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三十七)后周灭亡
    我要攻打辽国,确切的说,我要收复燕云十六州。一刻也不能休息的柴荣,又找到了新的进攻方向,那就是燕云十六州。

    王朴听到柴荣的这句话,立刻进行了反驳。我提出一统天下的方略是先易后难、先南后北,为什么不按照我说的去做,为什么要跟我唱反调?以后周现在的国力,还无法与辽国抗衡,请三思而行。

    因为不论我攻打后蜀还是淮南的时候,辽国总是在背后搞小动作。燕云十六州太重要了,收复十六州,我才能集中精力对付后蜀、南唐这些割据政权。我派出了很多特工潜伏在辽国收集情报,其中编号为007的特工送回了非常绝密可靠的消息。辽国皇帝耶律璟平时除打猎喝酒就是睡觉,根本不问政事。他这个昏君非常残暴,不得人心,要是换成一个勤政爱民的明君,就不好办了。现在时机难得,我想用闪电战的办法,快速突击,一举收复十六州。

    辽国虽然出了昏君,政治混乱,但是软硬实力摆在那里,不容小觑。为了保险起见,柴荣决定水陆并进。显德六年二月(公元959年),就开始疏通沧州河道,为北伐做准备。到了四月,以韩通为陆路都部署,赵匡胤为水路都部署,亲率诸军北征辽国。

    战斗经行的非常顺利,仅仅四十二天,就兵不血刃,收复了三关三州,共十七县。原因是这些地方的守将从前都是中原的官,看到后周军来势汹汹,干脆投降算了。在辽国做官是做,在后周做官也是做,何必拘泥一格呢?

    辽国现在的政治制度还不完善,尤其对待汉族人,采取的是压制的政策。如果汉族人杀了契丹人,必须一命偿一命。如果契丹人杀了汉族人,赔一头牛就算了,因此汉族人过的十分憋屈。中原的旗帜又在燕云上空飘扬,那些饱受欺压的汉族百姓们热泪盈眶。

    虽然丢了三关三州,可是燕云十六州的兵马都总管萧思温却并不担心,依旧在幽州的城楼上悠闲的吃着烧烤喝着啤酒。反正燕云十六州是汉族人的,实在打不过,还给你们就是了。

    五月丙午日,柴荣大会诸将,商议夺取幽州事宜。

    啊,要打幽州啊,这…这似乎没有多少胜算吧!

    诸将心里没有底,都沉默不语。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黑大王李重进也支支吾吾,语无伦次。这次收复三关三州,靠的是老板你无与伦比的威势,已经得了不少好处了,辽国不是吃素的,我们见好就收算了吧。柴荣性格一往无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执意要攻取幽州,诸将不好再说什么。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第二天柴荣病倒了,不得不取消计划,返回雄州养病。其实出征之前就已经病了,这次北伐是强撑病体,凭着一口气坚持到现在。现在终于被病魔击败,再也无力北伐了。

    柴荣把自己关在雄州的行宫里,好几天都没有露面。于是官员们议论纷纷,各种版本的流言蜚语,甚嚣尘上。

    我们的老板几天都没有露面了,是不是挂掉了?

    大家不要惊慌,老板一定在闭关修炼盖世神功,神功练成之日,就会出关。

    看不到柴荣的大臣们六神无主,于是找到张永德,让他去行宫瞧瞧。因为这个时候,只有他能够进入行宫。

    张永德是皇亲国戚,而且大臣们都是好心,这个时候安抚人心,自己责无旁贷,于是来到行宫。

    老板,你病的很重,随时都会挂掉,请问你死了之后,后事怎么安排?谁来接你的班?张永德出于好心,询问柴荣怎么安排后事。

    我还没有死呢,你就心急火燎询问后事,是有什么想法吗?柴荣虽然没有发怒,但是神情明显非常不悦。

    老板,你误会了,是大臣们担心你,让我来问问。大家也是为了你好,不要动怒。张永德耐心解释,希望柴荣能明白大臣们的一片苦心。

    哪有人还活着,就询问身后事的道理?大臣们叫你们来问,你就来问。被人当枪使,都不知道,简直太让我失望了。柴荣没有说话,但是已经对张永德大失所望了。

    我现在病了,已经无力攻打幽州了,回家吧。柴荣终于下令班师回朝,临走之前,告诉镇守雄州都部署韩令坤、关南都部署陈思让等大将。我得到的地方,绝不能失去,好好守住城池,我还会回来的。

    张永德始终想不明白,柴荣看自己的眼神为什么怪怪的。他当然不明白,柴荣在批阅文书的时候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点检做天子’几个字。点检是谁?不言而喻,当然是殿前都点检张永德。

    行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禁卫森严,谁有通天的本事把纸条夹在文书里面送进来?是张永德自己,还是另有其人?看到纸条之后,柴荣立刻封锁了消息,因此张永德始终蒙在鼓里。

    柴荣在这几天呆在行宫里,想了很多。万一自己一病不起,当然是年幼的柴宗训继承皇位。可是柴宗训只有六岁,话都说不清楚,必须要有人辅助国政,首先想到的是李重进和张永德。李重进凶残嗜血,要他辅佐柴宗训,不啻送羊入虎口。不杀柴宗训,都已经仁慈的无以复加了。

    李重进不行,那张永德行不行呢?他虽然本分老实,应该会悉心辅政,但是不够精明。大臣们要他来问身后之事,他就来问。被人当枪使了,还没心没肺,乐呵呵的。这种缺心眼的人,不足以托付大事。

    李重进和张永德都不行,那么谁能托孤呢?

    回到京师之后,官场开始大洗牌了。李重进和张永德双双被解除了兵权,李重进到扬州任淮南节度使,张永德到澶州任镇宁军节度使。两个人都明升暗降,心中自是郁闷之极。我们东征西讨,劳苦功高,你一个招呼不打,就把我们踢出京师,简直就是过河拆桥。但是面对铁腕加强势的柴荣,不敢抗争,只得乖乖奉诏,到地方上做节度使去了。与此同时,为立储做准备,立柴宗训为梁王。

    让韩通和赵匡胤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们竟然升了官。韩通升任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赵匡胤升任殿前都点检。论功劳,李重进和张永德更大。论身份,他们又都是皇亲国戚。

    他们被贬了官,我们却升了官,这不公平嘛!

    柴荣这样安排,自有他的道理。韩通忠心耿耿,应该不会背叛幼主。赵匡胤升得虽然很快,但是根基尚浅。再说虽然是殿前都点检,但是没有调兵遣将的权力,因为军权在范质、李谷、王溥三位宰相还有枢密使魏仁浦的手里。他调度不了一兵一卒,就算想造反,也有心无力。

    朝堂里文臣武将互相制衡,环环相扣,谁也翻不起大浪,才是最有利的局面。

    显德六年三月十五日(公元959年4月25日),王朴奉诏视察汴口,返回京师途中,拜访李谷。交谈正欢之际,忽然倒地不起,猝然离世。

    柴荣惊闻噩耗,不顾帝王之尊,亲自到王家吊唁,泪流满面,失声痛哭。他们两人一样的性烈如火,柴荣把王朴当成自己的影子一样,如今影子没了,怎不叫他伤心欲绝?

    柴荣的病情迅速恶化,于显德六年六月十九日(公元959年7月27日),病逝于万岁殿。终年三十九岁,谥号睿武孝文皇帝,庙号世宗。他在位六年,五次亲征,性格容易冲动,平时大怒大喜,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早已耗尽了精力,所以才英年早逝。

    他驾崩前十天,册封小符氏为皇后,嘱咐她悉心扶养柴宗训。弥留之际,又托孤范质、李谷、王溥、魏仁浦这些大臣。让他们忠心辅政,等到柴宗训成年,再还政于他。

    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文武百官们齐聚一堂,拜贺小老板柴宗训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就在大家谈笑风生之际,边关传来紧急军情,辽军大举入侵。

    我们在过新年,难道你们不过新年吗?你们这个时候发动侵略战争,简直就是搞事情嘛。

    范质身为首相,军国大权一手抓,于是立即调兵遣将。赵匡胤,你正好在京师,辽军打过来了。你年轻力壮,立刻带领军马打退敌人。赵匡胤不假思索,当场领命,带领三军将士离开京师,奔赴战场。

    正月初二,大军到了陈桥驿,竟然发动了兵变。他们手持利刃,凶神恶煞,逼迫赵匡胤当皇帝,并且给他穿上了黄袍。

    我是忠于后周的忠臣,你们这样造反,天理不容。赵匡胤一身凛然正气,拒绝与叛军合作。

    叛军早已经吃了秤砣,铁了心肠。你小子最好乖乖听话,不然没有好果子吃。

    英勇善战的赵匡胤终究双拳难敌三军将士,瞬间认怂了,被三军将士逼迫着返回京师。你们这些混蛋,这样陷害忠良,我的名节都被你们毁了,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叛军的计划得逞,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翰林学士陶谷拿出禅位诏书,告诉大家。大家不要惊慌,小皇帝早就想把集团公司交给赵匡胤了,而且早就让我写好了禅位诏书。小皇帝盖了大印,你们都来看看。

    文武百官们拿着禅位诏书仔细查看,的的确确盖了大印,好像就是真的。但是发现字迹没有干,好像是刚刚写好的。

    禅位诏书的笔迹都没有干透,是不是你刚写的啊?范质觉得十分蹊跷,于是发出了疑问。

    现在天气潮湿,字迹有些发潮,因此看上去好像没有干,实际上早就干透了。陶谷的解释似乎合情合理,大家不再追问。

    正月初四,赵匡胤正式在崇元殿即位,建国号宋,这一年他才三十四岁。

    小主子,如今我当皇帝了,你再坐龙椅不合适了,请挪挪位置吧。改立柴宗训为郑王,后周立国短短九年,正式灭亡。
为您推荐