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206章 丹书铁券
    ……

    乾清殿。

    “闻香教?”

    面对南镇抚司的密报,堵胤锡惊。

    作为隆武帝的近臣,堵胤锡对闻香教一点都不陌生,更不陌生的是,他知道前军情司照磨萧汉俊就是闻香教的人,当日,定王某乱,萧汉俊背叛太子,倒向定王,将隆武陛下在京师的布置,全盘告知定王,使局势陷入危急,若不是隆武陛下天命在身,迅疾赶回,这天下说不得就要大乱了。

    而乱事之后,萧汉俊就不知所踪,隆武陛下虽然曾经派李晃到山东寻找,但并没有查到萧汉俊的踪迹,现在南京之乱中,忽然出现了闻香教,堵胤锡不由就想到了萧汉俊。

    ---难道南京之乱,是闻香教在幕后捣鬼?

    只是闻香教的活动范围,历来都是山东半岛,最多不过是到京畿等北方地区,这一次怎么跑南面去了?

    “南镇抚司并没有查出什么,只是确认了闻香教的存在,但闻香教历来都是在北方,不会无缘无故的出现在南京,他们在南京,一定有所谋。加上这一次南京之乱有一些蹊跷之处,朕不免有点怀疑……你我都知道萧汉俊的能力,如果真想做,他是绝对能做出来的。”朱慈烺眼有忧思。

    “陛下。”

    堵胤锡合上密报,拱手说道:“应立刻派人到南京彻查,若真是萧汉俊和闻香教在后面搞鬼,一定还有后招,朝廷不可轻视!”

    朱慈烺点头:“朕已经派原东厂提刑太监李晃急赴南京了。他和萧汉俊素有渊源,应该能查到一些东西。”

    堵胤锡这才放心。

    “卿和萧汉俊也有一些交往,你以为,如果真是闻香教,如果此乱真是萧汉俊煽风点火,那他图的是什么?下一步又会如何做?”隆武帝沉思的问。

    堵胤锡沉思了一下,拱手道:“闻香教以传教为第一,其根基在山东,南方各地尤其是南京等地的民众,对闻香教素来反感,其难以施展,如果萧汉俊真想宣传教意,或者是扩大影响,倒不如选济南,开封,甚至是西安等地。那样或可以事半功倍,其在南京又为的什么呢?”

    “除非,萧汉俊是想在南京做一件大事,以向朝廷示威……”

    朱慈烺点头。

    堵胤锡继续道:“此次南京之乱,参与的多是京营侵占军田的军官以及一些对摊丁入亩有所不满的士绅,纵观全案,确实有教唆蛊惑的迹象,几个关键的证人死的也十分蹊跷,但有一点很奇怪。”

    “历来阴谋诡计,搅弄风云,所图的不过就是浑水摸鱼,趁乱取利,南京最乱的时候,应该就是五军都督府被冲击的那一夜,当史可法姜曰广,赵之龙刘孔昭,张家玉张名振,都在五军都督府,而大半的兵马也都在五军都督府,内外惶恐之时,如果闻香教的人趁机作乱,攻取城门,放起大火,那必会造成大乱,继而轰动天下。”

    “这也才符合萧汉俊狠辣的性子,也不枉他的谋划。

    “但没有。”

    “从后方奏报看,当夜除了五军都督府之外,其他各处都十分平静。”

    “现在陛下召回赵之龙和刘孔昭,兵权全归于史可法,事权统一,南京就更是不会乱了。”

    “这不似萧汉俊的风格……”

    “但从于五于六中毒,到五军都督府的混乱,一切的一切,天衣无缝,恰到好处,背后策划的人,手段极高,从这一点上来,又极像萧汉俊的手法。”

    “因此,臣也是不解了。”

    ……

    朱慈烺听完沉思,缓缓说道:“是啊,这也是朕不解的地方……也许是朕多疑了,这件事根本就没有萧汉俊的参与,不过就是南京勋臣胡乱作为,飞扬跋扈惯了。”

    堵胤锡拱手行礼,不再说。

    等他退下,朱慈烺在殿中踱步---和堵胤锡的谈话,令他思想开阔,隐约的又想到了更多,而和最后一句话相反,他现在更加确定,南京之乱一定有萧汉俊的参与。

    为什么呢?

    南京勋贵固然有贼心,但却绝对没有贼胆,他们贪图利益,聚集生事,向朝廷施加压力,或是可能。但真要鼓动军官们攻击五军都督府,造成大乱,他们是绝对不敢的,从锦衣卫的密报以及当晚的混乱就可以知道,赵之龙和刘孔昭都是有点气急败坏的,照刑部的审理和证据来看,他们两人连同南京勋臣,所为的就是制造声势,给史可法和朝廷施加压力,但绝对没有想到冲进官署,只不过因为人群聚集太多,超过了他们的想象,因此也才挣脱了他们的控制。

    但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于五于六的死,于家老母的出现,都是精心策划,绝非临时起意,也非南京那些酒囊饭袋的勋臣可以做到的。

    “萧汉俊,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朱慈烺轻轻问。

    ……

    随着时间的推移,史可法查到的证据更多,眼见无法抵赖,魏国公徐文爵第一个承认,说的确是默许和纵容军中的老部下到五军都督府门前抗议了,但于五于六的死,以及其后的冲击官署和打砸烧抢,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他绝对没有授意。

    接着,定远侯邓囿和灵壁侯汤国祚也先后承认,他们纵容和默许了。

    只有安远侯柳祚昌的家仆供述,说安远侯告诉他们,“可以搞一点事”。

    相比其他勋臣的承认和家仆的指控,柳祚昌却是死鸭子嘴硬,坚不承认,或许是他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太多,一旦承认就会大祸临头,又或者是他赌徒的性子使然,既然咬紧牙关,一开始就不承认了,那以后也不会承认,要赢就赢大的,要输就输的彻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整体的突破点,也出现在柳祚昌的身上。

    不但他的家仆,就是赌坊里的一个赌徒最后也站出来指控柳祚昌,说他亲眼见到,柳祚昌和毒死于五于六的那个军官见过面,还经常听柳祚昌咒骂朝廷,念叨朝廷对他不公,最近要干一件大事。以报复朝廷。

    而面对柳祚昌的喊冤,赌徒则说,自己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冤枉侯爷啊?

    事关重大,史可法六百里加急请示朝廷,说要搜查柳祚昌的侯府。

    隆武帝同意。

    最终,不但从柳祚昌的侯府中搜出了私藏的兵器,而且搜出了他和定远侯邓囿、灵壁侯汤国祚密议不轨的一些证据。

    到此,三人的罪行确定。

    另一方面,史可法在军中的调查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不但知道赵之龙刘孔昭当日是故意躲着他,以逃避责任,更清楚确定了他们两人暗中阻挠清田,利用部下的名字侵占军田以及贪污军饷的事实。

    ……

    事关勋贵,南京刑部不能决断,厚厚的卷宗,送到了北京,交陛下圣裁。

    隆武帝尚没有“决断”,都察院的御史却已经纷纷上疏进言。要求严惩南京勋臣。

    “太祖高皇帝虽有遗训,要善待勋臣,然谋逆不在其列。”

    “攻击官署,视同谋逆!”

    “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何况勋贵乎?”

    “如不严惩,何能对得起当日死难的百姓?”

    御史上下,一片喊杀之声。

    ……

    虽然朝议汹汹,但勋贵毕竟是勋贵,而且就在这中间,宫中传出了喜讯,娜仁贵妃为陛下诞下了一个皇子,这也使娜仁成为了第一个为大明皇族诞下皇子的蒙古女子。

    而据坊间传言,说陛下对娜仁十分喜爱,身为蒙古女子,娜仁骑马射箭,样样在行,常常和另一位妃子淑妃娘娘李氏一起,在宫中校场策马扬鞭,斗剑论武。

    宫中有校场,妃子斗剑,论起来,不但是大明,就历朝历代也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情。

    对此,很多文人都是摇头的,觉得陛下对后宫太宽纵了,不要说皇帝,就是贩夫走卒,也不能让女人在家里这么放纵呢?

    更有人觉得,宫里这么闹,迟早要出事情的。

    有御史风闻弹劾,但泥牛入海,毫无回应。

    有诞下皇子的喜讯,加上皇明历来宽待勋贵的传统,很多人都以为,徐文爵赵之龙刘孔昭等人一定会被轻放。

    当然了,也有人对娜仁贵妃诞下皇子有所忧虑,虽然陛下已经有两子,且大皇子已经是太子,但面对娜仁贵妃的皇子,他们总是有些不安。

    ……

    而隆武帝的决定,很快就公之于众。

    “南京之乱,罪在用人,朕躬难辞其咎,斋戒三日,以为遇难者默。”

    隆武帝先自己请罪,然后再说对徐文爵等人的处置。

    “魏国公徐文爵,贵为国公,世受国恩,不思为国分忧,反而阻挠国策,暗中鼓动,酿成南京之乱,危及国家,当论死。念及先祖功劳,减等处置,褫夺一切封爵,贬为平民!”

    “定远侯邓囿、灵壁侯汤国祚除爵,充军河套!”

    “安远侯柳祚昌罪尤其大,为常赦所不原,除爵,抄家,斩!”

    “赵之龙身为南京留守,执掌南京兵马,然就任以来,侵占军田,败坏军政,于治军练军无一所长,辜负圣恩,是日之乱,更是藏于营中,坐观时变,其心可诛,其后又贿赂大臣,欲掩盖罪行,蒙骗于朕,罪不可赦,除爵,斩,抄没全部家产,家人流放河套!”

    “刘孔昭身为操江提督,和赵之龙同罪,除爵,斩,抄家,家人流放河套!”

    “以上所抄没金银,全部用于赔偿当日在南京动乱中死难的将士和无辜的百姓。”

    ……

    圣旨一出,整个京师都为之震动。

    虽然在这之前,众人愤慨,御史言官纷纷上疏,要求严惩南京勋臣,原本以为,他们要一斤,陛下最少也要给八两不是?毕竟朝廷一直都有宽待勋臣的惯例,但没有想到,他们要一斤,陛下居然真就给了一斤,对南京勋贵并没有太多的宽容和减免。

    爵位最高的徐文爵被贬为了平民,等于十代繁华,毁于一旦,大明再无徐家的世爵了。

    幸运的是,他保住了性命。

    相比之下,定远侯邓囿、灵壁侯汤国祚,安远侯柳祚昌等人就惨了,原本以为就是一顿板子的事情,想不到最后竟然是流放或者是杀头。

    “陛下,不能这样啊,我们是勋臣啊,我们对大明有功啊~~”

    但最惨的还属赵之龙和刘孔昭,不但抄家,而且连性命也丢了----就舆论来说,对他们两人的议论也是最多的,人们纷纷说,隆武陛下最怒的也许并不是赵之龙和刘孔昭参与鼓动闹事,而是朝廷将南京京营和水师交给他们,而他们两人却没有交出令隆武陛下满意的答卷,即便隆武陛下派了张家玉张名振这两条鲶鱼到南京,操练精武营,都没有能唤醒他们,也因此,旧怒加上新罪,隆武帝对赵之龙和刘孔昭从重处置,也就不奇怪了。

    其他几个参与其事的勋臣,因为罪行较轻,所以没有受到处置,不过却也被严厉的斥责,并要求他们认缴金银,以为赎罪。

    南京勋臣本来就不多,经此一次,所剩不过两三家,而且全部被隆武的雷霆手段所震撼,再不敢对朝廷的政策阳奉阴违,暗中阻挠了。

    清查军田和摊丁入亩,自从再没有人敢阻拦,在南直隶顺利推行。

    ……

    “冤枉啊~~”

    被判处极刑的赵之龙和刘孔昭最为震撼,虽然他们已经有不好的预感,预料到自己的爵位可能不保,但万万没有想到,不但是爵位,连身家性命竟然也是被剥夺了。

    因此,狱中的赵之龙和刘孔昭都是大喊冤枉,而令人想不到的是,赵之龙竟然使出了一个救命的绝招,那就是他家中有成祖文皇帝亲赠的“丹书铁券”,而这一次被他携带到了北京,就他好像早就预料此行不妙,因而提前将丹书铁券带在了身边一样。

    何谓“丹书铁券”?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卷:用铁制的凭证。

    简单讲,就是皇帝亲写的免除勋臣后代死罪的圣旨,铁制,世袭传递,主要是笼络勋臣的一种手段,朱元璋在世时,特别喜欢给勋臣们颁发丹书铁券,不过等到他变脸,要清算勋臣之时,那些被勋臣们整日供奉在正堂的“丹书铁券”毫无作用,屁毛都不管。

    真正是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明末,为了安抚魏忠贤,崇祯皇帝还曾给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颁赐过铁券。但魏良卿最后也没有逃过一死。

    喜欢崇祯十五年请大家收藏:崇祯十五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