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柱急匆匆的跑到外面,找了一个棍子就跑了回来。
也没有仔细看,就把棍子的一头递给了秦淮茹。
“柱子,你先拉棒梗上去。”
“什么?怎么回事,棒梗怎么也掉下去了?”傻柱有点想不通。
“赶紧的,别说那么多了。”
秦淮茹急切的道。
“那成,棒梗你可要抓紧。”
“嘿!好家伙,还挺沉。”
傻柱一脸嫌弃的摆摆手扇着臭味,还捂住了口鼻。
两个人一前一后的被拉了上来。
“柱子,我们先回屋了。”
秦淮茹急匆匆的带着棒梗回家去了。
“这都是什么事啊?”
傻柱看着这母子二人狼狈不堪的样子,摇了摇头,也回家洗漱去了。
刘静海看着这场闹剧,简直不要太过瘾。
贾家。
秦淮茹一脸死灰的烧水洗漱。
一边不停地思考着,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自己怎么好端端的就掉进坑里了呢?
真是活见鬼了。
怎么棒梗也掉进去了。
秦淮茹皱着眉头,苦苦思索也想不明白。
“妈,水烧好了吗?我都快臭死了。”
棒梗哭丧着脸大声喊道。
“马上就好”秦淮茹答道。
“秦淮茹,你说说你,都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能掉厕所里呢?”
贾张氏看着这母子二人,浑身上下,臭气熏天。
“还有我乖孙怎们也掉下去了?”贾张氏疑惑的看着秦淮茹。
希望秦淮茹能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
“妈等会再说,我先去洗洗,都臭死了。”
贾张氏只能作罢,骂骂咧咧的回到炕上躺着了。
好不容易洗干净的秦淮茹,一脸的疲惫。
自己怎么这么命苦。
上个厕所也能掉下去,这说出去谁信呀。
可是就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了。
可是儿子怎么也会掉到厕所里了。
“棒梗,你告诉妈,你是怎么掉厕所里的。”
“妈,你出去后奶就叫我跟着你,我看到你掉进去了,就想伸手拉你,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也掉进去了。”
秦淮茹听到棒梗说的话,朝着贾张氏躺的地方翻了一个白眼。
贾张氏仿佛睡着了一样,一动也没有动。
三大爷家。
一家人都围在一起吃饭。
每个人吃多少都分得清清楚楚。
“你们两个人伙食费该交了。”
三大爷对着闫解成夫妻两说道。
“爸,我这个月工资还没有发呢,怎么就开始要伙食费了。”
闫解成不满地说道。
“爸,再等几天吧。”
闫解成的媳妇于丽也开口说道。
什么都算的清清楚楚。
这哪里像是一家人。
不过也难怪三大爷这么算计,一大家子人就那么一点工资,要是不算计,估计早就跑去讨饭当乞丐了。
哪还有这样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场景。
无论是哪朝哪代,这都是底层人民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闫解成也是刚刚参加工作,工资很低只有十五元。
刚又结了婚,以前攒的家底也用得差不多了。
下面还有弟弟妹妹,还在上学。
这些都是开支,所以三大爷凡是算计的明明白白,也是情有可原。
让孩子交生活费,也是有道理的,既然是家里的一份子,享受了家里的好处,那么就该为自己家出一份力。
一家人就这样各怀心思的吃完饭,各自回屋睡觉去了。
刘静海在黑市转了一圈,对今天的收获很满意,正要离开黑市。
突然被远处一个服装奇异的胖老头吸引住了目光。
因为奇怪的不仅是他的穿着像一个和尚,更是因为,他面前的摊子摆放的东西,都像是古董。
刘静海走上前去。
“东西怎么卖?”
胖和尚只是抬眼看了刘静海一眼,没有说话坐着动也没动一下,手里一直盘着珠子。
刘静海只能更大声的问了一句:“东西怎们卖?”
胖和尚这回抬起了头,又看了看刘静海,才开口道。
“拿什么都可以换,不过这些东西可不便宜,不是你这毛头小子买得起的。”
刘静海听了心里冷哼,要是让这老头看到自己的存款,都能把他吓死。
“我还以为是哪里来的高僧,原来也是个狗眼看人低的。”
“你说什么?小子……”和尚抬头怒目而视。
“这些都是我从各地收来的,都是极其珍贵的宝贝,要不是为了扩建寺庙,才不会拿出来。”
刘静海仔细瞧了瞧,心里冷哼。
扩建寺庙?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呢!
这僧人的鞋子已经破了底,明显是走了很远的路,口音也不是京城这边的。
再看面色红润气血足,说明平日里不缺吃喝。
搞不好就是在别处偷了东西,或者是淘换来的东西来这碰运气,宰肥羊来了。
刘静海扫了一眼他摊子上的东西,的确有不少是寺庙用的,但也有些民间的老东西。
虽然看起来有些年代感,但基本上多是些普通摆件。
刘静海目光突然停住,一个玉石枕头吸引了他的目光。
这个枕头浑然一体,就是一整个玉石雕琢而成。
要是放在刘静海那个时代,他连看都不会看,因为这么大一块玉石,绝对是人造的假玉。
但是在这个年代,这么大一块玉石,就难得一见了。
“这个枕头怎么卖?”刘静海指着玉枕头。
老头伸出手掌,不屑的道:“五千块!”
刘静海一听,五千块,你还真敢要,还真是狮子大开口啊。
刘静海也不说话,只是淡定的拿起玉枕头看起来。
老头本来想用高价吓走这个毛头小子,没想到对方居然拿起东西看了起来,
他刚想伸手阻止刘静海拿起玉枕头,却突然看到了刘静海手腕上的金表。
能够带上表就说明身份不简单,而且还这么年轻,说明也有背景。
他立即笑了笑,示意刘静海随便看。
刘静海仔细地看了看这个玉枕头,发现这个的确是个古物。
而且从他的外观和尺寸来看,感觉和唐朝的枕头类似。
为了进一步的确认,刘静海将玉枕头摇了摇,果然发出了清脆的响声。
这就更加证实了,这件玉枕头确实是采用唐朝盛行的制造工艺。
而且从玉枕头的纹路和特征上来看,也有着唐朝的风格,基本上能确定是唐朝贞观年间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