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五十七章《忆》
    记忆,大脑可以存储的过往经历,是心理学的一项重点研究方向,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的记忆往往差异很大,曾与怀有好感的对象交流时,提及人家的一些小事件,人家大多毫无印象,而我能够记得清清楚楚,想必很多人会有类似的体验。结婚多年以后,视我为初恋的妻子,多有抱怨,当年很多快乐的经历,她依稀记得非常清楚,而我早已抛之九霄云外,然后还总是喜欢追问初恋的话题,因为不好回答,故让人内心一直有个疙瘩,总认为内心里面藏着非伴侣的人,这种现象可能比较普遍。人的心里为何会藏着一个非结婚对象的人,可能是心理学领域值得研究的,当有些人开始对婚姻持消极看法时,更容易想起曾经谈恋爱的对象,或者曾经喜欢的对象,这可能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总之人处于境遇下行状态时,总会想起过往中别个的好,也即是说人有时候会将自己当前的境遇和昔日的美好进行跨越时空的比对,从而形成不合时宜的心理感受。

    曾有这么一段时日,时常回忆起昔日的一些经历及回想起一些人,然后找这些曾经熟悉的人联络下感情,发现很多时候都是自己一厢情愿,然后一厢情愿的与人家叙说彼此的一些经历,发现很多时候只是自己有印象,而对象对此丝毫无印象,也有同学朋友陈述曾经我毫无印象的过往。结合自己薄弱的心理学知识来理解,人的大部分记忆,尤其是长期的记忆,更多的只会是快乐的记忆,犹如学生时代的暗恋记忆及初恋经历,抑或是曾经自己值得骄傲的事情,或者那个年龄段自我感觉良好的事物。曾经和同学谈及过往时,人家觉得是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心态趋老且容易伤感之类的,也的确如此,时常记忆以往时一般都是心境不佳之时,尽管自己的过往不甚辉煌,但还是会容易回想起,或许是人家未露骨的说出,老是忆起过往,其实是对自身现状的悲观及不知足,借以抚慰自我伤怀的心理感受。

    喜欢回忆过往的这段时间,多半是处于境遇不佳状态或身处的环境不尽如人意,回忆起难堪过往一般都会咬牙切齿或叹息一番,人或许更乐意回想起曾经懵懂无知却又怀念的青涩岁月,人们也更愿意拿近况同青春时比对,感慨岁月的光阴似箭。人的青春岁月是最为值得怀念的,不过那时候的心智成熟度及社会认识远不及步入中年时,诗人李商隐曾有名句此情可待成追忆,或许能解释人们追忆青涩时期的感受,而追忆的当前,境遇多数会不佳,也因为不尽如人意的心境才会有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感慨。

    学习鉴赏诗词时,尤其是应试,抚今追昔,是评价唐诗的一条常规的答题技巧,意思是指作者接触当前的事物有所感而回想追念过去的情形,文人创作这样类型的诗篇时,先是回忆曾经的美好,然后道出当前的落寞而抒发感慨。抚今追昔的写作模式和借古讽今的诗篇相类似,都是描述过往再抒发感想,不一样的是,抚今追昔一般是作者回忆亲身所经历,而借古讽今顾名思义是作者引述历史。诗人们创作抚今追昔的诗篇时,想必也是心境低迷或不尽如人意,故而时常回想起昔日的美好,犹如受安史之乱冲击很大的杜甫,有感于战乱造成的今昔巨大的转变,创作忆昔诗两首,一方面借以表达期待君主借鉴历史经验,另一方面表达了他对战后现实的忧虑和感叹。安史之乱一度冲击了李唐的统治根据,但是真正让李唐彻底走向灭亡的动乱是黄巢领导的起义,有感于黄巢起义造成乱局的韦庄,学习杜甫以忆昔为名创作了一首七言律诗。

    首次欣赏到韦庄的《忆昔》时,被其颈联“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吸引到,而杜甫的《忆昔》固然在写作内容上富有精神内涵,但是没有如同韦庄的诗篇《忆昔》让人瞬间吸引的诗句,究其原因,或许与从小收看到金庸武侠小说改编成的影视剧有关。熟悉金庸武侠小说的朋友,对神雕三部曲或许有所了解,其中无忌之名用于《倚天屠龙记》中男主人公明教教主张无忌,莫愁之名用于《神雕侠侣》中容貌甚美却心若蛇蝎的反面人物李莫愁,对于收看武侠影视节目长大的八九十年代生人,这两个人物形象可谓是深入人心。金庸武侠小说的这两个经典名字,是否取自韦庄的这首《忆昔》不得而知,但是通过这首诗,深感他给角色取名的过程,展现出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熟读金庸武侠小说的朋友,可知多个人物角色取名渊源匪浅,例如《神雕英雄传》的郭靖和杨康,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是取自北宋宋钦宗年号,此年号期间金国大举南下俘虏了徽钦二帝,历史称之为“靖康之耻”,如《天龙八部》中的女角木婉清有可能取自《诗经》中的“有美一人,婉如清扬”还有《倚天屠龙记》中的周芷若,《金蛇郎君》中的夏雪宜等,总而言之,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定有深厚功底,方能轻车熟路的给角色取名。

    《忆昔》

    (唐)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这首诗是韦庄有感于长安兴衰而作,从回忆如入笔,首联“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是作者回忆曾经在长安游历时见识的场景,从第二句看出韦庄昔日的生活着实让人羡慕,半夜时分还经常在明媚的月光下觥筹交错听着歌姬演奏。韦庄曾经游历的五陵,是长安一处地势开阔、自然风光绝佳的风水宝地,自汉高帝刘邦时修建陵寝开始,相继有汉代前期五位颇有作为的皇帝的陵墓,这些陵墓气势磅礴,高大雄伟,蔚然壮观,遂有了“五陵”的称呼。汉高帝刘邦为了有效控制散落各地的达官贵族及社会豪杰,将影响国家安危的群体迁徙至五陵原附近定居,历代统治者也将此地视为监视社会名流的场所,当然到唐代时期,五陵成为富家豪族和皇亲国戚聚集的地方,因此可以想象颔联“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是怎么样的一个场景,总之是贵门豪族追逐欢乐,灯红酒绿及沉溺于声色之中的场景,更是一般大众无法见识的场景。

    银烛树前长似昼,说明唐代的五陵地区多么的繁华,夜晚的银烛可点亮整个城市的街道,感觉像白天似的,犹如今天的大城市的路灯一直亮到天明。诗词中向来用桃花形容美女,“露桃花里不知秋”,表示在一群美女身边,贵族们把春秋大事也即国家大事抛到脑后,可见韦庄相当熟悉贵族耽于享乐的景象,也同样说明,即使是在一千年前的唐代,贵族生活水平不低。当今社会一样,贵族社会的欢歌达旦会刷新普通民众的认知,只会让普通人顿感没见识,古代的世家社会亦如此,只是当代科技水平使得富贵阶层的玩法更加高级了。

    最为喜欢诗中的颈联“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一方面是源于熟悉金庸武侠小说的角色张无忌和李莫愁,另一方面这两句写的极好,不仅对仗工整且用典巧妙。西园公子,西园据说曹操为其世子曹丕营建的官邸,后来成为魏文帝的曹丕曾经在此夜宴款待文士,故西园公子便是指曹丕,所谓无忌原是战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号,如果此诗中采用其表意肆无忌惮之意,便是指权贵们只顾享乐到了无所忌惮的境地。南国在诗句中应是与西园对仗使用,佳人与公子、名与号相对应,莫愁据说是善歌谣的女子,在文人眼里,善歌舞的女子向来是不解国事不问政治的烟花女子,因此这两句是颔联的诗意更进一步,意在表达王孙贵胄们只懂得享乐欣赏莺歌燕舞,批评统治阶级放荡不羁荒废国事。尾联“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则是点出,如今国家的政局乱象和昔日的繁华景象犹如梦一般,在夕阳西下时分,只有渭水无语东流。韦庄写作这首诗时,或许微感李唐王朝将有可能倾覆,从而追忆昔日王公贵族依旧夜夜笙歌的场景,实则委婉的讽刺王公贵族只知欢歌达旦,批判他们在国家风雨飘摇之际,依旧不忘夜夜笙歌,好像亡国与否似乎与他们无关,犹如诗人杜牧所言,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从韦庄在这首诗想要表达的感情来看,是对那些只想着享乐却对忽略国家安危的人们,进行了无声的讽刺,也呈现了他自己对李唐王朝的担忧,事实上也是如此,韦庄也的确目睹了大唐王朝的寿终正寝,可是韦庄并未因此殉国或者以李唐遗民身份遁世,而是继续致力于发展仕途。李唐结束后,韦庄积极建议颇有实力的蜀地藩镇独立建设自己的王朝,他因拥立有功而跻身高位,继续享受权势地位,所以说,对于这些精英阶层或是士大夫来说,王朝的覆亡往往不是他们真正要关心的,更多的是关心自己的仕途命运,不管当年是多么的关怀黎民百姓,抑或真情实意的为治国平天下贡献力量,但最终都将是为自己的权势地位服务,尤其是肩负着整个家族荣耀的士林中人。

    韦庄出生长安的大家族韦氏家族,尽管说从他的曾祖父韦应物开始,总会言之其家道中落,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从他诗句中的昔年经历来看,依然是权贵圈的代表人物,再者他后来位居五代十国时期蜀国的相国之位,足见韦庄所代表的权贵身份并未没落。晚唐诗坛中素有成就的韦庄,遗传了曾祖父的才气基因,在诗词领域留下浓厚的一笔,尤其是他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为“乐府三绝”。《秦妇吟》是对唐末时期黄巢起义这一历史大事件的描述,反映国家动乱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点甚是可比肩诗圣杜甫。整体而言,从韦庄的这首抚今追昔的七言律诗来看,他身为李唐子民的情感是相当浓郁的,若缺乏对李唐王朝的眷恋情感,想必韦庄难以迸发夕阳唯见水东流的感慨,在此之前曾有诗人许浑在咸阳城远眺时感慨,故国东来渭水流,情感表达具有相似性,有种对李唐王朝将有可能沦为故国的担忧。

    回忆过往而创作的诗篇中,杜甫或韦庄的《忆昔》诗篇,都是他们各自的名篇佳作,介于他们之间的中唐时期,在杜甫逝世第二年才呱呱坠地的白居易,曾创作出流传甚广的作品《忆江南三首》,亦是描写回忆过往而成的佳作。忆江南即回忆江南的过往,白居易与江南有不解之缘,曾经在杭州和苏州等核心江南城市任长官,尤其是任职杭州期间,大力疏浚西湖造福当地百姓,以致今日的杭州西湖尚有名叫白堤的景点。在苏杭任职期间,他多有游历过江南胜景,后因病修养离任,又与正式认识的刘禹锡,在扬州一带游历一唱一和创作酬赠诗,后来他们离开江南闲居东都洛阳,喜欢唱和的他们回想起两人携手同游江南的美好,于是以“忆江南”曲拍作诗互赠对方,其中含有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忆江南三首》流传甚广。《忆江南三首》是白居易最为精彩的短篇作品,尽管白居易所处时代是藩镇割据时期,但未像杜甫或韦庄一样经历过影响深远的叛乱,故在创作回忆过往诗篇时,未能像他们富有强烈的人生感慨,不过倒是有与诗豪刘禹锡再次重游江南的感慨。

    《忆江南三首》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从白居易诗中的《忆江南三首》可以看出,江南的美丽在白居易眼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见中唐时期的江南,俨然成为文人墨客向往的胜地。第一首开头就写“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充分表明白居易认为江南的风景特别好,对江南的风景谙熟,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首开头写“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可见杭州最受作者喜欢,而西湖的风景可能是作者的最爱,才会说到最爱湖东行不足,诗句中的湖即杭州西湖。第三首开头写“江南忆,其次是吴宫”,也即在白居易的眼里,苏州吴宫的美酒和歌舞仅次于西湖之美,值得他回味良久。作者为什么要回忆江南的美景呢,多半是因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时的江南,百花盛开,已经极其红艳美丽,红日普照时,显得更加耀眼动人,一江春水在红艳艳的阳光照射下,粼粼的绿色波纹呈现为蓝色的摸样,充分表明作者非常喜爱景色宜人的江南春景。

    诗人白居易先后在杭州和苏州任职,从第二首和第三首看出,他在杭州任职期间,中秋月圆之日,游历观赏天竺寺,寻找三秋桂子,登上郡亭躺卧,观看钱塘江的潮起潮落,在苏州任职期间,一杯接一杯的喝着吴宫的春竹叶美酒,并在吴宫里欣赏着翩翩起舞后美的像芙蓉一样的歌姬。从白居易的这组诗看出,白居易在苏杭的日子实属让人欣羡不已,在杭州就游山玩水,在苏州便莺歌燕舞,两百多年后的宋代宋神宗时期,主持熙宁变法的执政团队,为了让才气盛人的苏轼沉迷江南美色而减少对新法的微词,特地将苏轼遣派至杭州任职。中秋桂子,钱塘潮头,何时再重游,吴宫美酒,歌女起舞,早晚复相逢,充分呈现了作者对重游江南欣赏美景的期待,更是期待与晚年至交刘禹锡再度重访苏杭。白居易是幸运的骄子,一生顺遂无特别重大的挫折,在回到洛阳后,与好友一唱一和,依旧可以回忆江南的美好。

    这三首《忆江南》,看似各自独立,通读下来,便会发现他们前后照应,脉络相承,可构成有机整体,是层层递进的诗作。第一首中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广泛流传,有总揽三首诗中描写江南美景的效用,接下来再描写最忆杭州的秋景,然后描写吴宫之景,论诗词艺术感,第二首诗不及第一首,第三首再次之,虽无一气呵成之感,却也能顺利将三首诗贯通一起,颇能呈现作者的高超的赋诗技巧和艺术美感。尽管白居易在苏杭的任职时间不长,对江南的印象却能长留心中,可见白居易所处的中唐,江南风景颇受文人墨客的欢迎,众多优秀文人墨客的到来,也为江南的文化发展锦上添花,江南的经济文化发展亦是如此。中唐以降,远离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江南地区受战乱影响有限,其次战乱使得经济中心从汉中平原向江南转移,相对安定的环境促使文人墨客纷纷入驻江南,使得江南经济文化发展得到更进一步的繁荣,到白居易任职苏杭时期,江南已经是文人墨客争相向往的胜地,犹如小众诗人徐凝回忆扬州时,高度的赞誉扬州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晚唐时期的韦庄因留念江南美好而创作出名作《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最典型的莫过于诗人杜牧,他的传世名篇多与江南有不解之缘。

    如前文所言,回忆过往之人,多半是处于境遇不佳状态或身处的环境不尽如人意,韦庄创作《忆昔》时,有可能因黄巢起义而受到冲击影响仕途发展,白居易著有《忆江南》时,准备步入暮年的他闲居东都洛阳,亲朋好友开始零落,惟有曾经协游江南的刘禹锡还能多有唱和。正常来说,人不会回忆不堪的过往,提及难堪过往时往往只是咬牙切齿或叹息一番,而轻松愉快的过往,则是容易追忆的,如上面的韦庄和白居易的诗篇,回忆的场景都是特别美好的。尽管他们追忆的都含有浓厚的夜夜笙歌情景,不过就人生享乐而言,倘若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纵情声色也不失为人生的美好。曾几何时,也会偶然思虑过往的美好,虽没有阅世愈深之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感慨,但是在品读文人墨客回忆昔时美好的诗篇时,感受他们的古意,犹如在跨越时空中徜徉漫步。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