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章 竹林妙音
    韩常打算进京赶考,其实每个州都有自己的科举考点,但要想出人头地,嘿嘿,就得去京都。

    京都物语繁华,地大物博,大官很多都出自京都,所有人都认为,京都的风水好,只要真有本事,去了必定高中,徐来认为自己很有本事(他真的很有本事,小镇上识字的人不少,但唯独他,不仅识字,还见识过琴棋书画,更请教过诗词歌赋,他在客栈打杂里还能听到很多奇言妙语,故事成语。

    他知道科举考试要满二十岁,他今年二十岁了,所以他去了。

    一路走去,没有千里也有百里,徐来走一会儿是歇一会儿,饿了吃徐娘给他准备的大饼子,渴了去附近客栈蹭碗水喝,没有客栈有小溪,没有小溪有露汁,跨过千山万水,青色的湖,绿色的树,赤红的朝霞,金黄的落日,苍穹翱翔的鹰,草地逃窜的兔,无所事事的蛙,林间游荡的马。

    徐来喝着苦涩的露水,笑的比谁都甜。

    他想一直走下去,但万事终有尽头,就像老先生一样,莫名其妙的来,悄无声息的走。

    他走了十多天,双腿都走出了健美的线条,碰见了一位骑马的士兵要路过他身边,他客气的拦住了士兵:“请问军爷,京都还有多远啊?”

    “啊”骑马的士兵略微思考:“大概不到还有五六里。”

    “多谢军爷!”徐来抱拳微微作揖。

    “不客气,你是要去京都参加科考?”

    徐来笑着说:“是啊,读了有些年头,想去试一试。”

    “哈哈,果然是年轻人,够天真!朋友你珍重,望来日见你时富贵!”士兵笑着抱拳,随后驾马离去。

    徐来也抱了拳,脸上笑着,只是不懂远去的士兵为什么说自己天真。

    月悬南方,但晚霞依旧在。

    徐来走到一片竹林里,徐来要抓紧赶路,运气好能在太阳下山之前走出竹林找一家客栈。

    但很快徐来就忘了这个想法,因为他听见竹林深处传来一阵音乐之声,是笛声吗,好像还有琴声,徐来好奇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探去。

    越走越近,声音越来越清晰,太好听了,真的太好听了。

    还没完全找到声音传来的源头,但徐来不想走了,因为他觉得脚下的落叶残枝会玷污这动听悦耳的音乐。

    但还是忍不住想去看看,在音乐结束前徐来还是走向了声音的源头,一条小溪流过徐来得脚下,小溪的源头是一处小瀑布,很小很小的小瀑布,小瀑布附近站着两个人,一男一女,一琴一笛。

    徐来从来没有听过如此动听的音乐,只是在那个被活埋了的上官笑嘴里听到过,“声声妙妙,叫人意犹未尽”。于是他脸一红,向前走出一步,学起了书里的前辈:

    “声声子音,悠悠我心,

    山瀑翠竹,清明意根,

    绿影之源,似凤微吟,

    净水之间,若有笛琴,

    闻其之音,是仙是神?

    入此空间,飞碟流转,

    望山是山,望水映天,

    梦入黄粱,不愧此生!”

    那对音侣都笑出声,男子笑如这瀑布的冲击声,豪迈但不张狂,女子笑如小溪水,清铃且不失倩雅。

    男子的手离开琴弦,随后站起身来,“好诗好诗,可惜韩某不会骚诗舞墨,不然高低也跟兄台对上一对。”

    旁边的女子开朗的笑着。

    徐来抱拳作揖。“献丑献丑,谁让朋友的琴和姑娘的笛这么好听呢,小生姓徐,单名一个来字,徐来失礼了。”

    “客气,”男子抱拳回礼:“某姓韩,单名一个常字,平常的常。”随后韩常指了指身旁女子:“这是韩某内人,荀莲儿。”韩常这边话音落,荀莲儿那边也抱拳施了一礼,徐来和韩常都笑了。

    “徐兄可是去京都参加科考?”韩常问。

    “不瞒韩兄,我正是去参加科举考试。”徐来答。

    韩常抬头看了看天色,皱眉道:“徐兄啊,太阳马上要落山了,夏天的京都虽说黑的慢,但真黑起来,那可什么都看不清啊。”

    “韩兄,我”徐来有些不好意思开口。

    “徐兄你什么都别说了,我韩常最喜欢结交天下文人墨客,你我相见即是有缘,再说这玉竹林野兽甚多,有老虎狮子猎豹猛犸象,个个凶残至极,放你离去我实在不放心,今夜留宿我家,你我共商国事,饮饮酒,作作诗,岂不快哉!”

    徐来脸上略显羞涩,“哈哈快哉是快哉,但我这身上又脏又乱,怎么好意思弄脏韩兄的高居呢?”

    韩常抱起筝琴,走向徐来,“夏天太热,我们不睡床,屋内地上有草席,你我二人共枕一席便可,走吧。”

    徐来还想推脱,荀莲儿也走过来:“徐公子,你若拒绝我我夫君,他晚上会悄悄地哭的。”

    徐来:“啊?”

    韩常:“啊?”

    徐来羞涩更重几分:“好吧,那就叨扰韩兄和荀阿嫂了。”

    韩常和荀莲儿住在用竹子搭建的竹屋里,竹屋很精致,都是上等竹子,一共有三件屋子,连着的,不接地下,有地基,很高,这样可以避免下雨天地板渗水。

    徐来跟着韩常来到了竹屋,没有院子,但有个用竹子搭建的台子,三间屋子和一座高台,这就是韩常和荀莲儿的家。

    韩常走到高台阶梯上,转身对徐来说:“徐兄赶路疲惫了吧,先把你背上的行李交由莲儿放下去吧,你我先就着咸菜喝两杯。”

    荀莲儿走上前,徐来连忙招呼眼前的女子说自己来,荀莲儿笑着,漏出两个酒窝:“徐公子还怕我是那孙二娘不成,一会儿我端上来的酒里可有蒙汗药,莫要贪杯哦。”

    韩常帮徐来把背上的行李提了下来,荀莲儿拿着行李下了台子,去放行李也是去拿酒菜。

    徐来学着韩常就地而坐,很快荀莲儿就端着一盏灌满酒的酒壶上了高台,徐来抱拳感谢,这回荀莲儿没有抱拳回谢,只是微微点头,她不懂怎么回礼,索性就不回了,徐来没有在意,一旁的韩常说:“我内人只懂音律,不懂礼节,我是什么都不懂,我这琴还是莲儿教的呢,哈哈哈哈。”

    “荀阿嫂乐音之术如此非凡,天赋之高,称得上是当代王菲啊。”

    “哈哈哈,哪里,不过是从小跟随他母亲学习乐器,略懂一些杂音罢了,倒是徐兄,读书人,能即兴一首声声子音,文采着实是高,要比,肯定比得上御史总督,钱烽钱大人,也只钱大人的《大江山赋》能打败徐兄了。”

    “哦?大江山赋,”徐来眉毛缓缓皱起,实在想不起来客栈里谁说过这钱大人还有一首《大江山赋》,徐来说:“恕我无知,徐兄啊,我在村儿里长大的,没有钱去书烟楼这些地方逛(收藏字画诗集的地方,这大江山赋,还望徐兄不要赐教。”

    韩常喊了声荀莲儿,让荀莲儿把大江山赋拿出了,不一会儿荀莲儿从屋里出来快步跑上高台,把大江山赋拿给了韩常,并且有些不开心的说:“我正炒菜呢,再有什么东西自己去拿。”

    韩常接过那本薄薄的线封书,客气的回:“哎,好好好,多谢这位娘娘了。”

    荀莲儿嘿嘿嘿的笑着跑下了高台,重新回到了厨房。

    韩常把封面简朴的《大江山赋》递给了徐来,徐来客气的说:“在下不客气了。”

    徐来翻开,看,继续看,看了一会儿,菜上来了,徐来停下,他真的想吃点带油的,实在是太想饱餐一顿了,韩常笑着说别客气,于是徐来和韩常碰一杯,吃很多口菜,然后聊上几句,再碰一杯,吃上很多口,韩常跟徐来聊了很多天下奇闻,徐来告诉了韩常很多成语的来历,那都是幼年时学塾里的老先生教给他的。

    两人吃饱喝足,一遍欣赏月光,一遍借着酒兴放开了讲(耍酒疯:“天下还有比钱大人更不爱钱的吗?啊!我爱钱大人,因为钱大人敢为穷人发声,他当时断臂救民,真牛!我爱钱大人,当时我就是被他救的,那时候我还小,我差点儿就特么的被砍头了我草,朝廷直接砍我头啊我草,我才那么小啊我草!”

    “哎呦我草,这么狠!老韩你跟兄弟说,是哪个狗几把要砍你,等我考取了功名,当上了大官,我非给你挼了他不可!”

    两人睡着了,醒来时,两人都到了屋子里,躺在地上的草席上。

    徐来睁开眼,站起身,离开屋子。

    伸了个懒腰,沐浴着阳光,呼吸着竹林里的新鲜空气。

    下一刻韩常也走了出来,韩常跳下离地很高的地基(其实是有台阶的,韩常也伸了个懒腰,很自然,他说:“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下雨道路泥泞,晚上找不到路,唯一好的,就是这朝阳,他就想我们男子汉的志向,不但壮丽,还能带给人希望,所以,徐兄,你一定要上榜。”

    “高看徐某了,韩兄和荀阿嫂隐居在这竹林田园,脱离世俗,也不失为一种风雅。”徐来抱拳,彬彬有礼,“哎?对了,荀阿嫂呢?”

    “他有自己的房间,本是给我们未来的孩子准备的。让她睡吧。”

    徐来再次谢过韩常的招待,并表示自己该走了,韩常去另一间竹屋叫醒了荀莲儿,自己却不知从哪儿牵出一匹马,他把马牵到徐来跟前,说前方还有一些路程,骑马能快些,徐来,想拒绝,迷迷糊糊走过来的荀莲儿插话:“徐公子你就收下吧,这匹马日行千里,但我们用不着,你不收下,我夫半夜偷偷哭泣便是你的错。”

    徐来:“啊?”

    韩常:“啊?”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