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8章 分析
    林应台没有详细讲述事情的来龙去脉,两个人都是聪明人,不需要把事情说得太过直白。林应台说完后,观察着东方十的反应。东方十也从林应台的神态中看出他身心疲惫,显然这位在朝堂上权威显赫的人臣,多年来一直为家族的繁荣而劳心费力,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林应台继续说道,“此次西罕入侵边关,太子殿下曾多次向皇上请求,希望押送粮草至西部边关,以犒劳夏家及西风军。令人意外的是,皇帝陛下并没有阻止太子的请求。

    当前大皇子正在西风军中接受历练。在军中与太子相见,对于大皇子来说是一件十分滑稽的事情,两方水火不容,敌寇来袭,太子前来慰问,如若再重蹈覆辙一次松亭关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朝廷上下对此却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松亭关之事还历历在目,圣上这次竟然无任何意见,而是欣然应允,并下达了旨意。

    “太子到了西部边关之后,曾上书皇上,称西部夏家兵强马壮、粮草充盈、装备一应俱全,大战一触即发,粮草如果置于城中,恐遭对方细作破坏,安全起见,太子将支援西风军的粮草暂时延缓发放,至此粮草并没有及时到达西风军大营;本相欲求见皇上,通过此次西罕入侵边关的机会,将夏家铁器一事收归朝廷,盐铁乃是国之重本,被氏族垄断,对江山不利;现在西罕骚扰边关,大战一触即发,粮草是夏家目前最担心的事情,此时是个好机会;皇上却以偶感风寒需要静养,拒绝见本相,以眼下的形势,不知先生有何高见,指点迷津?”林应台用简短的话将其中来龙去脉叙说清楚。

    东方十低头沉思片刻,看着林应台,淡淡的说道:“太子的东宫之位要易主啊。”

    林应台听到东方十说出这么惊人的话,惊呼“先生何出此言?”

    “林相近期在政务上忙碌不堪,可能被众多日常事务搅乱了视野。作为旁观者,我或许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当今的皇帝无疑是一位明智的君主,自从他登基以来,天阳国的发展势头一直很强劲。虽然皇帝最初选择立自己的弟弟为太子,但林相,你是否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要这么做?“

    未等林应台发问,东方十继续说道:“立自己的弟弟为太子,其背后有深层的考量。首要原因是为了稳住林家和娄家的势力,以及那些依附于这两家的权贵。太子的行为,皇帝并非不知情。皇帝对太子的纵容,背后必有更大的图谋。这些年来,皇帝让大皇子在西风军中历练,实际上是在悄然为大皇子积累力量。现在,太子以犒劳西风军为名,前去督战,却扣押了补给的粮草。林相想借此要挟夏家交出盐铁经营权。这些手腕,皇帝不可能看不明白。“

    “林相近些年没少提拔娄家和林家一代的年轻人,但是这些人之中到底有多少可塑之才,有多少可堪重用的,林相心里最清楚,娄家虽然掌握着南关的军权,可是南关常年无战,反观西风军,虽然近年也没有大的战争,但是边关之外,两国都在此练兵练将。两支军队碰撞,孰强孰弱林相心中清楚;先皇时期,征讨西罕,导致林相被贬黜,娄长青自刎,至此娄家也失去了对西部的掌控,导致夏家一家独大,皇帝初登大宝,更是仰仗皇后娘家的势力,夏家获得精铁经营权,何尝不是在巩固帝位啊。”

    “林相是太子的少师,这些年对太子悉心教导,可太子的所作所为皇帝可曾训诫过?皇上又说过您什么没有?说句大不敬的话,林相觉得太子是否有天子之象?太子的所作所为可该是为君者所为?太子屡次犯错,可是每次都不知道收敛,且每一次犯错之后都不曾有过悔改,都是林相与皇太后擦屁股,我们的太子没有什么城府,性子又过于急躁,做事急于求成,又刚愎自用,不顾后果,太子有做大事的勇气和胆量,但是缺少为君者的担当和气度;当真以为如今的皇上是疼爱自己的弟弟吗?”

    “等一下先生,等一下,让我想想。”林应台打断东方十,摸着额头低头沉思。

    “先生的观点确实有其合理之处,但在我看来,太子的一些行为确实有失君主的德行。然而,皇上每次对此都只是轻轻带过,并未深入追究。如果皇上真的有意废掉太子的东宫之位,过去的机会其实不少,尤其松亭关的事件,完全可以成为皇上的一个理由。但结果却是不了了之。现在西部又告急,皇上又一次同意了太子的请求。我真的不明白皇上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皇上一直在等待今天的机会。即使皇上剥夺了太子的东宫之位,皇上的长子也未必能够顺利继位。皇上纵容太子,实际上是将太子的不端行为公之于众。一个在道德上如此失格的储君,如何能够胜任皇帝的职责呢?在名望的较量中,太子已经输掉了一局。但这一局的胜败,还不足以让大皇子坐上东宫之位。

    现在,皇上身体欠安,太子此时应该留在宫中,不宜外出。如果皇帝突然出现健康问题,那么可能会重蹈历史的覆辙,引发朝中混乱。对此,丞相林相有何应对之策呢?考虑到这些因素,当太子请求犒劳西风军时,皇帝自然应允了他的请求。皇上自然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一旦发生不测,太子在大皇子的势力范围内被困,能不能赶回是小事,能不能活下来才是关键,这就给了皇上和大皇子充足的时间,同时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做好准备。“

    “还请先生明言!”

    “林相身处局势之中,作为当局者可能一时间感到迷茫。此时西部边关形势告急,大战一触即发。然而,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太子竟然扣押了西风军的粮草,这无疑是一个极度冒险行为。如果这一举动激起了兵变,太子将首当其冲成为众矢之的。如若太子死于哗变士兵手中,夏家虽然难辞其咎,但是又能把夏家如何啊,夏家此次本就是要配合皇上演好这出戏,皇上做出任何惩罚,夏家都会坦然接受。太子死后,夏氏出身的大皇子挺身而出,内忧外患之际,大皇子力挽狂澜,拨乱反正,平息内乱,安抚军民,御敌于外,无论是天下百姓还是军中带甲士兵,对大皇子的行为无不折服,此时皇帝以身体抱恙,为国家为社稷计,东宫不可一日无主,那么大皇子继位东宫就可以名正言顺!”

    “即使如此,太后还有一子。”

    “这是连环计,兵变由太子引起,自然要有太子或皇帝亲临才有可能平息,这都是排练好的戏。太后的二皇子想借此继位东宫,那么第一件事还是要亲临西部,平息兵变,那么太子的时间无非是在上演一次而已。”

    林应台将东方十的话都听进心里,此时不敢耽搁片刻,起身拱手说道:“感谢先生指点迷津,本相马上书信太子。”

    说罢林应台就要起身告辞,这个时候,下人来报,“相爷,皇帝派人传来口谕,让您进宫面圣。”

    禁军副统领简戎身披金光闪闪的铠甲,走进了相府。他是林应台一手提拔的青年将领,他的父亲简从正在漠北战死,而他的祖上曾为林家的家将,并且有着辉煌的战功历史。后来,他的祖上被皇帝赐姓并开设府邸,但多年来,简家一直忠心追随林氏家族。

    看到简戎焦急的神色,林应台不禁感到担忧。当简戎走到他的近前,低声私语了几句后,林应台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回头看向了东方十,显然在思考如何应对当前的紧急情况。

    东方十看到林应台神态变化,又看到林应台看向自己的眼神,想必自己之前的猜测,成真了。

    “西风军哗变。”林应台脱口而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