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没的他都有,还能给他什么珍宝?
说起来,真不知道谁是皇帝了!
秦霄越想越气。
许墨公然地捞银子,皇城司记下来又如何?
商人照样送,许墨照样收!
双方都是不怕死啊。
想到这儿,秦霄突然灵光一闪。
有了。
知道赏他什么了!
秦霄忽然间,仰天地呵呵一笑:“那小子受贿的记录,皇城司都快记满一本了。”
“里面任意地一项,都足够他砍头的。”
“既然是给好处,那不让他砍头,我看这恩典就很高!”
“抹去一页,等于让他少死一次。”
“好,就这么办,传圣旨,叫许墨办事,办成了,朕就将他受贿的事迹抹掉一项。”
秦化宣闻言惊呆了。
他一直听到最后,才跟上了秦霄的脑回路。
秦化宣无语,但不管怎么样,也算秦霄让步了。
许墨做的事情,放到明面上来确实不好。
而且皇城司都做了记录,等于许墨的把柄都在秦霄的手里。
秦霄撕毁一页,等于是去掉许墨的一个把柄。
看起来有些奇怪,但不失为一个法子。
不过,以他对许墨的了解,这样做,许墨照样不满,只能说怨气不会很深罢了。
而秦霄,却仿佛找到了一个日后如何控制许墨的办法,格外的高兴。
这把柄,说起来也是许墨主动让皇城司记的。
秦霄现在用这把柄向许墨示好,就算许墨生气,也无可奈何了。
有了主意,秦霄也不墨迹,很快写了圣旨,让杨达送给许墨。
国事还是重要,秦霄不打算再跟许墨赌气了。
秦霄相信,圣旨一下,许墨不敢抗旨。
毕竟,自己主动向他示好。
杨达领了圣旨,不敢怠慢,立刻直奔许府。
……
许墨此时正在府中,一妻一妾两个美人陪伴左右,惬意得不要不要。
但杨达进来,高喊一声圣旨到,打破了许墨的宁静。
听到是圣旨,除了许墨,所有人都纷纷跪下。
许墨打着呵欠,慢慢地从躺椅上起身:“这老头子又搞什么东东?”
“有什么事赶紧说。”
许墨是拍着呵欠地跪下。
再不满,毕竟是面对圣旨,许墨也知道不能乱来。
杨达见状眼角直抽,好在他已经习惯了许墨的与众不同,当即读起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许墨忧国爱民,主持皇室俸禄,对宗亲藩王的见解深得圣之赞赏!故而,命宗正卿许墨,全权处理宗亲俸禄的事宜!”
”钦此!”
杨达读完圣旨,不等许墨开口:“许大人,皇上还另外有赏赐。”
说着,杨达走到罗琮面前。
罗琮是杨达安排常驻许府,记录许墨贪污受贿罪证的皇城司。
只见杨达从罗琮手里取过记录收受贿赂的本子,唰的撕下一页,当着许墨的面撕成了碎末。
“许大人,皇上说了,抹去一页足够让许大人杀头的大罪,就算是给许大人的赏赐。”
“呵呵!”
许墨忍不住笑了。
罗琮更是一脸不可思议。
杨达办完事后,当即离开许府。
罗琮连忙跟了出去。
“杨大人,我整天地跟着许大人的罪证,怎么忽然就撕了?”
罗琮深感意外,根本难以理解。
皇上说的赏赐,竟然是撕掉罪证?
这也太离谱了吧。
杨达叹了口气,别说罗琮不解,他也不理解好不好?
“不该你问的别多问,你好好记你的,你记下的每一笔罪行,都是皇上和许大人较劲的筹码。”
杨达叮嘱完后,迅速离开。
府内,许墨瞧着地面的碎纸,很是无语。
“这老头子真有你的。”
“好吧,咱也不能抗旨是吧?”
许墨哭笑不得。
秦霄这么地肆无忌惮,不就是仗着自己是皇帝吗?
用圣旨来要自己为朝廷做事情,下午刚甩出去的锅,这会又以圣旨的形式甩了回来。
居然用自己的把柄当赏赐,还很小心地不在圣旨里明示。
真是老奸巨猾!
不过,秦霄猜对一件事,许墨不会公然抗旨。
但许墨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让自己全权负责?
也行!
……
如今,只领了一半俸禄的皇子们,个个急的跟热锅上蚂蚁似的。
他们都在焦急地盼着消息。
俸禄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很重要。
一半俸禄能做什么?
能不急吗?
不过,在秦霄面前吃瘪的许墨,决定稍微地放缓。
直到数日后。
许墨把杨达招到府中,交给他一封信件:“你这条走狗,替本官转交此信给皇上。”
杨达对此称呼只有干瞪眼的份儿。
再生气,他也不敢怠慢许墨给皇上的信件。
要知道,就连秦霄对许墨下指令的时候,都是要反复地考虑,最后才敢作决定的。
他们皇城司哪里敢跟许墨较劲儿啊。
作为许墨和秦霄之间的传达人,杨达成了夹气包,却又无可奈何。
只能在这两人的斗法中艰难地生存着。
问题是这两人,脾气就像是小孩子一样,说生气就生气,说晴转多云就变天。
整的他们皇城司天天都胆战心惊,生怕被殃及了他们这池鱼。
秦霄和许墨两人都不是省油的。
真担心秦霄哪天受够了,又或者是许墨不爽了要掀桌子。
到那时候,倒霉的还是他们这些皇城司。
但心有怨言也找不到说理的地儿,杨达只得认命替他们传信。
谁让秦霄和许墨两人,一个有权,一人有钱有脑子呢?
只能憋屈地两头跑。
……
御书房。
秦霄在批阅奏折。
杨达匆匆而至。
“皇上,许大人有信让卑职带给皇上。”
秦霄闻言,立刻放下了奏折。
算起来,下旨已经好多天了,许墨却一点动静都没有,皇子们早已经急得上蹿下跳。
许墨再这么无动于衷,秦霄都只好再给他追加道圣旨了。
许墨的信,引起了秦霄的好奇心,他急切地想知道许墨打算怎么做。
秦霄打开信件看了起来,许墨信中写道:
”启禀皇上,臣接到皇上圣旨后,苦思了好几日,总算有了良策。”
”宗亲子弟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