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741 工部交接侍郎上位 和议达成特使离京
    六月十七日,一早。

    周忱带着工部右侍郎翁世资一起巡视北京外城。周忱把里里外外该嘱咐的又都嘱咐了一遍。

    翁世资越听越觉得像是在交待后事。

    周忱笑道:“我都七十多了,不出意外的话,这一走,就再也回不来京城了。

    另一位工部尚书徐有贞、还有工部左侍郎黎叔林远在安南,一时半会也回不来,以后工部就交给你了。”

    翁世资回道:“圣上着实有些不通人情,何不让老尚书安安稳稳待在京师,偏要调去南京奔波劳碌。”

    周忱笑着摆摆手:“你不懂,圣上知我,将我调去南京,正是莫大的恩遇。

    年轻时,我也是自负才学之人,但是待在工部郎署长达二十年,无人赏识,更无法施展抱负。

    直到宣德五年,我五十岁的时候,受杨荣举荐,升为工部右侍郎,就是你现在这位置,然后以侍郎身份去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

    在南方做了十几年巡抚,我进行了一系列赋税改革、盐法改革。因为变法,屡被弹劾,处处掣肘。所行政策,反复被废。

    圣上这次派我去南京,就是为了让我完成当年的变法。

    虽然我也就只剩几年可活了,但这次圣上放权,可没人能够掣肘了。”

    翁世资闻言,心下了然。要论宣德、元狩年间的巡抚,周忱的政绩首屈一指,这也是如今的公论了。

    能在人生的最后几年,将曾经的变法彻底完成,从而名留青史,再无遗憾,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翁世资是元狩七年进士,一开始被授予户部主事一职。当初翁世资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查阅旧档,一方面开阔自己的视野,一方面借此探究政事的利弊得失。

    对于周忱在江南的改革,翁世资没少研究。那些改革,完全可以称的上是一场小规模变法了。

    一个赋税改革,一个盐法改革,那都是硬骨头中的硬骨头,难啃得很。

    周忱把翁世资视为工部尚书的后继人选,语重心长地嘱咐道:“资辅啊,工部在京师有三件大事:铸钱、打造军械铠甲、制作火炮火铳。

    尤其是铸钱,一定一定要搞好,不能出任何差错。

    只要这三件事做好了,不弄出什么大问题。我会向圣上举荐伱接任尚书的。”

    两人一边走,一边说,在外城工部诸厂巡视了一大圈。

    翁世资正当盛年,倒没什么,周忱可是有些吃不消了。

    翁世资提议道:“老尚书,前面有一早市,我们去吃点东西吧。”

    周忱也没强撑,同翁世资来到早市。此时已经过了饭点,没有多少食客。

    没走几步,一小贩热情地上来招呼,两人在饭摊前坐了,点了两碗馄饨,一张肉饼。

    二、三品的高官,平日里是很少如此接地气的。

    翁世资问道:“小哥贵姓,你们这生意如何?”

    那小贩热情地答道:“回客官,小的贱姓李,在京城做小买卖十几年了。

    最近几年,这生意好做了许多。外城的工匠越来越多,顺天府又在此处建了早市,我们只要每月交些租金,就能在这里摆摊。

    您现在看着人少,是因为过了饭点。我们早上做这些馄饨、肉饼;午饭、晚饭炖肉炖排骨,一天要用两头猪呢。”

    翁世资又问道:“除了客人多了之外,比前几年还有什么变化?”

    小贩一听,立即打开了话匣子:“那变化可大了,以前这些食材运进来,都是要在城门口缴税的。

    一头猪要收二十五文,两头猪就是五十文。这一个月,我们光买猪就要交税一千五百文。

    这换成银子,那可就是一两多。

    圣上体恤百姓,爱民如子,把这笔税银给免了。

    就光这买猪的税钱,我们一年就省下超过十五两银子。

    买菜买面,买各种食材的税,都省了。把这些全加在一起,圣上免税之后,我们一家每年能多攒下二十两银子。

    有了这个钱,小人的儿子以后娶妻生子就有着落了,真是皇恩浩荡啊。”

    周忱、翁世资笑着点点头,翁世资又问道:“现在还有用宝钞的吗?朝廷铸制的铜钱使用方便吗?”

    小贩闻言,一拍手,兴高采烈地答道:“客官您可算问着了,圣上铸钱可是大大的善政啊。

    您看啊,我们一碗馄饨收您三文钱,一张肉饼收您五文钱。两碗馄饨一张肉饼,一共是十一文。

    朝廷的铜钱有小平钱、当二钱、当三钱、当五钱、当十钱,一共五种。

    您可以给十一枚小平钱,也可以给一枚当十钱,外加一枚小平钱。

    这样一来,不论买家还是卖家,都方便得很。

    最重要的是,我们赚了这些钱,可以直接存在家里攒起来,也可以换成银币攒起来。

    比如今年攒了二十两银子,明年拿出来,它还值这些钱。

    但宝钞就不一样了,你攒两百贯宝钞,比方它能买两石米。过一年之后,你再把这两百贯宝钞拿出来,它就只能买一石米了。

    以前挣的宝钞再多,攒不住,它一直在贬值,让人连睡觉都睡不踏实。

    如今圣上以铜钱和银币取代了宝钞,小人终于可以睡个安心觉了,不必再担心一觉醒来,宝钞变得更不值钱了。

    吾皇圣明啊,小人躬逢盛世,真是十辈子修来的福分。”

    周忱、翁世资点头附和,跟着小贩一起对皇帝大加称颂了一番。

    尤其是周忱,大感欣慰,工部这些年辛苦铸钱,还是颇有成效的。到时候自己也能沾圣上的光,在史书上又留下一笔。

    ……

    清凉殿中,朱祁钰快中午才从床上坐起来。

    这皇帝当来当去,朱祁钰是越来越信奉李世民的垂拱而治理论了。

    有什么活儿让大臣们去干,皇帝只负责居中调控就行了。

    不管李世民当年是不是真的垂拱而治了,反正朱祁钰必须坚信他是真的做到了。

    一旦垂拱而治的理论站不住脚,那朱祁钰自己就可以在大明历代皇帝中,竞争懒政第二人了。

    懒政第一人是万历,这个谁都争不过。朱祁钰的对手是木匠皇帝朱由校。

    朱祁钰扪心自问,我这荒唐皇帝真没比朱由校这木匠皇帝勤快多少。

    浅雪见朱祁钰起身,连忙将内阁与鸿胪寺的联名奏本递了过来:“夫君看看,与镰仓幕府的和议章程草拟好了。”

    朱祁钰瞪大眼睛,好奇地问道:“草拟好了是什么意思?”

    浅雪也瞪大眼睛,好奇地回道:“草拟好了就是草拟好了的意思啊,这种话徐文芳都能听得懂,您这么吃惊做什么?”

    “昨天我才和特使谈完,今天你告诉我草拟好了?”

    “不论是室町幕府的特使,还是镰仓幕府的特使,都急眼了啊。镰仓幕府特使急着达成和议,然后回去买粮。

    室町幕府特使急着回去报信,好让足利义政早日准备决战。

    两方特使都在催促,希望夫君今天就诏准和议章程,然后两方特使今日便一同离京,乘船返回。”

    朱祁钰将和议章程细看一遍,然后点点头:“那就诏准了吧。”

    (本章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