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
对于这个老邻居,河北的百姓并不陌生。
早在西汉建昭二年,也就是公元前三十七年,扶余王子朱蒙逃离扶余国,并来到卒本扶余,在这里建立了高句丽国。
因为和扶余天然的敌对性,在二百余年中高句丽一直在和扶余进行漫长而又艰巨的军事战争,并且逐渐膨胀的野心也致使了东汉王朝对其的军事行动。
不过汉朝大军一来他们便躲到深山老林中去,东汉也一直没有彻底去除掉这块芥藓之疾,逐渐发展起来的高句丽从东北向辽东半岛扩张,同时占据了朝鲜半岛北部,和南朝鲜的两个本土国家百济与新罗并列为“朝鲜三雄”,后世称其为“三国时代”。
在中原的五胡十六国时期,一名高句丽贤王——小兽林王继位,从中原引进了佛教,并且设立“太学”、改革军队,让高句丽国力暴涨。
等小兽林王死后,他的儿子好太王继位,对百济和新罗采取了更为激进的军事行动,甚至有史料记载好太王曾一战攻克了扶余64个城池,1400个村庄。
至于现在的高句丽王,则是好太王的儿子长寿王。
长寿王在高句丽的历史上也算是一个猛人,他在趁着拓跋焘和北燕的战争中夺取了辽地,原西汉时设立的玄菟郡、乐浪郡、临屯郡和真番郡等四汉郡也都落入了高句丽手中。
就在前不久,一方面是为了躲避强大的刘宋,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对百济和新罗的控制,这位长寿王将高句丽的都城从从东北的国内城迁至位于汉江平原上的平壤城,从此平壤也就成了朝鲜半岛历代势力的政治中心。
对于如何攻打高句丽,刘义真也做到了心里有数——
巨舰加大炮!
走陆路的结果,杨广和李世民都尝试过了,不说不行,但至少很难。
而刘义真从来没想过要在高句丽身上耗费太长时间。
一个月?
有点急。
那就三个月好了。
有王镇恶、朱龄石、檀道济等名将组成的团队几日后就拿出了一套可行的方案。
刘宋海军从河北的卢龙港集合,并且兵分三路,依次直接朝高句丽三座靠海的城市——历林口(大致为今营口)、卑奢(今大连)、丹东(今丹东)发起攻击。
等到拿下三座城,保证后勤后,大军便可从海上突袭高句丽的国都——平壤!
“但从海上进攻这一点暂时不能暴露。”
从大海进攻,最关键的就是要快,不能拖。
慢了,很可能会导致敌人坚守城池,错失机会。
所以在刘宋海军行动之前,刘义真还要给高句丽放几个烟雾弹。
第二天,一篇讨伐高句丽的檄文便被发放出去。
上面列举了这些年来高句丽军队对幽燕之地百姓的侵扰,并站在了道德和法理的制高点狠狠鄙视了高句丽国的诞生,在最后刘义真更是号称要发兵十万攻打高句丽国。
甚至刘义真还亲自前往了蓟县检阅军队,释放着极强的进攻信号。
消息传到高句丽这,他们的长寿王也是懵了。
从北魏被刘义真灭了的时候,长寿王就知道事情不妙。
不过按照他的预判,刘宋拼尽全力灭亡北魏,还出塞完成了封狼居胥的壮举,总该是要消停一阵了。
在刘宋消停的这段日子,便是他长寿王大展身手的时候,到时候只要几篇表文送到长安去,再送一两个王子去,那按照天朝上国以往的尿性,大概率就不会找高句丽的麻烦了。
毕竟据这位长寿王所知,北凉还占据着河西走廊呢!刘义真没必要舍近求远的来费力征讨他。
但很显然,这位长寿王的判断错了。
宋军十万大军已经在蓟县集结完毕,随时都有可能迈过辽西走廊来攻打高句丽的核心腹地。
“这可如何是好?”
平壤王宫中长寿王急的好像热锅上的蚂蚁。
“那刘义真发的檄文着实可恶!”
“什么我高句丽屡屡侵犯他大宋边境,饶他大宋之民……”
“那时候他们汉人的晋室都被赶到南蛮之地去了!他刘氏更不是朝廷的主人,他们怎么有脸面发出这种檄文!”
十万大军!
十万!
要知道整个高句丽才不到九万户百姓!
整个高句丽的正经军队也才三千人,算上一些战力低下的郡兵,充其量凑个五千,再临时征召一些农夫、囚犯,就算成一万可用之兵好了。
一万对十万。
这怎么打?
更别说刘宋的军队都是刚刚扫平天下的无敌之师,连强大的鲜卑人都被其打败,长寿王实在没有勇气去和刘义真硬碰硬。
“大王!”
这时长寿王的儿子高助多向长寿王请战。
“外邦入侵,唯有一战!”
“他刘义真虽然兵多将广、智勇双全、无敌于天下,手下更是有如王镇恶、朱龄石、朱超石那般的猛将,但他们不是没有弱点!”
“从河北过来,势必要穿越四百里辽西古道,那里尽是些沼泽沙坑,并不适合大量器械、车辆通过,所以宋军必然无法运往前线太多粮食!”
“只要我军能顶住宋军第一波攻势,并不断派骑兵截断宋军粮草,那宋军大军必然会陷入无粮的窘境,时间一长的话,宋军必然撤退!”
高助多甚至有着更强的野望:“只要宋军撤退,我等就能趁势追杀,甚至能一举消灭这支大军,杀死刘义真!”
“宋军刚刚平定河北,若是大军尽没,天子身死……父王!我高句丽未必不能如鲜卑那样入主中原,成就霸业!”
“嘶!!!!”
所有人都被高助多口中的王图霸业给惊到了。
就在大家想着怎么应对宋军的时候,高助多居然已经开始计划反攻河北了!
长寿王更是不由自主的高喊:“妙!妙!”
“这确实是一条妙计!说不定真的能将宋军杀个大败!”
“即刻封你为高句丽大将军,领全国兵马西进,务必抵挡宋军!”
“儿臣领命!”
长寿王美滋滋的看着高助多英武矫健的身姿,向身边近臣夸赞道:“想不到吾儿竟有帝王之资!”
“得子如此,何愁我高句丽不兴!”
喜欢刘宋汉阙请大家收藏:刘宋汉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