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ad-slot="6549521856"</ins
第299章 魚腹藏刀
孫娅然這句話倒是讓人想起來了以前的一個技術科普。
叢瀾的3A太強了, 針對她的跳躍誕生的科普貼多到讓人翻都翻不完,起跳用刃這方面更是不會被忽略。
因為這個很關鍵。
花滑的A跳方式很多,每個人的起跳和落冰都是不一樣的, 有自己的習慣和風格。
但歸根究底,就三種起跳用刃。
一是Edge起跳, 二是Skid起跳, 三是其他。
這些在ISU的技術教學網站上都有詳細說明, 且就連ISU官方都認可, 第一種Edge起跳是最難的, 無他,因為它就是最難。
孫娅然提到的冰痕和直刀,是辨別A跳Edge還是Skid的有力方式。
先說直刀和橫刀。
一般來講, Edge是直刀, 也就是冰刀一直向前, 在起跳時是沒有一個橫過去的動作的, 選手在起跳那一刻冰刀是豎着的;
橫刀的話顧名思義就是起跳之前有一個把冰刀橫過來的動作。
但問題是, 3A起跳用刃時把冰刀橫過來的,不一定就是橫刀;不橫過來的,也不一定就是直刀。
故而, 判別一個3A起跳方式最精準的條件, 依然是看冰痕。
冰面有着所有謎題的解答, 不論是跳躍還是其他,所有的所有都在冰上寫着, 端看你(ISU)是否願意去辨析。
Edge起跳之所以能被稱為clean edge, 就是因為它的冰痕幹淨到讓人無法挑剔, 只有一道薄薄細細的弧線;
Skid的原意就是制動剎車,這個用刃起跳的方式有一個蹬冰橫刀制動的過程, 要踩刃借力,所以自帶停頓,展現在冰痕上就是這條弧線的最前端,即起跳的瞬間點,有一個類似三角造型的寬度。
等于說,Edge起跳是一條幾乎均勻的線(當然不是很均勻),Skid的線是從細到寬的,頂端有一個刨冰出來的小三角。
這是兩者區別的其中之一,但已經足夠明晰了。
Edge的起跳時機要早于Skid,也可以理解為,在做那個剎車動作之前,叢瀾就已經起跳了,而褚曉彤等人需要再往後進行一步。
優勢也很顯然,Edge不用剎車就不用停頓,它的進入速度是非常快的,從而能夠有很好的高遠度。
這也是為什麽叢瀾的A跳格外好看。
但它的缺點更是顯而易見:極難掌握。
難到什麽程度呢?
迄今為止,花滑歷史上用Edge起跳的單人選手屈指可數。
現在活躍于賽場的選手裏,男單的話有大鵝的彼得羅夫,還有一個小國家的獨苗選手Otis Trollpoe——這人只在3A上擅長,其餘的跳躍不說一塌糊塗,也只能說是抽得厲害,至今連四周跳都沒出。
女單會3A的本來就不多,叢瀾之外也就是莉莉娅還算可以了。
要知道,3A是男單的标配,世錦賽短節目參賽人數要是能有30個,至少28個都會3A——穩定不穩定再說,至少人家節目裏敢放、落冰過。
這概率足以說明一些事情了。
同時,技術難度之外,Edge起跳的選手必定有一個潛藏條件,那就是滑行技術好。
沒有靠譜的滑行,Edge起跳3A無從談起。
技術粉在分析叢瀾的3A時提到過這個,都是以一副自豪的神态來說話的。
但Skid起跳也可以做到高飄遠,并非它就不能完成超好看的3A了。
這個說到底還是看選手自己的能力。
【跟過技術粉的帖子,知道這點的時候我都驚呆了,女單唯一一個clean edge】
【莉莉娅也會,但她的不穩定而且最近好像又把3A給丢了……】
【彤姐是skid來着,她的腳下沒有藍莓這麽幹淨】
【你們理解成為瀾妹是3A起跳方式裏的大熊貓就行】
大熊貓啊?
哦,那沒事了。
孫娅然:“叢瀾的3A之美體現在方方面面,我們總說高飄遠,什麽是高飄遠?數據會說話。”
官方給數據的好處太多了,被引導了以後哪怕是來湊熱鬧的人,也會問兩句這些數據要怎麽理解,有什麽超絕之處,而這,也正是體現叢瀾實力的時刻。
孫娅然:“但數據沒有辦法表達出跳躍的進入滑出難度,這點我還是比較遺憾的。”
技術由數據表達,美感由藝術闡述,而這兩者的結合,就是叢瀾的花滑。
【咱就是說想過很厲害但沒想到會這麽厲害】
【嘶,我已經頭皮發麻了】
【那是不是可以期待一下,以後可以多一個跳躍前後的難度對比?】
孫娅然不知道大家的讨論,她只是擡頭望了望KC區坐着跟教練聊天的女孩。
淺金色的板牆裝飾,KC區被繁花填充,叢瀾坐在裏面就像是被花朵環繞。
她正在跟教練說着什麽,臉上的笑很暢快。
搭檔輕拍了一下孫娅然,提醒轉播畫面切了。
·
跳躍是直觀的,但并不是唯一的。三個跳躍的慢放結束之後,《第一樂章》的路線圖出現。
短節目因為時長和技術動作的限制,選手們的路線并不算太複雜,不會跟自由滑似的,線條複雜得跟一團亂掉的毛線一樣。
線路可以透露出很多內容,比如誰習慣在場邊跳躍,誰的三個跳躍分布左中右相對均勻,誰有偏向右側冰面的習慣……速度、跳躍進入軌跡、冰面覆蓋,都可以在這張圖裏簡單得知。
七個技術動作的标注點,均勻的線條分布,除了左上到右下的斜對角滑行路線偏直線以外,其他的都是大大小小的曲線,也就是叢瀾的步法。
孫娅然:“但只依靠路線圖是不充分的,我們都知道花樣滑冰有基礎的壓步,也有雙足步法大一字、弓步拖刀、鮑步,還有單足步法轉體步法等等。從這張圖上就沒辦法分辨了,因為沒有标注出來。它只是一個附帶的參考,只能從中得到一小部分的信息。”
有的選手喜歡在圍欄邊緣處安排跳躍,不是因為他們覺得這裏很好,而是他們需要有滑行待機的距離和時間——也就是長時間的壓步調整。
這樣一來,可選擇的跳躍位置基本就都在圍欄跟前了。
孫娅然細心地與搭檔一起解說:“叢瀾的三個跳躍在場地裏分布很均勻,左右中間都有,而且偏向場地內部,這說明她對跳躍的控制是很強的,不需要為了進入軌跡而顧忌其他。”
搭檔:“不過話說回來,就叢瀾那個起跳的出人意料,她确實不需要考慮這些,編舞師應該很喜歡她。”
孫娅然看了一眼路線圖,又笑了一聲。
搭檔:“怎麽了?”
孫娅然:“你看見旋轉的标識了嗎?跳接燕式在裁判席跟前。”
兩個長邊,一處是裁判席所在,叢瀾的燕式轉就在他們眼前,沒有放在正中間,而是更接近裁判席的冰面。
【草,孫姐不提我還真沒注意】
【hhhhhh我就說瀾瀾記仇】
【sc上好像沒有這麽靠近長邊裁判席,這個就差怼他們臉上了】
那也沒有怼他們臉上,不過是短邊長度30m,她在接近裁判的三分之一處而已。
路線圖上若有兩個大概長度一致的弧線,用壓步滑出來,和用銜接編排的單足步伐滑出來的,顯然,它們所要耗費的體力截然不同。
由此帶來的觀感更是不一樣。
而壓步可以提速,單足步法串一般是不太有壓步這樣的速度的。
“叢瀾的滑速很快,最高時速達到了27.1km/h。”頁面右下角出現了一個速度的估算。
【大概就是壓步提速的時候吧,感覺是起點周圍】
【前面有選手的瞬時速度是26,我當時還覺得好高,原來藍莓可以這麽高】
【24的那個就已經很快了,沒想到還能有上27的,這是什麽人啊】
【頭一次直觀感受到了瀾妹的滑行速度到底有多快】
【我已經頭皮發麻了】
在3A的高遠度出來以後,大家就“嘶”的一聲,難以置信的同時卻又帶着“不就這樣嗎她可是叢瀾啊”的理所應當。
相反的兩種情感彙聚凝結,矛盾裏藏着和諧。
至此,技術回放期間的一些簡單數據,全部披露完畢。
·
畫面切回KC區,叢瀾正在喝水,見鏡頭怼到了跟前,還“嗯?”了一聲。
見後方的攝像師在笑,她這才意識到原來技術回放結束了。
孫娅然沒有停下,她笑着道:“我覺得通過剛才的數據,可以感慨一句,不愧是世界第一女單。”
【世界第一恐怖如斯!!】
【3A殺麻了真的】
【今天好長知識啊】
孫娅然:“好的,馬上就到出分的時間了。讓我們期待一下,花滑歷史上第二個全滿貫女單選手,蟬聯四屆大獎賽總決賽、三屆世錦賽、兩屆世青賽冠軍,我們最珍貴的冬奧女單金牌獲得者、三大分數世界紀錄創造和保持者,叢瀾,在2016/17花樣滑冰中國杯大獎賽分站賽上,将會獲得怎麽樣的短節目分數。”
【姐這一長串念下來累不累】
【還有兩屆世青賽冠軍!】
【氣氛都烘托到這裏了,不破個紀錄有點說不過去了吧】
【夠嗆,上賽季真的已經把短節目刷爆了】
【這得是叢瀾自己坑了叢瀾啊,嘆氣】
連上技術回放,等待的時間不算長也不是很短,不足兩分鐘。
叢瀾沖着鏡頭揮揮手,現場引發了一陣狂叫。
于謹在一邊看着她笑,茱迪的眼神也特別的媽媽粉。
短節目得分87.86,其中T分50.75,裏面的GOE總分是11.1,P分37.11。
叢瀾短節目的構成分,均是女單目前最高分。
排第二的是大鵝家女單卓雅·塔蒂亞娜,她在叢瀾之前的第四位出場,短節目得分69.20,很不錯的分數。
【3A加滿了嗷嗷嗷嗷嗷】
【這樣的高遠度滞空時間不加滿才稀奇啊】
【我将把這個數據永存】
【諸位,看到了嗎,以後沒有這樣的高遠度就不要跟我說誰的3A絕美高飄遠了】
【滿分的門檻,piaji,給了】
·
緊抓熱點的媒體們當然不會錯過WINGS數據這一個看着就爆的話題,叢瀾剛一來到混采區,就被一堆人抓住,十幾個話筒遞來,還有許多的手機、錄音筆。
他們想問的有很多,特別是對于這個系統的看法,剛才結束的冰舞和女單選手,就被挨個問了個遍。
叢瀾直接裝傻:“是嗎?我不太清楚,現場并沒有看到轉播畫面。可能是轉播方做的吧!”
媒體們:“……”
你再裝!
叢瀾:“我覺得很好,将花滑數據化有利于直觀地表達技術方面的內容,也可以輔助裁判組展開工作。
畢竟一整個比賽下來,時間長任務重,對裁判組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花滑技術動作很多,短節目和自由滑的構成也比較複雜,像是一個跳躍,需要在一兩秒內判定它的種類、評判進入滑出、研究軸心、細查落冰姿态……而且一共有七個等級,這樣的話在評分的時候又要依照更細節的規則,來給出分數。時間緊,考驗深,裁判組确實很累,要是出錯就不好了。
還是依靠科學技術更穩妥一些。”
媒體:“那你覺得以後AI可以代替裁判進行打分嗎?”
叢瀾見識過AI的發展,她也知道瘋狂投喂自我學習之後AI能有多厲害,尤其是她自帶虛拟空間,WINGS這些粗淺的內容在裏面只是非常小的一方面而已。
“為什麽不可以?相較裁判,AI可以做到一秒內構建模型解析技術動作,只要願意去做沒有做不到的。就連藝術性都可以框定範圍讓AI自我學習進化,這并不是一件多難的事情。”她道。
媒體呆住了。
叢瀾:“排球網球賽場可以引進鷹眼系統,花滑賽場為什麽不能有自己的鷹眼?這技術并不算多難。”
就是貴而已。
ISU窮逼罷了。
而且ISU不搞這個的一點很簡單,真要是讓AI來做裁判了,那這群人怎麽使用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利?
于謹在一邊感慨:孩子真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瞧瞧,這一通叭叭的,多損吶!
ISU派出來的裁判要是真的都這麽大公無私、兢兢業業,怎麽可能會罵得墳頭草都百八十米高?
叢瀾不知道裁判亂打分嗎?
她當然知道。
她就是故意的。
但她這話說的很冠冕堂皇,還特別的為ISU着想,多麽善解人意一選手,不誇兩句過得去嗎?
末了,叢瀾還一副特別期待的樣子:“所以我的數據如何?你們見到了嗎?你們覺得AI技術未來有可能被引入到國際滑聯督辦的賽場中嗎?”
媒體們:“……”
你數據很好,我們見到了,但是我們覺得不可能。
反客為主的叢瀾将問題抛給了他們,見這幾十人尴尬,她淡定地瞥了一眼不遠處站着的于謹。
本次參賽的叢瀾也罷沐修竹也好,大家的共識就是:壓根不知道比賽轉播裏會有數據解析,賽後采訪必須謹慎,以免讓ISU抓住張簡方的錯處。
張簡方很爽。
他邀請來的裁判組是比較公平的,這次叢瀾的打分也不是很難看。
說有沒有水分、有沒有打壓,可以對比來看,新賽季P分低是公認的,叢瀾37開打很沒有道理,因為她的水平不比上個賽季弱。
但可能是ISU對裁判有了一致的要求,所以今年都這樣。
公平嗎?
不公平。
憑什麽滿分接近滿分的水準,要被人為壓下來?
接下來就看其他人的打分水準了。
“其實叢瀾的高度太逆天,沒有競争對手就無法體現出WINGS的厲害之處。但其他人可以啊!”張簡方笑眯眯的,趴在欄杆上往下看。
什麽是其他人?
女單十二位,叢瀾單算,其他十一個人來自不同的國家,中國、加拿大、俄羅斯、美國、日本、韓國、芬蘭……
當女單兩組的短節目全部比完,才真是到了WINGS圖窮匕見的時候。
誰說只能SC藏刀?
·
12人一共36個跳躍,從2A到三周跳到3A,重複的次數是可以統計出來的。
單跳3A兩次,單跳2A十次。只ISU規定的必備A跳,就足以顯示不同選手的能力高低之下,所得到的GOE待遇了。
其餘的24個跳躍裏,3F和3Lz是重複最多的,3T多作為連跳出現,第二跳就算可以忽略不計,那麽,第一跳的時候每個人都是發揮出了自己的最高水準的吧?
計作單跳分析,似乎也沒有什麽大問題。
女單賽場結束後半個小時,在轟轟烈烈的全網議論中,在瑪麗娜·維斯裏娃的“我的小天使讓人五體投地”、Noah的“神讓叢瀾出現在賽場是為了展示花滑真谛”,還有無數從業者的瘋狂贊美中,一份有關于COC女單賽場A跳分析的內容,出現在了某論壇,并被迅速分享到了外網。
罕見的是,雖然作者乃叢瀾粉絲,但這份分析,側重點卻并不是叢瀾。
她給出的詳解,是針對本次參賽的2A選手。
題目之下,開篇第一句是:你知道ISU是如何亂打分的嗎?在本次有了官方背書的數據之下,同一個測算标準裏,一切都變得清晰可見。
文章不算長,只是給出的數據對比很驚心,重點标注得也很簡潔。
【跳躍的高遠度是一個跳躍高分GOE的關鍵,是技術手冊裏提到的滿足條件之一且是滿分必備的一條】
【難度進出的步伐有統一認知,A跳是步法進入最有花樣的跳躍,所以難度很好辨認】
【待機時間以掐秒表計算,衆所周知,待機時間長不算好事】
【控軸、落冰,程度以ABC三級劃分】
她将十個女單的2A以先提條件進行歸類,除了官方數據之外,還做了很多的功課。
2A的滿分GOE是1.5,很少有人可以拿到1以上的分數。
以前叢瀾還跳2A的時候,她拿到過。
近似高遠度內,技術粉找到了一個特別鮮明的例子——
洛蓓蓓下腰鮑步進2A,高度34cm遠度2.04m,待機2.52s控軸A落冰B,GOE+0.21;
楓葉女單Cornelia Barton轉三進2A,待機4.66s高度33cm遠度1.94m,控軸B落冰B,GOE+0.57。
論難度進入,洛蓓蓓的下腰鮑步要強于Cornelia Barton的轉三,再不懂花滑技術的人也知道,這個動作是比普通的轉三進入要難的。
待機時間就是前一個步伐結束到起跳之間的時間段,這點由于是技術粉自己拿秒表掐算的,所以不是很準确。
慶幸的是,洛蓓蓓與這位楓葉女單的待機時間差別過于明顯了,前者很短,後者一個轉三都要斟酌半晌。
有些人跳躍控軸會很不錯,但落冰方面就不太好了。洛蓓蓓就有這個毛病,她空中姿态特別棒,可就是落冰大概率會抽。
但她的落冰只是普通,不至于出現明顯的問題。
粗粗看去,洛蓓蓓與Cornelia Barton的落冰沒有什麽太大的不同。
最簡單最明面上的高遠度、跳躍軸、待機時長,洛蓓蓓都要遠勝于後者,可是她的得分卻不是這樣的。
如果兩人的GOE加分相近,倒也沒有什麽。0.21和0.57的差距,已經是一倍有餘了。
【對,我知道洛蓓蓓第一年升組她在Sr賽場上還是個新人,Cornelia Barton已經是老将了,都說P分看資歷,那為什麽GOE也要看?競技體育看資歷的話,還要現場做什麽?裁判組抱着過往賽事視頻直接開撕就行了,舉辦什麽比賽呢?】
但若說ISU都偏歐美國家的選手真的半個臉面都不要了,倒也不是。
梅山雁(中)、金敏(韓)、Lucy Marcus(斯洛伐克)三人的2A在難度和高遠度上以及落冰姿态上有差別,她們的GOE加分是0.5、0.43、0.36。
有兩人的2A失誤了,一個控軸不好落冰趔趄,GOE-0.36,一個落冰存周九個裁判都給了-1最後的GOE是-0.5。
【所以說,ISU不是不能好好打分,該給的他們也可以給,誰好誰壞也能夠在GOE上體現出來的】
其實這個寫總結的人很想好好分析一下整個短節目,奈何時間不夠,為了早日出對比,她只能潦草地寫了一個單純的2A對比分析。
最末,她說:
沒有寫3A是因為卓雅的3A失誤了,叢瀾的3A又太強沒有對手。
但是我發出的時候男單已經開始比了,我高興的一點是他們的短節目一定有3A。
很多人都說“叢瀾的跳躍不輸男單”這句話是個笑話,她的跳躍加分經常性比不上男單,所以她是不可能比男單強的。
那我就更期待了。
一個高遠度足以吊打賽場衆人的3A,一個被苛刻的裁判組加滿GOE的3A,真就是所謂的“裁判對女單有優待”嗎?
我不信。
哪怕女單有人得到過這個優待,那個人也不會是叢瀾。
她在花滑賽場殺出一片天,依仗的從來不是誰的優待。
有人說,女單比完不是叢瀾本次賽事短節目的終點,男單結束了以後才是。
哪怕自由滑比完,也遠不會是賽事落幕。
【要變天了】
【兔子開始腹黑】
如果把今賽季的叢瀾第一場國際賽SC看作是ISU的恃強淩弱,是他們經過上個賽季後痛定思痛的圖窮匕見,那麽,這場COC,就是張簡方憤怒之下,在抗議後依然未給自家選手争取到合理公平待遇之後,所進行的反擊。
你圖窮匕見,我魚腹藏刀。
誰都別哭,看誰整得過誰。
<span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