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卷 只恨生在帝王家 第五十七章 义王令
    人生起落不时有,几人欢喜几人愁!

    当那一道金光极为突然地射向朱大人的时候,朱大人下意识地认为是遭暗器所袭,因此条件反射地手持佩剑予以抵挡,作为当事者,他没空理会射向他的是何暗器,旁人只道是朱大人生生地挡住了这一击,但双手通过剑身与暗器碰撞震动传来的麻痹感,让他深感投掷暗器之人功力深厚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对方对于自己的杀心,身为御林军统帅,多年上位者的颜面容不得他受到如此威胁,盛怒之下的他一心只想诛灭意欲加害自己的人。

    然而与朱大人不同,凰羽等军机处一干人等首先讶异的是,在他们军机处铁桶一般护卫的义王府内,尽然藏有此等高手,且还是匿于义王屈心赤的卧室内,或许有千种原因可以解释,但眼下没人会在意其中缘由,所以那一刹,凰影动了,对于她而言,没有什么比会威胁到义王安全更重要的了,与凰影的冲动不同,睿智如她一如既往依旧保持着从容和冷静——首先方才朱大人的受挫证明了卧室内那人的实力;其二若是那人有意加害义王,恐怕已然来不及;三者既然他出手制止了朱大人,想必即便不是朋友,但也算不得敌人;最后投鼠忌器,若是贸然出手,反而可能对义王更不利。瞬间的一番思量后,她出手制止了意欲行动的凰影。

    众人见军机处为首的凰羽毫无异动,同样的采取了静观其变的态度,毕竟身为主人的军机处诸人尚且未有动作,身为旁观者的他们更加乐的作壁上观。

    当随着那一道被朱大人挡下的金光在地上缓缓落定禁止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通体金黄的令牌,随着视线的上移,令牌中间那个特别显眼的‘义’字显得尤为显著,旁人或许觉得除了这个金色令牌的做工精致以及价值不菲外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但真正了解他的人却是感到深深的震撼。

    清楚地看到令牌后,夏衍晤和凰羽不约而同地喃喃自语道:“义王令!”夏衍晤和凰羽虽然只是低声自语,但依然被二皇子楚义道所捕捉到了这一信息。

    “义王令!?”楚义道心里不禁开始嘀咕,搜索关于‘义王令’的记忆,然而即便绞尽脑汁,也似乎没有任何有用的信息。

    楚义道、楚义文等人虽说贵为皇子,地位和身份常人无法比拟,更遥不可及,但同样的,他们也同样被分为三六九等,即便其父身为帝国皇帝,有些事情也不免对他们有所隐瞒,楚义道思索半天却依然没有丝毫‘义王令’的信息,对于自以为众多皇子中首屈一指第一人的楚义道而言,不免有种难以名状的嫉恨和深深的挫败感,可想而知关乎‘义王令’一事的绝密性。

    而提起‘义王令’,就不得不说说其来历了。

    当年,对于刚刚平息了燕鲁之乱的楚礼渊而言,岌岌可危的大楚帝国不过只是暂时解除了恐被倾覆的危机,而燕鲁之乱的余危并不亚于两军对垒之下的局势。连连的征战,已使得大楚帝国千疮百孔,民生凋敝,业已不堪重负,燕鲁之乱的平定只是消灭了大楚帝国最大的威胁,而帝国各地除了众多流民落草为寇外的隐患外,便是在燕鲁之乱期间,为了避免帝国中央军无暇顾及而致使叛乱蔓延,同时为了各州郡给予前线源源不断的兵员供给,楚礼渊颁布了地方募兵权,此举大大缓解了前线的战事压力,但同时随着燕鲁之乱的平定,这一政策的弊病也逐渐显露出来,各州郡长官募兵无度,据兵部所报,各州郡私募兵员之众早已超过大楚帝国执掌的中央军,且传闻甚至部分州郡长官隐隐有割据之势,听闻至此,楚礼渊岂能不担心忧虑,毕竟,一着不慎,这可是尤甚于燕鲁之乱的威胁,甚至能在一瞬间让整个大楚帝国分崩离析,土崩瓦解。

    况且经历四年多内战的大楚帝国中央军早已疲惫不堪,国库更是空空如也,短时间内已然不具备再起战端的潜力,但帝国各州郡长官拥兵自重的隐患又容不得他不予关注,而这其中,最是令得楚礼渊如鲠在喉的,便是异军突起,渐成为中央军之倚仗、大楚帝国屏障,同时也是最令地他忌惮的晋王凌炙天。

    纵观凌炙天的过往,起于微末,性格坚忍,年少成名,英雄归来,声名鹊起,备受推崇,青年得志,镇守西北,羽翼渐丰。适逢燕鲁之乱初期大楚帝国中央军出师不利,大楚帝国皇帝楚礼渊亲自点将征召凌炙天,也正是这场旷日持久,使得凌炙天凭借自己的勇猛以及西北军的彪悍,在大楚帝国军中打出了赫赫威名,也正是这场持续了四年的战争,将凌炙天的名声和威望推至顶峰,一时无两。

    楚礼渊时下虽然日渐昏聩,但当年也是有着雄才大略的英明之主,因此楚礼渊深谙用人防人之道,毕竟历来功高震主之辈若是驾驭不当必定要埋下祸患的根源,而当年燕鲁之乱若非凌炙天的西北军于危难之时的鼎力相助,稳住初期的不利之势,一切都难以预料,而后的大小战事,无不有凌炙天身先士卒,率领的西北军冲锋陷阵,方才有了最终平定燕鲁之乱的实力和底气。

    有人说义王屈心赤的入世很偶然,对于楚礼渊而言,或许有着偶然的因素,但义王这一角色的出场对楚礼渊而言却是必然。从燕鲁之乱初始的节节败退,到中期的相持再到后期叛军的式微,以凌炙天为首的军中高层无不沾沾自喜,在他们看来,只要最后再奋力一战,扫清叛军指日可待,那么迎接他们的将是论功行赏、加官进爵了。

    然而武将终有其观点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在楚礼渊看来,他们的观点确实有可取之处,但同时他不得不采纳左相夏衍晤等人的观点,同时也是他内心支持的方案——强攻虽可,但乃是下策,不谈破城之日大楚帝国的损失和消耗,单单最后拿下几座城池的废墟已然是不可接受的。

    同时,作为此次燕鲁之乱平叛的主角,军功日盛的凌炙天不仅深受一众文臣武将的敬仰,在朝堂决策方面也得到众多文武的支持,此时此刻深刻的危机感令得楚礼渊急需一位能够和凌炙天分庭抗礼,相互掣肘的能臣!于是,义王屈心赤的出现成为了必然。

    正如楚礼渊所料想的一样,义王屈心赤的横空出世给予了他莫大的支持和帮助,也正是屈心赤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大楚帝国最终以最小的代价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同样的,也正是他满腹的韬略令得一众心高气傲的文武大臣深深折服,使得屈心赤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然有了和凌炙天分庭抗礼的威望和潜力。两相比较之下,屈心赤的优点显而易见,与军旅出身的凌炙天锋芒毕露不同,屈心赤的谦虚内敛和坦然从容更符合楚礼渊的人臣标准;同样的,其弱势也显而易见,那便是入世太晚,年纪尚浅,根基不稳。

    作为大楚帝国皇帝,楚礼渊既然有心对屈心赤加以扶持,也深知其立足的根本,而他也确实做到了力排众议,不遗余力——首先是敕封屈心赤为诸王之首“义王”,一个外姓王能有此殊荣,大楚立国以来有且仅有这一个;其二是将军部做了拆分,从军部抽调部分精英独立出来组成军机处,由屈心赤掌管;其三,则是今天突然出现的“义王令”。

    如果说拆分军部组成军机处算是从凌炙天身上割肉的话,那么在那次楚礼渊召见屈心赤、他和左相夏衍晤的秘会上,楚礼渊授予的这枚独一无二的“义王令”无疑是在剜心。

    为了表彰“义王”对大楚帝国的功绩,皇帝楚礼渊对“义王”的信任和倚重,特赐予“义王令”,为便宜军机处行事,可节制大楚帝国兵马临时听用,必要时候,可代皇帝陛下先斩后奏,王侯将相,概莫能外!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