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887章 苏谨的理论
    虽然气恼谨弟又一次无情的抛弃了他,但看到苏谨发回的电报,朱棣还是决定暂时原谅这个‘拔D无情’的男人。

    “对马岛。”

    朱棣指着舆图上,位于朝鲜南端外不远处的海岛:“谨弟判断,英国佬已在对马岛修建临时机场和港口,要咱们小心戒备。”

    姚广孝点点头,一脸严肃:“前元也曾攻占过对马岛,此处岛屿的地理位置不输于耽罗岛,确是一处屯兵的好地方。”

    说完,老姚同学苦笑看着朱棣:“陛下,需要贫僧发廷议塘报,将兵权还于苏大人吗?”

    “先不急。”

    朱棣还没说原谅苏谨呢,凭什么给他兵权?

    更何况现在战况未明,自己就急着将兵权给他,岂不是说自己被吓着了?

    开神马玩笑!

    我,永乐大帝、大明第一北伐小能手、长在马背上的男人,会怕了区区洋鬼子?

    不过朱棣也不是莽夫,在战局失利的情况下,自然不会贸然进军。

    “告诉辉祖,让他收束兵力,将平壤一线先给朕守好。”

    朱棣眼神冰冷,却跃动着异样的火光:“朕倒要看看,这些英国佬还能玩出什么花样?”

    “遵旨。”

    ...............

    徐辉祖接到电报里传来的圣旨,悄悄松了口气。

    他就怕陛下龙颜震怒之下,不管不顾的命令他出兵进军。

    在敌情未明的情况下,远征军很可能会再次吃个大亏。

    不过看样子,陛下还是曾经那个陛下,未曾有一丝丝改变。

    接到圣旨之后,徐辉祖立即下令,依托大同江沿岸,以平壤、顺川、南浦三城为主,构筑百里防线。

    深知英国人的武器犀利,靠以往的守城方法一定会吃大亏,徐辉祖按照战前思路调整布防:

    “把晋国公给的那点东西全拿出来,让工兵营按照布防图去布置!”

    “三日之后,我不想看到一个英国佬迈过老子的防区!”

    “喏!谨遵大将军命!”

    随着徐辉祖一声令下,大明远征军的仓库被全部打开,一件件知名或不知名的物资、装备被拖了出来。

    工兵营三千多名士兵,带着役夫迅速投入到布防工程中。

    仅仅三日,一座座火力地堡、岗哨、碉楼、战壕、观察哨拔地而起,蔚为壮观。

    哪怕是原本的城楼防御,均被徐辉祖下命拆除,改成了防御火炮为主,水泥钢筋混合的堡垒。

    有些不适合改造的城墙,则被他做成了诱靶,旨在消耗敌军的火药。

    以平壤为中心,大同江为依托,阿虎飞岭山为屏障的平壤防区,仅仅三日就初具雏形。

    剩下的就是在接下来的时日慢慢加固、调整。

    工兵营将地堡搭建好后,主要精力就放在战壕的修建中。

    一旦接敌,战壕就是战士们的生命线,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位置。

    虽然目前还不清楚英军参战的具体部队编制、人数,以及火力配备。

    但徐辉祖清楚,接下来他们的日子不会太好过,必然面对英军的全方位进攻。

    就在布防初步完成当夜,他收到了苏谨的电报。

    虽然苏谨也不清楚英军的具体参战人数,但他料定接下来的战事,徐辉祖这边必然要承受更多来自正面的冲击。

    而他的主要精力,也必须放在防御战术上。

    好在过年的时候,苏谨就和他聊了不少关于防御热武器的战壕、阵地构建的问题,他亦深以为然。

    尤其是在战壕的布置上,满满的全是细节。

    比如在大同江沿岸的战壕布置,可不是仅仅挖个壕沟那么简单。

    防炮洞、猫耳洞、连环洞、隐蔽所、十字交通沟等等,具一一早有标注,形成规范。

    苏谨明确要求,所有观察哨之间的距离决不能过远。

    尤其要在高地之间,建立足够的防御支撑点,并建立、形成网状战壕结构。

    阵地与阵地之间距离,要在控制在八里地之内,以六里为佳。

    在主要战壕之间,至少建立2——3条交通壕,以及隐蔽所和猫耳洞的挖法等等,十分繁琐而又细致。

    硬件配置完,软件的要求也不会少。

    苏谨提出,不仅主力部队要严格按照士兵操律规范位置,不得擅自调动外,

    预备队集结的位置也十分讲究,必须保证能以最快速度,到达任何一处需要支援的位置。

    同时构建起的每一道防线交汇之后,必须呈网状且能让火力形成立体化,达到防御的理论最佳化。

    徐辉祖初听到这些理论的时候,觉得甚是不错,颇为赞同。

    但当他行军之时慢慢回味,再结合眼前的战场形势,顿时对苏谨惊为天人!

    他怎么也想不通,苏谨打过的最大的仗,也不过是剿灭数千人的海盗土匪,

    为何会对大兵团作战如此精深?

    他提出的每一条构想,甚至压根不需要徐辉祖去质疑或者改变,就像是早已在战场实践过无数次一样。

    有时候他忍不住怀疑,即便是陛下亲自来前线,恐怕也做不到如此完美的布置吧?

    对于能直接抄作业这种事,徐辉祖自然没有刚愎自用的念头,

    更不会觉得这是苏谨的东西,自己用起来丢人。

    他当即直接照抄,再加上自己对战防的理解,进一步完善了阵地布防。

    徐辉祖心里清楚,这场防御战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各个火力点的火力持续性,以及生存率的高低。

    所以第一道防线,往往是最重要的。

    因为这是一道需要保证持续输出的战壕。

    那么在这道战壕上,如何布置火力点,就是最为关键的任务和难题。

    然后就是第二、第三道,甚至是第四道防线的布局,以及防线侧翼火力掩护的处理。

    还有隐蔽所、弹药所如何布置?

    如何才能提高步兵在战壕中的机动和补给能力...

    仅仅几日,徐辉祖就感觉自己脑浆子都快烧干了。

    若不是有现成的作业可以抄,他甚至怀疑自己会不会像伍子胥一样,一夜之间白了头。

    就在徐辉祖忙着布置,和对阵地进行微调的时候,对岸英国佬的第二皇家集成旅,已将沙里院攻破。

    同时,英国皇家第三舰队,就是偷袭李景隆部的那支舰队,也开始向位于南浦西南的瓮津城发起进攻。

    徐辉祖本想着稳定平壤防线后,再南下将瓮津继续巩固。

    只可惜英国佬不给他这个时间。

    无奈之下,只好下令瓮津部队弃守这座孤城,调兵退回南浦驻防。

    而平壤一线的大战,也将一触即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