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694 倭寇奇兵偷入孝陵 废帝被逼亲笔回信
    王骥确实把倭寇的计策看穿了,但万没想到,倭寇从一开始就设下了计中计。

    明军认为倭寇是兵分两路,但实际上倭寇却是兵分三路:一路在明、一路在暗,还有一路隐匿无形,想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由于南京京营、上直卫的屡屡动荡,导致明军情报能力大大下降,未能及时掌握倭寇的动向。

    面对倭寇突袭,明军又产生了误判,将注意力全部放在了钟山以东。而钟山以南,则被暂时忽略了。

    倭寇最精锐的五百人就藏在钟山往南,豹山的山坳中。

    官府还发布了预警,于是城外百姓全部关门闭户,躲在家中不敢外出。

    导致豹山这片山坳,是明军不侦察,百姓也不光顾,隐匿在此的五百倭寇完全没人管了。

    事缓则圆,忙中出错。

    王骥一时之间,也有所疏忽。

    但徐承宗、阎礼都很信服王骥的指挥才能,在商量妥当之后,阎礼就去给孝陵卫中最精锐的一千骑兵安排任务了。

    这一千精锐提前吃饭,提前睡觉,专等着明早应对倭寇伏兵。

    到了深夜,雷电交加,竟然下起雨来。

    第二天凌晨,果如王骥所料,倭寇袭营、杀声震天。

    数千辅兵佯装溃败,诱倭寇深入明军大营。

    等倭寇杀到中军大帐,身披重甲的数千孝陵卫将士猛然杀出。

    重甲杀轻甲,倭寇自然不是对手。好在倭寇真正的目的,也就是耗时间而已。袭营能成功最好,不能成功也无所谓。

    倭寇且战且退,明军紧追不舍。

    到了跑路和追击的时候,披重甲的肯定就不如穿轻甲的来去自如了。

    你追我赶一个多时辰,倭寇跑到了宝华山。等明军沿着山坳,追至半山腰,倭寇放出信号,七百多伏兵从另一处山坳中杀出,截断了明军退路。

    明军被堵在山腰,山上是倭寇主力,山脚下是倭寇伏兵,腹背受敌,场面顿时陷入了胶着。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凌晨时分,就在倭寇主力前去袭营的同时,埋伏在豹山的五百倭寇精锐,趁着雨急天黑之时,杀向孝陵。

    这下祸事大了。

    昨天南京守备们合议之后,征调了三千其他卫军临时代替孝陵卫驻防。

    按照守备们的想法,这三千卫军上阵杀敌肯定不行,但依托工事看守几天孝陵,问题应该不大。

    可惜,事与愿违。

    不下雨多少还能好一些,这雨一下,将士们都在被窝里睡大觉。

    少数值守将士也只是待在值房中烤火饮酒。

    反正巡逻是不会巡逻的,凌晨时分、阴雨连绵,连傻狗都不会出去冒雨溜达。

    五百倭寇翻墙而入,直奔孝陵明楼。

    明楼是帝陵坟丘前的城楼式建筑,也是帝陵最重要的地上建筑。

    倭寇中也有明白人,只按正常推理来讲,这也是废帝朱祁镇最可能的幽禁之地。

    等倭寇打晕守卫在此的小太监,摸进楼中,果然没让人失望,大明废帝确实在此。

    朱祁镇惊觉之时,已被倭寇将刀架在了脖子上。

    此时叫喊已然无用,明楼高大幽深,外面哪里听得到,更何况雨夜根本就无人巡逻。

    室町幕府事先做了充足的准备,这批倭寇里依然有头目精通汉话。

    为首的头目盯着朱祁镇反复端详了片刻,大明废帝年近三十,眼前这位看上去气色暗淡,病病歪歪,像四十多了一样。

    头目问道:“你就是大明废帝,怡王殿下?”

    朱祁镇颤声反问道:“你们是谁,为何敢擅闯孝陵?伱们是弟弟派来杀我的?”

    头目笑了,传言果然不假,大明天子与废帝这兄弟两人之间眼看是你死我活,一山不容二虎。

    于是头目回道:“我等奉日本天皇之命,前来解救怡王殿下。我们要保护您前往日本,然后助您复辟皇位,杀回北京,推翻当今天子。”

    朱祁镇虽被软禁,但阎礼有向其透露日本战事。朱祁镇知道大明和日本之间打得如火如荼,也相信日本要拥戴自己、推翻朱祁钰之说。

    但是,如今朱祁钰权力稳固,朱祁镇已经灰心丧气,不抱什么期待了。

    所以朱祁钰摇摇头,苦笑道:“我那好弟弟大势已成,我斗不过他,你们也斗不过他的。

    就这样吧,不要再折腾了。”

    头目闻言,也无所谓,从怀里掏出一封密信,幽幽笑道:“这是后花园天皇写给殿下的亲笔信,请您过目,然后亲笔回信。”

    朱祁镇看过信,趁倭寇不防,将其撕碎,以免留下证据,然后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直愣愣瞪着倭寇头目。

    两个倭寇忙又将钢刀重新架在朱祁镇脖子上。

    而头目也不恼怒,却笑盈盈地从怀中掏出四封信件:“撕了好,就知道您会撕它。可惜撕了一封,还有四封。

    这分别是后花园天皇、室町幕府征夷大将军写给您和太子的亲笔信。您也不用一一细看了,现在还是请您给我们天皇、征夷大将军亲笔写两封回信吧。”

    对于倭寇头目的谨慎和无耻,朱祁镇真是叹为观止,密信还有准备五封的,连这样的细节都考虑到了。

    恍惚间,朱祁镇觉得倭寇行事颇有自己那好弟弟的风范。

    有两位倭寇已经找来笔墨纸砚,头目笑道:“怡王殿下,我劝您还是痛痛快快写了吧,如果非要逼我用刑,那就不体面了。”

    朱祁镇摇摇头,这要是真写了,自己全家就都完了。

    头目依然笑盈盈地吩咐手下:“帝王不能见血,拿铜盆去外面接满雨水。”

    片刻之后,两个倭寇抬着盛满雨水的铜盆走了进来。

    头目挥挥手,倭寇便禁锢着朱祁镇,把他的头按进了铜盆里。

    这种手段也不知道是跟谁学的,反正溺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反复溺水、濒临死亡就更加让人恐怖了。

    头目还在一旁劝道:“怡王殿下不要挣扎了,您不写,我们就只能送您去见这明楼后面的太祖皇帝了。

    反正杀了您,一样能嫁祸给当今天子,一样能让大明天下大乱。

    我也不想弑杀曾经的大明皇帝。但如果您非要逼我不体面,那我也只能不体面了。”

    重复溺水五六次之后,朱祁镇弄明白这倭寇是真的准备下死手了,于是只得妥协。

    当了俘虏,先活下去要紧。

    朱祁镇喘着气问道:“皇太子,也就是我唯一的儿子,还在南京城中,我需要你们带上他一起走。”

    头目摇摇头:“不必,到了日本,天皇和将军会安排一大群女人给怡王殿下,您才不到三十岁,将来还可以生一大堆儿子。

    我们需要有日本血统的皇子做您的太子,这是您要付出的代价,我们也不能白支持您不是。

    好了,赶紧写吧,再磨蹭天就亮了。”

    朱祁镇无奈,在倭寇的威逼利诱下,写好了给后花园天皇、征夷大将军的亲笔回信,并盖上了怡王的金印。

    做好这一切,头目将天皇、将军的四封信,加上朱祁镇的两封回信,还有被撕碎的那封,收拾收拾压在了被褥底下。

    这就是明目张胆的栽赃嫁祸。

    朱祁镇明白,这么一弄,自己就甭想再回头了,不禁在心中哀叹:真是不当人子,你们这帮倭寇比我那亲弟弟做的还绝。

    (本章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