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之春4
    老杨不顾手的冰冷,试了试,奇怪了,石头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重,他就像捡到了宝贝一样把石头抱回了家,放在院子一边端详了好长时间。

    张东民啥时候进了院子老杨都没有察觉,直到张东民说:“杨叔,你捡回来这块石头干吗?”

    老杨说:“看。”

    张东民凑近看了看,哼哼笑着说:“石灵河里的石头多了,这一块丑了吧唧的,没用。”

    老杨回答道:“你不懂,有时候丑就是美,美就是丑。”

    张东民小学才上了三年,哪里又能懂老杨话中的含义呢?

    “爸,吃饭了吗?”女儿灵霞来了,她家在邻村,走路来娘家只需要二十来分钟,自从老杨退休后她还是第一次来呢。

    老杨说:“还没有呢,等浩辉和艺然放学了一块儿吃。”

    灵霞上了台阶走进厨房,和母亲不知说什么竟然传出了咯咯咯的笑声。

    秀玲磕着瓜子从屋里出来,张东民看了她一眼笑了,她竟然回了一个奇怪的眼神转身进了屋里。老杨弯着腰还在欣赏那块石头,兰芝和女儿在厨房忙着准备饭菜,灵娃不知道干啥去了没见人影,一屋子人,没人注意到张东民和秀玲这二人眉目之间细微的交流,或许这就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异性之间的目光碰撞吧。

    老杨几乎天天都要去石灵河边走走,在一次次捡石头的过程中似乎找到了新的乐趣,那不是简单的发现、捡拾的过程,而是一种无法言表的兴奋。在河滩里没有目标的走着,可能知道自己将会发现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图案的石头,他想或许是自己在找着石头,又或许是石头就在不远的某个地方等着他。有时捡到了小一些的石头,他自己就扛着或抱着回家了,有时遇到了大一些的石头,他就返回家推着架子车,把石头翻滚进车厢里拉回去。

    老杨家楼门外坐着的那些谝闲传的人不解,问:“捡石头干什么?满河滩都是。”

    老杨说:“玩儿。”

    那些人就更疑惑了,也是啊,对于祖祖辈辈住在石灵河边的人来说最不缺的就是石头,见得最多的也是石头,石头在他们眼里除了盖房砌院墙别无他用,头一次听说还能玩儿?怎么玩儿?

    老杨无需给他们解释,只顾自己捡些看着好看的,二十多天竟然在院子里摆了好多形态各异,颜色不同的石头。他把那些石头围着院子西边的菜地放了大半圈,像是安排了部队给他的菜地站岗放哨。

    浩辉和艺然的学校也放寒假了,把通知书拿回家丢在老杨面前,他瞅瞅成绩单,浩辉几门功课合计二百来分,艺然的三百多分,他唉声叹气直摇头,自语道:“为什么优点没有遗传?为什么优点没有遗传?”两个孙子并没有觉得自己的考试成绩有多丢人,反倒像是得了全班第一名和第二名一般高兴,特别是浩辉,在屋里屋外像一只猴子一般上蹿下跳,吃了饭就不见人影了,甚至饭都开始吃了还不见回家。兰芝管不住孙子,灵娃和秀玲也管不住。老杨现在老了,有一种老猫不逼鼠的状态,他心想不知道自己上辈子干了什么天大的坏事儿,这辈子老天爷才派这些魑魅魍魉来惩罚自己。

    这几天,常年在外打工的男男女女都回家来准备过年。村子门前的水渠里流水潺潺,有人在淘洗白萝卜和红萝卜,有人在淘洗各种豆子,甚至就连村里上空的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煮肉香味,年的味道就这样渐渐浓了。

    老杨在家里坐不住了,也不再去地头走走了,更不去石灵河边捡石头了,他考虑该置办年货了。

    灵娃手背在后面往出走,老杨喊道:“你干什么去?”

    灵娃转过身对着老杨咧嘴一笑没回答。

    老杨说:“问你话呢。”

    灵娃说:“去外面走走。”

    老杨说:“给你几百块钱,去县城置办一些年货吧。”家里一年四季需要购买的东西都是他从县城买回来的,现在退休了,也该锻炼锻炼儿子了吧,基本生活都不会安排,以后这个家怎么办呢?

    灵娃又是咧嘴一笑,说:“我不会买。”几十年来,他在老杨的翅膀底下生活习惯了,似乎在他的心里从来没有想过父亲老杨还有老的一天,从没想过父亲老杨还有去世的一天,或者在他的眼里父亲可以长生不老。

    老杨说:“我给你写个单子,你去照着单子一样一样买。”老杨像是在乞求儿子,但是这个儿子实在就是一块石头,看着是个人,是人干的事儿大多不会干。他又说:“那你跟着我,我买,你帮着拿回家总可以吧。”

    灵娃没说答应,也没说反对,反正慢腾腾地走出了楼门。

    浩辉从屋里一蹦一跳地出来了。

    老杨似乎看到了希望,一把拉住浩辉的胳膊说:“浩辉,跟着爷爷去县城吧。”

    浩辉呵呵一笑挣脱爷爷的手:“不去,我不穿新衣服。”说完抓起柴火堆上的捞鱼杆一溜烟跑了。

    老杨的心里都在滴血,这就是所谓的天伦之乐吗?

    恰巧艺然也从屋里出来了,老杨又抓住了艺然的胳膊:“艺然,和爷爷去县城吧。”

    艺然问:“爷爷,去县城干什么?”

    “要过年了,置办一些年货啊。”

    艺然问:“那给我买新衣服吗?”

    “买。”

    艺然同意了。于是,老杨牵着艺然的手朝着石灵河边走去。石灵河边的路上有通往县城的公交车,腊月天坐车的人特别多,什么时候来车上都是人。就这样,老杨带着艺然三天时间天天坐着公交车去县城,终于把年货置办齐了,直累的腰酸背疼,但是没有机会休息,还得把该煮的肉煮一下,该处理的菜处理一下,似乎这个年和家里其他人没有任何关系。

    腊月二十五,灵霞一早上就来给母亲帮忙蒸馒头。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规矩,北方过年的风俗是需提前蒸好多馒头,一直要吃到过了正月的。以前,一家人老老少少一年到头都在家里吃吃喝喝,所以蒸的馒头自然多一些,现在家里人口普遍少,还有年轻人基本都外出打工,只有过年回家待几天,所以蒸的馒头自然而然就少了许多。

    蒸馒头的三盆面前一天晚上就准备好的,面里放着酵子和着水反复揉搓,等光滑了然后用塑料纸蒙上,再放在热炕头用被子盖住,经过一个晚上的发酵,面就彻底醒好了。老杨和老伴儿由于年纪大了,这样的活儿干起来自然有些吃力,所以只能督促灵娃和秀玲干。还有提前准备好的豆沙,必须将红小豆淘洗干净,浸泡一晚再在锅里煮熟,用勺子反复碾压成泥状,如果喜欢吃甜的,可以给里面放一些糖。再就是蒸菜包的菜,把粉条过一遍开水烫一下,剁成小段,搅拌一些从野外捡回的地软,再加一些白萝卜丝,拌上各种香料,蒸出来的菜包子别提有多香了。还有油包,将面粉在锅中的油里面反复翻炒至发黄发亮,再包成包子,吃起来干干油汪汪的感觉也很好。还有肉包子、核桃糖包子,各种包子兰芝都提前准备了料。

    灵霞、兰芝和秀玲,三个人在厨房的案板上开始忙碌了。灵娃今天表现还算不错,没有出去游手好闲,正在往锅底添柴,蒸汽已经从锅中慢慢升腾。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