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齐与贾听玉分别后,心情沉重地先去给黄良玉报了平安。
随后,他马不停蹄地赶回了祝家。
一进家门,祝英齐便径直来到正厅,见到祝父祝母正坐在那里,神色凝重。
祝英齐深吸一口气,开口说道:“爹,娘,九妹和马将军的亲事不可为。”
祝父皱起眉头,追问道:“为何不可?”
祝英齐张了张嘴,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一脸的为难。
祝母也着急地说:“英齐,你倒是把话说清楚啊。”
祝英齐无奈地低下了头,说道:“爹,娘,我只是觉得这门亲事不妥,但具体的,我也难以明言。”
马将军和贾姑娘的事确实是不好说,他多次得贾姑娘帮助,也不能忘恩负义。
祝父一拍桌子,大声说道:“荒唐!马家有权有势,这门亲事对我们祝家有百利而无一害。
况且,马太守那边也没有悔婚的打算,此事已定,不容更改。”
“父亲,马将军对九妹无意啊!”
祝英齐继续劝道。
“英齐,你也说他已经是马将军了,这婚事不是说了算,无意有意那也要看门当户对,此事你不用再说。
你妹妹已经回来了,你去看看。”
祝英齐满心愧疚,他深知自己无法说服父母,却又觉得对不起九妹。
他默默地退出正厅,来到九妹的房间。
祝英齐轻轻推开门,看到祝英台正坐在窗前发呆。
他走到祝英台身边,轻声说道:“九妹,哥哥对不起你。”
祝英台转过头,眼中满是泪水,说道:“哥哥,我不想嫁给他。”
祝英齐心疼地看着妹妹,说道:“九妹,哥哥知道你的心思,可如今这局面,实在难以改变。”
祝英台哭着说:“难道我就要这样葬送自己的一生吗?”
祝英齐握住祝英台的手,安慰道:“九妹,也许事情还有转机,你先别太伤心。”
这时,大嫂走了进来,她走到祝英台身边,温柔地说:“九妹,听大嫂一句劝,爹娘也是为了家族着想,你就先忍忍吧。”
祝英台挣脱大嫂的手,喊道:“我不要,你们都不理解我。”
祝英齐和大嫂对视一眼,无奈地叹了口气。
祝英齐看着妹妹痛苦的样子,心中又感到无比的迷茫和无力。
不知贾姑娘有没有办法。
想到贾姑娘,祝英齐就想妹妹出去散心,跟着良玉种种地也不错。
只是现在爹娘在气头上,大概不会同意。
……
贾听玉先去了宁波,那棵古槐树上有不少灵气,她打算在争取一些储存起来。
一来一去花了三天。
只是要置办的那些冬衣冬具的话就不是那么简单,那些世家可不能只醉生梦死。
谢安已经整队出发,军队的步伐声和马蹄声震彻云霄。
而此时,贾听玉匆匆赶到了谢府。
谢安如今去往前线,谢道韫回府代替他来谢府主持一些事务。
谢道韫身着素雅的衣裙,端庄高雅的气质扑面而来。
她看到贾听玉,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贾姑娘,此时前来,所为何事?”谢道韫轻声问道。
贾听玉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说道:“谢姑娘,如今战事紧迫,将士们在前线奋勇作战,可物资匮乏,军饷不足。
我有个主意,或许能让世家出钱出物,支援作战的将士。”
其实她个人也可以去“劫富济贫”,但那太慢了,而且出处也不好说。
毕竟马太守那些东西还在她这里。
谢道韫微微皱眉,带着期待说道:“贾姑娘请讲。”
贾听玉目光坚定:“我们可以利用世家之间的攀比心理。
先找到一两个较为开明且有影响力的世家,私下与其商议,许以一定的好处,让他们率先慷慨解囊。
而后将此事大肆宣扬,引起其他世家的关注和竞争,激发他们的好胜心,不甘落于人后。”
谢道韫听着,微微点头,但仍有疑虑:“这法子虽好,可那些顽固的世家,恐怕不会轻易受此影响。”
贾听玉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对于那些顽固不化的世家,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子孙后辈入手。
世家最为重视家族传承和名声,若他们的子孙积极响应,想必能对其长辈产生一定的压力。”
谢道韫眼睛一亮:“贾姑娘此计甚妙,但如何能让那些世家子弟参与进来呢?”
贾听玉胸有成竹地说:“我们可以举办一些义捐活动,邀请世家子弟参加,
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并将他们的善举传颂出去,让他们在众人面前赢得赞誉和尊重。”
谢道韫不禁赞叹:“贾姑娘不愧是见识广博,此计若成,将士们便能得到有力的支援。”
贾听玉神色严肃地说:“但这也只是权宜之计,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改变世家们的观念,
让他们真正意识到国家的安危与他们息息相关。”
“这事我可以让凝之出面”,王家在世家首列,要是王家带头那自然不一样。
贾听玉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期待,说道:“若能得王公子相助,此事或许能多几分胜算。”
谢道韫微微颔首,神色认真地说道:“凝之虽平日醉心于他的道学,但在这等大事上,想必还是能分得清轻重的。我这便去与他商议。”
贾听玉轻轻点头,“有劳谢姑娘了。”
谢道韫转身离去,步伐匆匆。不多时,她便带着王凝之来到了庭院。
王凝之一身素衣,面容清俊,只是眼神中透着几分犹豫。
谢道韫向贾听玉介绍道:“这便是拙夫凝之。”
贾听玉行礼道:“王公子。”
王凝之还礼,眉头微蹙说道:“方才内子已与我说明情况,只是此事牵连甚广,我若出面,恐会得罪不少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