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今日饼没卖多少,剩下的也被踩踏在人群中了。
她闭上眼睛还能看到肖大哥脖子上的那道伤口,心情有些低落,天气也闷热得吓人,正值雨水多的季节,除了上次夜里的一场雨,竟再也没下过。她也没有买明日的食材,就坐上庆大伯的牛车回了村。
虽然今天回来得早,但想来是因为有三毛、四毛帮忙,李婶子带着几个孩子回来得也早。
伊人进了村就看到自家院子里忙碌的几人,下了车,站定在院外。
她透过矮矮的篱笆墙,看着二牛和小团子蹲在菜地旁边,用草和树枝和着泥巴,搭起一道小小的围墙。自从伊人穿过来,把小团子好好养了一阵儿,现在身上也有肉了,嫩白的小手也肉乎乎的,抓着一把泥巴,黑葡萄般圆溜溜的眼睛看着小伙伴,嘴里说着什么,二牛笑得眼睛眯成了缝儿……
三毛、四毛和翠喜正坐在小马扎上清晰挑选着山货,三个小小的人儿板着脸,嘴角紧抿,不错眼睛地盯着自己手里的山货,仿佛那是什么奇珍异宝一样,认认真真。
李婶子站在灶前,用大勺搅动着锅里的东西,锅里升腾起袅袅的白雾。氤氲的水汽中,李婶子本就和气的面容显得更加慈爱。伊人穿进来前是孤儿,在这本书里倒是有亲娘,但还不如没有。她从未感受过一天母爱,但在李婶子身上,却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关心、疼爱。
看着院中人间烟火的一幕,伊人心中的烦闷一扫而空,嘴角不禁扬起一个弧度。
小团子高高举起一跟树枝,喊道:“二牛哥哥!这根好不好看!”
还不等二牛回答,小团子从地上站起来,迈着小短腿就往院门口跑:“娘,娘你回来啦!”
这一嗓子惊动了所有人。
几个孩子赶忙围过来,接下她手里的篮子。
李婶子看着她面色有些苍白,手里的篮子不但少了两个,剩下的也有些残破,赶忙放下大勺,快步走到院门口,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握住她的手。
“这是怎么了?伊人!”李婶子焦急地询问。
“娘!音音…音音不吃糖了!娘,开心!”本来奔过来要糖的小团子抱住伊人的腿,奶声奶气地说。
“婶子,我没事儿,码头上闹了乱,没伤着”伊人牵着小团子,拉住李婶子宽慰道。“就是有点累,想歇歇,婶子你们做点好的!地窖里有鸡蛋!别舍不得,素娟嫂子月底也大了,得吃些好的!”伊人一边往屋里走,一边叮嘱。
“哎!哎!你歇着,放心,饿不着你素娟嫂子和这几个小的!”李婶子赶忙应道,让伊人安心歇息。
伊人听言进了屋,许是累了,许是一天的折腾费神费力,她一头扎在破板床上就睡了过去。
……
伊人是被喊叫声吵醒的。
“伊人!伊人!我是桂芬啊!你醒醒!”可能是顾及到已经是半夜,伊人又是孕妇,所以桂芬的声音并不大,又是站在院门口叫的。虽然夜深人静,但却并不刺耳。
伊人迷迷糊糊地揉了揉眼睛,却看到窗外的天已经黑透了,伸手一摸,是小团子滑嫩嫩的小脸——这孩子仿佛知道娘亲很累,需要休息一般,一声不出乖巧地睡在她旁边。
“不会是出什么事了吧?”桂芬对旁边的男人说道。
“不能!晚间碰到李婶子,还说到伊人从镇上回来累坏了!这孩子肯定是累的!”旁边是桂芬的丈夫,宋家庄的村正宋山。
伊人看了看天色,此时得有子时了,虽然对于现代各位熬夜冠军来说不算什么,但在这个时代子时已算是半夜。
她也听到宋山的声音了,心里咯噔一下:这个时辰,不会是出了什么要紧的事吧?是陈老太那一家子?还是司马江野?又或者是跟今日在码头上的那一遭有关?
睡眼迷蒙间,伊人心里乱得很,脚步匆忙地开了堂屋的门,就看到宋山身后还站着个人,那人一身劲装,虽然未穿官服,但一身气派,显然不是寻常百姓。他牵着匹马,立在宋山身后,没说话。
她急急地问道:“族叔,婶婶,这么晚了是何事?”在人前她依旧按辈分,称桂芬为婶婶。
桂芬一看伊人蓬发焦急的样子,赶紧解释道:“是好事,好事!伊人别急!”
“是好事!伊人放心!”宋山也开了口,声音沉稳洪亮,让伊人心下稍安。
伊人快步迎出来,打开院门,又赶紧点了油灯。
这时伊人才看清,不止来了宋山夫妇和那个牵马的年轻人,还有宋山的大儿子宋大忠,一个留着山羊胡的男人,和两个半大的小子。
其中一个小子站出来,指着伊人惊喜地说道:“就是她,我见过她来楼里送炒货和山货!”
伊人被那孩子猛地一指,吓了一跳,又听他仿佛话里有话,心下更加惶然,不禁后退了一步。
“是炒货!”桂芬看伊人面色苍白,赶忙扶住她,解释道。“有位贵人吃了你的炒货,甚是欢喜,想要多带些归家,所以让这位大人来买!”
“确定是她?”那位桂芬口中的“大人”皱眉问道。
“千真万确!全镇…不,全康品县也找不出第二份炒货做得这么好的了!”那小子喜滋滋地说。“而且这位嫂子只卖给我们德晟大酒楼!”
那位“大人”听到那另主子夸奖“心思巧妙”,点名要吃的糖炒金栗竟然是个村野夫人做的,还是个身怀六甲的小嫂子,顿时目瞪口呆。再结合来路上,村正说这位小嫂子夫君新丧,怀着孕还带着一个孩子讨生活,又不由得心生敬佩。
“你俩是德晟大酒楼的?怎地金宝没来?”伊人看着那两个半大的小子,问道。
“正是!昨日晚间张大厨家里有事,金宝哥跟着去了,我俩昨日见过您去送山货,就跟着大人来寻您了!”另一个小子开口回道。
她每日去送山货,在人来人往的酒楼里并不突兀,一般没什么人注意,两个小子这么说,应该不会有诈。
伊人稍微转过身,面向那位穿劲装的年轻人,福了一福。“不知大人想要哪种炒货?什么时间要带走?”
“就是那金栗,叫糖炒金栗?”年轻人脸上依旧严肃,却弯腰朝伊人一拱手。“小嫂子叫我京墨就行,不必客气!”
伊人笑道:“京墨大人。”
宋山两口子看着京墨对伊人恭敬的样子,不由得惊讶。别人不知道,他们两口子可是知道的。
这位京墨,可是顶顶上头的人,就连那位山羊胡的县丞对他也是恭恭敬敬的样子,那可是宋山亲眼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