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百五十五章 何处是大明疆域的极限
    乾熙三年,八月二十七日。

    散朝后,京师下了一场阵雨。

    眼下雨过天晴,烈日破开云层,又重新露出了耀眼的光芒,照亮整个天地。

    此时,武英殿之中,大都督府左都督徐辉祖、户部尚书夏原吉、吏部尚书蹇义、兵部代理尚书事陈洽四人在向朱高煦汇报各自负责的事务。

    这四人之中,除了陈洽站着之外,徐辉祖、夏原吉、蹇义皆得到了朱高煦赐座的待遇。

    「启禀陛下,近几日军参部陆续收到了来自燕然、朔方、金州、云中、坚昆、安北等草原都司的四百里急递,得知草原各都司所辖的六十三座卫城、三百一十五座千户所城已经全部完成了筑基。」

    徐辉祖微微起身拱手行礼道。

    在古代修建一座城池所费时间,与城池的大小及所处时代有关。

    十六国时期,赫连勃勃发动了十万人修筑统万城,耗时六年才完成。

    而李唐王朝修建都城长安,总共只用了近四年的时间。

    如今大明借助石泥之便利,在人力物力等充足的情况下,再修建一座长安城的话,最多不会超过三年。

    可是草原上建筑材料有限,靠着从大明腹地运输过来的话,也非常耗时耗力。

    因此,太子朱瞻域在今年六月初,就下令在燕然山与狼居胥山附近,各修建一座大型的军用石泥厂和砖窑厂。

    若非这样,石亨等众多卫所将领各自带着麾下的军户、余丁及亲属青壮,也很难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卫城、千户所城的筑基。

    即便有了两座大型的石泥厂与两座大型的砖窑厂,各座卫城、千户所城在修筑过程中,还是会就近取材,挖掘和使用了大量泥土。

    毕竟草原气候条件较为干旱,土壤剖面下部均有钙积层,土质比较硬,深层的钙积层土其坚硬程度可比石头。

    这些坚硬的土块,阴干之后能够直接当砖块使用,就是挖掘起来十分费力。

    「各卫城、千户所城陆续完成筑基之事,太子已在来信中与朕说了。」

    朱高煦端坐在御桌之后,抚须道:「军参部回复各都司,筑城之事万万不能懈怠,防御壕沟、示警烽燧、守备亭台等建筑可在明年天气转暖之后再建,无论如何,必须确保在今年冬月来临之前,各卫所正军及随迁余丁、家眷能入城居住,以防严寒。」

    从今年的四月底一直到八月初,整整三个月的时间,第一批北上的两千余名卫所军士,与随迁家眷两万八千余人、亲属十六万九千余人已相继抵达各自应驻守的营地。

    这些首批迁入草原的二十万人当中,在籍正军只有两千两百多人,军户余丁六千多人,军户家属两万两千多人。

    最后那数量庞大的十六余万人是在朝廷政策的引导与鼓励下,随众军士北迁草原的军户亲属。….

    这些亲属包括军户的母族、妻族等亲族,大多是举家迁移,有老有幼,甚至还有很多人带着自家历代祖宗的神主牌位。

    在这二十万人之中,除了三万多名十岁以下的幼童与接近两万名的年纪超过五十岁的老人之外,剩下十五万人皆是能干活的青壮与半大孩子。

    所以,按计划,他们会在寒冬降临之前,修筑好城池地基,然后在城内建造屋舍,以躲避暴雪严寒。

    等到明年,也就是乾熙四年,天气转暖之后,朝廷会再迁一批百姓到草原。

    由于有了北迁百姓的经验,第二批从大明腹地迁往草原的百姓人数会超过五十万。

    第一批人主要定居在各座卫城及少数千户所城之中,而第二批人主要居住在各座千户所城。

    至于散落在各座卫城、千

    户所城之间择便利之地修建的众多驿站,只能等乾熙五年第三批北迁的百姓去充实了。

    「臣遵旨。」

    徐辉祖恭声道。

    「还有什么事?」

    朱高煦见徐辉祖欲言又止,于是主动问道。

    徐辉祖犹豫道:「陛下,驻漠五营提督宋瑛之前上了一道奏疏。」

    「你不说,朕差点忘了。」

    朱高煦斜了一眼御桌上的奏疏,微笑道:「他奏请调回驻漠五营之事,朕觉得还不到时候。」

    「陛下,臣请求调回驻漠五营。」

    夏原吉见徐辉祖选择了沉默,当即接话道。

    朱高煦顿时玩味的问道:「大司徒是想替魏国公劝朕?」

    「陛下,臣并非为魏国公说话,而是那五个营已经驻守在草原快整整一年了。」

    夏原吉苦着脸说道:「去年陛下论功行赏,赏赐北征将士,户部从国库支出了四百二十万两银圆。不久后,宝源局从国库支走白银二十万两、黄金十万两来制作今年春节陛下赏赐给北征将士们的金币、银币。」

    「从今年开春至今,户部会同大都督府军需部已经先后转运了九十万石粮食北上,加上去年转运的十万石粮,朝廷这一年来投入草原的粮食已经高达百万石。」

    他起身作揖道:「陛下,大明的国库虽然充盈有余,可经不起这样花销啊!」

    「你说的固然有道理,但若是没有付出,哪来的回报?」

    朱高煦竟没有生气,而是神色平静的反问道。

    他见夏原吉张口欲反驳,连忙抢先一步道:「今年春节,朕赏赐满朝文武每人两头牛、三只羊,这些牛羊皆是北征将士从草原俘获的战利品。你算算,明年草原六都司能够给朝廷贡献多少牛羊?」

    夏原吉闻言,面露无奈之色,想说两句反驳的话,却一时间又不知该如何开口。

    「启禀陛下,上个月初臣奉旨总揽南洋海角、海南两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之事宜。」

    就在夏原吉不知所措之时,吏部尚书蹇义出言道:「数日前,臣收到两省巡抚的海路急递,方知两省三司衙门及下辖各府县衙已完成主体构建,再过月余,各衙官员便可从临时衙门搬入新衙办公。」….

    「不过万事开头难,两省各衙草创,人手远远不够。有些要紧的官职,如三省移民司提举官仍为空缺,臣请求陛下再增加一批选吏,三百人够用,五百人最好。」

    「此事朕允了,你会同礼部尚书于彦昭拟定一批名单呈上来。」

    朱高煦点头道:「记住,入选者至少要举人出身。」

    洪武三十一年,朝廷推行的新科举制规定,凡是在常科书院完成学业,并通过学满考试(毕业考试)的学子,皆会授予举人名籍。

    有了举人名籍,便有了做官的资格,同时也有了参加会试考取进士的资格。

    「遵旨。」

    蹇义恭声道。

    「启禀陛下,内地各省除了陕西、云贵、两广之外,其余各省皆已完成防御巡守使司的设置,各省防御使的备选名单,臣已会同吏部拟定出来,请陛下过目。」

    兵部代理尚书事陈洽从袖袋之中掏出一道奏疏,躬身启奏道。

    康平行至陈洽面前,从对方手中接过奏疏,然后转呈给了朱高煦。

    朱高煦打开奏疏,快速扫了一眼,然后将其放下,并没有说话。

    接着,他抬头看向大殿西侧的巨大屏风,望着屏风上面的超大舆图,朗声问道:「草原既已纳入朝廷治下,却不知如今大明的疆域,比之汉唐如何?」

    徐辉祖、蹇

    义、夏原吉、陈洽四人闻言,皆是一愣。

    他们一时间想不明白朱高煦为何会忽然问这个问题。

    「陛下,倘若把努尔干都司、乌思藏都司与朵甘都司辖区内的实土卫所也算上,如今大明疆域至少是汉朝疆域的两倍。」

    徐辉祖寻思道:「若与唐朝极盛时期的疆域相比,应该是不相上下。」

    朱高煦与徐辉祖提及的「疆域」,指的是大明朝廷实际控制的地方,即设置府县或驻军的地区。

    说白了,就是能在当地征兵并收取赋税的地方。

    像大明宗王在海外建立的藩国,也属于大明疆域的范围,但像朝鲜、占城、真腊、暹罗等附属国,就只能算是大明的势力范围,不算实际上的疆域。

    而徐辉祖所说的这三个都司,虽然最初都是朝廷设置的羁縻都司,但经过永乐年间的开拓与渗透,有不少地方被朝廷变成了实土卫所。

    比如,截止到乾熙二年,努尔干都司下辖一百八十七个卫之中,还剩下八十二个卫是羁縻卫,其余一百零四个卫皆为朝廷直管的实土卫。

    即便是羁縻卫,也要按时朝贡,贡物有海东青、貂皮、马匹、珍珠等土特产,相当于内地的赋税。

    而且,由于大明在前元驿站的基础上,恢复了努尔干通往内地的驿站系统,所以辽东以北数百个卫所直接听命于朝廷,无需经过努尔干都司这个中间环节。

    换言之,此时的努尔干都司基本上可以说算是由朝廷直管的实土都司了。

    「三位爱卿也是这般看法?」

    朱高煦看了一眼夏原吉、蹇义、陈洽三人,朗声问道。

    「臣等附议。」

    夏、蹇、陈三人几乎齐声答道。

    朱高煦起身绕过御桌,行至大殿西侧屏风之前,停了下来。

    徐辉祖、夏原吉、蹇义见乾熙皇帝站了起来,连忙跟着起身。

    朱高煦抬头看着悬挂在屏风上的巨大舆图,缓缓问道:「拿下草原之后,朕就在想,大九洲广阔无垠,却不知何处是我大明疆域的极限?」

    「陛下雄心万丈,老臣远不及也。」

    夏原吉躬身道:「可陛下若问何处是大明疆域的极限,老臣却有一点愚见。」

    朱高煦侧身看向夏原吉,颇有兴致的问道:「大司徒有何见地?」

    PS:请诸位看在我最近这段时间更新稳定的份上,快投推荐票、月票来支持一下吧!

    步惊俗....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