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21章 三国:怅然若失
    【邓艾得知钟会收降姜维,愤怒不已,认为钟会别有所图。自专封刘禅为扶风王,并凌迟处死黄皓。

    马昭认为邓艾恃功自傲,有反心,便加封钟会为司徒以制约邓艾的太尉之位。

    钟会将司马昭的手书递给姜维,姜维看后道:“邓艾能侥幸偷渡阴平,全赖将军之功。”

    姜维继续煽动着钟会的野心,将早年武侯献给刘备的图送与钟会。

    钟会认为邓艾反心昭然若揭,将在蜀中建国。听姜维之言,截邓艾之书信,写傲慢之语给晋公。

    司马昭知晓邓艾和钟会之野心,亲到长安,并命钟会收捕邓艾。

    钟会收捕邓艾,又得知司马昭已经屯兵到长安,立马明白司马昭在怀疑他。

    钟会:“我意已决,事成则得天下,不成则退守西蜀,也不失为刘备也!”

    然钟会手下人心不齐,监军卫瓘立马反杀进皇宫,钟会中箭身亡。

    姜维则被魏军围住,绝望道:“我计不成,乃天命也!”举剑刺进腹部。

    电闪雷鸣,姜维靠在柱子上,睁目而亡。

    “蜀国之灭,绝非将军之罪,实是后主无道而致!”

    卫瓘的话音刚落,靠在柱子上的姜维闭目。】

    <邓艾的脑子也是,司马昭也只是一个晋公,你就自作主张让刘禅是王?刘禅等级能比司马昭高?>

    <看到黄皓的下场安心了。>

    <司马昭:你邓艾在教我做事?!>

    <这时候如果钟会把司马昭给他的书信给邓艾也看了,会不会是邓艾、钟会、姜维三人伐司马昭啊?>

    <卫瓘死于八王之乱司马玮之手。>

    <卫瓘以身入局,姜维一计害三贤。>

    <卫瓘怎么也没想到 灭蜀的功劳最后算给他了.>

    <曹老板架空汉天子埋下的祸根。>

    <魏晋从开国到灭国都是不断地被权臣架空。>

    <钟会的爹钟繇是书法大家,他自己那一手字也写的漂亮,所以他模仿邓艾的字迹,完全没问题。>

    <姜维、邓艾、、钟会这三人都好惨[捂脸]>

    <钟会人称小刘备[捂脸]>

    <不可能成功的,因为蜀人气馁,魏人思归……钟会人心没笼络好。>

    <伯约真的勇了一辈子,出场战子龙,临死还手刃数人。>

    <电视剧还给伯约体面[哭]历史上伯约被乱军剖腹取胆了,全尸都没留下。>

    [汉昭烈帝刘备:黄皓这死法好!就应该凌迟处死! ! !]

    [季汉章武二年诸葛亮:五马分尸?!]

    [季汉章武二年张飞:伯约别伤心!俺们杀进长安、洛阳,定让魏军瞧瞧,谁敢动你!]

    [魏武帝曹操:还不失为刘备也?!啧,小刘备啊……半点都没学到刘备的精髓!拉拢人心太差劲了,鼓舞士气也不行,画大饼就更是不行了!这样还想着谋反?!]

    [东汉建安六年孙策:同意,一点都不会哭,假哭都哭不出来。不过,这说来好笑,钟会打的旗号竟然是给你魏国报仇。[捂脸]]

    ……

    诸葛亮心头一跳,“伯约被所有人误解的那几十年,死后也没能有个全尸……他全是因为我当年对他的那几番话……”

    看到姜维在历史上如此惨烈的结局,诸葛亮不免心生愧疚。

    “一直是在埋怨自己做错了事,是自己的才智不足……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伯约。”诸葛亮回想起姜维来到他这里和阿斗一起学习的日子,他知道姜维是多么聪慧的孩子。

    智勇双全的姜伯约,理应会有最好的结局。

    最后却落得死无全尸……

    ……

    钟繇感到非常不安,“要不……还是算了吧。”

    钟会那孩子,养着太危险了。从光幕评论上看,他一直都很聪慧,年纪轻轻就坐上了三公之位,前途可谓一片繁华。

    别的不提,司马昭对钟会应该是很宠信的,最后竟造反了?!

    钟繇叹气,家族长久才是最佳之策。

    ……

    【宴会上跳着蜀舞。

    司马昭看了一眼坐在大殿下的旧日蜀汉君臣,只见旧臣尽皆落泪,唯独刘禅嬉笑自如。

    “安乐公,颇思蜀否?”

    刘禅沉浸在歌舞中,没有有听见司马昭的问话。司马昭再次询问。

    刘禅笑道:“此间乐,不思蜀也!”

    司马昭叹息:“唉!人之无情,乃至于此!即使诸葛孔明在世,亦不能辅助长久,何况姜维?”

    郤正与刘禅的窃窃私语,被司马昭尽收眼底。

    司马昭再次问:“颇思蜀否?”

    刘禅哭泣:“先人坟墓,远在西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

    司马昭笑道:“此语怎如郤正所教相似?”

    满朝文武大笑,司马昭笑着突然中风,不能说话,他手指了指身边的司马炎,随后就歪头死去。

    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逼迫魏主曹奂禅让退位,魏国灭亡。

    公元265年,司马炎登基。公元280年,晋讨东吴,吴主孙皓投降,吴国灭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各朝代围观我刷的短视频请大家收藏:各朝代围观我刷的短视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自此结束了魏、蜀、吴三国之间,长达七十二年的混战局面,天下大势,合归一统。】

    <看到刘禅就来气。>

    <阿斗:相父我还于旧都了>

    <司马炎披散头发可能是暗示他磕了五石散。>

    <安乐公智取司马昭,蜀后主终还旧都>

    <别说是刘禅保了蜀汉三十年,丞相死后还有蒋琬、费祎、董允在!>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跳蜀舞的姐姐都苦了……刘禅你太没心了!>

    <司马昭:你的脸皮可真厚啊。>

    <来自蜀汉的终极反杀,刘禅笑杀司马昭。>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陆抗、杜预这些人的努力一句话就带过了啊。>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几百年的悲剧。>

    [东汉建安六年孙策:可气!东吴出现的时间也太少了吧,连灭国之战都不描写描写吗?直接一句话就统一了?]

    [魏武帝曹操:可恨的司马氏!]

    [晋武帝司马炎:不是,朕绝对没有磕五石散那玩意啊!朕披散头发完全是因为头发太多了,不好束发……]

    [唐太宗李世民:期间除了太康之治外,少有太平盛世。]

    [汉昭烈帝刘备:五胡乱华……[怒]]

    [魏武帝曹操:呵,五胡乱华![怒]]

    [东汉建安六年孙策:啧,五胡乱华,谁上去都比司马家好吧。[怒]]

    [明正德帝朱厚照:看完三国演义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原以为会是一个没有了战乱的太平时代,却没想到会是黑暗时代的开始……]

    ……

    各朝人看完《三国演义》后陷入了失落情绪中。

    “唉,时间太长了,看了太久,到真的结束的时候是真的难过啊!”不少人在光幕说着诸如此类的话。

    “几个月的时间相伴,好想知道另几个三国时空中会有什么新的变化。”于是许多人开始关注其他三国时空中,因为光幕的现世和提前透露有改变什么吗?

    “武侯和昭烈帝究竟能否兴复汉室啊?!”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三国演义》的视角大致是季汉方面,许多人自然也是更关心他们能不能三兴炎汉!

    “魏武挥鞭……其实最有可能一统的还是魏武帝。”客观和理性的人还是认为曹魏是最有可能的,但他们唯一担心的是,就算没有了司马懿,难道不会有司徒懿之类的人?

    曹魏若不解决关键的问题,再次重来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

    “那……孙吴呢?”有人想到三国的其他两国都提到,分析到了,怎么能漏掉孙吴呢!

    “嗯……他们啊……如果孙小霸王没死的话……”

    孙策看到这句话,嘴角上扬。

    爽了!

    活着就是要给曹操添堵!

    曹操想天下归一?!

    哼!他孙伯符还没死呢!

    ……

    喜欢各朝代围观我刷的短视频请大家收藏:各朝代围观我刷的短视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