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陶纪——银河年的冬天
冬季(太阳系引力最小,气候最冷
奥陶纪(475~445ma(冬季
奥陶纪晚期奥陶纪(475~445ma南大陆的西部发生了大规模的大陆冰盖和冰海沉积,代表寒冷的极地气候。
奥陶纪末期曾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冰期,其分布范围包括非洲(特别是北非、南美的阿根廷和玻利维亚以及欧洲的西班牙和法国南部等地。这就是奥陶纪-志留纪大冰期。这个时期为太阳系引力最小,气候最冷的“冰室”时期,为一银河年中的冬季。
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又称奥陶纪大灭绝,在地球历史上五次大规模生物集体灭绝事件中名列第二,发生于445亿年前,其间约有85%的物种灭绝。
根据化石资料研究,此时腕足动物门、苔藓动物门、头足类、三叶虫类、笔石类、珊瑚、滤食型浮游生物等生物大量减少。
奥陶纪末期曾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冰期,其分布范围包括非洲(特别是北非、南美的阿根廷和玻利维亚以及欧洲的西班牙和法国南部等地。
灭绝原因
生物灭绝又叫生物绝种。它并不总是匀速的,逐渐进行的,经常会有大规模的集群灭绝,即生物大灭绝。整科,整目甚至整纲的生物在可以很短的时间内彻底消失或仅有极少数残存下来。在集群灭绝过程中,往往是整个分类单元中的所有物种,无论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如何,都逃不过这次劫难,而且还常常是很多不同的生物类群一起灭绝,却总有其它一些类群幸免于难,还有一些类群从此诞生或开始繁盛。大规模的集群灭绝有一定的周期性,太阳系通过银河系旋臂和太阳系运行到远银心点、近银心点时,太阳系引力剧烈变化,气候剧烈变化,就会发生一次生物大灭绝。集群灭绝对动物的影响最大,而陆生植物的集群灭绝不像动物那样显著。
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中,约85%的物种、27%的科与57%的属灭绝。依据灭绝的生物分类的属的数量,被评为五次大灭绝事件的第二位。直接原因是太阳系运行到远银心点和太阳系通过猎户座小旋臂,太阳系引力骤然变小,导致全球冷化进入冰河时期,海面大幅度下降。
学界普遍认为,这次物种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在大约44亿年前,撒哈拉所在的陆地曾经位于南极,当陆地汇集在极点附近时,容易造成厚厚的积冰,而奥陶纪正是这种情形。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整个地球的温度下降了,冰川锁住了水,海平面也降低了,原先丰富的沿海生物圈被破坏了,除此之外,4亿多年前英国地区还发生了3次大规模8级火山爆发,可能也导致了全球变冷,并杀死了大量生物,最终导致了85%的物种灭绝。
另有观点认为,当时可能有一颗1公里到12公里大小的天体撞击了地球,其威力相当于1亿颗广岛原子弹爆炸,巨大尘烟包裹了地球,使地球进入早古生代大冰期,许多无脊椎动物不能适应环境而大规模灭绝。
根据25年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及堪萨斯大学的科学家作出的共同研究结果指出,地球于445亿年前的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有可能是一颗极超新星释出的伽马射线暴引起的,其过程约持续了十秒,摧毁了地球一半左右的臭氧层,使得太阳释出的紫外线袭击地球,导致地面及近海面的大量生物死亡,从而破坏食物链,产生了饥荒。同时被伽马射线暴打乱的空气分子重新组合成带有毒性的气体,这些气体遮挡了阳光中的热量,导致地球一时没有任何生机。
传统的理论都是不对的,奥陶纪-志留纪大灭绝事件的真正原因是太阳系运行到远银心点和太阳系通过猎户座小旋臂,太阳系引力骤然变小,导致全球冷化进入冰河时期,海面大幅度下降。这个时期太阳系引力处于一银河年最小的时期,地球上气候处于一银河年的冬季。
这种事件发生的周期是15亿年,15亿年后发生晚古生代大冰期,又称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发生石炭纪-二叠纪大灭绝事件。t=(7~-1+15xn亿年前,太阳系围绕银心公转轨道引力最小,远银心点,发生冰川期,生物大灭绝事件。n取3时就是奥陶纪-志留纪大冰期;n取2时就是石炭-二叠纪大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