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经过详细统计,此次彻底击败漠北三部,从三部汗庭共缴获了银子两百五十万两,黄金二十万两,还有一些珠宝珍玩。
其中五十万两银子已经被马爌当场赏赐给将士们了,所以银子还只剩下两百万两。
这次之所以要给出征的将士们分银子,是因为此次出征正值冬季最严寒时期,将士们餐冰卧雪长途奔袭几千里,前后历时好几个月,实在是辛苦。并且还没了前几次游击队出征时每人二斤标准的劫掠机会,所以,补偿点儿银子是绝对应该的。
其实马爌缴获的银子是两百八十万两,黄金有二十三两,多出来的三十万两银子和三万两黄金自然是被马爌藏了私,珠宝珍玩也被马爌拣好的收集了三大箱子,足有好几百斤重。
这么多的东西往家里搬运,且还是动用家丁搬运的,事后马林当然会知情,马爌其实也没想着要刻意满着父亲,总归都是马家的财富。
马林现在对这个儿子已经完全放心,通过这几年的相处,他知道马爌是个有大野心,想干大事儿的人,知道马爌不会用这些钱去做纨绔荒唐之事儿,他要藏一些私房自然有他的想法。
其实马林作为北华总督兼都司指挥使两职在身,是北华的绝对掌控者,北华府库的钱就和马家的钱也差不了多少,需要时还不就是马林一句话的事情。
但马爌藏私主要是想到自己将来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若是经常动用北华府库的钱显得公私不分,不利于北华的制度建设和收服人心。
所谓手中有钱,才能心中有底。
刚刚把缴获的钱财盘整清楚,刘源就建议说:“如今咱们北华官府也算是有了钱,今后再有什么公家的事情,就尽量不要再强行征召了,可以用钱雇佣百姓们去做,这样更有利于正常的制度建设。”
马爌对刘源的建议非常赞同,然后接口说“在这次平定三汗的战争中,火药损耗非常大。再过两个月西迁叶尼塞的兵马还要再带走很大一批火药,而前几次交易火药时因为缺钱,购买的量不是很大,这会儿火药的库存实在不多了,还请刘大人这边尽快和口里的商人联系,把火药的缺口给补上。”
“这次咱们手里有钱了,要的量比较大,若是大批量火药不好操作的话,只要硝石也可以,匠户营也能制作火药。”
刘源应下不表。
自从漠北三部七十余万人抵达北华后,北华光棍汉们的婚事可算是有了着落!
在北华的汉人中一直都存在男女比例失调问题,因为从开原迁到北华的士兵大多都是没有家属的关内客兵,只有部分原籍开原的兵将是有家眷的本地人。后来朝廷送来的几万汉人流民中,同样是男人远远多于女人,导致在北华的汉人之中,天然的男人多,女人少。
后来虽然有不少叶赫人、其他各色女真人、蒙古人、达斡尔人等投靠北华,但人家是投靠北华,身份和北华汉人是平等的。即使有多余的女人也都被族内收继婚制给内部消化了,轮不到那些汉人光棍,北华官府也不好用强。
但这次七十多万漠北蒙古人就不一样了,首先他们是战败者,不是主动投靠,在没有完全融入北华体制之前,他们的身份较为低下,北华可以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
另外这批蒙古人基数大,几乎相当于现有北华总人口的两倍有余,外嫁一部分女人对族内性别平衡影响不大。
最主要的是在和北华的交战中刚刚战死了几万青壮年男性,导致漠北三部在青壮年人口中女多男少,产生了大量寡妇。现在这些蒙古人饥寒交迫的,也很愿意自家的女人嫁给汉人。一来减少家中的食物消耗,二来可以通过自家女人和北华的主导民族扯上关系。
所以这两个月来,北华出现了大量突击结婚的情况,北华官府当然是乐见其成,这是好事儿啊,既促进了民族融合,又解决了大量光棍这个不稳定因素。
就在北华到处都洋溢在一片喜庆之中时,漠南蒙古林丹汗的使者却意外地来了北华。
原来漠南蒙古的林丹大汗认为自己是整个蒙古的共主、合汗,现在北华就这么一举灭亡了漠北三部,作为全蒙古共主,现任的成吉思汗——林丹当然不能置之不理。
如今北华势大,直接出兵讨伐北华?林丹倒没有这个打算。但林丹是个很自傲的人,之所以不出兵讨伐北华,并不是他认为打不赢北华。而是现在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整合漠南蒙古和对付后金上,暂时没有精力,也腾不出手对付北华。
但漠北三部被灭,这么大的事情,林丹这个名义上的全蒙古合汗,又怎能不管?
林丹全名叫林丹巴图尔,是铁木真—拖雷—忽必烈一系的嫡系后裔,属最正宗的黄金家族成员。
是蒙古草原最后一位统一全蒙古的大汗——达延汗的七世孙。汗号为呼图克图汗,明人译作虎墩兔憨。
从他的尊号全称:“林丹呼图克图圣武成吉思大明薛禅战无不胜无比伟大恰克剌瓦尔迪太宗上天之天宇宙之玉皇转金轮法王”便可看出,林丹志向不小,奈何其人有点儿急功近利。
为了尽快统一漠南诸部,他不择手段地剥夺漠南各部台吉的利益,导致漠南各部台吉们都心惊胆战,生怕一不小心就被林丹给吞并了。
漠南各部为了自保,不得不有的投靠后金,有的向大明寻求保护,后来就连他自己的察哈尔本部八个鄂托克(部落,都有点心怀鬼胎,有的甚至还和后金眉来眼去。
漠北三部历来就不甩林丹,林丹也没实力去到漠北找他们的麻烦,但现在漠北三部被北华所灭,林丹认为占便宜的机会到了。
在轩辕城的总督府内,就听林丹的使者正义凛然地说到:“漠北三部本是达延汗的子孙,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是漠北草原无可争议的统治者,现在却被你们北华无故给灭了。无上尊贵的黄金家族成员沦为屈辱的阶下之囚,林丹大汗作为整个草原的合汗,全体蒙古人的保护者,不能坐视不管,希望你们尽快把漠北三部的所有黄金家族成员交还给成吉思汗的继承者——黄金家族的代言人林丹大汗,并把漠北草原还给蒙古人。否则林丹大汗的雷霆之怒不是你们小小的北华所能承受的。”
结果不言而喻,北华根本就不理会林丹的威胁,直接把林丹的使者给轰走了。
轰走了林丹的使者后,马林有些担心林丹会因此切断北华和大明之间的驿道,因为这个驿道必须要经过漠南蒙古的地盘。
但马爌却让父亲不必担心,马爌分析说:“首先林丹现在内外交困,并不想真的和北华撕破脸,再者这个驿道是过去漠北三部和内地及漠南蒙古通商的主要商道,是察哈尔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每年可抽取巨额商税,不到万不得已林丹绝不会自断财路。另外通往大明的道路多了,万一林丹丧心病狂,做出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咱们还可以把驿道改走漠南的右翼蒙古。”
“林丹虽然是名义上的漠南共主,但事实上他和各部之间矛盾很大,并不能掌控各部。右翼蒙古的鄂尔多斯、土默特和永谢布三个万户根本就是和林丹貌合神离,只是林丹势大,才不得已虚与委蛇,而林丹则挖空心思的想要吞并右翼三万户,他们能一条心吗?”
马林听儿子这么一分析,也就放下心来。
接下来就要开始准备赴京报捷之事了,此次能够快速击败漠北三部,其中马爌位居首功,这在北华上下是毫无争议的。
并且马林和刘源都有意要抬举马爌,二人自然都建议由马爌代表北华赴京报捷。众人看着情形,那还会有不开眼的去反对不成?
原本刘源也想乘此机会同马爌一起回大明一趟,主要是想回趟老家处理些家事儿,但却遭到马林的极力劝阻,说是担心刘源回京后会被朝廷找个理由扣押,另换心腹之人来接替刘源,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刘源觉得马林的担心不无道理,也就打消了回去的念头。
刘源之所以要回去,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太监,并且是整个北华唯一的太监,在北华孤苦伶仃的也没个家室,觉得太孤寂。如今眼看北华发展得还不错,就想要回趟老家去,把老家的侄子带一个过来。
现在自己也算是发达了,人常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另外还想给家中的父母和哥哥捎带些银子回去。刘源去辽东时父母都还在世,现在几年过去了,不知道他们二老还在不在?想到父母的刘源,忍不住已是泪流满面。
刘源这几年作为开原的镇守太监和北华的二把手,还是积攒了一点儿钱财的。这个也能理解,刘源作为一个太监,除了钱财和权力外,也没有其他念想。对刘源的这点儿爱好马林非常上道,在钱财上对刘源从不吝啬,就如这次马爌缴获的金银之中,马林直接又给了刘源十万两银子,然后才把剩下的一百九十万两银子造册入库,所以刘源现在的家底还是很丰厚的。
看到刘源神情黯然,马爌宽慰道:“刘叔,你就放一百个心在肚里,这些事情都交给小侄去办,保准把你的侄子带来,银子送到。”
关于赴京报捷的私情,经过北华总督衙门议定后,决定调拨五千兵马给马爌,押送一千余漠北三部的成吉思汗后裔及其家人赴京报捷。
之所以会有这么多成吉思汗后裔,主要是因为这些人都是漠北的顶级贵族,个个妻妾成群,孩子成堆,人口繁衍远比普通人要快得多,这才导致会有这么多黄金家族成员。
这千余人还不包括他们原本的仆人、奴才等,奴仆们都已经给恢复自由留在了北华,要不人数会更多。
待到四月间时,北华依旧天寒地冻,还看不到任何春天的气息,但从日渐变长的白昼已经可以感知到春天的脚步正一步步走来。
老将余化龙踌躇满志,期待着两个月后为大明开疆拓土的远征。他是个典型的职业军人,乃世代军人出身,他自己都说不清楚自家祖上是什么时候开始从军的。
在余化龙本人半辈子的军旅生涯中,几乎打的都是窝囊仗,从来都是防守防守再防守,只有来到北华的这几年,才是他作为军人最快活的几年。北华在战争中都是主动出击,从不打窝囊仗,这几年不断地开疆扩土,从刚到北华时的朝不保夕到现在的漠北一统还不到四年时间,在他的心中,这才是快意人生。
以前余化龙从没想到庸懦不堪的马总兵竟有如此能耐!来到北华后如同开挂了一样,照这样发展下去,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假以时日,他们马家甚至有问鼎天下的能力。余化龙作为大明的职业军人,他太了解如今明军的战斗力了,即便是现在,北华士兵的战斗力就已经足以横扫所有的大明军队。
余化龙甩了甩头,努力摒弃那些大逆不道的念头,把思路拉回到出征前的准备上。
此次西迁共征召了二十万蒙古人前往,其中包括早前主动投靠的布里亚特蒙古人一万多;还有两万多阿苏部蒙古人;加上北华两个卫的万余官兵和自愿随迁的一万多官兵家眷后,共计二十二万多人。
之所以还征召了一部分归附较早的蒙古人随行,是因为在漠北三部蒙古人还没有融合归心前,阿苏人和早已归附的布里亚特人属于比较可靠的自己人,有这些比较可靠的蒙古人安插其间便于随时掌控这些新归附蒙古人的动态。
马爌的赴京团队也都挑选好了,五千的护卫军中,装备了三千支火铳,其余之人为冷兵器,为了向朝廷展示北华的军威,都配备了北华最好的盔甲,一个个显得衣甲鲜亮,气宇轩昂。
之所以没有全部配备火铳,是因为现在北华一共才只有一万八千支火铳。春末时余化龙西迁的两个卫还要带走五千支。那么整个北华就只剩一万三千支火铳。
漠北地区毕竟是现阶段北华的大本营,且还有七十多万没有归心的咯尔喀蒙古人需要震慑,必须保持足够的威慑力量才行。
几年来,北华的火铳从开原出发时的五千多支增长到现在的一万八千多支,匠户营的匠户们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新制作的这一万多支火铳完全都是纯手工一点儿一点儿打造的。
虽然后来随着北华人口的增加,几年来陆续给匠户营增补了几千人手,但制作火铳的关键工序还是得依靠原先的那些老工匠们把控。
为了给大本营留下足够的威慑和战斗力,马爌的赴京军队只带了三千杆火铳,但即使只有三千杆燧发铳,只要察哈尔的林丹汗不是出动绝对优势的大军,想要不利于马爌恐怕也没那么容易。
北华现在的燧发铳在整个东亚算是最先进的单兵武器了,就算和同时期的西欧相比也落后不了多少。
西欧现阶段在战场上也还没有普及燧发火铳,主要还是火绳铳为主。但欧洲的火绳铳也好,燧发铳也好,其制作工艺都要远远好于北华的火铳。
北华的火铳技术受缺乏交流和工匠的技术水平、基础产业的限制,从钢材的材质到火药的质量都远远不如欧洲产品。
当时的欧洲已经产生了系统的科研理念,虽然单兵的主要装备还是火绳铳,但在枪械的后膛装填,膛线探索,燧发甚至击发火铳都已经研制成功,只是限于成本没有大规模普及。
在十七世纪欧洲,你可以随便走进一个枪械铺,自由地根据你的要求去定制一杆自己的专属火铳,精良程度完全根据你的钱包决定。比如你需要一杆新式的簧轮长铳,表示不差钱后,工匠就非常愉快地开始忙活了。黑胡桃木的枪托,雕花的枪管,黄铜的托底板,纯银的管箍等配件,枪管和枪机等都是现成的,早就提前做好了一部分备用。真正费工费时的反而是雕刻、上漆以及个性化的枪托、枪饰等的制作。等您拿枪走人后,工匠还很可能因为您的出手阔绰而额外赠送您几十枚铅弹或是两磅上好的火药。
这就是当时的东方和西方真正的差距所在,也就是所谓的“术”和“道”的区别。
但是马爌也清楚,在没有工业化之前,所有已开化民族之间的武器代差是很难拉开距离的,因为工业化之前所有武器科技含量还是太低,仿制难度同样很低,所有掌握了金属冶炼的开化民族想要仿制都很容易,因为大家都是手工业产品。
在工业革命前,欧洲的殖民者赖以战胜并奴役其他民族的从来不单纯靠武器,当时欧洲殖民者手中的武器,几乎所有亚洲的定居民族都能很容易地仿制成功,包括东亚人、东南亚人、中亚人、西亚人、南亚人等等统统都没有问题。特别是咱们东亚地区,得益于稻作文明人口数量特别庞大,人工费用低廉,可以把手工业产品制作得更加精细。
比如十七世纪马来人仿制的欧式风帆战舰,火铳,甚至火炮都比欧洲原产的还要精良,但掌握了仿制能力只是知道了“术”,而欧洲人得以战胜其他民族的是“道”。是当时整个西欧社会综合的发展程度、文明水准、组织能力、制度建设等等,已经远远地走在了世界的前面,欧洲的胜利是是文明的胜利,而不仅仅是武器的先进与否。
赴京前夕,对在北华南城屠杀百姓的土谢图汗部浑台吉巴布的公审也已结束,就在在马爌率领的赴京队伍出发那天,对巴布进行了公开处决,因为巴布是黄金家族的嫡系后裔,为了照顾蒙古人的情绪,对巴布的处决采取的是不流血方式——绞刑,但不是西洋式的绞刑架,而是用弓弦勒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