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290 象园旧梦
    崔洐看着突然出现的竖子,拧眉问:“此时回来作甚?”

    崔琅只能乖觉一笑:“儿子听闻长兄来信……”

    崔洐扫了一眼妻子卢氏,冷笑着道:“你们倒是时刻记挂那逆子。”

    说着,面色更沉了些:“可他既平安无事,却至今日方才来信,任由家中上下为他一人安危忧心,此举又何曾将这个家放在眼中分毫。”

    言毕,即起身,冷着脸拂袖而去。

    “父亲……”崔琅忙跟出去几步,假意挽留。

    崔洐甩袖将他挥止,大步离去。

    崔琅又期期艾艾地喊了几声“父亲”,直到将崔洐的背影彻底喊没了,才转身回堂中,无奈叹气:“父亲又发的什么疯?”

    好不容易才等来长兄平安无事的消息,高兴还来不及,父亲却责怪长兄来信不及时,这种挑刺角度,实在是很稀奇。

    崔琅忍不住替长兄鸣不平:“长兄奉密旨行事,又被刺客追杀,按说本就不宜随意暴露行踪,且长兄行事定有自己的计划和安排……这是在行军赶路,又不是在替父亲跑腿办事,为何就要时时刻刻向父亲传达行踪消息?”

    “你懂什么。”卢氏叹气道:“千错万错都是大郎的错,他纵是刚从冰湖里爬上来,却也不该想着逃命或治伤,他就该排除万难,先给你们父亲写一封信……手边无信纸?这岂是借口?撕了里衣便是。还缺笔墨?这也不是难事啊,他若果真‘有心’,割破手指来放血,拼力写一封血书做家书给家中父亲报平安很难吗?”

    崔琅叹道:“……您果然是最懂父亲的。”

    总之,长兄不管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父亲都不会满意的。

    卢氏总结道:“归根结底,你们父亲最大的晦气之处便在于,他至今还未曾学会接受大郎并不是他和崔氏的傀儡,而是一个独立的人。”

    大郎的存在,在他眼里便是背离父权,挑战族规的象征,有此前提,自然做什么都错。

    包括大郎的生母郑氏……之所以至今仍被他视作心中的一根刺,其中的缘故也是类似的,在他眼中,郑氏性子太执拗尖锐,不懂变通,在他面前不够恭顺,且竟敢做出投湖自尽这等让他这个丈夫颜面尽失的举动——他的妻子,未经他允许,竟然胆敢自作主张去死,说好的女子以夫为天呢?

    在他看来,郑氏的死,是负气打在他脸上的耳光,是拿性命来反驳否定他这个丈夫的极端恶妇行径。

    这些年来,丈夫看待大郎时,何尝不是将那份对亡妻的不满,转移到了大郎身上?

    偏偏大郎又这般出色,纵是行事与族中相悖,却也仍得家主和族人重视。

    他这个做父亲的比不过儿子,便也只能借这“父亲”的身份来扬一扬威了。

    总而言之,有父如此,她大郎实在倒霉。

    想着这些,卢氏待远在汴州的大郎便又添怜惜。

    抛开想在大郎这棵大树下乘凉的心思不提,若是大郎果真肯给她机会,她也是真心实意想尽力弥补丈夫对大郎的诸多亏欠,甚至是以父为名的伤害。

    崔琅叉腰叹气,很是发愁:“父亲到底何时才能长大?”

    “他就是将自己看得太大了。”卢氏懒得再提丈夫,抬手点了点手边茶几上的信纸。

    崔琅便上前拿起信纸来看。

    这一看更觉父亲无理取闹——长兄在信上分明都解释过了为何迟来信的缘故了!

    崔琅看完信,随口问:“祖父可看罢信了?”

    这些时日,他看得出来,祖父很是挂心长兄。

    “自然看过了,这信便是从你祖父那里送过来的。”

    崔家消息灵通,实则在大郎这封信送回京师的前几日,家主已从各处探听到了大郎出现在汴州附近的消息,但汴州一带因战事初定而局面动荡,消息太繁杂,到底不好确定真假。

    直到今日大郎的亲笔信传回,才终于让人真正安心下来。

    “……长兄在信上说,他如今在汴州附近,那岂不是说明长兄与我师父在一块儿?”崔琅的眼睛忽然亮起。

    经他这么一提醒,卢氏眼睛也微亮:“应当是了。”

    母子二人就此事窃窃私语了片刻,决定回头写一封信到汴州,借回信之便打听一二。

    “不过……行刺长兄的究竟是哪一路人?”提及此,崔琅换上正色:“朝廷必然也知晓此事了,圣人是何态度?”

    “这些我哪里知晓,你若有心,回头便去你祖父那里多了解一二。”

    卢氏的眼神也有些说不上来的忧虑,难得拿如此口吻对儿子说话:“如今的局面与从前都不相同……你长兄在外不易,崔氏族中也并非风平浪静,琅儿,你也不能再一心只装着玩乐了。”

    崔琅沉默了片刻,点头应了声“是”,默默握紧了手指。

    又听母亲拿谆谆教导的语气道:“虽说母亲从未指望过你成大材,那顶梁柱咱虽做不成,好歹也要做个烧火棍……再怎么着,也不能沦为那拖后腿人人厌的搅屎棍不是?”

    面对这朴素的期望,崔琅眼角微抽,木然道:“……您还真是了解自己的儿子啊。”

    哎,那他就试着做一根烧火棍吧,烧火棍也能发光呢。

    天色将暗,先发光的是偌大的崔宅各处相继掌起的灯火。

    昏暗中,崔洐站在外书房廊下,影子在身后被拉长。

    他已在此处站了很久。

    廊下挂着的灯笼随风轻动,灯火明暗摇曳,伴着清辉月色,在庭院中投下一片银白,恍惚间,崔洐透过那片银白,似乎看到了一个半束着发的男童跪在雪中的情形。

    往昔画面在脑海中浮现,崔洐负在身后的手掌慢慢收紧。

    片刻,一名侍从走来,向他行礼传话,道是父亲寻他前去议事。

    崔洐回神,很快去了父亲的议事堂。

    崔据坐于上首,左右坐着的则是有资历威望的崔氏族人。

    崔洐行礼罢,便也落座。

    崔据先与诸人道:“大郎已无事了。”

    众族人大多舒了口气。

    “汴州与洛阳也平安无事。”崔据因苍老而日益沙哑的声音传入他们耳中:“所以,洛阳那些人很快便要有事了。”

    族人们听得出来,他口中的那些人,指的是与徐正业勾结的洛阳士族们。

    “但必然不止是洛阳的人……”崔据看向堂中的那座铜雀烛台,道:“我有预感,明后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崔洐脸色一凝:“父亲是说……她要对我们四大家下手了?眼下如此时局,她自己的皇位且要坐不稳,她怎么敢再对四大家下手,难道她要鱼死网破不成?”

    从前他并不信明后敢对士族下手,但先是裴氏,又是长孙氏……

    那妖后强势狠辣,为伤敌,全然不顾自损何几。

    正因她不管不顾也要铲除士族异己,现如今各处都乱成什么样子了!

    “正因她皇位不稳。”一名年迈的崔氏族人皱眉道:“越是这般关头,她自然越不敢大意松懈。”

    有稍年轻些的族人目色凌厉地道:“这是她的机会,却也是我等的机会。”

    他们一直未曾停下过与明后的博弈,但皆是为暗中不见血的对峙。

    接下来,却是终于要到真正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之机了。

    年轻的族人起身,向崔据深深揖手:“家主当早做打算了!”

    他们不愿退,也不能退。

    余下的族人们,包括崔洐,也皆看向崔据。

    崔据看着这些代表着整个清河崔氏的族人们。

    这些族人们眼中有不肯退让妥协的决心,也有数百年传承之下仍未消退半分的自高与野心。

    他们各抒己见。

    他们也很快提到了崔璟——那个昔日并不被他们认可的大郎。

    “……大郎虽叛逆,但若有家主出面说服,与他言明利害关键,未必不能令他醒悟。”

    “大郎任性妄为多年,值此紧要关头,也该为族中打算一二了!”

    “家主……”

    崔据抬手,打断了他们的话,面上看不出情绪:“此事我自有打算。”

    身为家主,他是该早做打算,他也一直在为这一日做着准备。

    再有,他不仅要为崔氏事成而做准备,同样,也要为崔氏事败做准备。

    大郎此时身在汴州,便也身在局中,每一步都不可大意行之。

    片刻,崔据开口,接过方才那位年轻族人的话:“太子无能,不足以支撑大任……崔氏不可重蹈长孙氏覆辙。”

    语毕,他自袖中抽出一封密信,放到身侧的檀木茶几上,苍老枯皱的手指将那封信缓缓推至茶几边沿处。

    “数日前,我得此密信,你们先看一看。”

    那年轻的族人正色应“是”,恭谨地上前取过那封信。

    烛台之上,烛火轻摇。

    甘露殿中,那扇百鸟朝凤的屏风后,圣册帝斜靠在榻上,闭着眼睛,不知何时陷入了梦境。

    那梦境潮湿昏暗,有着刺鼻的气味,那是自象园飘来的气味,似一张无形的大网,将他们母子三人死死地困在那段艰难寒冷的岁月中。

    阿效手上长满冻疮时,发高热请不到太医时,她也试着求了所有能求的人,她见不到帝王,便去求位份高些的宫妃,但她极不容易做出来的点心,只会被那些宫妃身前的宫娥鄙夷着打翻。

    那些倨傲的宫妃们还会拿帕子掩着鼻子,讽刺她身上有象园的气味,还有灾星的晦气。

    一位喜穿紫色的贵妃在皇后处受了委屈,转头拿她撒气,随意编造了个名目过错,让她跪下赔罪且不够,又令宫娥掌她的嘴。

    纵是梦中,那种无力的屈辱感,仍再一次将她笼罩。

    她的嘴角溢出血丝,但她不想再求饶了。

    越是如此,那位贵妃越是不悦。

    就在对方走来,拿涂着蔻丹的手指拔下她发间银钗,在她脸上饶有兴致地比划时,问她怕不怕毁了这张脸时,一道小小的身影扑来,将对方生生撞倒在地,又朝那名钳制着她的宫娥的手臂上狠狠咬下去。

    小小的女孩子手心里全是汗,拉起她就要跑。

    但怎么可能跑得掉?

    自有宫人将她们拦下。

    幸而动静闹得太大,引了其他宫妃过来,那名贵妃便暂时作罢。

    但也只是暂时而已。

    夜深,小小的女孩子跪在廊下,她问——可知错?

    小女孩跪得笔直,似有些委屈,竟答她——阿尚不知。

    她便令那小女孩伸出手来,让嬷嬷拿戒尺打了下去,再问。

    小女孩疼的抖了一下,却还是答——阿尚还是不知。

    她便让嬷嬷再打。

    她并不是要“打到知道为止”,她只是需要阿尚记下此时之痛,长下记性。

    最后,她告诉阿尚——你错在并无善后之力,却仍要强出头,看似在帮母妃,实为害人害己。

    但她记不清阿尚当时的反应了。

    许多事她都记不清了,那段日子为了活下去已经很难了,她没有太多的心思去留意那个健康的孩子。

    但有一幕,她记得很清楚,总会出现在梦中。

    昏暗的廊中,瘦弱的小男孩,偷偷将一颗坏了的荔枝塞给那个小女孩,她远远看着。

    那时她在想,她一定要离开这里,后来她果真离开了。

    之后,她便想,要站的再高些,竟也如愿了。

    她成了皇后,她的孩子成了太子,似乎世人能想到的高处,也只能如此了,她一度也开始感到满足了,甚至感到愧疚不安,思虑着要不要坦白一切。

    但她偶然间知晓,一切并非如表面看来这般简单,那个看似公正伟岸的帝王,竟不过是在利用她和她的孩子。

    他知道一切,他掌控一切,他根本不需要她的“坦白”。

    她觉得愤怒,觉得恐惧,但更多的是讽刺与悲凉。

    所以,这一切都会消失。

    但她不能让这一切消失。

    非但如此,她也决不允许其他人来掌控她的命运,哪怕是所谓帝王。

    所以她开始暗中笼络大臣,她开始不择手段谋划一切,她甚至做了一件大胆包天,足以诛灭九族的事……

    但她不悔。

    她的每一步都走在最正确的棋路上,她愧疚过,但她从未悔过。

    是啊,她愧疚……尤其是作为一个母亲。

    圣册帝缓缓张开了眼睛,有着片刻的失神。

    “此次,是朕错怪你了……你并非是要与朕作对。”

    她声音极低地自语,似有若无地叹息着。

    “可为何,你就是不肯认朕,不愿坐下来与朕好好说说话呢。”

    总要长谈一场,她才能知道她的阿尚如今究竟是何想法,她才不至于被迫去疑心自己唯一的血亲骨肉。

    “陛下,您醒了……”

    守在屏风旁的宫娥闻声上前侍奉,一名半披着发的俊逸男子也连忙取过明黄外袍,上前替女帝披上。

    今天花了四个小时整理了接下来的细纲,发现还有崔家和女帝的线要写,所以还是没能切回宁宁,明天一定!(吉祥的爬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