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9章 皇城司
    究竟是怎样的忠肝义胆之人,才会被大宋枢相仅见过两面的情况下,就甘愿以性命作担保,向大宋官家引荐?

    要知道保举官员,永远都是危险与机遇并存的一件事情。

    尤其在这种兵临城下的危机局面中,时刻考验着每个官员的忠诚与能力。这两项任何一项有缺,张叔夜都无法面对官家失望的眼神,同时也会搭上自己的性命。到时,无论大宋官家,还是攻破内城的金军,都不会饶过他。

    明知道这些,张叔夜却依旧愿意力荐。除了相信对方的品行,也因为时局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时刻。汇集每一位仁人志士,守住内城,规避国难,方才不负官家对自己的信重。

    赵桓能够感受到张叔夜的无私,为一个只见过两面的人用性命作担保。他张叔夜是为了守住内城,拼上了性命。这时候去怀疑他借机安插心腹,结党营私,简直昧良心。连最起码的君臣信任都没有,还谈什么戮力同心,共济国难?

    赵桓郑重的说的:“朕相信枢相的忠贞生死可鉴,究竟是哪位贤臣,枢相但言无妨。”

    张叔夜心中流淌过一股暖意,能与官家君臣相知,古往今来有多少臣子能得此殊誉?而后张叔夜开口说道:“禀陛下,臣所荐之人乃是武功大夫、阁门宣赞舍人,吴革。”

    听闻吴革名字,赵桓瞬间有了印象。自己前身还接见过这位忠贞之臣,他武功大夫的官职就是自己前身宋钦宗亲自册封的。

    金人南侵,钦宗问割地与不割地利害,吴革对曰:“金人有吞噬之意,愿悉起关中士马赴都为备。“因此,诏其为武功大夫、阁门宣赞舍人,持节谕陕西。

    见官家对吴革名字有所动容,张叔夜继续说道:“吴革乃是我朝勋贵之后,为国初勋臣吴廷祚七世孙也。金人南侵,天下勤王之师皆藉藉不前。唯独吴革不惧生死,与臣一同率军入城。可见其忠义。”

    在东京被围困的情况下,吴革却自陷死地,入京勤王。如张叔夜所说,天下勤王入京者,唯此二人而已。其忠义无需怀疑。

    谈完忠义人品,张叔夜继续向赵桓介绍道:“且吴革壮勇敢战,入城以来数次上书乞战,乞出城劫营,使金军不敢靠近城池扎营。又乞诸门同出兵牵制、冲突、尾袭、应援,他自己率兵进攻金军主力。时众言已入,但……皆不果”

    皆不果。赵桓脸色一阵羞红。又是前身给自己留下的难堪。

    这种忠烈敢战的中层军官,才是一个帝国最坚实的砥柱。但往往这些人报国无门,所有建言都被卑躬屈膝的上层所无视,不予答复。

    或许是怕官家对这位忠臣有芥蒂,张叔夜迅速转移了话题,说道:“陛下幸金营之时,吴革义愤难当,愿以身赴死,亲自去见金军二帅。其曾向臣坦言,兹行有三说,一则天子还内,二则金骑归国,三则革死。但臣为其传言,宰相又不许。”

    赵桓面露欣慰,大宋虽然腐朽懦弱,但王朝末年之时,终究还是不缺这种忠贞报国,舍生取义的军民。

    而且若没有赵桓穿越,吴革将来还会作出一件张叔夜不清楚的大事。在宋钦宗被废,受囚禁于金军营地时。

    吴革在在启圣僧院设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一日之内,来者上万人。吴革暗地里用军法约束他们,打算进攻攻打进军营地,救回徽钦二帝。

    之后又将营地迁到了更加隐蔽的同文馆,聚集之人已达数万,多两河骁悍之士。

    岳飞的岳家军也只有六万人而已,在东京城中吴革组建了一支数万人的两河骁悍之士,偷袭毫无防备的金军,若其将略斐然,有岳飞一般的才干,说不定真的能提前救回二圣。

    但可惜,起兵的前一天忠贞官兵被宋朝高层将领范琼背叛。范琼胁迫吴革向金人屈服,吴革骂之极口,引颈受刃,颜色不变。其麾下百人皆同死。

    上百名忠义之士,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卑怯的叛徒手中,着实令人惋惜不已,怅然神伤。

    要知道,吴革起兵的时间是三月八日,也就是金军围困东京的四个月之后。东京还是有大量粮草,能组建一支数万人的部队,打算与金军一决生死

    赵桓十分清楚,宋朝不缺人心,不缺粮草,甚至不缺忠贞效死的军兵,只缺一位能聚合这一切,带领所有人与金军决一死战的官家。

    赵桓想守住脚下这座神京,就是要在腐朽的泥潭中,找出那些闪光的忠贞之士,将其予以重用,众志成城。

    但关于对吴革的任用,还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因为吴革所处的位置十分关键,而且赵桓希望他继续管理本职工作,又不知道该……怎样把他调走。

    这前后自相矛盾的话语,不是赵桓得了失心疯,而是一份独属于大宋朝官场的冷幽默。

    吴革的官职是武功大夫,是徽宗政和年间设定的官职,在武臣官阶五十三阶中,位于第二十七阶。

    这么看似乎是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但关键在于其职权规定。

    第二十八阶武德大夫取代旧官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使。

    第二十七阶武功大夫取代旧官——皇城使!

    皇城使也就是主管皇城司的官员。

    皇城司的赫赫威名,哪怕千年之后依然如雷贯耳,与大明锦衣卫、大清粘杆处同为最著名的特务机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理论上赵桓只要令吴革执掌皇城司,那就算是人尽其用,选贤任能了。

    但问题在于宋朝独特的官场幽默,有明令规定,虽有官名而不任其职,非有特殊诏令,不管本机构事务。

    举例来说,如果一名官员被任命为了水利部长,那他大概这一生都不会去管水利,反倒有可能管消防,管国家税收,管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甚至哪怕管中老年妇女心理健康,都不会去管水利。

    赵桓不想在这圈圈绕绕的冗官制度内自我约束,决议化繁为简,因而思虑了片刻,便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说道:“升吴革为皇城司都指挥使,令其立即梳理皇城司,为朕真正伺察京师,监督全军。”

    这也是赵桓改革宋朝冗官的开始。

    相比于其他皇帝,赵桓有个无比巨大的优势。那就是靖康之难,金军将北宋多年积弊几乎一扫而空,无论是冗官还是冗兵,都在这个时间节点降到了最低。

    赵桓作为皇帝能有效掌控的只有内城范围内的这些人,军队不过一万两千人,核心官员不过关键节点那几个人。甚至赵桓若是愿意,不用半个时辰,就能联系到每个最基层的办事人员。

    所有的冗余官员,多余层级,都能逐一裁撤。那些朝廷百官在此时绝大部分都失去了实权,毫无权柄,也没有反抗能力。

    或许改革北宋官场积弊很难,但破而后立,却相对容易。

    北宋的行政效率极低,皇帝下达的诏书还要在中书舍人于三省宰相之间来回扯皮许久。

    鉴于此,在下达了诏令后,赵桓先派了一名宦官去将吴革带到了宫中。

    所以说赵桓有底气无视朝堂上那些冗余复杂的部门与官员,吴革都已经站在了自己面前,而诏书还在三省之间未能走完流程。

    统治者的直接掌控力都已经超过了朝廷无数,完全无需文官帮忙治理。那文官们就失去了所有的反抗能力,随时可以被裁撤。

    喜欢朕即大宋请大家收藏:朕即大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