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5章 鸢飞草海
    第136章 鸢飞草海

    容士毅,是容士弘同父异母的弟弟,他比容士弘小十多岁,今年还不到四十。

    海光集团是容士弘打下的江山,那时候容士毅还是学生,后来在海光做了十年管理后,容士毅选择出来单干,于是便有了海联百货。

    凭借兄长的影响和自己的人脉关系,海联百货发展迅速,旗下签约了众多品牌,在商业综合体的路上越走越稳健。

    不过时年来说,人们更熟悉的一个词叫做“城市摩尔”,摩尔是英文音译,即是复合商业业态的大型购物中心,这个词被沿用多年,带着一种后来人不甚明了的先潮感。

    容士毅的经营模式,“克隆”这个词非常贴切,他把各品牌方视为基因,内部进行排列组合,形成固定的商业模型。剩下的便是往大城市的繁华区挺进,或是拿下一栋楼的经营权,或是自建海联广场。

    他的这番商业理念,与当初韩亮亮说与苏清石的不谋而合,广福珠宝便是海联百货的大客户。也正因这里面的关系,韩亮亮说动了容士毅来一趟南镇。

    容士毅有些不解,海光与雷石的一些合作他是清楚的,惯常来想苏清石应是通过容士弘牵线,没想到却跳开海光,经由了珠宝商这层关系。

    此行更多是出于韩亮亮的面子,说起一个灯饰企业与海联百货所能产生的联系,无外乎寻求加入这样的事,出发之前容士毅已在心里否了这件事,在他看来,灯饰更适合出现在专类的家居卖场。

    但来到南镇之后,容士毅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因为他赶上了南镇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土地出让,这绝然不是巧合。

    这件事在南镇吵得极热,在业界引发的兴致远超从前任何一桩,即便注定无法参与的人们也翘首以盼、每日打着各种小道消息。

    只因这一次所标出来的一个数字,几乎颠覆了南镇人对这片土地的认知,从前人们只觉得南镇富起来了,这一刻才意识到,随灯饰而崛起的头部大商,早已称巨称豪了。

    70亩草海,镇上定了价,8100万元。

    这个数字本不惊人,如今在南镇随随便便拍一块地都得破亿,它的惊人之处在于,这不是拍地价,而是年租金!

    一改往常价高者得,南镇先行定了基准,也学会了只租不卖那一套。

    苏清石与容士毅从迎华街出发,仅过了十分钟出头,车便停了下来,出现在容士毅面前的是颇为广袤的绿地,远处的房舍被衬得像几个小土堆。

    空中有鸢盘旋,飞得不高,可见翼下白斑,偶尔一声唳,彰着猛禽之势。

    不知不觉间,容士毅的一些想法悄然在变,一开始他觉得8100万年租,对南镇这个地方来说太夸张了,从没听说过天底下有哪个镇子值得起这样的地价。

    但亲临之后又让他觉得,这里的优势着实令人羡慕,地段价值有许多说法,但与城市中心的距离成正比无疑是铁律,十分钟的车程太诱人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70亩地大有可为,在这里建灯饰卖场,考虑到闭合性围合性,某种意义上说比迎华街更有空间价值。

    “容总,镇上有六万多户籍人口,数据上说人均存款已超过六万元,此外还有二十多万外来务工人员,再加上南镇周边的榄山、凤德等镇,这片草海足以覆盖百万以上的人口。”

    “我虽不做灯饰,但也看得出苏总眼光独到,南镇会不断向外扩,慢慢地这里就会被别的集群所包拢住。”

    苏清石却笑道:“我想和容总说的是南镇这片地域的消费力,不知容总有没有兴趣,与我联手竞这一片草海?”

    容士毅立时眯眼,“你想把海联百货搬到南镇?”

    苏清石点点头,“并且这还关系到能不能拿下这片草海,灯饰在此的二次聚集、灯饰产业的南镇副中心,是他们必然要打的牌。财力上也要比雷石雄厚得多,各种馆、各种厅、各种国际潮流,灯饰上什么花样都玩得出来。”

    “看不见的消费力是商业陷阱,苏总未必太理想化了。”

    “容总不妨反过来一想,南镇除了不缺灯别的都缺,产业越红火越凸显服务业的匮乏。南镇人在这里买不到一双跑鞋、外国人在这里吃不上汉堡,所以在去年镇上就有了服务业扶持款,凡是在南镇开服务类店面的都有高额补贴。如果容总肯加入,我们可以把这类补贴做成集中申请。”

    容士毅心说好家伙,财力不敌对方不仅丝毫不怵,这人还在反向盘算着从镇里抠钱,保不齐还能来个前后一抵,立时成了年租金减扶持款,真是有招啊!

    再一想,有此联手的话,雷石的这份竞标案自然显得与众不同,一边做灯饰一边做配套。海联百货的定位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站解决综合需要的场地,这在南镇有开创性的意义,在遍处灯铺灯街灯饰厂的南镇,头一次有了生活商圈。

    在商业逻辑中,只要聚来了人,便具备了一切的前提。经苏清石这么消费扶持一通说下来,已让容士毅有些沉浸,俨然这是另一桩属于另外人的生意,不与海光接洽也就想得通了。

    同时,容士毅也嗅到了“试点新扩张”的意味,海联百货的克隆还远远不够,县一级几乎没有涉足。放眼全国经济势头高涨,中江更是在着力打造“一镇一品”,纺织、茶叶、花卉,科研创新加注到产业竞争力,在这奔富路上各出法宝,综合性卖场、消费中心都是空白。

    和苏清石打了没几日交道,却让容士毅多有印象深刻之处,这人面上不疾不徐,实际早已心有所定,莫被他悠哉平和的表象欺骗了,等他一个俯冲,蕴着不止不休的强劲。

    这般说来,与还在盘旋的长鸢,像了九成。

    这不只是雷石和海联,和雷石同竞草海的人,更是如此。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间还有一道信心,他的那位兄长是极为挑剔之人,雷石能入他的眼必有过人之处。只是没想到的是,“容氏双雄”都与雷石建立了生意,来的这么早还显得有些紧促。

    话说自打来到南镇,容士毅便有一种奇异的感觉,这里不大,正因为不大才显得更浓郁。

    如果说生意是永恒的博弈,那么在这一亩三分地,就像浓缩之后的角斗场。

    一拳到肉,立马就能听到喝彩,一拳打空,会听到对面的喝彩。仿佛天底下的灯饰强人都在看台上,随时都能面对面,简直是前所未见的行业奇观!

    这并非感官使然,而是有恐怖的数据佐证,这小小南镇,已在逼近全国民用灯饰市场的70%,年产值超过210亿。

    最强的人,当然都在这里!

    苏清石等待着容士毅最后的点头,心里则准备着另外一份草稿。

    对他来说,始终挂着一件事是奢侈的,这个脑子不仅要飞速运转还得面面俱到。并在这个过程中,试着找到十几年来天南海北、昨夜星辰明日晓风之间的,新路径、新网道,甚至新活法。

    从前苏清石是创一代的中生代,当时间来到今天,南镇的“创二代”在塑立中坚、“创三代”跃跃欲闯。

    苏清石已没法从南镇得到依靠,反倒是越来越多的人都在看着他,有人要借势做大、有人要乘势而起。

    苏清石却像行走在天地茫茫的地方,前面有没有光,又能否拾光而起,许多时候他也不知道,但他得探一探,至于探到探不到,那是另一件事。

    他的心里素有一些朴素的念想,最早可以追溯到有夜晚的存在就有灯的需求,这个辩证的东西,却是十九岁时决定一闯的莫大动力。

    今天对他来说,则变成了——

    既然选择吃这碗饭,那就不要矫情,那就不要觉得尽处事端、百无从心,把一切看成常态,包括所拥有的以及生意场上的意外。

    ……

    .

    树下小酒馆提醒您,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