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91章:襄阳均衡论
    刘备军成功拿下青徐二州背靠无尽荒域,死守十三州之东北方。

    青徐二州土地相对肥沃,即便是二十亩取其一,税收也足以支撑孙刘集团军的运作。

    孙策知当下大局已经难有变数,只得留在刘备手下担任一个将位。

    黄巾军这边成功拿下荆扬二州,倚靠长江天险断绝横断十三州南部三州之二。

    中部的六州想要侵扰联合起来的荆扬二州。

    能且只能通过徐州或者豫州南下。

    荆州与豫州之间,能保障数以万计的大军迅速通过的关卡只有一个。

    那便是被黄巾军死死控制的博望关。

    除去此关以外,其他的几个通行隘口和关卡,都无法保障大军的同时通行。

    诸如繁昌关和平靖关。

    他们要么深处两山相夹的谷道,地势极其险要。

    要么就常年有暴雨袭击,山体滑坡,河流泛滥的自然风险。

    即便是是不足万人的小规模的步兵。

    想要从这些小关卡快速南下,都很容易堵塞在其附近。

    姑且不谈南来北往的商户和民众能第一时间有所察觉进而通风报信。

    游走于山间小路和崇山峻岭间的黄巾斥候,也会在这些关卡第一时间发现敌情,进而导致黄巾军警觉。

    连年交战的袁曹联军已经不再具备横推天下的能力。

    所以,只要守住博望关,那就基本上阻断了豫州曹军南下的通路。

    在庞统献来的新地图上。

    博望关被特别标注,秦子豪在听了庞统的分析后,很快便了解到了此关的重要性。

    “先生以为,此地该由何人驻守?”

    要论攻城,黄巾军中大小将领那是各怀绝技。

    但是要论守城,必须得是周瑜和太史慈最为得力,其次则是凌操父子,而后是甘宁周仓。

    “博望关地势开阔,多山林而少河流,应当以子义将军领兵守之。”

    除去博望关以外,曹军想要从豫州侵袭黄巾军,还可以从庐江蔪春北部的大渡口通过。

    在庞统献来的地图上。

    此处也被做上了特殊标记。

    长江天险腾出一只手穿过此地,便足以庇佑水性良好的扬州子民。

    在这条天堑上,曹军以前也曾尝试过建设过自己的渡口。

    但曹军的渡口选址随意,总是运营不了几个月,便因河流泛滥的问题而失去作用。

    虽然有不少的民间摆渡人员可以提供天堑两岸往返的服务。

    但是想要用他们来调度军队,实在是太勉强。

    纵横此处天堑。

    能够真正达到迅速调度大军,南北自如的目的。

    仍然只有一处码头。

    此处目前正好也在黄巾军的手中。

    以前是由坐守蔪春城的凌操父子管理,现在需要一位专员前去管控。

    不等庞统发问,周瑜便自行上前领命。

    “末将曾在蒲圻倚靠长江天险,为秦公杜绝荆州侵扰,现荆州已为秦公领地,末将愿迁任此处,为秦公北抗击曹军,以图进取!”

    周瑜的能力在黄巾军中有着极高的认可度。

    其人能文善武,蒲圻一带在他的治理下迅速发展。

    短短几年时间,蒲圻便从昔日的一个不知名渡口,摇身一变成为扬州的重要城市之一。

    但是,周瑜先前擅自领兵西进,惹来一众骂声也确实令人不得不犹豫。

    庞统一眼便看出了秦子豪的顾虑。

    他认为周瑜早年擅自西进,领兵强占荆州的江夏和桂阳,并不能算过失。

    相反,他认为秦子豪当初应该嘉奖周瑜。

    毕竟周瑜的举措,无疑是在执行秦子豪霸业的必要一环。

    荆州迟早是要拿下的。

    早一点发兵,并不能影响什么。

    “秦公可是在担忧公瑾将军昔日无故攻占江夏桂阳二郡之事?”

    周瑜在一众武将中的地位很高。

    但是比起庞统,他在黄巾军中的从政地位要低上不少。

    “秦公!”

    周瑜知道自己当初急于建功立业的行为给秦子豪带来了很多的麻烦。

    十三州各地送来的谴责信曾一度堆满鲁肃的书桌。

    由于那些书信骂得太难听,鲁肃没有将它们全部交给秦子豪,而是私自烧毁了一部分。

    周瑜和鲁肃素来交好。

    其中详细,鲁肃时常有跟周瑜提起。

    后来,周瑜自己也认识到了问题所在,但事已至此,他一时也无法挽回。

    庞统问秦子豪道。

    “秦公可知,天地万物者,均衡为王?”

    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取中庸之道。

    历史以来,我们的先人一直都在追求自己的平衡。

    不等秦子豪做出回答。

    庞统便用手指了指地图上的荥阳城。

    “今日天下,独占幽冀兖豫四州,而进取司隶之曹公,乃当世之霸者,属纯阳之君!”

    紧接着,庞统又将自己的手,点在了地图上的青州临淄城。

    他仿佛知道诸葛亮和刘备在哪里似的。

    落指之处,正是刘备军首脑此时此刻汇集之处。

    “徐州侯,交伐必有理,出师必有名,乃天下难有之仁主,属极柔纯阴之君。”

    接下来,庞统想说的话,秦子豪已经能猜到一二了。

    但是他还是等着庞统开口。

    “请先生赐教。”

    襄阳城主府内齐聚的一众功臣降临也大抵把庞统要说的话猜到了一点。

    庞统也不卖关子,当即开口。

    “冀州曹公取万民税收为己用,旨在统治军队,以武力震慑天下人,徐州侯刘公,则每每与之相反,旨在抚恤万民,以仁德屈服天下人。”

    听上去,曹操和刘备都各有千秋。

    反观黄巾军。

    一边主张仁政,一边又发无名之师侵扰邻居。

    就像曹操和刘备混在了一起一样。

    在天下义士的眼中,黄巾之治是伪善之政。

    在主张霸权的人眼中,黄巾之治则不够心狠。

    接受并安顿那些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流民百姓,是他们无法理解的。

    而这,正是庞统要说的均衡之道。

    “曹刘二公之师,偏激也!曹发于宦官,刘发于乡勇。曹公,主王霸之事,刘公,主百姓之意,特立独行,不予贯通。”

    说来说去,就是讲曹操太激进,刘备太保守。

    两者各自有各自的想法,谁也不待见对方的想法。

    只有黄巾军,既有曹军的强硬,又有刘军的仁德,是真正的集大成者。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