男子则持重棍练习,两人自由拨棍,每棍要准、狠、快、灵,两手来回变动把位,并以步法带动身法,以身法带动手法,以手法带动棍法,在灵变的情况下瞬间能发出惊弹力到棍头。

    纪永灵看着纪满川和纪满庆两人手持的看似普通的木棍,没有什么精彩动作,两人不停变换拨棍,竟一时分不出谁能占上风,看来这纪家棍法是一种朴实无华的实战棍法。

    相传这纪家棍法是一位先祖救了一名被人追杀的棍法高手,后者为感谢纪家先祖,将祖传棍法传授于纪家后辈。

    后来在一代代纪家人的练悟及抗击土匪实战中,吸收了各地棍法的优势,总结经验传下现在这套内容多、方法精、实战性强的综合棍法。

    练完棍法,纪满庆带着纪永宁、纪永周去割猪草。灶房,杨氏和胡喜容忙碌着烧水,择菜,准备吃食。

    纪满川已经挑着扁担去河沟下面挑水,纪老爷子则用架子车把猪圈的粪拉到田里,再从田里拉土回来填猪圈,纪永灵缀在架子车侧后方,帮忙推车。

    这时候的架子车和以前80年代农村用的架子车差不多,只是以前的车轱辘是用橡胶和铁做的,现在的车身和车轱辘都是木头的,所以更为笨重,费力。

    老纪家的这辆架子车是槐木做的,比前世常见的架子车更长一些,装满能拉五百斤左右的东西。

    没有驴、牛等畜力帮忙拉车,单靠人力,实在是太费劲,尤其还要上坡下坡,纪老爷子也不敢给车装太满,只能半车半车来拉。

    纪永灵看着纪老爷子一铁锨一铁锨把车上的粪土铲到田里,开口道:“爷,咱们另外搭个灰圈子(茅房)吧。”

    纪老爷子停下手里的活,立起木掀,双手搭在木掀柄上端,喘口气,道:“好好地把灰圈子和猪圈分开做啥,你们娃娃不当家,不知道这粪的重要性啊。人常说,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啊。 ”

    “爷,你看春儿肚子里的虫,就是因为这灰圈子和猪圈没分开,又吃了生猪肉才得的。”

    “这丫头,不吃生猪肉不就得了,没必要把灰圈子和猪圈分开。这要是把灰圈子和猪圈分开,淘粪不方便,粪少了不说,淘粪也不方便啊。”纪老爷子不赞同地摆摆手,又继续低头干活。

    

    喜欢穿越古代黄土高原种田养家日常请大家收藏:穿越古代黄土高原种田养家日常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纪永灵还想多说两句,见纪老爷子根本没有丝毫意动,只能作罢。

    古代把厕所和猪圈修在一起,除了方便处理人类排泄物,更重要的是把人类排泄物和猪的排泄物混合发酵,用于土地肥料,能够提高农业产量,是成千上百年流传下来的粪便沤农家肥习惯。

    纪永灵想起曾背过的孟子名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遵循先辈流传下来的经验技术进行耕作,是每个庄稼人根深蒂固的观念,对于农耕,小到家庭,大到国家,任何人都不敢出丝毫差错,就怕耽误农事。

    因为,农耕时代农业技术经验的总结,是先辈一点一滴,一步一步摸索而来。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先辈们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和努力,走过了多少漫长岁月。

    这些农业经验知识和技能是祖祖辈辈在实际农业劳动生产中总结出来的,他们经过了几千年历史的传承和沉淀,不断被验证,才会一代又一代传授于后人。贸然改变的代价太大,没有丝毫抗风险能力的古代,任何一个庄稼人都承受不起。

    纪永灵想,上辈子国家经过几十年才彻底消灭绦虫病,她小的时候时不时还会听到豆猪肉、米猪肉。而现今这个生产技术落后的年代,想要消灭绦虫病难度只会更大。

    可是,再大的困难都可以克服,再远的路都需要人去走。

    毕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是吗?

    帮纪老爷子拉完粪土,纪满川一根扁担上挑着两只装满水的大木桶,一步一步稳扎地走进了院子。他将两桶水倒入灶房的大水缸里,抹把汗,又转身去挑下一担。

    纪永灵忙抱着她娘和小妹的衣裳跟了上去,准备去河沟边清洗。

    “耕田而食,凿井而饮”是很多传统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

    然而黄土高原地区土层厚,受自然条件限制,即使在现代社会,有的地方都难以“凿井而饮”,更何况开凿技术落后的古代。所以牛家庄这里是没有自己挖凿的水井,只有居住在地势较低的山沟里,才会打井喝水。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老人都说,遇到要饭的,“宁舍一个馍,不给一碗水”的由来。

    喜欢穿越古代黄土高原种田养家日常请大家收藏:穿越古代黄土高原种田养家日常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