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29章 伍子胥二
    【伍子胥来到吴国之后,刺杀吴王僚,协助公子光成为了吴王,也就是吴王阖闾。

    之后为了让吴王阖闾前去伐楚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伍子胥又策划刺杀了吴王僚的儿子庆忌。

    在此之后吴王阖闾开始重用伍子胥,就连之后前去伐楚都是用的伍子胥推荐的孙武为帅。

    柏举之战,吴军势如破竹,大败楚军。

    当伍子胥带着吴军到达楚军都城的时候,可惜楚平王已经死了。

    在伍子胥的心中,数十年都没有忘记过父兄的仇恨。

    楚平王死了又怎么样,伍子胥当即去寻找楚平王的坟墓,挖开棺材,将尸体取出来鞭尸三百下,以此来告慰死去的父兄。】

    朱元璋也是感慨着:“这人还挺会搞事的。”

    一旁的朱标对于伍子胥事迹的了解比较多,开始和朱元璋更详细的说着。

    看到为帅的是孙武的时候,就知道这场仗稳了,果然如天幕所说吴军胜利了,楚军败了。

    天幕虽然没有详细的说这一战失败的有多彻底,可是后世就算不了解这段历史的看到楚王被挖棺鞭尸,就能猜出来了。

    但凡有点反抗能力,能让一国君主遭到这样大的羞辱吗?

    秦朝,嬴政看着天幕上吴军楚军交手,看着吴军攻城入城,看着伍子胥愤怒鞭尸,想着接下来楚国还是秦国救的呢。知道这段历史的六国贵族也是脸色一僵。

    年少的项羽听着天幕说起楚国这段观感不好的历史,脸色也不好,尤其是一旁的叔父脸色严肃的说起了接下来楚国向秦国的求救,只觉得脸上热得慌。

    各朝的武将们,谈论的就有点歪了,比起伍子胥,武将更喜欢孙武,孙武可是被称为“兵圣”的。

    很多武将开始对着天幕行礼,虽然没有出现孙武,但是大家不约而同的表达自己的敬意。

    就是伍子胥一家,父兄对视一眼,再看看伍子胥,到底还是没说什么。

    现在就想退路吧,伍奢对于长子死亡,次子的凄惨经历实在是做不到无动于衷。

    自己已经泥足深陷,不管公子建能不能成功继位,起码保住自己这个小家吧。

    至于公子建本人恐怕比自己还要着急吧。自己一家都这个下场,公子建和妻儿难道就能全身而退吗?

    不只是楚国,就连吴国天幕中被提到的这些人也是心思各异,提前知道了,那么接下来的争斗也只是时间提前了些。该争的还是要奋力去争斗的。

    【伍子胥的好友申包胥为了挽救楚国,在秦国殿上痛哭了七天七夜,终于求得秦国出兵救楚,打败了吴军,挽救了楚国的危亡,申包胥也是很忠义爱国了。】

    项羽和项梁沉默着不说话,对于申包胥对于楚国的忠心两人是认可的,至于大秦,两人还是有些不大服气。

    不管是年少的伍子胥还是大仇得报的伍子胥,对于申包胥的选择都没有说什么不好的,大家立场不同罢了。

    至少对于两人而言还是有着很深的友谊。

    【吴国越国之战,吴王阖闾伤重而亡之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伍子胥被吴王阖闾托福为辅国大臣,也算是位极人臣了。

    付超继位两年之后,吴国越国再次大战,这一次越国大败,选择投降。

    伍子胥认为应该一鼓作气直接消灭越国,可惜夫差并不是真想的,也不听“联齐灭越”的主张,放弃了灭亡越国,让越王勾践活着,为之后留下了大大的隐患。

    至于伍子胥与吴王夫差之间的亲密是远远不如和吴王阖闾的。

    吴王夫差听信他人诬陷伍子胥有谋反之心,直接赐死了伍子胥,赠剑让他自尽,尸体也没放过,直接丢进了钱塘江里。

    伍子胥死前,要家人在他死后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城门上,他要看到吴国的灭亡。

    后来越国攻破了吴国的都城,伍子胥也算是看到了吴国的灭亡。

    伍子胥凄惨的一生,就连太史公也感叹:“非烈丈夫孰能致此”】

    太史公本人。。。

    伍子胥看着天幕上说着自己的下场,年少的伍子胥不安的看着父亲。

    大仇得报的伍子胥则是看的淡然,至少自己还是很欣慰吴王阖闾对于自己的信任。

    至于造反还是被杀,伍子胥心中对于夫差则是有了一些不好的印象。

    吴王阖闾看着夫差的一系列操作,让越国攻破了吴国的都城,觉得有必要好好教训儿子一顿了。

    伍奢看着儿子最后的结局,震惊不已,想起父子三人的结局,一时之间悲从中来。

    后面的皇帝很多也是能明白夫差为什么要选择放过了越王勾践。

    即使是作为皇帝也不是想杀谁就杀谁的,有的人留下来比杀了更有价值。

    以当时夫差的胜利,吴国和越国之间的实力差距,处于局中的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越王构建卧薪尝胆完成反杀。

    这样的例子也给了后来人斩草除根的借口,不然再来一个这样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来反杀、取而代之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直播:我刷的视频通万界请大家收藏:直播:我刷的视频通万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伍子胥太知道一个复仇者的能量有多大了,勾践在吴国的待遇伍子胥清楚,所以他能看出来勾践一定会报仇,仇恨的力量有多大,伍子胥可是给吴王阖闾展示过的。)

    (不知道伍子胥看到勾践是不是就像是看到年轻时候的自己。)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吴王阖闾打的气喘吁吁,一旁的夫差也是忍着身上的剧痛。

    两人看了下天幕,对视一眼,夫差很想哭出声,吴王阖闾想要点点头,自己可是太清楚伍子胥的复仇之心了,可以说为了复仇,伍子胥可谓是愿意豁出一切。

    吴楚之间的战役,楚平王的下场,夫差又不是不知道,竟然还一点都不介怀,可真是心够大的。

    吴王阖闾只觉得手又痒了。

    宋太祖赵匡胤也是摇摇头,夫差也就是遇上了勾践这样的狠人,不像自己厚待柴家,一点都不给他们能重头再来的能力。

    在这点上,自己还是能做到掌控的。至少听了天幕这么久,可没有什么柴家在大宋谋反的事迹。

    还在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迎来了死期,夫差既知结局,那就先不放过了。

    已经打败吴国的勾践则是看着天幕心思复杂,并不是很希望后世人对于自己这段经历知晓更多的细节。

    (大丈夫就应该像伍子胥那样,能屈能伸,有仇必报,有恩必谢。)

    (就冲楚王杀父杀兄杀全族,白发过韶关之后的伍子胥就不再把自己当成楚人了。)

    年老的伍子胥看着天幕,不仅笑出声来,对于自己的做法从未后悔,对于后人的认可心中也是觉得十分欣慰,就是眼中有些湿润。

    各个时空的楚人对于伍子胥的做法也不再是痛骂了,如此乱世,很多人也不是非要守着一个国家的。

    秦国一统之后,朝堂上曾经的六国官员也是有不少的。

    所以不管是楚人还是其它六国的人对于伍子胥的做法就算不认同,也是完全能理解的。

    楚国不留人,就去别国发展,很多人才都是这样的,真要骂起来,这个波及面可就比较大了。

    (若是能多几个如伍子胥这样的烈丈夫,后世皇帝昏庸之时陷害、杀害忠良之时多少也会忌惮一二吧。)

    各个朝代的皇帝也得点点头,这么头硬的确实是不被大多数皇帝喜欢的。

    比起伍子胥这样的,皇帝还是更喜欢赐罪、赐死还跪下来叩谢皇恩的。

    喜欢直播:我刷的视频通万界请大家收藏:直播:我刷的视频通万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