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观音院里的勾当(1)
    在西行路上有这么一处寺院,院内亭台楼阁林立,环境优雅静谧,里面住着一个活了二百七十岁的主持,还养着大大小小小的和尚两百来人。这寺院里的老主持锦衣秀食,金银器皿无数,不仅与妖精做朋友,还有收藏袈裟的爱好,为了谋取一件罕见的袈裟,纵火烧杀远道而来的僧人!

    要问这个寺院是何名字,便是观音禅院!

    西游记原著第十六回里,唐僧来到距离大唐万里之遥的观音院,还没进去就被这寺院的景象惊住了。有赞诗,诗曰:

    上刹祇园隐翠窝,招提胜景赛娑婆。

    果然净土人间少,天下名山僧占多。

    “天下名山僧占多”这句话就很有体会,即使是在现在也是一样。

    喜欢旅游的朋友就应该知道,不用说历史悠久的古城名居,风景宜人的山川河流,即便是稍微有点名气的景观园林都能看到寺庙。

    每到这些地方,就能看到到处是卖香火的,还有追着你往你手上带红丝带怀里塞平安佛这些的。如果你拿了,不好意思,价格吓你一跳不说还不能退,美其名曰:“这是请的平安福,退了佛家会怪罪的!”对于多数人来说还是能忽悠住的,虽然花多点钱,但是买了心安!对于我这种买票都等打折的人来说是浪费口舌的。

    且不说这寺院不仅占据了如此的好地方,里面建筑众多,再看这方丈打扮:

    “头上戴一顶毗卢方帽,猫睛石的宝顶光辉;身上穿一领锦绒褊衫,翡翠毛的金边晃亮。一对僧鞋攒八宝,一根拄杖嵌云星。”

    怎么样,就问你壕不壕!恐怕就是少林寺总裁释老板看到了都要竖个大拇指。

    这还不止,再看看这方丈喝茶的器皿。

    “有一个小幸童,拿出一个羊脂玉的盘儿,有三个法蓝镶金的茶锺;又一童,提一把白铜壶儿,斟了三杯香茶。真个是色欺榴蕊艳,味胜桂花香。”

    纵是见过世面的唐三藏看到这些物品,都夸爱不尽道:“好物件!好物件!真是美食美器!”可见这些真是贵重精美!

    但是老方丈却谦虚说这些都是些普普通通的,比不得大唐的奇珍异宝,问唐三藏可有宝物拿出来给大家见识见识大唐的物华天宝有何不同。

    唐僧倒是知道财不外漏,拒绝三连,但是孙悟空可是在一旁提醒,包袱里的袈裟就是宝物。

    其他僧人听了冷笑,院主也很是不屑,我们这些普通僧众每个人都有二三十件,老方丈更是有七八百件。意思就是,不就是个袈裟嘛,这也值得炫耀?我们这寺院里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吊打你!

    而且老方丈当场就拿出来给唐三藏这个“土鳖”看,果然是满堂绮绣,四壁绫罗,都是些穿花纳锦,刺绣销金之物!

    很明显这方丈就是一边在炫耀自己的“身价”,一边在套唐三藏的底;唐僧他们自然也看出来这是老方丈是在“斗富”,非常谨慎的告诉孙悟空出门在外要低调,避免对方见财起意。

    孙悟空是什么人,自然早就看透了这一切,拍着胸膛说没事,包在我身上。拿出袈裟,当时就亮瞎了院内僧人的眼!

    果然这老方丈动了奸心,想把唐僧的袈裟据为己有。为了能得到这件袈裟,他听从那徒子徒孙的计谋,半夜让院内众人放火杀人!

    孙悟空这个机灵鬼料到他们会谋财害命,为了不打搅唐僧休息,将计就计的装作不知道。然后到天上借了广目天王的辟火罩护住唐僧,借此机会又引火乱烧,把寺院烧了个精光!

    这寺院众人见没烧死唐僧二人,反倒把自己家产烧了个精光,这才知道两位不好惹,赶紧磕头认错保命要紧!

    老方丈也是撞墙而死,不过袈裟丢了!

    故事到这里不免有一些思考:地处偏远的观音院为何如此宏阔?香火不算鼎盛却能养活二百来人?寺院众人如此富裕是不是经常干杀人越货的勾当?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