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逸忙着下飞行棋的同时,艾瑞克正在和另外两个人商量导演合约。
备选的两位看起来都只有三十岁左右,一个叫做高里汉森,另一个则是诺兰,就是那位拍出盗梦空间和蝙蝠侠的牛人。
诺兰是在去年才开始到好莱坞发展,凭借一部由短篇小说改编成的记忆碎片在好莱坞打响名气,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他还会拿到明年奥斯卡的最佳原创剧本的提名。
在几个月前,他还翻拍了一部叫做白夜追凶的挪威电影,这也是他和华纳公司正式合作的第一部电影。
实际上诺兰也是一家制片公司的老板,不过和李逸不同,他的那家公司基本已经和华纳绑在了一起,主要经营内容也是服务于他自己的影片。
诺兰这次接受m2的邀请一方面是因为对惊天魔盗团的剧本很感兴趣,另一方面也是想赚点外快。
这点其实并不奇怪,比如在m2公开的信息中,其它公司也可以邀请李逸执导某一部影片,不过现在的报价是两千万美元外加分成。
李逸在知道艾瑞克把诺兰给搞过来了之后心里还在嘀咕,这样一搞他几年后和金刚狼还有斯嘉丽合作的那部致命魔术会不会变样呢。
至于另一位高里汉森李逸就完全没听说过了,不过在艾瑞克给他的资料中提到,这位和李逸还是校友,但几乎就是一个纯粹的新人,只有一部几分钟的短片。
艾瑞克把他叫来更多得还是想把他签到公司然后扔到剧组学习一下,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成色,就像之前拍电锯惊魂得那个贝特。
最终诺兰和艾瑞克谈定的价钱是六百五十万美元,但没有票房分成,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准。
至于演员方面绿巨人马克已经答应,但是要过几天才能过来签合同。而摩根弗里曼则是因为档期的原因拒绝了。
不过剩下的这些事艾瑞克只要吩咐下面的人去做就可以了,不用再亲历亲为。
下午,换了一身衣服的李逸离开公司之后先是去学校转了一圈才回家。
“这是我从图书馆借的两本关于演技方面的书,我记得家里没有,专门给你带的。”
“我说你怎么现在才回来呢,你衣服怎么换了?”秦蓝接过书笑着问到。
“上午不小心把咖啡弄洒了,正好办公室有备用的就换上了。”
有准备的男人就是如此从容。
几件事情步入正轨,李逸再次回到了枯燥的校园生活。好在家里还有一个陪读的,日子倒也过得安逸。
时间来到十月下旬。
调音师此时在内地也早已经下画,尽管只拿下了暑期档的一个尾巴,上映一个月还是拿下七千八百万的票房,勉强超过二月份上映的霹雳娇娃排在第二位。
值得一提的是,调音师现在在北美市场还在继续放映,九月中旬以后周票房就落到了一百万以下,现在每周大概还能有个大几十万的票房收入,不过这部份票房和片方关系就不大了,m2和福克斯两边加起来一起才能分到百分之二十。
调音师现在的成绩已经非常明朗,北美票房正好在上周突破三亿美元,全球票房累计5931亿美元,再把北美和最后一些票仓的数字加进去正好破六亿。
其实就算是现在的成绩也足可以排进影史了。
按照1年的记录来看,调音师的这个数据已经可以排到第十一位,前后则分别是票房618亿美元的侏罗纪公园2和589亿的黑超特警组。
说起来很牛,并且这也是m2敢直接给李逸挂那么高导演片酬的原因。
不过李逸心里清楚的很,只今年就还有两部片子的票房会超过调音师,以后十年中更是平均每年都有四五部电影的全球票房超过六亿,要真想一片封神,没有像泰坦尼克号和星球大战这样改变市场风向片子是基本没有可能的。
而且这部片子真正捧起来的还是小李子,因为宣传的时候就是以他的假新闻为主,即便这部片子的票房有一半是靠口碑堆来的。
就像是明年上映的那部蜘蛛侠,以全球8217亿美元的票房开启了超级英雄占领票房的时代,也让很多人都知道了托比马奎尔,可是又有几个人知道这部电影的导演山姆雷米呢?
李逸对此倒是没有什么遗憾,毕竟他知道未来一段时间内电影市场会膨胀到什么样子。
这个时候,惊天魔盗团的前期准备也已经基本完成了,演员在九月初的时候就已经联系好并安排了魔术方面的培训,如果顺利的话,这部电影很有希望在元旦之前拍完。
而李逸谈下的那部我的盛大希腊婚礼这部片子此时已经拍了半个多月,且这部电影的后期制作也很简单,拍完封镜之后很快就能出成片。
对于这部片子,李大导演可以说签下来之后就没再管过,作为主演加编剧的尼亚瓦达拉斯绝对比她更想拍好这部自己的半自传电影。
因此李逸在剧组方面也没有纠结原版,只是提高了妮娅在剧组的话语权,剩下的事情只要安排公司下面的人配合即可。
而且原时空这片子的成员也基本都没翻出什么浪花,导演甚至拍完这个之后就又回去拍电视剧了,而且还没搞出什么名堂。
还有就是拖了半年多的电锯惊魂终于快要上映了。
那位出场率特别低的贝特现在是既紧张又兴奋。
李逸这一版的电锯惊魂知名度要比原时空高出很多,一方面自然是因为贝特一直在带着片子在各大电影节刷脸。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狮门对这部片子要比原时空重视的多,在宣传方面没有敷衍了事。
狮门在原时空发行这部片子的时候,原本是打算直接发录像带捞一笔就算的,否则也不会一开始就只给一百二十万美元的预算了。
李逸现在除了上学之外,也多出了一件事要做,那就是和好莱坞一些同行吃吃饭,喝喝酒,联络一下感情,说白了就是陪吃、陪喝、陪玩。
当然李逸对那种只能上二楼才能参加的活动从来都是拒绝参加的。
这既是因为他洁身自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害怕自己加入进去之后让那些同行自卑,没准还会起到反作用。
嗯,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洁身自好。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有的可能是演员,有的是制片人、编剧、导演这样的幕后,还有一些则是电影公司的高层或者老板。
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会员,俗称奥斯卡评委。
实际上以调音师现在的名气即便不搞这些,大概率也能入围初选名单,毕竟奥斯卡的评委有九千多号人,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公平的。
但万一呢?要是就差一两票你没能入选,你后不后悔。
比如大学里的期末考试,你考四十分挂科和考五十九挂科的感受能一样吗?
不过要是真有哪位兄弟某一科拿了五十九的话就该考虑一下是不是啥时候得罪任课老师了。
奥斯卡评选可能最初的时候大家还只是联系一下关系比较近的朋友、熟人,反正一个人不是能选五部电影嘛,你就把我添上呗,都是朋友嘛。
但是当拉选票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再想刹住车可就难了。
就像是办公室里有人加班然后被提拔一样,都提莫的卷起来吧。
当然,在好莱坞人们通常把这种行为叫做游说或者公关,而且按照规定,已报名参加评选的人和影片是不能私下与学院会员交流的。
不过规定也就只是规定,毕竟会员那么多,朋友聚会的时候私下遇见总不能叫人家离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