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12章 国难思良将
    广宁卫,兴义军在此布置的密探有十来位,都是做些小生意的游脚商人。

    

    对于近来辽东的怪事,这些密探也有打听。

    

    这些密探经过系统的训练,不会随便什么假消息,不经验证就往回报。

    

    像广宁卫中孙应登的妻子生了一个怪物的传闻,其实就是一则谣言。

    

    而且似乎有人故意要这样做的。

    

    孙应登的妻子确实生了一个孩子,而且也确实死了。

    

    但是他早就将他的孩子埋了。

    

    不过,现在,没有人能找到这具尸体。

    

    孙应登对于这则流言,更是百口莫辩。

    

    孙应登想否认,但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怕丢脸,才不愿意承认。

    

    自从有人给了孙应登一两银子后,孙应登就再也不否认这件事情了。

    

    对于杨延武的问询,兴义军的密探将这件事情如实相告。

    

    这些密探认为,这是有人在密谋什么,但是对辽东战局影响不大,不值得调查。

    

    而辽东开原的辽海卫,殷家庄堡这个卫堡边上,平顶山台上的八根木杆同时火起,也被人传得沸沸扬扬。

    

    ……

    

    杨延武收到了密探们的回信后,再也不管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了,很显然,有人要趁努尔哈赤造反的事情,搞什么阴谋诡计。

    

    其实,杨延武倒是想错了,大明的官员,用的不是阴谋,而是阳谋。

    

    这些怪事,有些确实是人为的,有些只是小题大做。

    

    比如京城起了雾霾,其他方向都阴暗无比,唯有东方却有光亮。

    

    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原因。

    

    因为太阳在东边啊,太阳光一照,这东边肯定要亮堂一点。

    

    但更聪明的人,就想用这个做文章。

    

    因为建州女真就在东边啊,被明朝称为东奴!

    

    这是不祥的征兆啊,亡国之兆啊,可以用这个恐吓皇帝!

    

    内阁首辅方从哲将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都收拢起来,上奏万历皇帝。

    

    说得虽然委婉,其实还是在骂万历皇帝无德,让万历皇帝赶快悬崖勒马,回头是岸,马上多选贤能,补内阁大臣,补六部官员,补地方巡抚,当然,还要开内努。

    

    其他官员也纷纷上奏,想让皇帝转变态度。

    

    万历皇帝对于辽东的兵事,非常重视,很多好的建议,他都会立刻同意。

    

    大明有些大臣的建议,讲得有理有据,但是到了末尾,总会要求皇帝开内努发兵饷,这就让万历皇帝恶心了。

    

    万历皇帝不是傻子,一眼就看出来,这些人嘴上说的是辽东边事,实际上却打着他的小金库的主意,对于这些奏折,他一概都不理会。

    

    面对万历皇帝这副态度,大明的文官们也是没有了法子。

    

    这皇帝好话不听,恐吓也吓不住,真不是个好皇帝啊!

    

    有的大明文官升不了官,又不敢骂皇帝,就转头攻击内阁首辅方从哲。

    

    方从哲其实是叶向高提拔,是亲近东林党的。

    

    但万历皇帝并不待见东林党,不愿意任用东林党。

    

    方从哲两头受气,非常难过,又闹着要辞职。

    

    万历皇帝又下折子多次劝慰。

    

    大明的文官,当地其实非常洒脱,只要说辞职不干,就可以不用上班,不用被人说是旷工。

    

    如果递了辞呈,还正常去上班的话,反而还被嘲笑心口不一。

    

    但大明的武将,就没有那么好过了,因为军情紧急,丝毫拖延不得,被催促着赶快上任。

    

    刚被起用的山海关总兵杜松,就被催促着赶快到任!

    

    杜松现在非常后悔,早知道建奴生事,他就不花银子走路子了。

    

    杜松为了复起,可没少花银子。

    

    杜松抚摸着自己曾经宣称要损毁掉的祖传盔甲,大声抱怨道:“亏死了!一万两银子啊!”

    

    这次建奴发难,大部分尚武的武将,那些被弹劾停职在家的武将,都被起用了。

    

    以杜松的勇武,想要复起,根本就不用送钱。

    

    杜松感觉到自己亏得底儿掉了。

    

    杜松并不急着赴任,他想学刘珽,当初刘珽去平播州之乱,朝廷不答应条件,刘珽就推迟着不赴任。

    

    可是杜松不像刘珽那么傲气,不敢得罪文官。

    

    杜松以没有招募的足够家丁,请求朝廷宽限。

    

    但大明的态度,一向都是欺软怕硬,上面命令杜松赶快赴任,否则从重处罚。

    

    杜松没有办法,只能前往山海关赴任。

    

    但其他人就没有这么好相与了,大明各处的兵马,来得很慢,有的地方,甚至连兵马都还没有挑选好。

    

    为了鼓励这些人赶快去辽东送死,不对,应该是为朝廷赴死,朝廷终于想起了死去多年的猛将李如松。

    

    追赠李如松为少保,封宁远伯,并且修祠堂坟茔,荫封一子李性忠为辽东铁岭卫世袭指挥使。

    

    这可是难得的殊荣,在大明末期,武将想要获得这样的荣誉可不多见。

    

    九连城,总督府。

    

    杨延武得到了这个消息后,特意将李肖虎叫了过来。

    

    铁岭李家,是个很大的家族,李成梁一系,只能算其中一支,而李肖虎是李成梁一系的偏房。

    

    “肖虎哥,你这堂叔,可是封伯爵了,”

    

    “哼,虚情假意!如松叔战没的时候,他们可不吭声。

    

    到现在辽东危急了,才想起如松叔还有儿子!”

    

    李肖虎看着情报,愤然出声!

    

    大明文官的儿子,因为父亲当官,被封赏的比比皆是,但武将的儿子,就难了。

    

    杨延武笑了,大明的做法,太刻意了,稍微有点脑子的,都知道朝廷是什么意思。

    

    “确实有点虚伪,但作用却很明显,大明的武夫,也就这么一条上升的道路了,不打仗,就是任人摆布的可怜虫!”

    

    杨延武也是辽东边兵出身,自然知道大明武夫的不容易。

    

    李肖虎一时也没了话说,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