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039章 論嫁
    data-ad-slot="6549521856"</ins

    第039章 論嫁

    華枝春/文

    永秀剛走出四姐姐的屋子, 便隔着花紗窗,聽見裏頭三姐姐和四姐姐說話的聲音。

    輕笑喁喁,甚是親密。

    她一時咬唇忍淚, 連六妹妹的屋子也不願意去了。

    可剛走到廊下, 就見周姨娘掀簾出來,笑盈盈叫了她一聲:“五姑娘, 五姑娘快來我們六姑娘屋裏坐一坐。”

    周姨娘生着張溫柔敦厚的臉, 身材豐腴聲音又軟,她笑着招呼永秀,永秀自不好拂了她的面子,只得點頭。

    穿過廊道,往六妹妹令惜屋中去。

    容令惜今年才剛滿十歲,是容家最小的女孩兒, 雖才十歲,但一看就是容家人, 架子瘦長, 只是眉眼生得像她姨娘。

    她看見永秀進屋, 站起來迎:“五姐姐來了, 五姐姐快請坐。”

    請永秀坐到南窗邊,窗邊桌上放着繡籮, 家中馬上有大祭, 她竟還守着窗子做針線。

    永秀沒話找話說:“六妹妹這是在做什麽呢?”

    “給母親做襪套。”容令惜很麻利的收針, “母親說活計做多了傷眼,不許我多做的刺繡的活,只這襪套容易做, 只要縫一縫就好。”

    永秀微怔片刻,才反應過來六妹妹說的母親是二伯母:“你日日做這些麽?”

    “自然不是日日做, 姐姐們都散了學,如今家裏的先生只教我一個,功課多得很。”因幾個姐妹年歲相差太大,以前就不在一塊上課,家裏單獨給令惜請了先生。

    “只是日常攢上些,每季家中往青州府送東西時一并捎帶過去。”青州那邊來信了,家裏回信要捎帶東西,令惜這才趕工做兩雙,湊個吉利數送過去。

    芙蓉榭也按時應季往東院送針線孝敬嫡母,但那些都不是永秀親手做的,自有丫頭做好,姨娘打點起來送去東院。

    姨娘每每送這些東西時,還會特意叫爹爹知道。

    以前這些小事,對永秀來說就像是吹風一般,吹過就吹過,從未上過心。

    這會兒看見六妹妹給嫡母做襪套,才想起除了每五日在月洞門前問安,她其實并沒真的“孝敬”過嫡母。

    周姨娘吩咐丫頭沏了茶,又捧上個什錦攢心盒,裏頭幾樣點心與令舒屋裏的是一樣的。

    周姨娘依舊笑着對永秀道:“外頭到底不似江南安閑,夫人開恩才把六姑娘送來跟四姑娘一塊住在家中,做些襪套那都是應當的。”

    永秀恍惚聽着。

    她一面聽一面看向周姨娘,二伯母雖遠在青州,但二房的份例擺在那兒,每季的衣裳首飾胭脂水粉都會按時送到房中。

    就因二伯母不在,大伯母更要挑好的送來二房。

    可周姨娘的身上尋常都只穿半新的衣裳,年節才換新,頭發緊緊在腦後挽成髻子,插兩根金銀簪子。

    看着就跟祖母跟前得臉的管事媽媽差不多,其實算算年紀……周姨娘比她的姨娘要年輕得多。

    平日幾乎見 不着周姨娘的面,但周姨娘實打實照顧着二房在餘杭所有的公子姑娘們。

    五哥六弟學裏要換的四季衣物被褥,用的荷包汗巾,隔幾日就要送一回的食盒筆墨。還有四姐姐和六妹妹日常用物,大到姑娘房中的針線,小到丫頭們的草紙,俱都是周姨娘在打理。

    她管着一房的細務,可依舊是那不起眼的打扮。

    從來也沒聽過哪個丫頭婆子敢怠慢了六妹妹,怠慢了周姨娘。

    永秀又去看屋中的家什擺設,由家具擺設想到自己一季的衣裳,除了公中的定例,都是喜歡什麽就做什麽。

    二伯在外為官,進項比爹要多。

    四姐姐有二伯母貼補,六妹妹則是因為周姨娘照顧少爺姑娘有功勞,祖母那邊賞賜不斷,二伯母也一樣按季往家裏送東西來。

    按說六妹妹該比她寬裕。

    這些日子姨娘那邊從四個份例菜減到一葷一素,永秀私下裏掏出銀錢去補貼,才知原來銀子這麽不經花,原來姨娘平日裏吃的用的,花銷竟那樣大!

    永秀本就沒什麽積蓄,她沒錢使了只要跟姨娘說一聲就行。

    如今銀錢流水似的淌出去,百靈勸她:“姑娘也不能把東西都貼給姨娘,姑娘自己也得留一些。”

    永秀當然不肯聽:“姨娘周全了我十幾年,我竟連一個月都看顧不了她……”

    她以前根本就不知道,原來沒人打理的院子草能長得那樣快。

    眠雲閣院中的花木不過十來日無人修剪,從芙蓉榭二樓看過去,草已經長得蓋過了樹根,院中小徑被落花所埋。

    想到姨娘被關在屋中,透過小窗看到院中全是敗花長草,還不知道心裏怎麽難受呢。

    她又掏銀錢請婆子好歹修剪修剪花木,守門的婆子道:“五姑娘就別講究了,吃飽穿暖就夠了,講究這些虛的,白花了銀子。”

    守門婆子不是不想收這個錢,但胡媽媽看得嚴,吃的東西好傳遞,花木一剪那不一眼就看見了?

    好屋子住着,不過不能出屋門而已,婆子覺得這日子沒什麽不得過的。

    周姨娘見永秀垂頭不知在思量什麽,也不再說話,坐到女兒的身邊,指點針法:“這裏再勾得細些,已經不常做了,更得細致些。”

    周姨娘和羅姨娘碰面的次數雖不多,但周姨娘知道羅姨娘瞧不上她,覺得她是被二夫人發落的妾,是從任上被打發回老家的。

    偶爾露些碰面,羅姨娘連話都懶得同她說,看向她的目光隐隐露出些驕矜得意來,特別是看她日常穿那幾身舊衣的時候。

    可她從來也不羨慕羅姨娘。

    一是知道自己沒有那個本事頭腦去鑽營。二是家裏老太太和太太慧燈高懸,老老實實的便好,真要弄鬼,落不着好。

    前些日子青州府送信送物來,專有封信是夫人寫給她的,說老爺要升了,等四姑娘的親事定下,再有幾年就輪到六丫頭。

    夫人已經在那邊辦上木材了,還給六姑娘寄了一箱子青州那邊滿人回人的衣裳首飾作耍,四姑娘大了沒有這些。

    她自知是個笨人,打生下了六姑娘起,就認準了這個笨辦法,做笨功夫做到如今。

    “這兒比着暗紋再繡幾朵小花,也不能真送白襪套去。”看女兒勾針,她點頭贊許,“這便成了。”

    今日家裏大祭,不時有丫頭來回些細碎小事,周姨娘都是溫溫柔柔,但有條有理,一件件吩咐。

    “五哥兒六哥兒的大衣裳等快到吉時的時候再讓他們換。”

    “咱們房裏打賞的荷包锞子再點一點數。”

    “預備着給八少爺的東西是交給誰拿的?”

    永秀怔怔看着,她明白為什麽四姐姐讓她到六妹妹的屋裏坐一坐了。

    她坐在那兒慢慢喝完了一杯茶,站起身來道:“多謝周姨娘這杯茶,多謝六妹妹,吉時快到了,我這就先去準備。”

    周姨娘也沒再留她,笑着把永秀送到門邊:“五姑娘常來。”

    離吉時還有會子,百靈跟在永秀身後,細看着她的臉色:“姑娘,要不要還回四姑娘屋中去?”

    永秀看了眼容令舒屋子的花窗:“不去了,我要好好想想。”

    ……

    令舒抓了把玫瑰炒瓜子,自己磕着,還往朝華手裏塞了些:“你什麽打算呢?你說說我聽聽。”

    朝華被她一句話逗得面色轉緩:“我是不會去京城的。”

    聲音雖徐,但語氣堅定。

    好容易才有了眼下這局面,怎能這時候走?

    祖母想的與她想的,從來都差着些。

    令舒輕巧巧吐出瓜子皮兒:“我就知道,你是不至靈山不回頭的人,這會兒還沒見真佛,你怎麽肯走。”

    “這才提前跟你通氣兒,也好讓你早作打算。”

    三房現今這樣,朝華最好是能在餘杭城裏定下親事來,将來婆家娘家離得近,真要有什麽事,跑腿傳話半個時辰怎麽也送到了。

    朝華目光望向窗外廊下,清明中家家檐廊下都懸柳葉,細雨微風吹得柳葉輕搖。

    看朝華攢眉思量,令舒又道:“我這兒還有一樁新鮮事,你聽不聽?”

    “我聽五弟六弟說楚家的六狗子跟那個姓沈的公子住一間學舍,日日同出同入,二人處得極好。”

    六狗子也不知是真呆還是假呆,他就一點也不知道容家人正在相看沈聿?

    四呆子五猴子六狗子,是令舒給楚家四五六郎分別起的外號。

    “我知道。”

    她派人去給沈聿送的紙張燈油,還有沈聿沒帶走的那一匣子彩頭。

    派去的人回來禀報,說沈家公子與楚六公子住在同一間學舍裏,沈家公子到藏書閣中抄書去了,是楚六公子代收的。

    令舒微驚:“你知道了?那你知不知道今兒宴客,兩人都來了?”

    五弟六弟回來說沈聿的本經義,四書義作得極好,有一道算一道都被講書貼在講堂後的白牆上。

    別班的學子紛紛湧過去抄錄,如今在萬松書院,沈聿可是山長跟前新晉的大紅人,五弟六弟正跟沈聿一塊讀書呢。

    “知道。”朝華又應一聲,她微微抿唇,宴客的單子她看過。

    令舒手裏那把玫瑰瓜子磕得更入味兒了,她細細打量朝華的神色:“看來我是白當了耳報神了。”

    “要是人真不錯,看看又不少塊肉,家裏的弟弟們白放着也是浪費,不用白不用嘛。”

    五弟六弟在書院呢,刺探情報全交給他們,長輩面前也許還能裝一裝,平輩之間最容易露餡。

    令舒道:“我有一句,我說說你也聽聽?”

    朝華忍着笑意:“請,我洗耳恭聽。”

    “那些門戶相當的人家忌諱着三嬸的病,可真要往寒門裏尋,還真不如沈家這樣的,那才是真獨苗呢。”

    寒門不是一定不好,聖人還說“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但出生不同處事待人就是有差別,許多心知肚明的事,到了門第差太遠的人家家裏就要費大力氣才辦得到。

    倒不如沈聿一個光杆兒,沒父母沒兄弟,省了多少“進孝”“交際”“周全”的水磨功夫?

    “真要是他,你進門可不就是山大王了?”

    令舒且說且笑,說到最後還比劃起來:“到時候我也不送你別的添妝了,給你制兩面龍鳳錦繡大旗幡,容子成容大王!”

    朝華先還能忍得住,越聽越笑,最後歪靠在大引枕上。

    令舒卻收起玩樂的口吻:“我是跟你說認真的,你可別全當成玩笑聽。”大伯母和她娘為什麽這樣尊敬祖母,就因進了門之後,祖母從沒有磋磨過她們一點兒。

    她娘就說,初嫁進來時為了要立規矩苦練許久,頭天用飯,大伯母就在祖母的示意下拉着她坐下了:“家裏不擺這個規矩的。”

    娘說她回屋就哭了一場,把剛新婚的爹爹吓了一跳,細問才知道她是高興的。

    朝華輕吸口氣,忽的擡眸,目色晶瑩 望向令舒:“我想請五弟替我辦件事。”

    “什麽事兒?你只管說,我替他們答應了。”

    令舒只以為朝華是讓兩個弟弟們觀察沈聿,當兩個小耳報神。別的不好說,這點小事弟弟們還是辦得到的。

    “這可是你說的。”朝華湊到令舒耳邊,輕聲說道,“我想見沈聿,就今天晚上。”

    令舒張着嘴差點兒合不上:“你……”

    說她一句山大王,她還真就無法無天了!

    “怎麽見?在哪兒見?”堂前閣中全是親戚賓客,廊上廊下都是丫頭婆子,這會兒見個外男?

    朝華看她一眼,原來她只是嘴巴上大膽,這點事就把她吓成這樣。

    拍着她的肩:“沒什麽難辦的,第一,讓五弟六弟把人留到夜裏擺戲的時候。”

    “第二,今日唱戲的水牌裏有一折《大鬧天宮》,等臺上敲鑼,小猴子翻跟頭的時候,除了賓客,丫頭婆子小厮們也都會去看熱鬧。”花園就空出來了。

    “第三,把人請到假山邊,五弟六弟守着園門,我只說兩句話就好。”

    “你……你要說什麽呀?同他道謝?”真是道謝送點東西也行,何必要冒這種險呢?

    朝華看了看令舒:“你敢聽?”

    容令舒坐直了身子,深吸口氣:“你說!”輪到她洗耳恭聽。

    “我問他有沒有意向談婚事。”

    他若無意,不必再費功夫。他若有意,不妨詳談。

    容令舒笑不出來了,她望着朝華目瞪口呆。

    窗外婆子正在此時恭聲來請:“三姑娘,四姑娘,吉時快到了,大夫人請姑娘們往前頭去。”

    朝華連個磕巴都沒打,隔窗應上一聲:“知道了,謝媽媽來傳話。”

    說完站身來整理衣裙簪環,又催促令舒:“怎麽?你也成四呆子?趕緊起來,別誤吉時。”

    看着朝華一副泰然自若的模樣,令舒撫着心口,不由自主尊稱道:“三姐姐威武。”

    <span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