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00章 這場的數據分析
    data-ad-slot="6549521856"</ins

    第300章 這場的數據分析

    叢瀾比完之後, 後臺簡直就是一個迷妹大型見面會。

    一堆人來找她簽名合影,早就結束的冰舞選手們都跑了過來。

    她抓緊時間搞完,連跑帶跳地去熱身區找教練和沐修竹——于謹和茱迪早就轉移陣線陪沐修竹去了。

    小孩兒的頭發是叢瀾賽前化妝時候給抓的, 規整裏帶着些些不羁,他臉小又可愛, 叢瀾就給留了幾縷單薄的劉海兒, 看上去特別萌。

    見師姐過來, 沐修竹沖她揚起了大大的笑臉。

    場地裏正在踱步的其他選手也朝叢瀾看來, 叢瀾紛紛回給對方點頭和微笑。

    保守估計, 沐修竹這場只要拿到前四,就能上GPF了,主要是其他選手這幾站的表現也不是很好, 算積分的話還是可以搭個前六的邊兒的。

    當然, 更穩妥的是他拿到前三, 這樣一來, 甭管後面的日本分站有什麽變動, 沐修竹都穩進GPF。

    于謹當然希望他可以進啊,多厲害,他帶的學生升組第一年就可以進GPF, 說出去他能吹一年!

    叢瀾悄聲跟于謹說道:“別人的短節目都上兩個四周了, 小沐不用嗎?”

    沐修竹的技術儲備是可以的, 問題在于,他失誤率太高。

    于謹也學着叢瀾的神态動作, 偷摸說道:“也沒幾個敢上倆四周的, 而且我算過了, 他們一般失誤一個四周的概率在80%,這樣就得不償失了。小沐兩個四周的話, 出現失誤的概率能到95%,這個賽季還是就放一個吧,clean才是他的目标,也不能只為了BV而跳。”

    Sr和Jr最大的不同除了技術動作條件升級之外,排第二的就是彌漫在選手間的瘋狂競争了。

    去年他們的短節目已經從一個四周變成了兩個四周,自由滑更是經常放三個四周,乃至于有人甚至放進去四個四周的。

    短節目想兩個四周,就只能一個單跳一個43連跳,因為另一個單跳必須是3A。

    叢瀾給于謹點贊:“做得對。”

    很多人都說女單裏,叢瀾難度第一,也有人責怪她為什麽要盲目上難度,四周跳不給也沒有關系,自由滑還更有概率clean,然後賽場就更完美了啊!

    但實際上,叢瀾每次的難度增加都是有理由的。

    索契是為了拿第一,後續的是找回了四周跳,訓練中的成功率已經足夠高了,可以放在比賽裏了。

    沒有人的跳躍是百分百會成功的,有時候一個男單不會摔在四周跳上,而是三周,或許不是3Lz,可能是3T。

    盡管很多冰迷都不在乎3T3S的難度了,但這終究是三周跳啊!是要在空中轉三圈的,誰能忽略這個挑戰人體極限的動作?

    “明年放嗎?”叢瀾突然詢問。

    于謹點點頭:“明年放。”

    明年是平昌冬奧年,到時候沐修竹将會拿出他最高的難度配置。

    穿着藍色考斯滕的沐修竹不會想到,他的親親師父和師姐就這麽随意地聊起了明年他冬奧技術配置的事情。

    手氣還算不錯的沐修竹抽到了第七的位置,男單11個人,第一組五個第二組六個,他将會在第二組第二個上場。

    女單和男單之間有清冰,加上第一組的短節目,時間算下來,叢瀾到了熱身區沒多久,沐修竹就被喊去六練了。

    等他和于謹茱迪再回來,叢瀾已經換下了考斯滕,穿着舒服的毛衣和隊服外套,正坐在凳子上閉目養神。

    “走了走了。”沒兩分鐘,于謹拍了叢瀾一下。

    叢瀾睜眼:“啊?哦哦。”

    第二組第一個快要結束的時候,沐修竹一夥人出現在了通道出入口。

    随後,直播畫面一轉,拍到的就是正在致謝的國外選手,以及圍欄開口邊站着的沐修竹,和于謹叢瀾。

    孫娅然笑了一聲:“下一個出場的運動員,和他師姐。小沐看上去有點緊張。”

    【hhh解說插縫也要提一下藍莓】

    【還以為今天見不到LL了,沒想到小沐出場她也來】

    【親親師姐真的好好哦】

    拍沐修竹和叢瀾就是一閃而過,之後就開始播放表演結束的運動員的技術回放了。

    現場,沐修竹跟一尾魚一樣從入口滑了進去,于謹低頭将他的抽紙盒垃圾袋還有隊服外套紛紛固定在圍欄頂端。

    叢瀾站在一邊,雙手插兜,一派淡定自然。

    後面的觀衆就沒她這麽坦然了,嗷嗷着喊叢瀾的名字。

    前一個選手離場,見到了口子旁邊站着的叢瀾,他眼前一亮,連自己的教練都顧不得了,非得錯開一步走過來,想跟叢瀾握手擁抱。

    “我最愛的瀾瀾,”見叢瀾願意跟他擁抱,Alvis Chapman咧着大白牙,笑得臉上全是褶子,“很幸運見到了你。”

    教練在後面氣笑了,遞給學生的刀套尴尬地在空中,無人去接。

    “很精彩的節目,”叢瀾客氣道,“等分愉快!”

    Alvis Chapman:“好的!”

    連語調都變得高昂了起來。

    後面的觀衆雖然聽不見兩人在說什麽,可是看到了他們的動作和神态,氣氛這麽友好,猜也猜得出來是和諧聊天。

    尤其是見到了Alvis Chapman的神情,哇,這不就是剛才猛然見到叢瀾出現的自己嗎?

    都是迷妹迷弟,一樣的!

    繞場轉了兩圈找感覺的沐修竹一溜煙地滑了過來。

    叢瀾伸出手,沐修竹順勢握住。

    叢瀾:“注意腳下,連跳不要太靠邊,不能再砸到擋板了。”

    沐修竹:“嗯嗯嗯!”

    于謹:“……”

    得,就你是教練呗!

    兩個人選擇同一站的好處是,先比完的如果有時間,要麽在後臺看另一人比賽,要麽就跟這次的叢瀾一樣跑到前場來看。

    COC的攝像師們也很懂事,前一個選手的等分結束之後,鏡頭就給到了再度來到教練身前的沐修竹。

    特寫落在沐修竹臉上,又朝着一邊移動,拍了叢瀾的臉。

    冰場頂端的四面屏幕上,也就出現了叢瀾。

    “啊啊啊啊!”

    現場驟然響起一陣尖叫。

    叢瀾:“加油!”

    沐修竹抓住圍欄頂端,用力得手指尖都在發白。

    “嗯!”他鄭重點頭,随後猛地一推,後滑中轉身,朝着logo中心滑去。

    ·

    【藍莓世界第一好吃:這場COC将會是出技術分析最多的一場比賽,很期待】點贊5w

    11月18日晚十點半,第一日比賽全部結束。

    一整日的發酵,使得#叢瀾#、#WINGS#、#COC#、#花滑數據#等話題以無可抵擋之勢,出現在了各大SNS平臺的搜索熱詞排行榜前排。

    從花滑圈直接出圈到了大衆視野。

    不少話題出現又消失,從前排落到後排,唯一不變的是排在第一的#叢瀾#。

    有太多的人徹夜未眠,正如一些冰迷所說,技術粉進入了狂歡時刻,他們正在馬不停蹄地出技術分析。

    《當有了對比數據之後,你會發現,Queen、花滑之神的稱呼落在叢瀾身上,真的半點都不誇大》

    藍莓醬:我不說太多其他的,本文90%篇幅在3A,其餘的只淺淺提一下。

    叢瀾粉絲很喜歡以“藍莓”作為起名的靈感,大概是諧音的吃貨之魂爆發,一些知名粉絲的起名都是差不多的風格。

    藍莓醬這個大粉最出名的一點是富婆有錢可以坐比賽和冰演前場,另一點就是她死磕數據。

    早前憑借“《風暴》何以一個賽季刷滿短節目上限,論叢瀾的技術性和藝術性之天花板”、“為什麽都說《小榮耀》超過了《我即是我》成為了叢瀾自由滑難度第一,它的clean怎麽那麽難”這兩篇文章,成為了技術粉裏的中流砥柱。

    無他,藍莓醬可以自行購買和學習軟件進行數據測算,繪制技術編排路線圖,分析每個步伐銜接,并将單足、雙足的簡單到困難步伐一一标注計算,形成圖表來證明叢瀾的節目配置究竟有多逆天。

    而這一切,都是與在場其他選手一起進行的對比分析。也就是說,她同時還死磕了同場比賽中其餘女單、男單的節目。

    工程量大到讓人望而卻步,她甚至還特意帶了相機,拍了能拍到的比賽現場的選手跳躍冰痕。

    除了硬核的以數據說話,藍莓醬還可以做到淺顯科普,散文描述形象生動,技術文章的風格深入淺出,她什麽都會。

    COC的WINGS一出來,好友們一齊通知她,所以她在比賽現場就已經得知此事了。

    可惜的是因為本場比賽的要求,現場觀衆不能在比賽期間離席出場館,所以藍莓醬沒有辦法,只能看完了四個項目的所有內容,這才從首體離開回到酒店。

    明日還要去看自由滑,藍莓醬沒時間做更細致深入的分析,這個文章就只專注在了3A上。

    還好,短節目最引人注目的,也就是這個單跳。

    衆人最期待的,也就是叢瀾與男單的3A數據對比。

    ·

    《當有了對比數據之後,你會發現,Queen、花滑之神的稱呼落在叢瀾身上,真的半點都不誇大》

    ——撰寫人:藍莓醬

    有人說,叢瀾配得上+3的GOE嗎?有的裁判嚴苛,比如以前出現過好幾次九個J裁非得有一個是+2——我們都知道這點在滿分裏不影響,因為最低分是會被剔除的——他們說,人家裁判就是嚴苛啊!為什麽不能給2分?也沒看出來這個跳躍哪裏就特別好了。

    還有人說,行行行我承認叢瀾這個跳躍就特別棒,她3A女王行了吧?你們粉絲真瘋,抓住一點不放。

    我今天就告訴這些人,為什麽叢瀾該得到九個J裁的3分,為什麽她的3A完全配得上滿分GOE。

    在此,感謝我們冰協,感謝張總,感謝央媽,感謝贊助商金主,是你們的努力,讓我看到了WINGS的出現。

    這一場COC,叢瀾的3A數據只能跟男單的對比,因為女單沒有成功的第二個3A。

    我不會給出前提,說什麽女性就是比不上男性的身體素質,說什麽叢瀾要是哪點比男單3A弱了也是有理由的。

    很簡單,因為這場比賽裏,同一個WINGS标準之下,叢瀾的數據就是最能打的!!!(标紅)

    全場,跳3A的一共有13人,女單失敗一人,男單失敗兩人又一人降組一人失誤過大,最終的正向GOE獲得者有8人。

    我只對比這八組數據。

    叢瀾,高度71cm,遠度3.53m,GOE+3

    一號,高度60cm,遠度2.41m,GOE+1.86

    二號,高度56cm,遠度2.75m,GOE+0.86

    三號,高度55cm,遠度2.59m,GOE+1.86

    四號,高度57cm,遠度2.69m,GOE+1.29

    五號,高度60cm,遠度2.70m,GOE+1.43

    六號,高度62cm,遠度3.13m,GOE+0.40

    七號,高度51cm,遠度2.85m,GOE+1.71

    一個跳躍不該只看高遠度,我知道這點,但為了直觀明了工整,我選擇犧牲細節。

    乍一看是不是覺得還好?

    叢瀾的3分一騎絕塵?

    細究起來呢?

    叢瀾步法串+下腰鮑步,起跳3A;

    其他人壓步+莫霍克/轉三,起跳3A。

    叢瀾鮑步後起身,直接Edge起跳。

    其他人步法後接滑行,再Skid起跳。

    3A跳躍之前:

    叢瀾滑行距離,-

    一二號的距離,——

    餘下幾人的是,————

    叢瀾可以忽略的這段滑行距離就真的是優秀了,中間的那個距離還算正常,後面的這個超長待機不是說不能有,只是說,它确實影響節目的觀看體驗了。

    ——也是為什麽路線圖裏每個跳躍之前總是有一長串近似直線的滑行線路,因為選手要準備進入跳躍啊!

    這是最明顯的差距,還有很多其餘的細節我等之後再出分析。比如pre、控軸、落冰,叢瀾的這個3A你挑不出來絲毫的毛病,她的冰痕更是幹幹淨淨,稱呼一句藝術品也不為過。

    看GOE,是不是感覺還好,叢瀾的分數很值得,其他人打分也差不多?

    那如果,有的人是存周未判、有的人pre多、有的人落冰打滑呢?

    冬天在冰上打出溜滑,平直穩穩地減速停下,稍微有些晃悠悠地減速停下,歪七扭八尖叫着減速停下,左右腳倒騰着減速停下,直接摔了個屁股墩往前滑。

    要是這個算比賽,不用我說,也是第一個最好吧?

    GOE的設立是為了評判這個動作的優劣,那麽它就需要從數字裏顯示出來,哪個人的跳躍特別好,哪個人的很差勁,哪個人的一般般。

    技術手冊裏它的維度很複雜,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對裁判的挑戰性很大,畢竟我們都知道,人的大腦是會累的。

    一口氣判別這麽多選手的動作質量,真是累到ISU的J裁了呢!

    ☆六號選手來自捷克,他的高遠度其實很能打,但是他的軸很亂,滑行待機很長很長,落冰差勁不穩,9個裁判裏有人給2,有人給-1。

    我其實一直很不理解,為什麽在有人會給負分GOE的時候,居然有裁判可以給到2?

    -1和0的差距我可以認為是有些裁判标準不一樣,但-1和2,我就不是很理解了。

    J3,這位來自克羅地亞的裁判,你是眼睛跟其他人不一樣對嗎?

    ☆二號這位美國選手,他的待機要短一些,高遠度還行,落冰也有一種奇怪的穩定。

    可我就是想知道,他都存周了,為什麽不判降組?

    為什麽GOE的加分還有0.86?不該給負分嗎?

    存周落冰是很難站住的,他站住了。不錯,很強大的核心控制力,所以腳下那一堆刨出來的大冰花,撲了他大半個膝蓋,就當我們這群觀衆是瞎子看不到嗎?

    我解釋一下存周為什麽會落冰刨冰,很簡單,冰刀是一條線,順着該有的方向落下,自然是順利的。可是存周了,就等說沒有按照預定軌跡落下,但必須穩住身形,腳下不就得拐一下嗎?不然就摔了啊!

    一個落冰是(,一個落冰是^接(,後者肯定會鑿出來一堆大冰花啊!

    ☆樓翎3A跳空了不在這個裏面,高濯存周,所以這裏面只有五號是我們的小沐弟弟。

    他待機時間有點長,所以我歸在了三到七號裏面。

    論高遠度他不弱,pre也不算多,這次落冰特別穩,進出都有難度步法,可他的GOE只有1.43。

    我知道,這個分數很高了。

    但我想說的是,與他差不多的一個選手七號,來自意大利的小哥,他的GOE是1.71。

    高遠度是GOE打分的一方面,它不是唯一的尺度,如果壓步待機進入跳躍,得到了70cm的高度3.5m的遠度,那我覺得它也不能跟叢瀾一樣得到3分。

    因為它就是沒有滿足高分條件啊!

    可高遠度是最明顯的一個衡量維度,在肉眼能看見的範圍內,兩人的動作差不多,是不是高遠度更好的人,該有更高的分數呢?

    最不濟也該持平,對不對?

    ☆我感覺有點可惜,因為這一站中有個歐美國家的白男選手,他一向是3A站住就能給1以上的加分,稍微能看就可以給2,但這次摔了。

    不然的話,我們就能夠見到更方便的對比了!

    略微遺憾啊!

    ☆但是,很巧的是,這次有兩個1.86的3A,而我們的叢瀾,在上一場比賽裏,她的自由滑3A3T得到的GOE就是1.86。

    于是,我将這三個跳躍進行了對比——因為要加連跳,3A3T和單純跳3A也是有差別的,我希望大家能知道這一點。

    下面是動圖gif可以點擊讓它動起來,能看出來嗎?一個難度步法串進入的3A,就算高遠度數據不知道,跟今天這兩個男單相比,一樣的1.86之下,它的質量是一樣的嗎?

    很顯然,不是的。

    也有人會說兩場的裁判都不一樣,場地也不同,影響因素太大了。

    可是,SC上的叢瀾不是比今日的兩個男單差勁,她的跳躍是更好啊!

    說回這一場的COC短節目。

    我想問的是,與叢瀾對比,如此明顯的質量差距下,男單有誰的3A值得1.86的高分呢?

    他是比叢瀾的進入難,還是高遠度更多,或者姿态控軸更美?

    叢瀾方方面面碾壓男單,然後,她跟幾人的差距就是這1.14分是嗎?

    當然,如果非要以“叢瀾能拿+3是因為分數上限只有+3,別人能拿+3是因為他們只到了+3的程度”,那我勉強也是可以接受的。

    ☆☆☆

    我寫得很長,也越來越上頭,從Jr到Sr,兩個分組裏叢瀾增長的除了年紀,還有她一直未曾停歇的技術實力。

    很早之前有人說,Jr的3A2T、3A3T都太薄弱,她仗着的是轉速、是身體輕盈,後來她開始有延遲轉體,有高遠度驚人的滿分3A。

    于是又有人說,哎呀她這不過是裁判對女單的優待罷了。

    我測過很多的3A數據,特別是為數不多的滿分GOE場次,我說叢瀾的遠度驚人,有的3m20cm,有的3m56cm,但是很多人不信,說這個不标準,是粉絲自己調高了數值。

    還記得去年小風暴刷爆分數線的那場世錦賽嗎?

    賽後gala上,叢瀾簡簡單單沒有什麽步法,直接跳3A,我說這個高度達到了74cm,他們說不可能,沒有戲,女單沒這樣的高度,要有那也只可能是男單。

    所有的數據,他們都說:這是假的,是粉絲自己測的,是不作數的。

    那麽,終于,我等到了官方給的實時數據。

    短節目滿分+3的3A,下腰鮑步進入,高度71cm,遠度3.53m,滞空時間0.64s,合樂滿分直接卡休止符,落冰和滑出姿态完美,騰空時的軸筆直平移,與冰面夾角在23°左右。

    高度和遠度沒有必然的聯系,不過肯定是有關的,這個毋庸置疑。

    叢瀾在空中多了個提前打開,這點真的,我認為很有必要跟你們提一下,提·前·打·開,這說明她已經完成了三周半但是還有富足的空中時間,所以~只·能~提前打開,來避免自己過周。

    能想象嗎?別人轉不足周落冰,冰刀存周崴腳摔倒,她,叢瀾,過于富足導致不·得·不提前打開。

    謝謝,被炫到了。

    這是叢瀾3A的情況。

    我還需要再詳解這個跳躍有多厲害嗎?需要看分析的可以戳@小榮耀No.1,找她的拆解。

    叢瀾是Edge起跳,我曾經分析過,因為這種起跳的要求條件高,叢瀾身體各部位的肌群是完全為了花滑而鍛煉的,她的發力方式不是簡單的浮腿、雙臂帶動,而是依靠整個核心肌群。

    有一張紫色上衣的訓練服照片,叢瀾穿着運動背心舒展背闊肌,裸露出來的部分,可以清楚地看到她的脊柱和骨盆處的肌肉群有多麽發達。

    她特意針對前後部分的核心肌群進行過特定的鍛煉,這點是與其他女單完全不一樣的,我相信每個運動員都努力鍛煉過肌肉,但叢瀾這個程度,沒有額外的刻意鍛煉是沒有辦法達到她現有的核心肌群能力水平的。

    就好像是一只手,你需要強化食指和中指的能力,相對弱化小指,要達到什麽标準,到什麽平衡程度,這些都因人而異。

    由此帶來的就是,叢瀾的3A一年比一年好,在我們所有人都祈禱千萬不要受傷不要出問題的時候,她傷病遠比我們想象中要少。

    我記得之前有國外教練在推特上感慨,說叢瀾難度高但出技術的速度快,這是很不合理的。

    競技體育裏沒有速成,這都是要實打實練出來的,再快也有一定的限度,就像褚曉彤,她的3A在賽場摔倒、落冰不穩、翻身,哪怕有成功的,也能一眼看出來這是蒙的。

    但叢瀾不是,她每次放入賽場,都是經過一定打磨的技術。

    或許有人不解,叢瀾早期四周跳摔得特別慘,怎麽能說經過打磨呢?

    那你看看別人的跳躍,誰沒有摔過?沒有人可以保證自己的跳躍一定成功。

    3A的光芒下還有其他的幾種三周,每一年都是有進步的,叢瀾現今可以做到的接近0pre的F和Lz,一直在減少pre的T、S、Lo。

    在我們所有人都關注3A和四周的時候,在我們期待着她完成六種四周開創女單盛世的時候,叢瀾返過頭,把她現有的技術全部打磨、細化。

    她待花滑至真至誠,這才是為什麽她的節目水準一年比一年高,《羅朱》之後有《我》,再之後有《風暴》《榮耀》,而這個賽季,有《第一》《第二》。

    我從來不擔心各個媒體電視臺所營造的“叢瀾将要走下坡路了”,不必恐慌,因為她沒有止步,所以就不可能在這條斜坡路滑下來。

    這次的WINGS數據,也告訴了我們,不要擔心外界對叢瀾的揣測。

    神就是神,跟吾等普通人是不一樣的。

    她以超過我們想象的努力、拼搏,來抵抗一切不利。

    所以今天,我們可以看到WINGS給出了這樣驚人到讓人懷疑是造假的數據——然而不是的,我們都知道這是真的。

    一言以蔽之,叢瀾的這個3A,是可以刻入ISU教學光盤裏的高質量。

    如果他們有更新這個東西的話。

    ·

    藍莓醬的長文分析和感想之外,有人發起了一個投票,引起了大家的熱情參與。

    【bluefly:以下是本次花樣滑冰COC上的十個滑行速度的數據,五個女單,五個男單,猜一猜哪些是女單,哪些又是男單?】

    A:27.1km/h

    B:25.5km/h

    C:24.7km/h

    D:27.0km/h

    E:26.3km/h

    F:……

    十個數字除了兩個上了27以外,其他的大部分在25和24左右。

    有人覺得速度最快的是男單,速度最慢的是女單,理由也很簡單,因為男的肌肉強悍,就是比女的身體好。

    結果最後被打臉。

    27.1的是叢瀾,27.0的是一個大鵝男單,在剩下的數字裏,女單和男單一半一半。

    【沒有看直播不過聽說了有數據,趁着沒看我選了一下,錯得好離譜啊】

    【我以為23和24的這些肯定是女單來着……啊,臉好疼】

    【瀾瀾最快,我天她這個速度一騎絕塵】

    【去練短道說不定也行】

    【不許!!藍莓是我們花滑的!!!】

    不出意料地,沒有看到直播界面總結的冰迷和路人,都選錯了。

    很多人都表示,印象裏總覺得女單比男單慢,沒想到居然有人可以上25和26。

    至于叢瀾的27?哦,她單算。

    有人覺得好玩,就挑了幾個路線圖,來讓大家猜哪些是女單哪些是男單。

    在這方面也有刻板印象,那就是男單的冰面覆蓋率肯定比女單高。

    最後就跟這個滑行速度一樣,也是慘遭打臉。

    這次的WINGS短節目數據,真的是一次性将很多洗腦包都給清了。

    有的選手一直被認為滑行慢,看了一下平均速度好像也不是特別慢啊?

    有的人總被嫌棄跳躍太低空,結果一看,哦豁50cm呢。

    還有的被誇“哇塞跳躍超高超強”,就是跟低空那個做對比的,然後一瞅,啊這,似乎也沒有很高?

    除了選手之外,編舞師也被拉出來了。

    由于路線圖是可以看出很多問題的,假設兩個選手都找了同一個編舞師,咦,怎麽兩人的路線這麽相似?編舞師你是不是偷懶了?

    一些老是說“ISU沒錯裁判沒錯”的,更是被直接打臉。

    因為除了A跳的分析,還有其他幾個跳躍的總結。

    陸陸續續的,有人結合路線圖做了節目的整個分析,這些是後話了。

    但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認一點,WINGS的數據真的很新穎,讓冰迷一瞬間就感覺到了花滑是個每方面的素質都要拔尖的運動項目。

    也讓大家意識到,互聯網帶來的科技改變是日新月異的,現在是2016年,不再是千禧年之初了。

    既然排球可以引進鷹眼,WINGS也能給出這些直觀簡明的數據,那麽,ISU身為全球性質的機構組織,為什麽不能提升賽場的透明性?公正性?

    【技術達不到?不,這場來自東方的轉播視頻告訴我們,完全沒有問題】

    【錢不夠?每年六月份ISU的人去世界各地旅行開會,這部分錢省下來難道不能對賽場進行升級嗎?】

    【我在馬德裏,我想知道,我要怎樣才可以收看接下來的自由滑直播?】

    很多人都在議論COC,體育項目存在一定的共通性,類似花滑這類打分項目不算少,體操、跳水等,都是需要裁判使用主觀評價來分出高低的項目。

    哪怕所屬機構不同,未必其他項目就沒有黑幕了。

    因為天下烏鴉一般黑。

    所以這場熱鬧蔓延得很快,快到一眨眼就把其他項目的粉絲給炸了出來。

    叢瀾等人陷入睡眠為明日自由滑養精蓄銳的時候,SNS上,這群來自各個項目的粉絲,已經聯合起來破口大罵各自的賽事機構了。

    ISU的官員堵到了張簡方,可收到的回複只是“不清楚不了解無法處理”,就像是之前每次賽後中方冰協提起分數異議的時候,對面的賽事承辦方和ISU的人所給出的那般應付一樣。

    風水輪流轉,蒼天饒過誰。

    終于也到了張簡方揚眉吐氣,看着ISU的人暈頭轉向的時候。

    大半夜不睡覺,張簡方催促自家的宣發,麻溜點兒,再炒得熱鬧一些,都打起來!讓ISU看看什麽叫做冬日裏的一把火!

    “再說了,”他哼着歌,“還有個自由滑沒比呢!”

    宣傳小組的組長:“……”

    我困了。

    但是我還沒搞完。

    無産階級痛苦加班,順便核對自己聯系的一些花滑圈裏的技術粉,有産出才好搞事情啊,明天得辛苦大家了!

    其實他不用去聯合,這群人都會自發給出賽後分析的,沒有人願意錯過這麽好的時機。

    但想發揮出最大的效果,就需要大家一起朝着同一個方向努力,分散力量會大打折扣,造成浪費。

    所以,還是得有一個計劃。

    組長看着手邊的一疊國家隊成套簽名周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可是老祖宗們總結的啊!

    超好用的!

    曾經一封私人信件掀開了鹽湖城冬奧的醜聞,那麽,為什麽不能有第二封“信件”?

    從索契冬奧到這個SC,兩場分明有鬼的比賽,ISU只不痛不癢地開除了幾個裁判,連官員都沒有變動,憑什麽?

    “WINGS既然出來了,就不會只有這一次。”張簡方看着收到的總結,笑得暢快。

    以前沒有人去做,也沒有辦法去做,現在不一樣了。

    張簡方:“有錢有閑,大不了陪着你們杠到底。”

    一場比賽,兩場比賽,三場……

    如果每次賽事結果都被人懷疑,且有依據的懷疑,那麽,主管花滑的ISU真的可以獨善其身嗎?

    裏面的人,真的就不會受到影響嗎?

    組織只是一個形式,發揮作用的還是裏面的人。

    人是活在社會裏的,利益是與各方相關的。

    一方不可能只有一個利益,ISU确實根深葉茂關系混雜,這是優點也是劣勢。

    那封舉報信為什麽能掀開冬奧賄選的一角?

    因為ISU,和國際奧委會,在這個世界不是只手遮天的。

    它們有一塊布,黑色的,很大很厚重。

    但是沒有關系,張簡方現在有了一把刀,名字叫做WINGS,也許它現在不是特別鋒利,但磨下去,總會有鋒利的那一日。

    到時候,黑布将會被切割出一道縫隙,光将會透進去,裏面的一切都必定無所遁形。

    <span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