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章:蓬勃
    站在院中看着陌生而又熟悉的环境,唐振宇心中五味杂陈。

    这座院子不大,坐北朝南两眼土窑洞,东西各一眼,西窑住大姥爷,东窑原本是唐振宇和母亲一起住,后来母亲搬到挨着东边窑洞的一间斜瓦房里,西边两垄菜畦,一溜韭菜一溜黄瓜。

    东南角一棵小时候母亲给唐振宇栽种的杏树枝叶繁茂,正南门口两旁堆着许多木柴。

    这里承载了十几年的全部记忆,有笑有泪,忘不掉,也斩不断。

    打开母亲房门看了一眼,一床一桌一柜子,杂物摆的整整齐齐,房间干净整洁,简陋而质朴。

    出了大门,习惯性的背负双手。

    周围都是一排排参差不齐的土窑洞和茂盛的大槐树、枣树。

    唐振宇甚至能想起哪个院落住着哪些人家,这和他躺在病床上拼命回忆,却变得模糊的记忆完全相反。

    挥了挥手,感受着这具身体年轻蓬勃的生命力,唐振宇笑了。

    如果说这无比清晰的记忆,就是重生所带来的好处,唐振宇知足了!

    寻着记忆往村子南边的麦地走去,熟悉的院落和一棵超出围墙的苹果树,让记忆变得越来越清晰。

    “振宇,你这走路越来越像你大舅了。”

    一个瘦高个黑脸堂中年从旁边巷口走出,肩膀上搭着一条汗巾,挎着个包手里提着一把木工锯,见着唐振宇便笑着大声说道。

    秦家村的人似乎都是这样,除了关起门来在自己屋里悄悄话,在外面都是大嗓门。

    这人唐振宇非常熟悉,是村子里的木匠,祖传的手艺,小时候很照顾自己和母亲,还给他做过一把木刀。

    唐振宇放下背负的双手笑道:“是大志叔啊,我去割麦,你这是干啥去?”

    大志叔大名叫秦大志,不过在村里好像也没人喊他名字,年纪大的叫他“秦木匠”,年纪小的叫大志叔。

    农村里以绰号代替大名的比比皆是,也没人觉得不正常。

    什么某拐子、某瘸子,某大嘴,精准取名,形神兼备,也没见几个被取名的,跟人急赤白脸的闹腾。

    所以说,有取错的名字没有起错的外号。

    母亲从小就教导唐振宇不能喊长辈外号,所以就一直叫大志叔。

    秦大志道:“嗨,不知哪个混球把江知青门弄坏了,你大舅让我去给看看,顺便将娃娃们的桌椅板凳给拾掇拾掇。那群欠收拾的混球,跟土匪一样,这才几年就弄得都缺胳膊少腿的。”

    江知青?

    江晴!

    唐振宇一愣,江晴就在村小学当老师啊,而且他记得学校里只有江晴一个老师,她的门被人弄坏了?

    这是怎么回事?

    见唐振宇愣神,大志叔拍了下唐振宇肩膀,没想到差点将唐振宇拍倒。

    “哟!你小子还没结婚怎么就虚成这样了,今天地里活可重,割麦拉麦、簾枷扬场能累死个人!”

    唐振宇刚想说话,肚子“咕噜噜”发出响动。

    唐振宇这时才感觉一阵饥饿,昨天就中午吃了一点,今天早上又没吃,刚才醒来还有一股子气撑着,这个时候自然是饿了。

    有些不好意道:“今天起晚了,没赶上”

    “唉,你那大舅妈估计又没给你留饭吧?你等着。”

    秦大志打断唐振宇话,将锯子和一个重重的工具挎包塞到他手里,转身就走。

    走到巷子口第一家推门而入。

    望着高出墙头的苹果树,唐振宇记忆翻动。

    和母亲进入秦家村的第一天,唐振宇吃的是这棵苹果树上摘下的苹果,往后每年都会有那么一篮子送到家里,他总能吃上一两个。

    秦大志有三个儿子,是村里有名的壮劳力户。

    最小的儿子秦小军比唐振宇小两月,两条长长的鼻涕经常挂在嘴唇上,滋溜滋溜吸着,大家便叫他“滋溜”。

    喜欢跟在唐振宇屁股后面,从小一口一个“振宇哥”。

    去年8月,滋溜报名参军。

    七九年六月,县上送来了一张功勋牌和荣誉证。

    滋溜成了烈士,荣获个人二等功,集体一等功,他将自己的名字留在了祖国边疆的英雄碑上,被历史铭记。

    部队当时来了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信是滋溜战友写的。

    说滋溜是临危代班长,带着五个兄弟夺下阵地,作战非常英勇。

    照片上滋溜和他们班战友只穿着短裤,扛着枪,带着头盔站在直径一米的小山洞口前,笑的格外灿烂。

    唐振宇那时实在无法将那个整天滋溜着鼻涕的男孩和“英雄”这两个字对等起来

    直到后来一些资料被解封,唐振宇特意查过才明白“秦小军”这个名字。

    那是锻炼在一个英雄辈出的队伍。

    “英雄”这两个字,他们当之无愧!

    此处向可歌可泣的英雄们致敬

    …………

    正在唐振宇思维扩散间,秦大志关上门,大步过来,将两个黑乎乎的馒头塞到唐振宇手中。

    “快吃,你婶子早上才蒸的糜子馍馍,还热乎着呢。麦地里你别去了,和叔去学校修理桌椅板凳,我会和你大舅说,让他给你计工分。嗯,约莫还要两天才能弄完,你这两天都跟着,反正叔一个人忙不过来。”

    秦大志是祖传的木匠,父亲和三个儿子都会木匠手艺,平时需要帮手什么的都能上手干活。

    现在让唐振宇帮忙,明显是在照顾自己。

    唐振宇心中感动,再不客气,接过糜子馍馍便吃了起来。

    不管干啥,吃饱了才能干活。

    至于感激的话,空口白牙说着也没意思。

    虽然有点急着见母亲和江晴,不过去学校了也很重要。

    唐振宇想看看江晴的门是怎么回事。

    学校里现在估计没人,大小人全在麦地里忙活,大人割孩子捡,年年如此。

    “这就对了嘛,以后别假里假气的,该吃吃该喝喝,敢打就打,有啥话别憋在肚子里!委屈自己还让别人笑话,农村里,你这性格可是要吃大亏的。”

    “你性格弱,你妈也跟着你受罪,她小时候可不是这样子,那脾气还是有的……”

    秦大志似乎憋了许多话,边走边说,絮絮叨叨。

    唐振宇知道自己曾经的性格,就是如他说的那样,胆小懦弱,假惺惺,还有些清高。

    糜子馍馍有点蹭牙,吃起来甜甜的,满满都是回忆的滋味。

    生活比以前好了许多,不会有人饿没,却有大把人整天吃不饱。

    秦大志一家六口,五个壮劳力还都会木匠活,平时就走村串户给别人干木工活,在村子里算的上过的好的一波。

    这两个馒头也是他们家一个壮劳力一顿的吃食。

    唐振宇吃了,就意味着他们家晚上有人要少吃一些。

    “叔,谢谢你,我以后不会像以前那样,委屈自己,有话都装在肚子里了!也不会再让我妈整天被大舅妈她们指使撒气!”

    “我要带她过好日子,过的比别人都好,让她们只有羡慕后悔的份!我唐振宇说到做到!”

    秦大志脚步一停,一脸惊讶的看着唐振宇,眼睛里满是惊诧。

    “你给叔说说,你是不是受啥刺激了?这不像你能说出来的话啊!”

    唐振宇三两下将剩下的馒头咽下,捶了捶胸口,让气顺畅了。

    这才开口说道:“我是想明白了,这人必须活一口气,气顺了事事顺,气不顺事事堵。我爸到底有没有问题我很清楚,迟早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别人说那就说吧,我又堵不住人家的嘴。我还有我妈,我不能让她再受委屈了!”

    “既然活就活个顺畅,管他是谁,再敢欺负我妈,我就把他往死里弄!不能糟了白眼还被笑话!”

    “大志叔,我说的对不?”

    秦大志愣愣有些发呆,挠了挠脑袋,嘿嘿干笑道:“振宇啊,你这一下变得把叔给吓着了。”

    停了一下又道:“话是那个理,就是有点,有点…”

    秦大志不知道是形容不出来,还是不好意思说。

    唐振宇笑道:“我这话说的是冲,有点过,可你说说,满村除了你和大海叔一家,其他人对我们娘俩是什么态度!包括我大舅他们一家,呵呵,你就当我说气话吧,反正你一家对我们娘俩的好,我都记着呢。”

    “不说这些了,我先陪你去学校看看,然后再去地里给我大舅说一声,他要同意我再来,不同意就算了。”

    秦大志点了点头:“行,这样也好。”

    秦家村小学坐落在村子东边,地势高视野开阔,与洛河对面的东程县隔沟相望,沟沿上就是大姥爷说的阎王口。

    夫妻打架、儿女不孝、遭遇委屈不公等等,总会有人跑到沟口的畔子上,当然也有想不开直接跳下去的。

    解放后还好,听说解放前这里跳下去不少人,是秦家村人寻死轻生的第一选择之地。

    关于这阎王口传说很多,最有名的是冤魂鬼风,每当西风一起呜啦啦响个不停,很是渗人。

    后来建小学时,不知怎么的就将学校建在了这里,说是镇邪。

    没想到学校一起来,那种渗人的声音就消失了,这邪还真就震住了!

    “秦家村小学”五个黑体楷字是刻出来的,砖头切成的大门,看起来结实稳固。

    学校是l型建筑,两间大教室,一到三年级一个教室,四五年级一个教室。

    三间办公房,其中只有一间是老师住房,其他两间都被大队占用放着些杂物。

    唐振宇三两步来到江晴门口。

    “吱嘎”一声,门板却斜着一个角从里面打开,露出一个年轻人来。

    唐振宇、秦大志和那人都吃了一惊。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