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12 药方和生机
    桂圆汤是贾府主子房里常年备着的东西,最是温补压惊顺气的。

    可雪雁闻言,却为难道:“紫鹃姐姐,今日的桂圆汤,厨房那边还没送过来呢。”

    紫鹃闻言一顿,若无其事道:“再倒一盏温水来吧,给姑娘喝了顺顺气。”

    见她不要桂圆汤,雪雁松了口气,忙去倒了温水来。

    紫鹃服侍着黛玉饮了半盏,把茶盏递给雪雁,便吩咐木头似地杵在这里的几个丫头,“你们都下去吧,叫姑娘安静躺一会儿。”又给雪雁使了个眼色,“雪雁,你也去歇歇吧,这里有我呢。”

    雪雁虽呆,但这个眼色却是紫鹃常给她使的,她立刻就反应了过来,带着几个丫鬟出去,自己守在门口,不叫人靠近窥探。

    屋里黛玉见状,已知她有私房话要对自己说,便任由她吩咐动作。

    等人都出去了之后,紫鹃才道:“我知道姑娘因何生出离世之心,都是因着姑老爷和姑太太都没了,如今在这府里也没了指望。”

    黛玉不禁苦笑道:“你说的这些,正中我的心病呢。从前探春妹妹气极了,也曾说过诛心肺腑之言。那话我虽不曾说出口,心里未尝没有那个想头——但凡我是个男人,早出去建一番事业了,又何必滞留于此,仰他人鼻息而活?”

    到了如今,人家连鼻息都不愿给了,她除了去死,竟是连半条出路都没有了。

    紫鹃露出了笑意,“姑娘怎知,姑老爷生前没有给姑娘留别的退路?”

    “爹爹?”黛玉一怔,很快便反应了过来,“你可是听说了什么?”

    紫鹃慢慢与她分说道:“今日鸳鸯姐姐来此,除了送燕窝,原就是奉了老太太之命,叫我把这件事缓缓地告诉你。姑娘可知道户部的前侍郎徐公?”

    “徐公?”黛玉默默思索了片刻,很快就从自家的关系网中提出了一条,“可是曾为扬州知府,后升迁京城,累至户部左侍郎的甘公?”

    因着林如海膝下无子,便将独女黛玉当做男儿教养,聊以慰怀。

    此时官宦人家教养男儿,可不止是督促其读书明理。父母两边都有什么亲戚,亲戚又有什么亲戚;父亲的同窗、同年、同科、同僚等,母亲的金兰交、手帕交、忘年交等。

    但凡是能扯上关系的,在读书之余都需要认真记诵。

    许多关系家业不兴时自然攀不上、用不着。可一旦家里有一个起来了,便是祖父那辈曾同过窗,也能攀个世交相互往来。

    黛玉自小便聪慧灵巧,除了读书之外,凡是父母让她记的东西,她都仔细记在了心里。

    因而紫鹃一提起做过户部侍郎的徐公,她立刻就能根据自家的关系网,找出来是在扬州做过知府,和自家父亲曾有亲密交往的同僚。

    “你说前户部侍郎,莫不是他家里坏了事?”

    却是她自入了贾府之后,贾家自己许多消息都滞后了,她一个寄居的闺阁女儿,对于朝堂之事就更加不了解了。

    如今听闻故交徐家的消息,竟是连对方的境遇如何都不知晓了。

    “正是那一家。”紫鹃忙道,“徐侍郎虽然坏了事,但幸有安王殿下庇佑,他们家二公子安然无恙。今日来的便是徐二公子,手里拿着姑老爷曾亲手写下的婚书呢。”

    林如海膝下只有黛玉一点骨血,他亲手写下的婚书,不必说就是为黛玉定亲的。

    黛玉仔细回想了一番,记忆里却没有这回事,不由疑惑万分,“爹爹何时又给我订了一门亲事?”

    她只记得父亲临终前自己回去相见,父女二人私底下说体己话时,林如海曾明确得告诉她,她与宝玉之间的事,父亲和外祖母已经有了默契。只等她及笄,便要操办婚事。

    可是,徐家二郎……两家虽曾同在扬州为官,彼此也密切交往过,林如海却从未提过和徐家有婚约。

    紫鹃笑道:“那有什么奇怪的?男女婚姻,本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说不定当时姑娘还小,姑老爷就没跟姑娘说呢。至于后来,因有了宝玉这回事,姑老爷就更不会再提徐家的事了。”

    原本紫鹃是不准备说这事的,为的就是不要刺激黛玉。

    可黛玉不知被谁透露了宝玉和宝钗的事,仿若万念俱灰,紫鹃也只得以此事借林如海的名头,来安抚黛玉了。

    黛玉仔细想了一回,也觉得有理,便点了点头,“说是也是。若我没记错的话,那徐家二郎比我还小一岁呢。”

    正说话间,忽然一阵杂沓的脚步声传来,随着脚步声越来越近,贾母担忧的声音也传了过来,“玉儿,玉儿,我的玉儿,我的玉儿在哪儿?”

    黛玉下意识身子微微前倾,喊了一声:“外祖母。”满腹的委屈一下子就都涌来上来。

    贾母被翡翠和琥珀两个丫头扶着,分明老态龙钟,却硬是走出了年轻人的速度。黛玉话音未落,就被贾母一把抱进了怀里,“我苦命的玉儿呀!”

    老太太也忍不住哭了,有庆幸有气苦,还有几分劫后余生。

    天知道方雪雁闯进荣庆堂,哭喊着“我家姑娘快不行”了那一刻,她这个老太婆是怎样的天旋地转。

    她的敏儿早逝,只留下玉儿这么一点骨血,若是也叫她白发人送黑发人,与晴天霹雳又有何异?

    如今亲耳听见黛玉喊她,真真是险死还生一般。

    祖孙二人抱头痛哭了一回,贾母派人去请的王太医也来了。一众丫鬟慌忙放下帐幔,只把黛玉一截玉腕露出来,紫娟又拿出干净的丝帕覆了上去。

    贾母年纪大了,倒是不用回避。王太医正要与她见礼,便被她催促着先给林黛玉诊脉。

    王太医见此便知病人情急,便也不再纠结礼数,坐在圆几上凝神静气,为黛玉诊脉。

    片刻之后,他眉心微微一跳,却忍住了没动声色,又诊了约一刻钟,心里就有了数,起身对贾母道:“这位姑娘的身子是胎里带来的虚弱,近来进补又有些君臣相左,反而把身子弄得更亏损了几分。

    幸而今日受了些刺激,把近来瘀堵之气全部随淤血吐了出来。虽然身子也因此更虚了,后续只要循序渐进,慢慢补回去也就是了。”

    贾母闻言,面色微变。但碍于王太医在此,不好多说什么,只是诚恳地道了几句“有劳”,着人于外间铺陈笔墨,请王太医开方子。

    方才诊脉的时候,王太医心下便有了腹案,现执湘管,饱酿浓墨,几乎是一挥而就。

    写完了之后,他将笔安置在笔山上,亲自捧着药方奉与贾母,“老太君请看,日后且按着这个方子给养即可,三四年之内都不用再换的。”

    贾母自身也经常用进补的方子,对于这方面的药理还是懂一些的。她戴上眼镜仔细看了,见上面所用的药材都是些寻常之物,唯一珍贵的人参也用量极少,便有些不解。

    王太医解释道:“姑娘身子亏得太多,那些大补之物虽都是好的,却也不可随意使用,以免虚不受补,无益反而生害。”

    “原来如此。”贾母连连点头,命人取了一封五十两的银子给王太医做车马费,让人好生送出去。

    王太医心知自己是遇上后宅阴私了,这五十两银子不但是谢他看诊开方,更是给他的封口费。

    做太医多年,这样的事情他不知遇上过多少,若非口风严谨,也不会有那么多权贵喜欢找他来看诊。

    当下他只做不知,若无其事地拜谢出来,目不斜视地跟着贾母的人走出大门,登车便走。绝不多看一眼,也不多问一言。

    王熙凤收到消息晚了些,赶紧去请王夫人。王夫人不紧不慢地起身,一面命王熙凤派人去请太医,一面又叫了李纨和探春来,一起去潇湘馆探望黛玉。

    “还是那位鲍太医吗?”王熙凤多心问了一句。

    “鲍太医便极好。”王夫人叹气道,“先前那位王太医也不知来了多少回,你林妹妹的病情却总也不见好。倒是这位鲍太医重新开了方子,林丫头吃了之后,精神健旺多了。”

    王熙凤仔细回想了一番,还真是那么回事,便笑道:“到底是太太慈爱,心里记挂着我们这些小辈呢。”

    王夫人微笑道:“你林妹妹打小就在咱们家养着,在我心里和宝玉、探春他们都是一样的。她身子一直不好,我哪里放心得下?”

    说话间探春和李纨先后来汇合,娘儿四人一起到了潇湘馆,却见春纤已经在卷棚底下架起炉子熬药了。

    王夫人停下脚步,问了一句:“谁开的方子?”

    春纤想起紫鹃的交代,便头也不抬地只管扇火,嘴里回道:“方才王太医来过了,诊了脉直摇头说不好。紫鹃姐姐想着先前鲍太医开的方子有用,便拿出来让他看了。王太医看了之后直说方子开得妙,就还叫我们照着这个方子熬一济给姑娘服用。”

    王夫人微微点了点头,对左右道:“这位王太医虽医术不精,倒是还有自知之明。”

    走在她左边的探春只是笑,并不搭话。李纨素来就是个沉默寡言的,此时也权当自己是根会喘气的木头。

    唯有王熙凤避无可避,只得笑着附和了王夫人一通。

    索性黛玉的屋子已在眼前,老太太还坐在里面亲自照看黛玉呢。在老太太面前,王夫人多少也要收敛一些,倒是拯救了尬言尬语的王熙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