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章 能上学,就是幸福
    街上候车亭的广告栏,有一幅公益广告,是几个大字:能上学,就是幸福。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不知有多少人读懂了这几个字。有多少孩子厌学、逃学,视上学为畏途啊。

    有个儿时伙伴,年年暑假,必抽空找我聊天一次。有时白天忙于打工,就晚上过来。其他小伙伴嫁到东西南北村,都已多年不见,只有她,一岁一相见。每到夏天,她就打听我回家的时间。她一直羡慕我读书成事儿了,而她,小学二年级就辍学了。是被动辍学的。她写字很好看,经常得老师夸奖,我还记得写竹子的“竹”,老师批评我“写的跟鸡爪子一样”,夸奖她的字工整好看。

    她来看我,聊家中琐事、庄稼收成、打工不易、儿女教育。当然,也听我讲讲外面的见闻。有一次,她拿起我床头的书,逐字逐句读给我听。我听她读了几段,说:“你的识字量能达到小学毕业水平。”她非常高兴。这些年来她一直没放弃认字,有不认识的就问别人,现在,她可以用手机发短信了。又问我书是自己买来上课用的吗,我说是从图书馆借的闲书,和上课无关。她两眼放光,感叹连连。世界上竟然还有这种地方,不用花一分钱,成千上万本书,随便借!

    有两个字她见过几次,不认得,周围的人也都不认得。她说出那两个字的样子。我写出来两个字,“忐忑”,让她辨认,她说对,就是这两个字。我告诉了她读音,并解释了词意。她说:“还是上学好啊,你看你,啥字都认得。”

    读书与生活,在她眼里,直线相关:大学毕业,可以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在大城市扎根;高中毕业,可以打一份轻松的工,甚至坐办公室;初中毕业,认识26个英文字母,可以去流水线当工人;小学毕业,只能干苦力,比如建筑工地,拼板厂。而她小学都没读完,只能就近做一些苦活。以前帮人家清扫新竣工的楼房,天天在灰尘中起舞,肺受不了,气短;后来和丈夫一起给人家铺地板砖,她打下手,和水泥,有几次需要爬十八楼,累的腿疼。可能是干活伤了,年纪轻轻一身病,尤其是腰椎,现在年年都要治疗,干不了重活了。

    关于未来,她的希望只能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女儿考高中,离分数线还差一截,不想上了,但她不甘心。她也不懂教育,只是一遍遍的按自己的想法问孩子:“你看着人家都上高中了,上大学了,你就不馋吗”其实,馋的是她自己。最后,还是咬咬牙,花大价钱买分,把孩子送进了高中。那是接近五位数的一笔钱。那些钱,够她辛辛苦苦干多半年的。而她只舍得穿十块钱一件的T恤,上面已有了小洞。但女儿最终还是让她失望了,勉强读了半年,就出去打工了。

    我说读书的意义,就象爬山,爬的越高看的越远,她连连点头称是,仿佛说出了她的心里话。她知道这个世界很大,可她已经没有机会了,所以,拼命也要把孩子往高处推一把。对知识的向往,对她,就是混沌中向往光明,愚昧中向往智慧。现在儿子考上了高中,又燃起了她的希望。

    能上学,就是幸福,就这么直观。我们村,七十年代出生的女子,小学毕业约占一半,初中毕业不到十分之一,上完高中的屈指可数,读大学的,仅我一人。八零后就好多了,基本都上到初中毕业,大学生也出了几个。但是,现在的问题不是没学上,而是孩子不愿意上。婆家这边一个侄子一个外甥,初中毕业就不上了,尽管父母都极力支持他们上学,哪怕上个中专也好。我们也苦口婆心给他们讲读书的好处,无奈,儿大不由爷,外人说了更等于没说。上学,再也不是我们那代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了,更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了。可能,读书这件事,并非人人适合吧?

    我常常假设,如果自己不上学,不认字,那么,这精彩的文字世界都是不存在的。世界会变得多么小啊。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