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次的朝堂。
“上朝!”李斯高声呐喊道。
太监的工作他都要揽过来,真的是权利熏心!
“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文武百官齐齐站立一旁开口呐喊道。
“平身。”扶苏面色阴霾道。
他现在都已经懒得关照这些臣子的脸色。
“殿下,西方白人来犯,望请早日派兵平叛。”范增高声请求道。
还没等扶苏开口,李斯打断道:“此乃国之大事,岂可仓促决断?”
“敌军几万人,还不知这是先锋还是大军,怎么可以如此几句话就决断下来?”
“还是要多多商议,商量,定下万全之策方可。”李斯悠悠说道。
这是他的理由,能够拖延时间的理由。
闻言,一众独立于李斯一党之外的文面色大变,武将们的脸色也异常难看。
昔日里攻打六国,出征塞外海外都没有这么麻烦过。
如今李炎嬴政不在,李斯倒是威风了。
“胡闹!”
“外敌来犯,自然是要以最快的速度平叛。”
“我大秦威严何在?”
“百姓安危何在?”李信愤然出声道。
“这么说,李尚书是有御敌之策?还是说……你想要越过扶苏殿下直接派兵出击?”李斯淡然笑道。
扶苏也想要直接命令李信派兵出击,但就是一说这些,李斯就立马以要仔细商量为理由。
其次,户部的人再跳出来说粮草不够一类的。
粮草怎么可能不够!
他一想办事,就会有相关的人出来反对他。
还不能大开杀戒,他要是把自己的羽翼安插上来,这让嬴政如何看?
“早日出击便能早点阻止外敌侵犯!”
“贻误了战机,李首辅承担的起吗?”李信挑眉杀气凌冽道。
他站在原地,衣着盔甲佩剑,这是他戎马一辈子换来的荣誉。
仅仅只是站在这里,就有众多官员嗅到了血气。
“是吗?”
“的确有道理,但是,粮草筹备不足,大军吃什么啊?”
“况且,来者不是我大秦西域的任何一个小国,不得调查清楚他们的身份背景再做针对吗?”
“莫非,李尚书想派我大秦士兵去送死不成?”李斯挑眉反驳道。
反正他就是不同意,这样子才能吸引更多的门客投奔自己。
不仅仅是门客,所有当官的都得来巴结他。
愿意加入我李斯麾下,那就大有前途,若是不能,那就李斯一党学子优先。
李信气的满面通红,说不出话来,一只手指着那嚣张气焰的来者。
“李家鼎,手指首辅,不尊首辅,那是什么罪名?”
见李信气的直哆嗦,李斯心中一片得意,不过看见他指着自己也不生气,反而出口问刑部侍郎。
“回禀首辅大人,此乃不尊礼数,可斩去指头,脸上烙印礼字。”一个中年男子站出来拱手说道。
李炎折煞了他的儿子,气死他了,也断了他巴结李炎的道路。
闻言,李信冷哼一声,他用力挥了挥臂膀,站在原地闭上眼睛。
扶苏看着
“报!”
一道喘着粗气的声音传来。
只见一个身着盔甲的男子跑进大殿门口。
“报!”
“陛下有令!”他喘着粗气大声喊道。
李斯心中顿感不妙。
扶苏也疑惑不已。
只有李信一人悄悄的上扬了嘴角。
“着陛下口谕!”
“西北战事,朕已然派兵平叛,朝廷立刻配合,补给粮草。”
“此事,朕决断!”
“然,朝廷犹豫不决,宛若妇人之仁!”
“特地惩罚李斯不作为,大敌来犯,多日不定决策,闭门三日思过!罚俸禄三月!”
“钦此!”
那信使大穿着粗气说道。
闻言,扶苏李信两人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李斯屏气凝神并没有太大的动作想法,他原本就不吃亏,能拖一天是一天。
而那些为国为民着急的人,则是真的吃了亏。
“臣遵旨。”李斯下跪缓缓说道。
扶苏整个人也一扫颓废,整个人也变得爽朗起来。
三日……
因为还需要李斯处理政务,所以就给他三天思过的时间。
可三天之后正好又是另一个朝堂。
根本没给扶苏自己壮大的机会。
也就只能作罢。
也算是扬眉吐气一次。
不过信使传递出来的消息对扶苏众人不友好,反而给了李斯很大的操作空间。
“另外,朕半生操劳,现如今,朝政交给扶苏,朕协同李炎二人游历全国,考察民情。”
“回京之日不定,望诸位好生为国效力!”
声音落下,李斯嘴角露出一抹笑容。
只要嬴政不在京都,那么他李斯李首辅就不可能被撤职。
那么他就是这咸阳上唯一的天。
因为没有人能在没有嬴政李炎的京都内比他有权势。
嬴政要他死就一句话,李炎是真敢派人杀他。
而另一边,得到了嬴政旨意之后,户部迅速将军队的粮草准备出来运输出去。
这可是有了李斯的推手,既然粮草送出去,不让嬴政心生不悦,又能狠狠的赚一波功绩。
这粮草可都是他配备的。
萧何只是个小官,并没有资格配备粮草。
而另一边,亚历山大已经连续打下来了整整三座城墙。
这一日,他派遣斥候出去探查下一个城池的情况。
“这些大秦人真的是羸弱不堪。”
“就是,短短几个星期,我们居然连续拿下三座城池。”
“看看这城池的高大程度,至少也快接近他们的首都了!”亚历山大自信道。
这样子的城墙,在他们国家里面就已经是拱卫京都的城池了。
殊不知,他们连大秦的西北地区还没有走出去。
“报告将军!”
“大秦人终于排出士兵应对我们了!”一名将领兴奋道。
他浑身热血的指着远方一个方向道:“那个方向,我们的斥候禀报说,应该和我们的人数差不多!”
就在他介绍完毕之后,那商人突然说道:“龙辇,是他们的国王来了!”
“那个就是龙辇,草民之前有幸见过一次……”
大地上黄沙漫漫,抬头望去,天空之中尽是晴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