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ad-slot="6549521856"</ins
第157章
讓《人民日報》幫着宣傳的事兒, 一點都沒費事就成了。
施愫愫多的什麽也沒做,只是把去虱香皂和肥皂給報社送過去, 說這是日化二廠為全民去虱研發的新産品,讓他們幫試下好不好用。
三天後,報社記者就給她來了電話,說要來廠子拍下去虱香皂和肥皂的生産情況,想給這麽好的産品出個專題報道。
施愫愫這邊早做好了準備,等報社的記者一來,帶着參觀廠房,講解産品,最後再和記者同志說了這兩款産品是廣大林業人在辭舊迎新之際的小小獻禮, 希望全國人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後面就再不用操心了,記者同志們回去整理後, 第二天在醒目的位置刊登了專題“全國林業總局心系民需, 去虱香皂肥皂将為千家萬戶帶來更美好的明天”。
報道最後,又對去虱香皂和肥皂的用法和功效做了詳細全面的介紹。
去虱精油香皂是洗澡洗頭的好物, 去虱的同時,還能滋潤養護皮膚和頭發。
去虱肥皂用來洗衣物去污又去虱,就是用來洗澡洗頭也不刺激, 總之條件允許, 可以香皂肥皂都買上, 想節省,一條肥皂也可以三用。
這樣一篇報道一經發出來,比上次的反響還大。
買塊香皂肥皂就能去虱,不多費力不多花錢的, 誰都願意啊!
之前的精油香還只是城裏人在用,這回的去虱肥皂, 因為和常用肥皂差不多的價格,就是面向廣大農村的各大供銷社都加入到進貨大軍中來。
日化二廠供銷科接電話的嗓子快說冒煙了,施愫愫又派別的辦公室的人過來支援,才算打點開。
訂單說是無窮無盡有點誇張了,但放開了接,足夠日化二廠忙活好幾年是真的。
鑒于此,鄭司長就找來施愫速商量是不是再招人括大下産能。
施愫愫就給鄭司長說,等全民都用上去虱香皂和肥皂,虱子在生活中消失後,這兩款産品的銷量就會降下來,所以很不必為這兩款産品擴大規模和産能。
鄭司長聽後連連稱許,誇施愫愫走一步能想到後三步,讓她按着自己計劃行事就行,有什麽難解的事就找他,他這邊都給想辦法,鄭司長就差直說萬事有他給兜底了。
剛鋪貨的時候,去虱香皂和肥皂在燕城可說一皂難求,好多林業總局和日化二廠職工都被相熟的人找來,想讓他們幫忙在內部買。
卻不知為了不讓各大百貨商店斷貨,局裏和日化二廠的職工們也還沒用上呢,也都眼巴巴等着呢。
自己都等着用,哪會顧上別人。
等到元旦在即,日化二廠聯合木制品廠共同出資,抽出貨來給全局職工人手一份兒去虱香皂和肥皂,算是兩家廠子給總局全體的元旦福利。
這樣的大手筆在總局下屬單位來說是絕無僅有的,總局領導在會上和全局的廣播裏都大力表揚了日化二廠和木制品廠的高風格。
別的單位的負責人倒是想學,奈何沒有這樣的財力和實力,也只有眼看着的份兒。
對施常青是除了羨慕還是羨慕,他們咋就沒這麽能耐貼心的女兒呢。
你說施常青自己的成績就夠矚目了,偏還有閨女給他上分兒,對了,他兒子女婿也沒少給他長臉呢。
沒用一年,施家就成了林業總局響當當的一戶人家,而施常青這個一家之主也成了很多人想方設法要結交的對象,這是很多林業總局下屬單位負責人都始料未及的。
當初,對于施常青一個陵水調來的小廠長接收木制品廠,很多人是不服氣也不看好的。
就算那會兒施愫愫已經證明了自己能力,和她交好的森工司的董秘書、張處長、範隊長這些人不時和人宣傳施常青經驗豐富,是最适合接手木制品廠的人,鄭司長早都多方考量過了,也都是持懷疑态度。
女兒有本事,不等于爹也一樣有能耐。
局裏實不該因為重視施愫愫,就要拉拔施常青。
對這樣突然冒出來的人得到重用,很多人都心懷不滿,等着施常青塌架子敗走的大有人在。
甚至有不少摩拳擦掌等着接手他留下的爛攤子。
等來等去卻等來一場空,施常青非但沒塌架子敗走,木制品廠在他的帶領下很快就走出了困境。
施家父女倆還真不是一個路數,女兒是大刀闊斧,招式驚豔,出手就扭轉了乾坤,可說一步一個大臺階。
老父親卻是慢工出細活,面對廠裏幹部和職工的質疑和為難,他依舊從容不迫,一步都沒亂。
不配合工作的人他不批評也不說服,跟着他幹的就不拘啓用,愣是帶着很多人笑話的,由廠裏原來只配給大師傅打下手的技工和臨時工組成的草臺研發小組,用短短一個月時間就開發出新産品鋪到了燕城各大百貨商店。
而新産品的熱銷讓觀望中的幹部和職工們再不敢拿架子,知道再不下臺階,後面什麽事兒都輪不到了,老老實實回歸到自己的崗位上。
可這回卻不能夠了,施常青重新訂制了規則,各人負責的工作和崗位都得按他分配的來,原來的就此做廢。
再想不服挑事兒搞小團體,已經沒那個資本了。
産品和技術都在人家手裏握着,而且新産品還在層出不窮地拿出來,很多都是施常青自己給搞出來的,全都是新穎實用根本不愁銷路的。
只憑這手,上面都要高度重視,再認不清形勢,再老的資格都得走人了。
很快,木制品廠的一切都盡在施常青掌握,之後在他的帶領下,木制品廠不斷推陳出新,繼小型家具後,又推出了訂制家具,組合家具,之後又有嬰兒推車,嬰兒床,嬰兒學步車等等一系列被追捧的熱銷産品。
短短三個月,木制品廠就摘了林業總局下最落後單位的帽子,之後效益扶搖直上,一路突破,到如今已經能和木材加工廠這樣的大廠比肩了。
想當初木材加工廠差點就給木制品廠接手過去呢,結果現在就快被人追平了。
日化二廠和木制品廠接連給出這樣漂亮的成績,還引起了總局更上面的領導的注意,可說已經名聲在外了。
而鄭司長這個慧眼識人用人的,也被上面點名表揚過多次,總局裏都有數,林業總局下一任當家人差不多就是鄭司長了。
而做為鄭司長最看重的兩員大将,施家父女的前程根本沒有上限。
所以施家父女配吉普車這個,只是開始而已。
也是父女倆的戰績太彪悍了,根本沒人能争輝,所以對施家一個家門裏配了兩臺車的事兒,那些只配了三輪小汽車的負責人覺着分配不合理去局裏要說法時,沒一個拿施家父女說事兒的。
有葉開用車的先例,施常青和施愫愫一拿到車就跟司裏報備了,說家裏私人用車會自掏油費。
鄭司長聽說後,又在會上大力誇贊了兩人,說父女倆供獻巨大,享受些用車福利都是允許的,可他們卻不肯占公家一絲一毫的便宜,是真正經得起考驗的好帶頭人。
也是因為父女倆的做法,因為不舍得自掏油錢,配給各單位的車用在私人用途上的很少。
這和外單位形成了很鮮明的對比,你用我也用的,外面各大單位對着每月多出不少的油費,每次大會都要三令五申強調要減少私人用車。
而林業總局卻沒這個煩惱,幾個大領導對施家父女的好感就更多了。
鄭司長更是喜歡,私下和董秘書說了好多回,施家父女倆是他的福将幹将。
也是因為不願自掏油費,木制品廠和日化二廠的廠辦幹部們幾乎不用車,而施家是不在乎這點油錢的,所以兩輛車幾乎和父女倆的私人車差不多了。
家裏一下又多了兩輛車,出行就便利得多了,生活質量又拔了新高。
施常青在陵水時就會開車,雖然沒多少跑車經驗,可畢竟學過,練了幾天後很快就上手了,開着來回上下班很順當。
施愫愫上輩子在十六歲的時候就在國外考了駕照,名下跑車都多少輛了,車技沒得說。
施愫愫覺着,單輪車技,她不會比葉開和施彥銘差。
可這些是能說出來的嗎?施愫愫只能裝模做樣地找施彥銘教她。
葉開眼太利了,施愫愫怕他看出什麽,為了避開他,施愫愫都是大中午給施彥銘喊回來指導她,她隐藏再隐藏,花了一個禮拜已優異的成績通過了施彥銘的考核。
施愫愫寧可找大舅子,也不找他學車,葉開是有點想不通的。
好在施愫愫早有準備,哄着他說就是因為舍不得把晚上相伴的時間用來學車,自己才利用的中午時間。
而且自己也不想把自己笨笨的一面給他看到,只想讓他看到自己完美優秀的一面。
一下就給葉開哄得心花怒放,樂颠颠的啥都忘了。
也就這一次,施愫愫才意識到自己老公竟是個戀愛腦,自己幾句好聽的就能給他哄得找不到北了一樣。
施家父女各自都有了配車,這事兒在三十九旅大院裏引起不小的轟動。
看到施愫愫自己開車出入,動作是那麽老練帥氣,就連章政委幾個的警衛員都說,葉旅愛人的車技比他們都好。
大院裏家屬從沒想過女同志也能開車,現見施愫愫開車比男人都利落潇灑,在這些家屬眼裏,施愫愫變得無比高大起來。
所以女同志帥氣來,男同志也得靠邊兒站了!
紅磚樓左右的鄰居大姐們,看施愫愫的眼神都帶了星星眼,開始改口喊她施廠長,再不是張口閉口小施了。
<span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