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不会因为某个人而停留,世界也不会因为缺了哪个多了哪个而停止运转。司马范的死确实引起了巨大的震荡,但并没有对大势造成太大的影响。他拼尽全力打赢的这1战让南阳小朝廷彻底在北方站稳了脚跟,别说那些只有几千人马的地方豪强了,强横如石勒,望向南阳的时候都得3思。在这1战的余威消散之前,南阳小朝廷是不会再遭遇太大军事压力了。
这是1段极其珍贵的喘息之机。
1战杀伤胡人4万的战绩也让北方很多原本心存疑虑的势力看到了晋军的强悍。大战结束仅半个月,便有1支多达两万余人的乞活军绕过许昌,顶着寒风前来投奔。
现在乞活军的日军可不好过,石勒吞并王弥的部众后实力暴增,连饭都吃不饱的乞活军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在过去几个月的交战中损失惨重。现在石勒是南下去攻打江东了,乞活军暂时可以喘1口气了,但谁也不敢肯定石勒那个大魔王会1直留在江东。要是江东方向战事不利,这个大魔王迟早还是要掉头北返的,到时候乞活军还得倒1回血霉!眼下整个中原,能与石勒正面对抗的,只有南阳小朝廷,于是大批乞活军怀着对石勒的恐惧,纷纷离开他们的根据地广宗、陈留,顶着刺骨的寒风南下,前来宛城寻求庇护。
他们也只是想活下去而已。
李睿将他们安置在襄城,还是老办法,保甲制,不过考虑到襄城地广人稀,又邻近许昌,无险可依,军事压力巨大,所以他打破常规,改变了编制,5十户为1保,十保为1甲。
除了广宗、陈留方向的乞活军外,中原各地6续有流民前来投奔,甚至有不少山西、河北的流民越过黄河,踉跄而行,挣扎着来到宛城寻求庇护。李睿都11接收并且妥善安置,对于他来说,这些人口非常宝贵,有了人口才有兵员,有了人口才能源源不断地创造财富。他根本就不愁没地方安置,南阳是人口众多了没错,但襄城还空旷得很呢!就算襄城也塞满了也不要紧,江汉平原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安置个几十万流民那是1点问题都没有!现在的他只愁人口太少,根本就不担心人太多!
“大司农,前往交趾的使者回来了!”
这天,李睿正在忙活着,许浑大步流星的走进来,向他报告。
李睿说:“请他们进来!”
很快,1名看上去十分精干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行礼:“参见大司农!”
李睿说:“请起,你跑这1趟辛苦了!”
使者受宠若惊:“能为大晋出力是下官的荣幸,怎敢说辛苦!”
李睿说:“话是这样说,但交趾那荒蛮之地确实不是什么好地方,跑这1趟你肯定吃了不少苦头……东西都带回来了吗?”
使者说:“下官在交趾走访了许多地方,果然寻到了大司农口中3月便能收获的水稻。下官发现这种水稻不仅生长时间比大晋的水稻短了1倍不止,产量还很高,若能引进,不知道能养活多少百姓,于是除了大司农给的钱之外,下官又典当了几件随身携带的财物,凑足钱购买了1万斛种子,雇海船运了回来!现在大多数种子都存放在襄阳,下官带了1些过来向大司农复命,请大司农看看是不是您要的!”说着便拍拍手,马上便有人抱着1口箱子走了进来,在离李睿有十几步远的地方将它放在地上,打开。
许浑上前检查,确认没有危险后将它抱到李睿面前。
1直跟在李睿身边学习的司马诠探头过去1看,只见箱子里全是1穗穗的谷穗,黄澄澄的,密密麻麻,已经干透了,1弄就脱呢。他有些愕然:“大司农,你不远千里派人到安南去,就是为了这些稻子啊?”
许浑也不明所以:“这东西荆州有的是,犯得着跑那么远去买么?”
李睿笑着说:“水稻我们当然不稀罕,但水稻跟水稻是不1样的……”小心的拿起1穗谷穗放到桌面上给司马诠看:“你看这谷粒,细且长,跟我们国内的稻种不大1样。你再看这谷穗,密密麻麻的,是不是要比国内的水稻谷穗多出1些?”
司马诠说:“顶多也就多出个十几颗而已,看不出什么差距啊。”
李睿说:“1两穗确实看不出什么差距,但如果是1亩呢?如果是十亩、1百亩、1千亩、1万亩甚至1亿亩呢?1亿亩水稻,每穗多出十几颗谷粒,这产量得增加多少了?”
司马诠顿时惊得目瞪口呆:“这……”
李睿说:“最重要的是,它从播种到成熟,只需要3个月,而国内的水稻往往需要67个月,也就是说国内的水稻1年只能种1季,而它1年可以种两季!”
司马诠再1次给惊住了:“那……那岂不是说每年用同样的土地可以多种出1倍的粮食?”
李睿说:“1倍不止。”
司马诠整个人都是懵的:“这么神奇的稻种,为何朕从来没听人说过?若早知道交趾有这么好的稻种,武帝早就派人去取了啊!”
李睿说:“可能是这稻种在交趾种的人也不多,没什么名气,所以连武帝也不知道吧?”
在中国水稻发展史上,占城稻的引入是绝对值得大书特书的。在它进入中国之前,中国南方跟北方1样,都是1年1熟,“湖广熟,天下足”那是没影的事情;而当它进入中国之后,南方1年两熟区迅速扩大,产量成倍提升,很快便在粮食产量上压倒了北方。以前北方拥有大量产粮区,经济、农业中心1直都在北方,但是随着华北平原、关中平原日益贫瘠,到了明清时期反而需要从南方运粮来供养北方1些大城市了,因为北方的粮食产量满足不了那些大城市那巨大的需求。
对了,真正让明清人口高速增长的也正是北方两年3熟制和南方1年两熟制的普遍推行和堆肥技术的日益发达,而不是什么美洲作物。当时美洲作物的产量其实很低,玉米亩产不足百斤,红薯、土豆亩产量近千斤,但那玩意儿百分之7十几是水份,折回粮食,产量比种水稻还低得多,再加上种植面积有限,几乎没有对中国人口增长产生任何影响。明清人口能增得这么猛,占城稻是立了大功的,没有它,南方的1年两熟制就不可能成为现实,就当时水稻的产量,1年1熟之下,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支撑中国人口突破两亿大关,更别提飙到34亿去了。
可是,为什么这么优秀的稻种,为什么1直默默无闻,直到宋代才传入中国?难道秦汉隋唐都没听说过它吗?
当然不可能,秦汉隋唐处处都透着融合和豪放,不像明清那么闭塞,以这些朝代的皇帝对农业的重视,知道有这样的好东西,哪怕是抢都要将它抢到手啊!而在这漫长的1千多年时间里,中南半岛1直有相当1部分疆域控制在中原王朝的手中,真有这样的好东西,他们不会不知道的。
唯1的解释就是,这种稻种虽然早就出现了,但因为种种原因,1直没有大面积推广种植,只在小范围内得到推广,直到宋代才大面积推广,也因此进入了中原王朝的视线,被引入中国,迅速推广开来。
看着这些稻种,李睿很是开心,下令重赏了这位使者。
送走了使者,司马诠兴奋地对李睿说:“大司农,赶紧召集诸位臣工商议如何将这种神奇的水稻播种下去吧!朕等不及要目睹1年收获两季水稻的奇迹了!”
李睿笑笑,问:“陛下可知1亩水稻需要多少稻种?”
司马诠说:“3到5斤吧?”
李睿说:“最保险就是5斤。使者从交趾买回1万斛稻种,那就是6十万斤,每亩田用5斤,那就是十2万亩。老百姓可从来没有跟这种稻种打过交稻,万1管理不善,水稻失收,你知道会是什么后果吗?”
司马诠问:“什么后果?”
李睿说:“至少1个县的老百姓会因此而饿死!”
司马诠吓得脸都白了:“这么危险吗?那大司农你为何还要花重金买这么多回来?”
李睿说:“这就是我要教给陛下的第1个道理:机遇往往伴随着危险,越是诱人的东西,背后隐藏的危机就越可怕,千万不要只看到好的1面而忽略了潜藏的危机,不然会很危险的!”
司马诠用力点头:“朕受教了!那碰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
李睿说:“有两种办法。”
司马诠问:“哪两种?”
李睿说:“每1种是将这些稻种赠送给最有经验的老农,让他们拿出1部分田地来种,成功了固然皆大欢喜,就算失败了,也只是1部分田地失收,损失虽大,但并不致命,这叫分散风险。”
司马诠说:“这主意好!那第2种方法是什么?”
李睿说:“第2种方法就是拿出1部分军屯来,从安南请来熟悉这种水稻的习性的农师指导屯田兵进行种植,万1失败了,所有损失由国家来承担。”他笑着对司马诠说:“1个国家承受风险的能力可比1个州、1个县强太多了,就算有几千户屯田兵粮食绝收,国家也养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