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75章 新賽季的cop2.0
    data-ad-slot="6549521856"</ins

    第375章 新賽季的cop2.0

    這個休賽季, 大家都在觀望六月初ISU在塞爾維亞的大party,不是,大會。

    6月4日到8日, 期間,針對414個提案, ISU瘋狂努力盡量挑選, 在各國代表們各抒己見之後, 費勁全力為花滑、隊列滑進行了表決。

    修改整個規則是索契冬奧之後就傳出來的風聲, 每年開大會都有許多提案, 或好或壞或有私心,浩如煙海。

    開完會後,ISU就出臺了最新的第2168號文件, 公布了2018/19賽季的單人滑和雙人滑的賽季分值登記表、難度定級條件, 以及GOE的打分标準。[1]

    這個規則将會在今年的7月1日正式執行, 也就是大家已經在稱呼的cop2.0系統。

    GOE從±5開打, 只是最明顯的表面而已, 底下還有很多的細節。

    六月底花滑國家隊隊員應召回到了北京,準備組團去雲南訓練。

    桑瑩:“為什麽又是雲南?”

    沐修竹:“因為教練說要去接個學生?”

    桑瑩:“???”

    叢瀾的冰演還有最後一個,她會在七月份的時候直接去雲南, 這次就暫時請假了。

    新一屆的青訓營在六月初開始, 丁教練去盯的全程, 在裏面他也發現了兩個不錯的苗子,目前正在等張簡方調檔案進國家隊。

    也不是不能放在地方隊伍, 馬上要冬奧了, 張簡方總擔心孩子後期被地方隊掣肘, 怕到時候麻煩,幹脆先下手為強。

    國青隊這次也換了不少的人, 桑瑩今年可以升組了,丁教練讓她麻溜升組別耽擱,其餘幾個小女單也一起升了組,今年可以去比GP。

    沐修竹因為看不了師姐的全部冰演,以及她晚到基地訓練,兩件事合一,導致他有點不開心。

    桑瑩嘲笑他離不開師姐。

    言罷,又感傷地說:“我也好想彤姐。”

    褚曉彤也幫了她許多,對于這個親師姐,桑瑩特別的喜歡。

    沐修竹:“你看,你不也是!”

    桑瑩:“我沒你那麽多!”

    沐修竹:“那你就是沒那麽喜歡彤姐!”

    桑瑩:“才不是!我特別特別喜歡彤姐!”

    兩只幼稚鬼開始吵架。

    七月初,各地的教練也齊聚雲南基地,跑廣東和廣西支援省隊建設的國家隊教練們,這次也來了。

    于謹他們內部已經開過一次規則研讨會了,但當時的人比較核心,這次趁着夏訓,幹脆再開一次細致的。

    ·

    于謹把PPT打開,上面是新規則的英語版本。

    “來吧,暢所欲言。”他推了下椅子。

    會議桌坐滿了,兩側還各加了三排椅子,是拉來學習的省隊教練們。

    省隊教練裏大多數是沒有細讀過英文版ISU規則的,甚至連中文版都不一定通讀了。

    其中一些比較先進的,也是每年帶隊參加青訓營的時候,被于謹丁教練他們按着腦袋在教練班上課中學習的。

    但有很多人是沒有上過這個班的,一是沒機會,二是不想去。

    丁教練出聲:“簡單來說,新規則就六個字——降難度,抓完成。”

    總結得很好,可以繼續總結。

    邝玉海:“四個項目都有很大改變,通用的是執行分從±3到了±5,跳躍的BV大幅度降低,執行分系數也改成了BV的10%,動作定級、編排要求上也是有了很大的變化。”

    以前三周跳GOE都是裁判給出了執行分之後,按照九取七平均之後的70%來給分,3A和四周跳則是100%的系數。

    所以3Lz最高GOE是2.1,而3A和四周跳是3。

    這些很好算,也比較方便。

    改成了11個執行區間後,GOE就不是這麽給了。

    是按照技術動作的BV來給的,取其10%的分值作為執行分系數,再按照裁判賦分平均分來做乘法,最後得到這個動作該有的GOE。

    總GOE=BVx10%x裁判賦分

    簡單來講就是,一個技術動作的BV假如是10,那麽在九個裁判給出的分數裏,去掉最低最高分之後的平均分是滿分5,那麽,這個選手能得到的最終GOE是10x10%x5,也就是5分。

    該技術動作的T分就會是15,很高。

    但問題是,BV是不一樣的,所以——

    在旋轉的BV沒有降低,仍舊是3.5分的時候,GOE的最高分滿分是1.75,以前這個滿分是1.5;

    在跳躍的BV是11分的時候,GOE滿分是5.5,而不是大家以為的5分;

    同理,只要BV大于10分,得到的GOE滿分就會遠高于5分。

    反過來,扣分時也會變得更狠。

    這樣看來,整個T分的區間是被拉大了的,因為GOE的區間大了。

    于謹:“現在拼難度太厲害了,單人滑的四周跳,雙人的撚四抛四,國際滑聯這一出是擺明了不支持這樣的發展趨勢。”

    丁教練:“所以BV低了。”

    一二三周跳沒有改變;

    3A從8.5改成了8;

    4T和4S都降低了0.8分,前者現在是9.5,後者是9.7;

    4F從12.3到了11,4Lo從12到了10.5,4Lz從13.6到了11.5,4A則是從15到了12.5。

    就這個幅度來看,降得還是挺大的。

    于謹:“最關鍵的是,BV是實打實的,但GOE不是。”

    他很煩躁,這兩年總是傳出來說3A要降低BV,傳了兩年了終于降低了。

    好家夥,連帶着四周跳的BV一起低了。

    分值降低,等于性價比低了,再加上執行分區間擴大,滿分5肯定是拔高了難度的,想等到+5不容易,想有個-5就太容易了。

    雙人組的教練也是直嘆氣,他們的技術動作裏,撚四的BV區間從7.5-9.1改成了6.8-8.0,抛四則是8.2-9.0成了6.5-7.5。

    “撚四和抛四是我們的絕招,現在直接BV降低,扣分風險大,再上這個難度就得不償失了。”

    “我們的強勢就腰斬了。”

    “也還行,平昌之後國際上幾個雙人都退役了,下一個周期大不了我們就都在三周上一較高下。”

    “但還是好不爽,練都練出來了。”

    想要高分的GOE肯定是要滿足N個條件的,還得看某位裁判會不會壓分。

    一旦失誤了,摔了,有問題了,-4、-5那肯定是随手就來。

    這麽一看的話,10分BV的跳躍摔倒了,最後到手的T分就5分,那不如降低難度,怎麽算都比這個好。

    “降難度”,直接就讓技術難度高的運動員,變得不敢将高難度動作放進節目裏。

    而于謹所說的,BV是實打實的,GOE卻不然,更是一個真實寫照。

    “也不一定吧,區間更細的話,細分了以後打分上也會更細致的。”

    “是啊,像是隊內的,叢瀾和其他女單,叢瀾+5,別人+2,這不就拉開距離了嗎?”

    “這樣看還是利好的。”

    于謹面無表情:“你怎麽知道其餘人是+1打起的?如果別人是+3起步,我們的人是+1起步呢?”

    “額……”

    這話是不是将ISU想得太過了?

    于謹只想呵呵,根據對這些提案類型的通過率分析,他們幾個一致認為,并沒有。

    再者,還有沃爾夫提前透露的消息,于謹能篤定,這一手不會利好叢瀾她們。

    丁教練跟他們耐心掰扯:“我們假設這麽一個成績,叢瀾的3A符合所有的規則,GOE加滿了。”

    按照三分制,叢瀾這個3A最後會得到8.5+3=11.5。

    換成現在的五分制,叢瀾該是+5,這個3A就變成了8x10%x5+8=12分。

    乍一看,叢瀾的上限提升了0.5分。

    但有一點不能忽略,叢瀾以前能确保有8.5的BV,她的GOE±3才是裁判組能掌控的給分區間。

    她現在的12分裏,只有8分掌握在自己手中,裁判組的權限範圍是4分。

    等于說,盡管滿分狀态下,叢瀾從11.5擴大到了12,明面上看她是有0.5的增加。

    可是,實際上,叢瀾是在損失了0.5的情況下,将她的掌控範圍讓給了裁判,并使得對方又多了新的範圍。

    一條線段,分別掌握在叢瀾和裁判組手裏。

    cop1.0裏,這根線段最長11.5,最短5.5,此消彼長,正方向上裁判最多能影響這個線段長度的26%(最多+3),負方向上是減少35%(最多-3)。

    cop2.0裏,這跟線段最長12,最短是4,照舊是此消彼長,裁判影響正方向的33.3%(最多+4),負方向是減少50%(最多-4)。

    這個百分比的區間是擴大了的,等于說裁判組在新規則之下,對整個賽事裏參賽運動員的得分的影響程度,是變大了的。

    PPT上代表運動員的紅色,和ISU的藍色,上下線段的對比格外的明顯。

    哪怕不算這個百分比,都能看得出來。

    再者,叢瀾本來拿+3就很不容易,往後+5難道會簡單嗎?

    要知道,這次給出了六條加分的标準,滿足前三條的情況下一共有五條是合乎标準的,才能給出+5的賦分。

    于謹認為,叢瀾可能費勁力氣也只有個+4,這樣一來3A得分就是11.2。

    算成區間的話,是11.2~12之間,且無限趨近于11.2~11.5的範圍。

    舊規則系統,叢瀾也就是差不多的分數了。

    如此,叢瀾等于在±5的情況下沒有提升優勢,還被迫削減了自己的強處。

    丁教練:“最可怕的是,到時候非歐美國家的運動員都會面臨這個情況。”

    裁判組已經在這麽多年裏開始亂打分了,誰知道他們在cop2.0中,會不會也跟現在一樣,高貴國籍不抓刃不糾錯直接從+3往下減,亞洲國籍的從-3開始加。

    于謹一錘定音:“單單是BV和執行分,就已經讓裁判組的權限擴大了許多。”

    他動了一下遙控器,翻出來了下一張內容。

    根據這兩年ISU的表現,于謹合理懷疑,到時候叢瀾足以+5的跳躍有八成的可能性會給+4,別人+2的跳躍則會給+3,甚至ISU不要臉的話能給個+4。

    在都是3A的情況下,叢瀾分數就會從12成了11.2,別人分數從9.6成了10.4。

    相當于,叢瀾降低了0.8的同時,別人增加了0.8。

    于謹的PPT上列出了這樣的表格對比。

    “你看,一壓一擡,本來分差應該在2.4的,現在只有0.8了。我以叢瀾舉例,是因為她的技術我不用多說,大家都看得出來,是能夠加到滿分的。

    如果你們感受不到這個分差的恐怖性的話,那麽我們換一個對象,男單呢?雙人呢?

    他們能跟叢瀾一樣,靠着至少二三十分的BV來跟後面的人拉開距離嗎?

    誰能做到?誰不是摳着那麽一分兩分的,給學生編排技術動作呢?”

    前面的計算,衆人聽得雲裏霧裏的,只有國家隊的這些教練提前開過一次會了,所以對它的反應很快。

    等到于謹說了這樣的一段話,省隊的教練們才反應過來。

    技術分是增加了不假,但是在裁判權限也增加的時候,這個技術分的“增加”,就不是真的增加了。

    “明升暗降啊這是。”

    “頭疼死了,真難算啊。”

    “原來在這兒埋着陰招啊!”

    于謹也不想假設來假設去的,他其實目的就是想告訴衆人,ISU在cop1.0的時候就習慣一壓一擡,叢瀾吃這個虧很多次了,只不過她的分數太高太高,所以不明顯。

    叢瀾冰迷為得分忿忿不平的時候,太多人來說,“她都已經第一了”、“她都已經世界紀錄了”、“她都這麽大的分差了”,為什麽要在乎那麽一點分數呢?

    可能只是所有人都認為該+3的3A給了2.86分,可能只是所有人都誇贊的3Lz給了1.71分,不過是0.14和0.39,為什麽要在意呢?

    哪怕是自由滑12個動作加起來,你們以為的不公平,也就是兩三分而已,叢瀾都拉了第二名三四十的分差了,在乎這兩分嗎?

    她為什麽不能在乎?

    ISU力捧的人能在該給1.2的時候給2,該抓錯刃扣分的時候給1,能在12個技術動作的自由滑裏連帶着P分一起,水得能多出來至少七分。

    那麽,該有的四五十分差,變成了三四十,為什麽不能生氣呢?

    叢瀾的分差大,是她個人努力,是她天賦卓絕。

    那麽其他人呢?

    本來小分差可以取勝的人,就這麽敗給了被水分的人,讓人家反超了,這又要怎麽算呢?

    叢瀾沒吃到實虧,這話不假。

    沐修竹沒吃到嗎?樓翎呢?易儒呢?舒傲白俞寒呢?

    在cop1.0出爐以前,這麽多屆的冬奧會沒有任何一個亞洲國家的運動員成為冠軍,是因為亞洲人不适合花滑嗎?

    翻那麽多歐美籍貫的運動員,有多少是亞洲後裔的?華裔更是不在少數。

    別說國際賽了,哪怕是國內賽,大鵝和霓虹冰協管理下的運動員,曾經的莉莉娅,現在的天草梨繪,哪個不是被坑過呢?

    ISU,冰協,說到底不過是一丘之貉罷了。

    于謹看新規則的時候越看越生氣,他跟路人不一樣,他是教練,是國家隊的單人滑主教練,需要帶着整個教練組奮力向前,他不能只淺顯地看一遍就過了。

    他要研究,要深入,要從每一條內容裏看到背後的風險。

    只一個“降難度”之中的兩點,BV加上GOE,已經讓于謹憂愁至此了。

    ·

    叢瀾拎着兩個大行李箱來的時候,見到的就是在摸魚的運動員們。

    樓翎和易儒跑去做手術了,這個賽季前期不會參加比賽,男單裏現在熟臉就是沐修竹他們幾個,另外的三人是新補進來的。

    雙人的話舒傲白俞寒也是退役了,一個跑去冰協幹活,一個被塞去考證,安凝思顧示倒是在這裏,緒靜歷椿岚則是舊傷複發不參加這次的訓練。

    新人的話叢瀾也見過,都是國青隊升上來的。

    女單則是老将們蘇芯、王萱、梅山雁等人,再就是桑瑩幾個了。

    冰舞變化不大,基本沒新人過來。

    叢瀾咬着棒棒糖,問:“都幹哈呢?”

    沐修竹一個出溜就跑了過來:“師姐!”

    叢瀾摸摸他腦袋:“乖。”

    桑瑩回答:“剛訓練完,等一會兒去做體檢。”

    叢瀾:“你也乖。”

    桑瑩:“教練們在開會噠!說是研究賽季新規則!”

    沐修竹補充:“剛才去會議室門口,聽見裏面的教練們在拍桌子,好像挺激動的。”

    叢瀾:“……”

    能想象得到。

    一堆人退役,一堆人養傷,一堆人進來。

    叢瀾看着眼前這群眼冒崇拜光芒望着自己的人,頓了頓,她扭頭,問自己的房間在哪裏,然後跟桑瑩把行李搬去宿舍了。

    等再回來,發現這邊又多了幾個小孩。

    十三四的年歲,是張簡方抓緊時間薅來的苗苗,聽聞叢瀾到基地了,就都從各個房間跑了過來。

    于謹提到的幾個小女單也在這裏。

    “叢瀾姐姐!”

    “瀾神我見到瀾神了!”

    “可以抱抱嗎?”

    這大概是一場粉絲見面會。

    叢瀾:“好啊,來。”

    <span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