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间,金陵城。
遗传学一二定律,从根本上揭示了生物形状差异的本质原因。
通过这一二定律,为杂交小麦、杂交水稻补充了基础理论依据,也为众人打上了一针强心剂。
此前,众人只是知道杂交小麦的一些方法,但对于为什么这么做其实并不清楚,如今明白了小麦远缘杂交其实是为了牧草的抗病性,而这抗病性是由基因控制的,通过人为授粉杂交的方法就有几率培育出优秀的小麦植株。
有了这一二定律的理论支撑,之后进行各种杂交实验时,就能快速理解和解决各类问题了。
六部官员中当时所见蒸汽火车时,也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不过看见小太监们抬着火车掉头,思维也跟着走偏了。
因此众人也没深究,当然也想不出解决方案来。
“对啊!”朱标也是恍然大悟,随后又疑惑道:“那到地方之后又怎么掉头?”
之前太子殿下乘坐的那辆火车虽然也有轮子,但并未假设轨道,此前因为是在皇宫内进行试验,所以众人并未预料到这种情况。
此时众人也反应过来了,对啊,为什么这轨道几乎都是笔直的,就算是有不笔直的地方,其也是稍微偏离一些原轨道而已。
“这轨道,为什么都是笔直铺设的?”朱标疑惑说道,此前天幕虽有画面,但也只是匆匆一瞥,没有像这般普及介绍过。
刘基对此好像胸有成竹,微微一笑,不过还不待他说话,科学部孙传时率先说话了。
洪武年间,金陵城。
“木头轨道?”刘基等人眼前都是一亮,“这和运输巨木或巨石时,下面垫两根圆木一样,都可以起到省力的作用。”
科学部的众人已经咬住了笔头,苦苦思索着。
“这木头轨道的作用远不止于此,特别是在雨天,火车行驶在轨道上,能最大程度摆脱泥泞等问题,保证火车的运行。”众人开始动脑子思考,特别是火车那么重的车身,加上运载的货物的重量,还真不好说。
总不能随时征调民夫掉头吧?朱标其实早有疑问了,这宫中才一节车厢可以让小太监抬着转弯,那列车一长,那么重的火车怎么转弯的。
可以想见,如果未铺设轨道的话,火车根本跑不远。
要知道,下雨天,光是一辆小小的马车都可能陷入泥泞地挣扎不出来,更何况那么重的火车及运载货物呢。
而且实在不行,就征调民夫,集众人的力量还不简单吗。
在宫室营建等大工程中,通常会使用到一些巨木和巨石,受其重量限制,普通的畜力根本无法拉得动,所以只能使用这种方式来运输,这一点众人都是知道的。
“转弯!是为了避免转弯!”刘基好像想到了什么,兴奋说道,“火车长度太长,转弯必然十分困难,所以只能直线行驶,轨道只能笔直铺设。”
他也思考过这一问题,此时也是信心满满说道:“禀殿下,此事易尔。”
孙传时笑了一下,心中虽然暗爽这种受人瞩目的感觉,但也没故作玄虚,不待众人催促就继续说道:“只需在车尾巴也装个车头,方向与正的车头相反即可。”
“车尾、车头。”众人消化了一下他所说的,瞬间眼神亮了起来,“这不就是双头车?”
这玩意有点反直觉,并不是说众人想不出来,而是受到常识的影响,脑子暂时转不过弯来,一时半会想不出来罢了。
此时一经点破这层窗户纸,很快都能接受这个说法了。
“也可以这么称呼!不过名字并不重要!”
“妙啊!”朱元璋听着孙传时的话,也不禁抚掌赞叹,没辱没咱提拔啊。
得亏标儿多问了一嘴啊。
不过想到了什么,朱元璋又吩咐了一句:“以后若有更好的改进方法,需及时禀告,科学技术的进步,全仰赖诸卿了。”
“是!”众人齐声应答。
贞观年间,长安城。
“原来如此!”李世民点头,没想到小小的石子也有如此大的作用,这铁轨的发展史是经过时间考验,自然演化而成的。
其中每一样东西的增添删减都有原因的,这些经验都是无比宝贵的,能让大唐的蒸汽火车事业少走很多弯路。
压力还和受力面积相关,这点倒是符合常识,只不过平时没有人能将之明白归纳出来罢了,这些还只是后世初中要学的学问。
可以看到,物理学的学问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然蒸汽火车对大唐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他一直督促科学部加紧研发改进蒸汽火车的原因。
那就是,从天幕得知,关中后来涌入大量的人口,加之小冰河期的影响,降雨减少八水枯竭,关中粮食无以为继。
为此只能千里转运粮草,其中从洛阳转运过来的粮草,因为河道运输不便,一半多的粮草都在路上损耗掉了。
这都是沉重的负担,也是拖垮大唐的原因之一,由不得李世民不重视。
而蒸汽火车,则是挽救大唐的镇国重器啊。
其重要程度不亚于红薯土豆和煤矿。
所以关于蒸汽火车的一切技术改进和经验,优先级都是很高的,不容许出差错,这一点,都是文武百官悉知的。
所以严格来说,天幕关于轨道、枕木、道砟以及火车的车轮的样式,车头蒸汽机的结构等,还有其发展历程、过去的运行经验,对大唐来说都无比重要。
明,金陵城,和兴茶食店。
万掌柜很是期待火车到来的这一天。
不只是他,店内的食客也同样如此,经过天幕半年多的洗礼,他们可是见识过外面广阔天地的新时代金陵人,岂能抑郁久居人下?
世界这么大,俺也想去看看,看看“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看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皇宫内。
朱元璋等人再次听到内燃机、磁悬浮技术等,都有些心痒痒。
内燃机是蒸汽机的改进版,目前来看,烧的应该是石油或其分离物,内部结构及技术未知。
磁悬浮,听名字应该和磁铁有关,或者说是通电后产生的磁力有关?
科学部的人也完全没头绪,只能靠一个名字猜方向,再去做相关的实验,一步步去逼近那个正确的答案。
朱元璋则是想到了此前天幕提到的室温超导材料,那个极其震撼的载着橘子浮在半空旋转的材料,当时以为是飞机起飞的技术来着。
没想到飞机的起飞更加简单,而那个看不出什么技术的室温超导材料反而如此之难,比磁悬浮技术还难。
不过他也知道,以朝廷如今的能力,就算知道了原理也不一定造的出来,锂电池就是如此,铅酸电池也是,又笨重又用不了多久,还有飞机。
特别是飞机,起飞原理很像放风筝。
科学部不是没有将蒸汽机移到上试过,又在其前面加了四匹骏马拉着飞奔,都没让飞机飞起来。
毫无疑问,是速度不够。
此前天幕是从远远拍摄的视频,又没有相应参考的东西,众人还以为速度没多快,真自己动手去试才发现,这东西还是挺难的。
磁悬浮技术也是如此,更重要的是.科学部抽不出人手来了。
缺人,实在缺人!
另外一点就是,没钱实在没钱养了!
为此,连北伐大业都暂时按停了。
真要扩张科学部,恐怕也要等到秋收收了粮,财政宽裕些才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